披荊斬棘人物故事
馮異是東漢初期一位著名的軍事將領,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
,立下不少戰(zhàn)功
,成為東漢的開國功臣之一
。
公元二十五年
,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
,做了皇帝
,他派馮異大將軍平定了關中
。以后
,劉秀封馮異為陽夏侯
,任征西大將軍。

公元三十年
,馮異到京城洛陽
,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
,并向文武百官介紹說:“他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
,為我在創(chuàng)夜的道路上劈開了叢生的荊棘,掃除了重重障礙
,平定了關中廣大地區(qū)
,是個人冠軍有功之臣啊
!”由于馮異
,謙虛好學,所以深得人們敬仰
。
披荊斬棘的意思是: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
20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和語錄
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
,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
,受到美國政府迫害
,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
,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
,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
,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guī)劃
,建議把人造衛(wèi)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wèi)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
,他以總體
、動力、制導
、氣動力
、結構、計算機
、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
,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fā)展工作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頒獎詞】在他心里,國為重
,家為輕
;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5年歸國路
,10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
,他是先行人
,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
,留給后來的攀登者
。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
,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
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84歲的閔恩澤是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
。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
,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后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
,為中國自主開發(fā)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
,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 需
,為我國煉油催化劑制造技術奠定了基礎
。70年代
,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
,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制和開發(fā)
,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 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實現(xiàn)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fā)展
。
1980年以后,他指導開展己內酰胺磁穩(wěn)定床加氫研究
,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
,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科技人才
,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
,近年來
,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 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于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
。2001年起
,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
,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
,并被發(fā)現(xiàn)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
。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yè)
,一直堅持工作并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
●【頒獎詞】在國家需要的時候
,他站出來!燃燒自己
,照亮能源產業(yè)
。把創(chuàng)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
,他為中國制造了催化劑
。點石成金,引領變化
,永不失活
,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方永剛 黨的理論傳播者
男
,44歲
,中共黨員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
,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
、積極傳播
、模范踐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
方永剛熱愛本職
,兢兢業(yè)業(yè),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他把業(yè)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 的創(chuàng)新理論上
,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fā)展觀
,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
、深入 一層
,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
,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
,發(fā)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
、全軍政治理 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
、沈陽軍區(qū)聯(lián)勤部客座教授
,先后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 關、社區(qū)
、企事業(yè)
、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
,從軍隊到地方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
,都留下他傳播創(chuàng)新理論的 足跡
,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
2006年11月
,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
,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yī)院回到學院
,為學生上完最后兩節(jié)課
,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yè)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
、真信
、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
,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yè)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
●【頒獎詞】一個真正的戰(zhàn)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zhàn)士
,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
,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于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zhàn)場上
,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tài)
。
謝延信 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
,55歲
,河南焦作煤業(yè)(集團)鑫珠春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
,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
,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
,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
。此后,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
,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
、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后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
,再也沒有站起來
。一老,一癱
,一傻
,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
謝延信老了
,病倒了
,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
、責任沒有失
、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
,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
●【頒獎詞】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
,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
,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
,延展愛心
,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
,沒有馳騁千里
,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鐘期榮
、胡鴻烈夫婦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
兩位均已89歲高齡
,香港樹仁大學創(chuàng)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
。1993年第八屆開始
,他連續(xù)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
胡鴻烈及鐘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后
,一直是執(zhí)業(yè)律師。因感于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
,1971年他們自資創(chuàng)辦樹仁學院
,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yǎng)數(shù)以萬計的人才
。
35年來
,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jié)儉
。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
,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
,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
。據估算,兩人創(chuàng)立樹仁學院
,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
1979年
,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
,獲鄧小平接見
,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并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
。
●【頒獎詞】獅子山下的愚公
,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
,本可錦衣玉食
,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
。為了學生
,甘為駱駝。于人有益
,牛馬也做
。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yōu)榻逃龀隹
!?br>
羅映珍 用愛心喚醒英雄丈夫
女
,27歲,中共黨員
,從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tǒng)鎮(zhèn)計生服務所工作
。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云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
,羅映珍模范遵守社會公德
,積極弘揚家庭美德
,不但熱心本職工作
,而且熱愛公安事業(yè)、關心支持緝毒工作
。多年來
,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
、愛心之歌
。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
,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斗
,因寡不 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
。從那以后
,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
,不離不棄,精心呵護
,無怨無悔
。羅金勇在醫(y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yī)院附近租 了一套房子
,省吃儉用
,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
,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
,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xiàn)在
,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
,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
、"是"
、"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并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
。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
,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
2006年
,她被評選為感動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
,全國婦聯(lián)
、云南省婦聯(lián)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 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
。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后
,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 和援助之手
,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
●【頒獎詞】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
,還是心靈的力量
?她用一個傳統(tǒng)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
,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
李劍英 用生命保護百姓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
,歷任飛行員
、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
2006年11月14日
,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
,發(fā)動機空中停車
。此時,飛機高度 194米
,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
,居住著3500口人
。當時飛機 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fā)航空炮彈
,1發(fā)火箭彈
,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后的飛機失去控制
,墜入村莊
,后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 內
,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
,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
。迫降過程中
,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
,李 劍英同志壯烈犧牲
。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yōu)美贊歌
。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
,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
,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并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
●【頒獎詞】煙籠大地
,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
,他有22年飛行生涯
,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
,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
。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
李麗 身殘志堅的湖南張海迪
女
,45歲,衡陽人
,1歲患小兒麻痹癥
,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
,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
,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
,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
,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chuàng)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
,長期從事公益事業(yè)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先后義務深入 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yè)
、社區(qū)
、監(jiān)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余人次
;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
、數(shù)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 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