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文化的歷史演變
夢文化的含義,夢是做夢者的一種心理體驗,一旦這種體驗突破夢者個體的界限,在人們之間互相交流,大家共同關注和思考的時候,它便成為一種具有社會性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一種很奇特復雜的文化.中國夢文化作為中國特殊的精神文化,具有自己固定的思想內(nèi)涵和清晰的歷史線索,在形式上與宗教哲學,藝術類的精神文化有著明顯的不同,它不是以一種"凝聚態(tài)"的形式存在活動演變的,是以"發(fā)散態(tài)"的形式存在演變活動的.夢文化的這種形式,與其它的"凝聚態(tài)"精神文化,具有更強的滲透力和作用力.夢文化的主體也是整個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環(huán)節(jié)和角落,都可以看到夢文化的存在和它產(chǎn)生的影響.中國古代占夢迷信的歷史演變,歷代占夢書的流傳和考證,種種的占夢術的秘密,90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是中國現(xiàn)代出土時間最早的夢書文本,在具體剖析占夢術的過程中,揭穿蒙昧性欺騙性,采取客觀的態(tài)度,肯定占夢過程在不自覺的形式中,可能接觸到夢的性質(zhì)以及其活動機制的某些方面.研究歷史文化現(xiàn)象,對于陳腐的東西不能夠沒有批判,但是批判要有實事求是的分析依據(jù),講明道理,破解除迷信,解放舊思想.夢體驗是在個體身上發(fā)生的,過程和感受也是個體性的,它不只是屬于某些個體,人人共同具有共同感受的.在人們?nèi)粘=煌?互相交流這種體驗與感受,大家共同關注和思考的時候,它便形成一種具有社會性的文化現(xiàn)象-夢文化.
來自:baidu.com/=/WenHuaYanJiu/2013-03/317625.htm
2.中國政治模式成就“中國夢”
衡量一個國家的政治模式是否成功,標準和標志可能是多維的
,但最主要的是看能否促進和保證國家經(jīng)濟社會快速
、全面、穩(wěn)定地發(fā)展
,并在此基礎上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福祉
。由此判斷,中國現(xiàn)有的政治模式是成功的
。
“為了下次選舉還是為了下一代”
,是人們對政黨競選口號的尖銳批評
為什么30年中國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取得“井噴式的發(fā)展”?一種觀點把中國30年的進步歸于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
,這只說對了一半
,忽視了中國現(xiàn)有政治模式對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推動
、促進和保障作用
。中國的政治模式在一個落后國家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突出的作用
,表現(xiàn)出巨大的優(yōu)勢
。
來源:baidu.com/=/QiTazhexue/2012-05/305713.htm
3.“中國夢”與世界夢
什么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建設一個富強
、民主、文明
、和諧的偉大國家
。
為什么要把中國夢與和諧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中國夢的三個突出的特點所決定的
。
第一
,規(guī)模大。在近代史上,崛起大國中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國
。美國1776年獨立
,1913年人均GDP超過英國。1914年美國人口是9800萬
。今天
,中國在崛起,人口是13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韵胂螅袊卺绕鸬倪^程中
,會有多少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這個規(guī)模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
。轉貼
來源:baidu.com/=/GuoQingGuoLi/2013-03/318360.htm
眾生平等 杰室人生 通流入海 訊之占夢的意思是??
在佛陀的弟子當中,有不少人本來是外道門徒
,后來經(jīng)過佛法的薰陶
,轉而皈投佛陀座下,成為佛弟子
。例如婆私吒
、婆羅婆二人便是婆羅門出身的青年,當初他們跟隨佛陀出家
,引起其他婆羅門的責難
,罵詈他們道:“婆羅門是至高無上的種族,是從創(chuàng)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嘴巴中生出來的
,是梵天的繼承人,而你們竟然與卑賤階級的人民在一起
,甚至禮拜這種人為師
,簡直是自貶身價!”
佛陀聽了
,對弟子們說:“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這樣說罷了
。他們說婆羅門是由梵天的嘴巴生出來的,那么婆羅門的女性就不由母胎生子嗎
?不管那一個階級的人
,都有做善事和做惡事的人,任何階級的百姓,只要能夠謹言慎行
,身口意三業(yè)清凈
,舍棄一切執(zhí)迷,努力開展自己的智慧
,自利利人
,這樣的人便有資格被稱為至高無上的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佛陀這種眾生平等的思想
,引起各階級人民的共識,紛紛加入僧團
,打破印度四種姓的不平等制度
,佛陀是社會的改革家。
王符(東漢思想家)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討論
王符(約85年~約163年)
,字節(jié)信
,漢族,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人
,東漢政論家
、文學家、進步思想家
。
中文名
王符
別名
王節(jié)信
國籍
中國東漢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
出生日期
約公元85年
逝世日期
約公元163年
代表作品
《潛夫論》
節(jié)信
性別
男
王符(約85年~約163年)
,字節(jié)信,漢族
,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
王符
)人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
、進步思想家
。王符一生隱居著書,崇儉戒奢
、譏評時政得失
。因“不欲章顯其名”,故將所著書名之為《潛夫論》
。王符思想深刻
、觀點鮮明、文筆犀利
,至今讀其作仍給人一種淋漓暢快的感覺
。他所屬文學時期是秦漢文學,同期作家有張衡
、荀悅
、馬融等
。
王符與馬融、張衡等著名學者友善
。
王符故居
他是庶出之子
,舅家無親,所以在家鄉(xiāng)受歧視
;又不茍于俗
,不求引薦,所以游宦不獲升遷
。于是憤而隱居著書
,終生不仕。延熹五年(公元162年)
,同鄉(xiāng)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解官回安定
。鄉(xiāng)人往謁,皇甫規(guī)冷落退職太守
,而歡迎王符
。以致時人傳語說:“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梢娝诋敃r頗負盛名。
王符著書“以譏當時失得
,不欲章顯其名”(《后漢書·王符傳》)
,題曰《潛夫論》。今存本35篇
,《敘錄》1篇
,共36篇,雖有脫亂
,但大致仍屬舊本
。全書以《贊學》始,以《五德志》敘帝王世系
、《志氏姓》考譜牒源流而終
。其余諸篇,分題論述封建國家的用人
、行政
、邊防等內(nèi)外統(tǒng)治策略和時政弊端,兼及批評當時迷信卜巫
、交際勢利等社會不良風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渲赣摃r短
,討謫物情
,足以觀見當時風政”(《王符傳》),而在思想上則“折中孔子
,而復涉獵于申
、商刑名,韓子雜說”(汪繼培《箋〈潛夫論〉序》)
,大致以儒為體
,以法為用。所以《文心雕龍》歸之“諸子”
,而《隋書·經(jīng)籍志》則入于“儒家”[1]
。
在文學上,王符主張文章以載“教訓”
,要“遂道術而崇德義”
,批評當時學者“好語虛無之事,爭著駢麗之文
,以求見異于世”
;認為詩賦應“頌善丑之德,泄哀樂之情”
,要“溫雅以廣文
,興喻以盡意”,批評當時文人“茍為饒辯屈蹇之辭
,競陳誣罔無然之事
,以索見怪于世”(《務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稘摲蛘摗坊旧蠈嵺`了他的文學主張
。他總結三代以來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以此立論
,批評東漢后期政治弊端
,是非明確,內(nèi)容切實
,說理透辟
,指斥尖銳。由于辭賦的影響
,東漢政論“往往以單行之語
,運排偶之詞,而奇偶相生
,致文體迥殊于西漢”(劉師培《論文雜記》)
。《潛夫論》幾乎通篇排偶
,遣詞駢儷
,相當突出地表現(xiàn)著東漢后期政論散文的駢化趨勢
,漸啟建安盛行的華麗之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稘摲蛘摗酚星迦送衾^培箋注本
。
王符墓在甘肅省鎮(zhèn)原縣席溝圈行政村白塬自然村。
范曄《后漢書》有王符傳
,但記述簡略
,除節(jié)錄《潛夫論》三十六篇
王符故居
中五篇的部分內(nèi)容外,有關王符生平事跡
,只說了三件事
。
一是說王符的四位朋友。他們是馬融
、竇章
、張衡、崔瑗
。從與他友善的這四位朋友看
,我們不難想象,王符出生于與匈奴
、羌人鄰近的邊地
,假如不是游學到了東都洛陽,結交上了這些全國第一流的經(jīng)學家
、天文歷算學家
、文章大家,并受其影響的話
,他就不大可能具有寫出《潛夫論》這樣一部批判當世的名著的勇氣
。甚為遺憾的是史文缺漏,他們怎樣進行學術交流的
,他們的友誼怎樣開始并貫徹的
,我們后世已難于考稽了。
二是說王符“無外家”
。這在古代
,母系來路不清,是要遭人賤視的一個話題
。漢代
,嫡庶十分嚴明,庶出無權繼承
,其外家不被承認
。王符既是庶出,就說他“無外家”
。宋代黃庭堅曾為此抱不平
,他有詩云:“能著潛夫論
,何妨無外家?”
。
三是說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對他很尊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矢σ?guī)是他的同鄉(xiāng)
,與段穎、張奐是當時平定“羌亂”的三大將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矢σ?guī)告老回鄉(xiāng),二千石長吏來見他
,他都很怠慢
,可是王符到門,皇甫規(guī)卻衣不及帶
,屣履出迎
,同坐極歡。這個情景
,看來是皇甫規(guī)的晚年
,也是王符的晚年了,而鄉(xiāng)人傳話說王符是個“縫掖”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翱p掖”是一種剪裁得很不稱身的衣服,足見王符晚年
,也還是這么一副窮書生的模樣
。
王符一生精粹,全部貫注在他的《潛夫論》里
,這部書不顯于當世
,直到
王符評傳
《隋書·經(jīng)籍志》才列入了目錄。
從《潛夫論》中反映出王符的思想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構成
,其主流是孔
、孟的儒家思想,摻雜了一些道家和法家思想
。就是說先秦思想對他影響極深
,也很難擺脫西漢傳統(tǒng)的影響。譬如《鹽鐵論》中的“重本抑末”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
。但王符終究是東漢人
,他面對的現(xiàn)實與西漢的賢良文學以及董仲舒的講法比較起來,就又有了不少的變通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