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是古代名門望族的姓氏,它代表了一個家族
公孫氏的人主要遷徙位置
在古代
史籍《通志》中說
,相傳遠古時黃帝姓公孫,于是便有這一姓的廣泛流傳。公孫一姓源遠流長,據(jù)史籍《路史》記載,軒轅氏初姓公孫,后改姓姬。在史籍《廣韻》中記載:“封公之后
,自皆稱公孫。”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公孫氏,皆貴者之稱。”后來“公孫”的意義延伸了,春秋時期列國諸侯的子孫公孫氏望族居高陽郡(今山東臨淄)
今山東、云南兩省還有公孫氏族人分布
。公孫氏的郡望堂號
堂號
,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qū)分族屬、支派的標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志;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xiàn)。所以
,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郡望
扶風郡:周朝時期置郡
,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興平縣、咸陽市一帶地區(qū)。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里(今陜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qū)高陽郡:歷史上的高陽郡有三
堂號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
。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shè)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扶風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qimingdaquan/275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寶寶姓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