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奇門術(shù)數(shù) >> 起名 >> 起名大全

      姓應(yīng)的名人(歷史上姓隨的名人)

      網(wǎng)絡(luò) 2023-08-24 21:19:59

      應(yīng)姓

      ,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5位

      歷史上部分姓應(yīng)的名人

      應(yīng)曜:漢初

      ,在淮陽山里隱居
      ,不愿出來做官
      。漢高祖派大臣
      ,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
      ,應(yīng)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
      ,不如淮陽一老
      !"

      應(yīng)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

      ,南頓人
      。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
      。侍后母孝
      。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
      。生十子
      ,咸以才學(xué)名。中子疊
      ,江夏太守
      。疊生郴,武陵太守
      。郴生奉

      應(yīng)疊:汝南南頓人,應(yīng)順中子

      。江夏太守

      應(yīng)郴:汝南南頓人,應(yīng)疊之子

      ,武陵太守

      應(yīng)奉:〔約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頓人

      ,應(yīng)郴之子
      。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后在世
      。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
      。記憶力特佳
      ,自幼至長,凡所經(jīng)歷
      ,無有忘懷
      。年二十時,嘗詣袁賀
      ,適賀將出行
      ,閉門造車。匠于內(nèi)開扇出半面視之。后數(shù)十年
      ,路逢車匠
      ,知而招呼。梁冀舉為茂才
      。永興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
      ,有威恩,為蠻夷所服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從車騎將軍馮緄征武陵蠻
      ,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
      ,乃憤然以疾自退
      。后諸公多薦舉,會病卒
      。奉追愍屈原
      ,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
      ,凡數(shù)萬言
      。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余年事
      ,自漢興至其時
      ,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yīng)劭:〔約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遠

      ,(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
      ,應(yīng)奉之子
      。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
      。少篤學(xué)博覽
      。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
      ,(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
      。獻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nèi)以安
      。獻帝遷都于許(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
      ,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后卒于鄴
      。劭嘗有感于當(dāng)時舊章淹沒
      ,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
      ,又撰《風(fēng)俗通》以辨物類名稱
      ,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
      ,可謂名副其實
      。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
      ,皆傳于世

      應(yīng)珣:字季瑜,司空掾

      。應(yīng)劭弟
      ,珣生玚。

      應(yīng)玚:字德璉

      ,三國,魏文學(xué)家
      ,汝南人,應(yīng)珣之子
      。曹操征之為丞相掾
      ,后為五官中郎將文學(xué)。曹丕稱其才學(xué)足以著書
      ,為"建安七子"之一
      。著有《應(yīng)德璉集》。

      應(yīng)璩:(?~252)字休璉,三國時,魏文學(xué)家

      。汝南(今屬河南)人
      ,應(yīng)玚之弟。生于漢獻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齊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
      。博學(xué)好作文,善于書記
      。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
      。曹芳即位
      ,遷侍中、大將軍長史
      。當(dāng)時大將軍曹爽擅權(quán),舉措失當(dāng),應(yīng)璩曾作《百一詩》諷勸
      。應(yīng)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
      。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余篇,與應(yīng)玚作品合為《應(yīng)德璉
      、應(yīng)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yīng)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

      ,應(yīng)璩之子
      。生年不詳,卒于晉武帝泰始五年
      ,少以才名
      ,善談?wù)摗U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夏侯玄名勢甚盛
      。貞常在玄坐作五言詩,玄大嘉許
      。舉高第
      ,歷顯位。后為武帝參軍
      。帝踐阼
      ,遷給事中,累官散騎常侍
      。又與太尉荀顗撰定新禮
      ,未施行而卒。貞著有文集一卷
      ,(《隋書經(jīng)籍志》)傳于世

      應(yīng)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遠,汝南南頓人

      。生于晉武帝咸寧五年
      ,卒于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歲
      。幼孤
      ,為祖母所養(yǎng)。十余歲
      ,祖母又亡
      ,居喪以孝聞。家富于財
      ,乃請族人共居
      ,情若至親。以才藝文章知名當(dāng)世
      。仕為太子舍人
      ,累官光祿勛。王敦叛
      ,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軍事
      。事平
      ,以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
      ,領(lǐng)江州刺史
      。卒,贈鎮(zhèn)南大將軍
      ,謚曰烈
      。詹作有文集三卷,《隋書經(jīng)籍志》注有鎮(zhèn)南大將軍應(yīng)瞻集五卷
      ,詹繕作瞻
      ,當(dāng)為作者誤書;此從《唐書志》傳于世

      應(yīng)夷節(jié):唐代人

      。游天臺山,棲真道元院
      ,相傳尸解成仙
      。棲真,保其根本
      ,養(yǎng)其元神

      應(yīng)用:后周書法家,江南人

      。善寫細字
      ,微如毛發(fā),嘗于一錢上寫《心經(jīng)》:又于一粒芝麻上寫《國泰民安》四字

      應(yīng)舜臣:宋代婺州人

      。字仁伯,少卓犖不羈
      ,及長
      ,篤志向?qū)W,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進士
      。官至洪州知府

      應(yīng)純之:(宋)字純甫。永康人

      。孟明子
      。嘉泰進士。歷知楚州
      ,兼京東經(jīng)略安撫使
      。見北軍屢捷,謂中原可復(fù)
      ,密聞于朝
      。丞相史彌遠鑒于開禧之事
      ,不欲大舉,但敕立忠義軍
      ,令就節(jié)制。已而擢兵部侍郎
      。金人入侵
      ,力戰(zhàn)而死。

      應(yīng)子和

      ,永康(今屬浙江)人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觀察使掌中軍都督府事
      。長于詩
      ,嘗有句云:"西岸夕陽紅,燭炬短燒紅
      ,風(fēng)過花落紅"
      ,時人有三紅秀才之稱。事見清光緒《永康縣志》卷八個《文苑》

      應(yīng)材(

      ?-1180)字伯良,巖后人
      。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
      ,授衢州教授。后潛心鉆研理學(xué)
      ,造詣甚深
      。宋隆興間,朝廷下詔求賢
      ,應(yīng)材被舉薦
      ,升任兵部架閣文字,掌管帳籍機密文案
      。后因老成持重
      ,端莊謹嚴,被帝選為太子春坊,總管東宮內(nèi)外庶務(wù)。宋淳熙初,應(yīng)材上疏力陳北伐收復(fù)中原失地
      。幾年內(nèi)
      ,邊境平靜安定。淳熙七年應(yīng)材病故于軍中
      。謚安國公

      應(yīng)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則

      ,黃巖人
      。生宋季
      ,嘗隨車若水、黃超然游
      ,時稱圣泉先生
      。有《圣泉文集》等。

      應(yīng)本仁:元代學(xué)者

      ,字本立
      。以世為宋臣,義不仕元
      。隱居城南
      ,博學(xué)好施。嘗規(guī)建義莊
      ,又即其中為義塾
      。世稱"應(yīng)家館"。

      應(yīng)良

      ,字原忠
      ,仙居人。正德六年進士
      。官編修
      。守仁在吏部,良學(xué)焉
      。親老歸養(yǎng)
      ,講學(xué)山中者將十年。嘉靖初
      ,還任
      ,伏闕爭大禮,廷杖
      。張?總黜翰林為外官
      ,良得山西副使,謝病歸
      ,卒

      應(yīng)大猷:(1487—1581)字邦升,號容齋

      。仙居人
      。明正德九年進士。曾任南刑部主事
      ,參與平定宸濠之亂
      。后歷廣東參政、僉都御史
      、吏部右侍郎
      、官至刑部尚書
      。卒年九十五。曾巡撫云南
      、四川
      、山東,所至均有政績

      應(yīng)典:字天彝

      ,號石門,浙江永康芝英人
      。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歷任兵部職方司主
      、事車駕司主事
      ,承德郎,尚寶同丞等職
      。應(yīng)典自鄉(xiāng)試中式考取舉人以后
      ,總是奮然希望自己能達到圣賢境地。創(chuàng)建麗澤祠于壽山
      ,匯集諸生講學(xué)
      。應(yīng)典為王瓊所器重,委以總攬本部四司政務(wù)
      。居家養(yǎng)母
      ,不希榮利。通籍三十年
      ,在官止一考

      應(yīng)奎(1466-1545)字方塘,又字天啟

      ,浙江永康芝英人
      。明弘治十三年(1500)舉人,十四年進士
      。授南直隸和州學(xué)正
      。任內(nèi),辦學(xué)制定條例
      ,以身作則
      ,學(xué)風(fēng)改觀,人才輩出八年后
      ,提升湖廣武昌教授
      。后起用江西廣信教授。又曾主管廣西
      ,廣東鄉(xiāng)試
      ,遵守考場規(guī)矩
      ,中試之士甚多。大學(xué)士費宏
      ,曾贈送“兩廣文衡”匾額褒揚

      應(yīng)撝謙:〔公元1615年至1683年〕字嗣寅,號潛齋

      ,浙江仁和人
      。生于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
      ,年六十九歲
      。明諸生。生而有文在手
      ,曰“八卦”
      ,左耳重輪,右目重瞳年二十余
      ,與虞分等為玀社
      。性至孝,授徒養(yǎng)母
      ,三十未娶
      。歸安沈士毅慕其義,妻以兄女
      ,資使奉養(yǎng)
      。撝謙終不入私室,母喪服除
      ,始成禮
      。康熙十七年
      ,李天馥等以博學(xué)宏詞薦
      ,以老病不能行辭。撝謙性介特
      ,讀書務(wù)窮底蘊
      。著有潛齋文集十卷,教養(yǎng)全書四十一卷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
      ,古樂書二卷……等二十八種,(均清史列傳)并傳于世

      應(yīng)寶時:(1821—1890)字敏齋

      。永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咸豐初
      ,考授國子監(jiān)學(xué)正
      。同治四年,任蘇松太道
      。創(chuàng)建龍門書院
      ,開辦普育善堂。九年
      ,任江蘇按察使
      ,兼署布政使。飭令各府州縣立常平倉
      ,并主持疏浚淞江水道
      。工詩文,有《射雕詞》二卷

      應(yīng)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

      ,臺灣金融界、實業(yè)界著名人士
      ,應(yīng)氏圍棋計點制創(chuàng)造人,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
      。應(yīng)先生愛國愛鄉(xiāng)
      ,熱心報效桑梓,先后捐資創(chuàng)建慈城昌期幼兒園
      ,重建慈城中城小學(xué)和慈湖中學(xué)
      ;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y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xiāng)會館
      、市聯(lián)誼中心
      。投資創(chuàng)辦寧波現(xiàn)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等
      ,為促進家鄉(xiāng)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盡心盡力

      姓應(yīng)的男明星

      應(yīng)蔚民、應(yīng)亮

      、應(yīng)旗等

      姓應(yīng)的女明星

      應(yīng)采兒、應(yīng)真

      、應(yīng)際蕾
      、應(yīng)采靈等。

      歷史上姓隨的名人

      姓氏由來:姓氏考略:本作隨

      ,隋文帝改隋
      ,遂分二姓。元史有隋世昌,又剁姓后改隋
      ,見通雅


      郡望堂號:清河郡

      姓氏家譜:隋氏族譜

      歷史名人:隋世昌, 隋同文, 隋玉清

      隋姓是由隨姓分化而來的姓氏,姓氏原作“隨”
      ,后改為隋
      。相傳早在女媧開天辟地時,就有一個名為隨的人
      ,他的后代就以隨為姓
      。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隨(今湖北隨州)
      ,建隨國
      ,侯爵,為周諸侯國之一
      。周未
      ,并于楚,原隨國貴族有人以隨為姓
      。另外
      ,春時戰(zhàn)國時,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孫士會在晉國擔(dān)任士大夫職務(wù)
      ,以隨為食邑
      ,史稱隨會。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東
      ,子孫留居于此
      ,也姓隨。至隋朝初年
      ,上述三支隨姓人大都隨例改為隋姓
      ,并進一步發(fā)展成為當(dāng)今隋姓主體。

      除從隨姓分化而來外
      ,隋姓還有自己的血統(tǒng)本源
      。早在漢代時,就有一位名為隋昱的人名載史籍
      ,于東漢初年官至五原太守
      ,其姓氏的來源顯然另有所出。另外在明代
      ,將軍王驥遠征麓川(治所在今云南騰沖一帶)
      ,后又在當(dāng)?shù)厝温殹T林用裾埱笏n給像漢人一樣的姓氏
      ,他便以怕
      、刀
      、剁三姓相于。后來
      ,以怕為姓的人因姓氏讀音不雅
      ,改為與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從而成為隋姓中的一員
      。至于在當(dāng)代
      ,除漢族以外,滿
      、蒙等民族也都有人以隋為姓


      隋姓得姓以后,在發(fā)展中還在清河(今屬河北)一帶形成望族
      ,以致仍被人當(dāng)作隋姓的代表郡望
      。同樣,在分布上
      ,隋姓人口也以清河及其附近的山東省最為集中
      ,幾乎占全國隋姓總?cè)丝诘娜种陨稀A硗庾怨胖两竦乃逍彰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宋高密令隋寶
      、元代人隋業(yè)昌、明巢縣丞隋(上斌下貝)
      、主簿隋翥等人
      ,籍貫也大多集中在這一地區(qū)。

      隋姓的起源:隋姓最早發(fā)源于春秋隨國(當(dāng)今湖北隨州市)和春秋隨邑(當(dāng)今山西介休)
      ,應(yīng)當(dāng)是以國、以邑為姓兩支
      。據(jù)史料記載:隨國為周朝本姓諸侯國即姬姓
      ,國君隨侯是炎帝后裔,當(dāng)今隋姓據(jù)傳說是其后代
      。經(jīng)多年考證和依據(jù)《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に迨献遄V》及其他隋姓祖譜資料來分析,目前大多隋姓都來自于山東
      ,與我同為一宗
      ,未發(fā)現(xiàn)與山東隋姓無關(guān)的同姓姓氏(或許未考證到),山東隋姓是宋朝后期(約十世紀中葉)由河南固始縣遷徙到山東棲霞縣蛇窩泊的
      ,居今八百余年(有關(guān)資料記載當(dāng)時隋姓共三支
      ,兩支落戶山東,余下一支留在固始)
      。如果從地理角度來假設(shè)
      ,固始與隨州相距四百余里,說隋姓由隨州遷徙而來也是可信的。另一源隋姓就是隨邑的隨會:史書講“杜伯之玄孫范會是晉國大夫
      ,食采于隨
      ,人稱隨會,其子孫以隨為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谒逍諅髡f中,稱其來自于隨國
      ,也就是說其是隋姓的祖先
      。從其受封于隨邑而言,可以排除其與隨國隋姓的關(guān)聯(lián)
      ,由于就其一家
      ,要與隨國隋姓的數(shù)量比較也相差甚遠,是否有傳人
      ,無法考證
      ,稱其為隋姓的遠祖,未免有點牽強附會了
      。隋姓本姓“隨”
      ,隋字是由繁體字“隨“去走之而來的。當(dāng)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
      ,是引用其稱帝前的封號“隨國公”而來
      ,因其忌諱“隨”字的本意,而去走之取“隋”字為其國名
      ,之前并無

      隋”字
      ,自此隋姓以“隋”為姓,延續(xù)千余年

      每個姓氏都有幾個名人,姓“謝”的名人有哪些

      謝姓歷史名人
      謝 纘:魏朝時典農(nóng)中郎將

      。陳國陽夏人(今河南省太康)遷居會稽山陰,生子衡
      ,官為國子監(jiān)祭酒
      ,寓居于始寧之東山(會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謝纘實為會稽東山一脈之始祖
      ,其后人遂有會稽郡之稱


      謝 鯤:晉代謝萬的伯父,是個放浪任性的人
      。有一次他要調(diào)戲鄰居家的姑娘
      ,姑娘正在織布
      ,看他要非禮,就將手中的梭子擊向謝鯤
      ,結(jié)果把他的門牙給打斷了
      。謝鯤也沒當(dāng)回事,出來后得意洋洋地說:“猶不廢我嘯歌
      !”
      謝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
      ,東晉宰相、太傅
      ,他與弟弟謝石和侄子謝玄通力合作
      ,將號稱擁有百萬之眾的苻堅大敗于淝水,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謝 萬:字萬石
      ,謝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謝安
      ,卻也很有才氣
      ,而且擅長自我炫耀,年紀輕輕就頗有名氣
      ,仕途通達
      。升平二年(358年),謝安的哥哥謝奕去世
      ,謝萬便被任命為西中郎將
      ,監(jiān)司、豫
      、冀
      、并四州諸軍事,兼任豫州刺史
      。然而他并不是統(tǒng)兵作戰(zhàn)的材料
      ,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時,仍然是一副名士派頭
      ,只顧吟嘯歌詠自鳴清高,不知撫綏部眾
      。謝安對弟弟的做法非常憂慮
      ,勸戒說:“你身為元帥,理應(yīng)經(jīng)常交接諸將
      ,以取悅部眾之心
      。像你這樣傲誕,怎么能夠成事呢
      ?”謝萬于是召集諸將
      ,想撫慰一番
      。不料這位平時滔滔不絕的清談家竟連一句撫慰的話都講不出,憋了半天
      ,干脆用手中的鐵如意指著在座的將領(lǐng)說:“諸將都是勁卒
      。”如此凌辱輕慢
      ,不僅不能撫慰將領(lǐng)
      ,反而使他們更加怨恨。謝安無奈
      ,只得代替謝萬
      ,對隊帥以下的將領(lǐng)一個個地親自拜訪,盡力加以撫慰
      ,拜托他們盡力協(xié)助謝萬
      。但這并未能挽救謝萬失敗的命運。謝萬率軍增援洛陽
      ,還未與敵軍交戰(zhàn)
      ,手下士卒就驚擾奔潰。謝萬單騎狼狽逃還
      ,軍士們本來要殺了他
      ,看在謝安的份上才沒有動手。損兵折將的謝萬不久就被罷免為庶人


      謝 玄:字幼度(343-388)
      ,謝安兄謝奕之子。自幼為安所器重
      ,及長
      ,有經(jīng)國才略。初為征西將軍桓豁司馬
      ,領(lǐng)南郡相
      。時前秦苻堅強盛,數(shù)犯邊境
      ,朝廷求文武良將
      ,安以玄應(yīng)詔,拜建武將軍
      、兗州刺史
      、領(lǐng)廣陵相。召募徐
      、兗二州丁壯
      ,組織“北府兵”。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
      ,堅將彭超
      、句難進犯
      ,玄擊破之,進號冠軍
      ,加領(lǐng)徐州刺史
      。太元八年(383年),苻堅大舉南下
      ,兵臨淝水
      ,詔以玄為前鋒,與其叔父石
      、從弟琰
      、中郎將桓伊等拒之。玄先遣劉牢之襲擊洛澗
      ,首戰(zhàn)告捷
      。繼以精銳8萬敗秦師數(shù)十萬于淝水之上。秦將苻融馬倒被殺
      ,堅中流矢
      ,秦兵自相藉踏,死于水者不可勝計
      ,淝水為之不流
      。進號前將軍。安以苻堅喪敗
      ,上疏請乘機北伐
      ,以玄為前鋒都督。兗
      、青
      、司、豫四州皆平
      ,以功加都督徐
      、兗
      、青
      、司、冀
      、幽
      、并7州軍事
      ,封康樂縣公。太元十一年(386年)
      ,丁零翟遼襲據(jù)黎陽,泰山太守張愿舉郡叛
      ,河北騷動
      。玄自以處分失當(dāng)
      ,上表求解職,又以疾辭
      ,皆不允
      。轉(zhuǎn)授散騎常侍、左將軍
      、會稽內(nèi)史
      。玄輿疾至郡,太元十三年(388年)卒
      ,年四十六歲
      。謚獻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稌x書》有傳


      謝 尚:字仁祖,豫章太守謝鯤子
      ,東晉太傅謝安從兄
      ,陳郡陽夏人,東晉名臣
      ,曾從后趙國奪得玉璽
      ,政績卓著。少有令名
      ,八歲即被名士視為“一座之顏回”
      。又為王導(dǎo)所重,比之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時人謂謝尚為“小安豐”(安豐為王戎字)
      。初為黃門侍郎,后輟清貴職而轉(zhuǎn)為建武將軍
      、歷陽太守
      、江夏相出鎮(zhèn)一方。北伐時進號安西將軍
      ,但因不能安撫降將張遇而敗
      ,回朝降職為建威將軍。此戰(zhàn)謝尚雖敗
      ,卻于其后自冉智處得到東晉皇朝丟失已久的玉璽
      ,從而結(jié)束了東晉皇帝被稱為“白板天子”的局面。繼而破北將楊平
      ,拜尚書仆射
      ,都督江西淮南諸軍事,自請留朝
      。后又進號為鎮(zhèn)西將軍
      ,出鎮(zhèn)壽陽
      。以病辭洛陽不鎮(zhèn),進都督豫
      、冀
      、幽、并四州軍事
      ,進封衛(wèi)將軍
      ,加散騎常侍,詔未至而病篤卒于歷陽
      。追贈衛(wèi)將軍
      ,散騎常侍并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為簡
      。另外他在音樂和舞蹈上也頗有建樹


      謝 衡:西晉末年,戰(zhàn)亂頻繁
      ,申伯的三十六世孫謝衡率謝氏從中原遷居于浙江省會稽郡東山
      ,為東山派始祖。
      謝 眺:陳郡陽夏人
      ,南朝齊國詩人
      ,其詩多描寫自然景色,善于熔裁
      ,時出警句
      ,風(fēng)格清俊,頗為李白所推許
      ,為永明體作家中成就最高詩人


      謝 赫:南齊著名畫家,著有《古畫品錄》
      ,提出了中國繪畫史上“六法”
      ,成為后世畫家、評論家
      、鑒賞家所遵循的法則

      謝 翱:字皋羽,一字皋父
      ,長溪(今屬福建省福安)人
      ,后徙居浦城(今屬福建)。南宋愛國主義詩人和散文家
      ,性耿介
      ,有大節(jié)。文天祥在福建聚兵抗元,他率鄉(xiāng)兵百人歸附
      ,任咨議參軍
      。宋亡不仕,漫游江海以終
      。謝翱詩文在宋末卓然成家,詩辭采濃烈
      ,沉郁奇特
      ,文則長于記敘,風(fēng)格近柳宗元
      ,為紀念文天祥所作詩文尤為沉痛感人
      。著有《唏發(fā)集》、《天地間集》等


      謝 遷:浙江省余姚人
      ,明朝賢相,三朝元老
      。成化十一年中狀元
      ,授修撰職。明孝宗時
      ,以少詹事入內(nèi)閣
      ,參預(yù)機務(wù),隨即加任太子太保
      、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
      ,輔政時天下皆稱之為賢相。武宗嗣位
      ,加少傅
      ,后以年老而辭歸。卒謚文正
      ,著有《歸田稿》


      謝 丕:字以中,號汝湖
      。是明代著名大學(xué)士謝遷(謝閣老)的仲子
      。謝丕從小過繼于陸氏夫人為子(謝選之妻,謝閣老的弟媳)
      。由于陸氏夫人撫養(yǎng)教之有方
      ,謝丕從小很聰明。讀書過目成誦
      ,于明代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舉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
      ,第二年三月,即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考取乙丑科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探花)授編修。官至吏部左侍郎
      ,兼翰林院學(xué)士
      ,卒贈禮部尚書。 謝 榛:字茂秦
      ,號四溟山人
      ,又號脫屣山人,山東省臨清人
      ,明代文學(xué)家
      、詩人、詩論家
      ,為“后七子”的初期代表人物
      ,著有《四溟集》和《四溟詩話》等。

      謝靈運:陳郡陽夏人
      ,南朝宋國著名詩人
      、畫家、文學(xué)家
      ,文學(xué)稱“江左第一”
      。其詩歌創(chuàng)作,一反東晉籠罩詩壇的玄言詩風(fēng)
      ,開創(chuàng)了文學(xué)史上山水詩派


      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
      ,弋陽(今屬江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耍纤螑蹏娙?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謝性格豪爽
      ,以忠義自任,寶佑三年(1235年)中舉人
      ,翌年與文天祥同科進士
      。寶若五年(1257年)任建康考官,出題以賈似道政事為問
      ,因罪貶逐
      。德佑元年任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
      ,抗擊元軍
      ,城陷,流亡建寧
      ,以賣卜教書為生
      ,元政府兩次薦他為官
      ,他堅辭不就。至元二十五年
      ,被強制送往大都后絕食而死
      。他寫了不少傷時感懷、沉痛悲涼的詩作
      ,詩風(fēng)樸素端直
      ,有時也饒有韻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傲x高便覺生堪舍
      ,禮重方知死甚輕”,他的凜然大節(jié)
      ,使其作品不同凡響。著有易
      、書
      、詩三傳行于世,并著詩文六十四卷
      ,但大多失傳
      ,明代輯有《疊山集》五集,現(xiàn)存于弋陽縣圖書館
      。著有《文章軌范》
      、《疊山集》等。

      謝覺哉:原名維鋆
      ,字煥南
      ,筆名覺哉、飛飛
      、見心
      、馬彬、敦夫等
      ,湖南省寧化人
      ,當(dāng)代著名人物,政治家
      ,人民司法的奠基者之一
      。歷任內(nèi)務(wù)部長、司法部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在工作繁忙情況下
      ,仍堅持為《新觀察》
      、《中國婦女》
      、《北京晚報》撰稿,晚年
      ,對青年新聞工作者的成長非常關(guān)心
      ,經(jīng)常就報刊編采業(yè)務(wù)、記者修養(yǎng)寫文章
      ,對年輕一代言傳身教
      。著有《一得書》、《謝覺哉日記》等


      謝晉元:畢業(yè)于黃埔軍校
      ,淞滬會戰(zhàn)時為掩護大部隊撤退,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后在租界孤軍營中被害

      謝子長:陜西省安定(今子長縣)人,與劉志丹開辟了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
      ,在1935年的反圍剿戰(zhàn)斗中犧牲


      謝婉瑩:筆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作家
      ,福建省長樂人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zhàn)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
      、艦甲
      、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
      、射擊的少年生活
      。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更激發(fā)了她的愛國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xué)校預(yù)科學(xué)習(xí)
      。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xué)校貝滿女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拔逅摹睍r期
      ,在協(xié)和女子大學(xué)理科就讀,后轉(zhuǎn)文學(xué)系學(xué)習(xí)
      ,曾被選為學(xué)生會文書
      ,投身學(xué)生愛國運動。1921年參加茅盾
      、鄭振鐸等人發(fā)起的文學(xué)研究會
      ,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shù)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
      ,詩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學(xué)
      ,專事文學(xué)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nèi)發(fā)表
      ,結(jié)集為《寄小讀者》
      ,舉世為之矚目,至今仍然聲譽不衰
      。1926年回國后
      ,冰心相繼在燕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女子文理學(xué)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
      、《南歸》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箲?zhàn)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guān)于女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箲?zhàn)勝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東京大學(xué)新中國文學(xué)系執(zhí)教
      。1951年回國后,除繼續(xù)致力于創(chuàng)作外
      ,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
      、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理事等職


      我就是姓謝的
      ,選我啊

      ?8215

      ?評論(2)?

      分享

      ?舉報收起



























      更多回答(8)

      其他類似問題

      2013-04-14歷史上姓謝的名人有哪些?426

      2017-04-27姓謝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81

      2013-07-22姓謝的有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

      ?56

      2009-03-15歷代姓謝的名人,簡介

      ?急求226

      2014-10-17歷史上姓謝的大人物有哪些194

      2013-07-18古時候

      ,姓謝的有哪些名人?23

      2013-07-12謝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478

      2011-05-19古代姓謝的名人有哪些174

      更多相關(guān)每個姓氏都有幾個名人,姓"謝"的名人有哪些?的問題?>

      特別推薦

      民國首都是如何處理棚戶區(qū)的

      撕出石墨烯的膠帶有何奧妙

      什么神秘力量能制造幽靈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qimingdaquan/2760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2018年狗年寶寶取名常用字狗寶寶名字起名
      狗年是一個吉利的年份,所以在狗年出生的寶寶也都是吉祥健康的寶寶
      。那么2018狗年出生的寶寶該如何取名呢
      2019年3月11號出生的女寶寶五行缺木要如何起名字
      寶寶在父母的心中永遠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父母的眼里希望把世界上最珍貴
      ,最美好的東西都能夠給予寶寶,為寶寶帶來最好的幫助
      2019年圣誕節(jié)生的女孩五行缺土怎么樣起名字
      姓名不僅是代表一個人的符號
      ,還有深刻的寓意,同時也是一個人的層次文化背景的體現(xiàn)
      。人一生有個靚麗的名字不僅給別人印象深刻
      ,而且事關(guān)名字擁有者一生的事業(yè) 、婚姻
      、健康和人際關(guān)系
      2019年春節(jié)正月初一生的男孩五行缺土名字大全集
      古語有云:賜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藝
      ,授子一藝
      ,不如賜子一名。名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情人節(jié)出生的男孩怎么起名字
      情人節(jié)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一個日子
      2019年3月16號中午出生的男孩起什么名字好宜用哪些名字呢
      古人講:“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
      ,不如賜子好名
      。”可見古人對于一個人姓名的重視程度
      。姓名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件人生禮物
      2019年出生的來姓男孩如何起名字姓來男孩好聽的名字
      名人希恩說過
      ,“歡樂的名字是創(chuàng)造”
      ,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就是在構(gòu)造一件藝術(shù)品,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
      ,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
      2019年6月27號出生的雙胞胎女孩如何起名好五行屬什么
      雙胞胎的名字其實不太好取,如果你想要個性化
      ,又要考慮雙胞胎女孩兩個名字的關(guān)聯(lián)性
      ,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構(gòu)思,很多人都會根據(jù)寶寶出生時間
      愛氏的郡望堂號和宗祠對聯(lián)
      愛這個姓氏是一個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