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成大姓巨族,以至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宰相世家
,天下無二
,世上無雙,難見其匹
。
裴曄有子裴茂
,漢靈帝時歷任縣令、郡守
、尚書等職
。建安初年
,軍閥混戰(zhàn),他率關(guān)中諸將討伐李催
,’有功于當朝
,封陽吉平侯。他生有4子:潛
、徽
、輯、綰
。自4子之后
,裴氏家族逐漸興旺、繁茂起來
,其子孫后代雖仍以裴柏為中心
,但也開始向外散移播遷。其后代編修家譜者把其族人總括為三眷:西眷
、中眷
、東眷。
西眷之裴出自裴徽之后
,由于他的子孫最初大多在西涼任職為官,故號西眷裴
;
潛
、綰居聞喜,其后代也大多為官河東或河東周圍
,故稱為中眷裴
;
東眷裴為裴輯后人,輯乃漢獻帝工部尚書
,賜金紫光祿大夫
。其后代為宦者多在京燕淮襄一帶,故稱其為東眷裴
。
以后隨著歲月的流逝
,裴氏又繁衍出許多支派,如洗馬川裴
、南來吳裴等
。盡管世遠族分,但皆出自三眷之后
,發(fā)端于聞喜裴柏
,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清朝嘉慶年間裴氏后人修的《裴氏世譜》
,詳細開列了裴氏歷代官宦名錄
,據(jù)稱有“宰相59人
,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
,侍郎44人
,常侍11人,御史11人
,使(包括經(jīng)略使
、防御使、節(jié)度使
、觀察使
、節(jié)度使留后、布政使
、按察使等)25人
,刺史110人,太守77人
,大將軍59人
,駙馬21人,蔭襲46人
,進士68人
,賢良7人,辟舉65人
,公89人
,侯33人,伯11人
,子18人
,男13人,謚59人
,鄉(xiāng)賢30人
。還有皇后3人,太子妃4人
,王妃2人
,賢節(jié)82人”。這個統(tǒng)計雖未必準確
,但我們可以據(jù)以一窺裴氏仕宦情的全貌
。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裴氏家族做到知府
、刺史
、太守以上官職者約有千余人。一千余人
,這是一個多么龐大
、壯觀的隊伍
,它比其故里裴柏村現(xiàn)有的人口還要多。這么多的文臣武將
、進士名流
、皇后王妃集于一家,真是匪夷所思!
1
、清廉的尚書令――裴潛
裴潛(?――244)
,字文行。裴茂次子
。
東漢末年
,軍閥混戰(zhàn),烽火連天
,朝廷危傾
,生靈涂炭,裴潛父裴茂力赴國難
,奉詔親率關(guān)中諸路大軍聲討李催
,有功于當朝,被封陽吉平侯
。漢獻帝年間
,裴潛為避戰(zhàn)禍,流落荊州
,做事于劉表門下
。劉表甚愛之,待以賓禮
。但裴潛在與劉表共同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
,發(fā)現(xiàn)劉表只不過一介懦夫
,本無霸王之才
。他曾在私下對要好的王粲、司馬芝說:“劉牧(即劉表)非霸王之才
,欲西伯自處
,敗無日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彪S即裴潛離開荊州
,南到長沙,投奔曹魏政權(quán)
。沒多久
,曹操力取荊州,劉表一敗涂地
,裴潛之預言得以應(yīng)驗
。
裴潛歸附曹操后
,也頗得曹操器重。由于他在避亂荊州期間
,劉備也正寄劉表籬下
,因此裴潛與劉備有幸相處。鑒于他與劉備有過交往
,曹操便想聽聽他對劉備的看法
。曹操問:“備才略如何?”裴潛答:“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
歷史上裴姓宰相都有誰裴炎(
?-684年)
,字子隆,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宰相
。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連城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宰相。
裴耀卿(681年-743年)
,字煥之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宰相
。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宰相
。
裴坦,字知進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宰相。
姓裴的在中央有沒有大官自從黃
、菊被那啥之后
,一直沒看到有黃家的政@治#局委員。
中國有幾位明星姓裴裴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