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么昝姓的大人物偉人
?百家姓,家喻戶曉的一部著作
,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各個姓氏
,而且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歷史由來。比如王姓出自姬姓
,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代。更多百家姓文化
,如下所示
。歷史上有什么昝姓的大人物偉人1
、昝單
商湯輔佐之臣
。官司空。湯滅夏
,建立商朝,伊尹作《咸有一德》
,言君臣都有一德不要失
,昝單作《明居》,陳述居民之法
,天下始定
。
2、昝學易
明朝萬歷年間舉人
,字心源,懷寧人
。廉介不茍取
。本性至孝,為照料80多歲的父親
,幾次任官不受。他因恐父親年老一人睡床不暖
,就與父親同床共枕共被睡了8年,直到父親去世
。最后授他金溪知縣,未上任卒
。
3
、昝堅
東晉大將大司馬桓溫率水軍伐勢。溫次青衣
,勢大發(fā)軍距守
,又遣李福與昝堅等數千人從山陽趣合水距溫。謂溫從...從
,率諸軍從江北鴛鴦碕渡向犍為,而溫從山陽出江南
,昝堅到犍為
,方知與溫異道
,乃回從沙頭津北渡
。
4、昝如心
明代學者
,字子推,三原人
。他性穎悟剛介
,讀書能悟人所不到之處。年二十九而卒
。著有《古村集》《昝氏春秋》《歸隱集》《敬齋集》等
。
5、昝茹穎
清書畫家
。字仲遂,一字省雪
,號白村
,安徽懷寧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第二名舉人
,五十一年(1712)登進士第,參加編纂《子史精華》
,脫稿后即授內閣中書舍人
。自康熙末至乾隆初,朝廷詔敕
,多出其手。他工詩善畫
,所繪松竹菊石
,皆磅礴有致,人爭珍藏
。在家鄉(xiāng),和兄蔚林的詩
、文
、字、畫雙雙出名
,被譽為“八絕”。昝姓的郡望堂號太原府:亦稱太原郡
。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
,公元前246年)置郡
,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
,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
。
彭城郡:彭城郡原為西漢時期的楚國所置
。漢宣帝地節(jié)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國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縣(今江蘇徐州)
,西漢朝黃龍元年(壬申
,公元前49年)復名楚國,東漢朝章和二年(戊子
,公元88年)又改為彭城國
。
太原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
明敏堂:源自五代時有昝居潤
,書記業(yè)務很強
。后唐明宗時
,他在樞密院做小吏。辦事謹慎
,待人和惠。入晉到周
,累加檢校太傅
。宋初加檢校太尉。性格明敏有節(jié)
,概好做義束
。
篤義堂:同明敏堂
。
歷史上有哪些姓段的偉人
1、段秀實(719年-783年)
安定邊境
段秀實又叫段太尉
,或段忠烈,是唐代中期有名的武將
,大約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后
。祖籍是陜西隴州人,隴州是我的家鄉(xiāng)
,現(xiàn)稱隴縣。
他在“安史之亂”中立下很多功勞
,尤其在涇原任節(jié)度使時
,在平定邊境的戰(zhàn)役中
,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受人敬仰。到唐德宗時,官至禮部尚書
。
2、段克己(1196~1254)
金代文學家
。字復之
,號遁庵,別號菊莊
。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才名
,趙秉文目之為“二妙”
,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
。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
,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
。
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
,時人贊為“儒林標榜”
。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
,結社賦詩,自得其樂
。元憲宗四年卒
,年五十九。工于詞曲
,有《遁齋樂府》
。
3
、段玉裁
他是江蘇人
,清代著名文學家和經學家,博學多才
,祖籍江蘇,是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外公
。是歷史上徽派“樸學”大師代表
。
4、段祺瑞
段祺瑞是安徽人氏
,生活在清末民初
,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
,是皖系軍閥的領導人,曾官至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
5
、段德昌
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
。字裕后
,號魂,1904年8月19日生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6月畢業(yè)后
,參加北伐戰(zhàn)爭。1933年犧牲
,年僅29歲
。
1952年,毛澤東又親自為段德昌簽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
。1994年,中央軍委將段德昌列為共和國歷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
-段姓
歷史上有哪位姓查的偉人
查(Zhā)姓源出有四: 1
、出自姜氏
,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齊國公族
,以邑名為氏
。齊國的君主齊頃公的兒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
,成為楂姓,后來將木字旁省去了
,于是遂成為查姓
。查 2、出自羋姓
,以邑名為氏
。春秋的時候,有楚國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
,他的后代便以查作為姓氏
。 3、出自以封地名為氏
。春秋時楚國有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稱也寫作查
,他也被認為是查的封主
。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稱為氏
,稱查姓。 4
、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查姓
。如在清代滿族中,居住在沈陽一帶的人就有人以查為姓
。另外在滿洲八旗中,原以沙拉為姓的人后來也改姓查
。至于其他民族
,如當代的彝
、傣
、土家、哈尼
、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為姓
。 得姓始祖:齊頃公
。查氏出自姜姓,發(fā)祥于山東地區(qū)
,是以邑為姓的姓氏。查
,原是一個地名
。根據《姓苑》記載
,春秋時期
,齊頃公的兒子食采于楂邑
,他的后代子孫以邑為姓,稱為楂氏
,因為古代楂
、查相通,后來就簡稱查氏
。根據《萬姓統(tǒng)譜》上記載
,查氏望族出于齊郡
,即今天山東省臨淄一帶
,傳至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文徽的孫子查道如
,將家族遷往海陵,就是今天的江蘇省泰縣一帶
,繁衍成當時的名門望族
。望族居于海陵郡,即現(xiàn)在的江蘇泰縣
。查氏后人奉齊頃公為查姓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缺)查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查姓源自古代有個地方名讀音如查
,以這個地名形成的姓,就形成了查姓
。原來,春秋時期
,齊國君主齊頃公的一位公子
,享用那里的物產,這位公子的后代,就以封地為姓
,形成了查姓
。百齊國是周朝開國功臣姜太公建立的,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
,所以查姓遠祖很榮耀
。查姓先人明清兩代最為昌盛,據《郡望百家姓》一書記載:查氏望出齊郡
。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
,查姓形成許多郡望
,主要有海陵郡
、齊郡、濟陽郡等
。查姓幾經歷史上的繁衍遷徙,幾乎分布全國各地
,如遼寧的清源
、山西的太原、陜西的韓城
、湖南、安徽的涇縣
、河南的羅山
、江西的金溪、福建的清流
、廣東的澄海、貴州的從江
、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
。查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是一個比較罕見的姓氏
,但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六
,尤以安徽
、江蘇多此姓,這兩省的查姓約占全國漢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
。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查 升 清代書法家,字仲葦(1650-1707)
,號聲山
,浙江省海寧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踹M士
,曾在朝廷任職
。著有《淡遠堂集》等。 查文徽 南唐休寧人
。侍后主李煜
,官至樞密副使
。討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時候立了大功
,于是升遷為建州留侯。當時
,吳越的軍隊占據了福州,文徽于是帶領著他的軍隊攻克了福州
。入城以后
,他安撫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
,被俘虜。后來被遣送回去
,改任了工部尚書
。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兒子元方是建州的觀察判官
,他的孫子查道
,是宋真宗的龍圖閣侍制。 查伊璜 明清之交查氏名人
。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記載有關于查伊璜的故事
,大致是他與吳六奇將軍的神交。在《鹿鼎記》中
,被金庸發(fā)展成一段生動
、有趣的情節(jié)。蒲留仙稱伊璜先生“厚施而不問其名
,真?zhèn)b烈古丈夫哉
!”《觚勝》中稱其為“才華豐艷,而風情瀟灑
。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
;海內奇杰
,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從這些記述中
,可以想見查伊璜的風采
。 查士標 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安徽休寧人
,長期居住在揚州,擅長畫山水
,與孫逸
、汪云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海陽四家”
。他的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入佳品之上
。 查慎行:清代詩人
,名嗣璉(1650-1727),字夏重
,浙江海寧人。詩學宋人查慎行 [1]
,多抒發(fā)行旅之情
,善用白描手法。有《敬業(yè)堂集》
。 查光佛 名能,又字競生
,湖北省人
。清光緒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學堂。加入中國同盟會
。還沒有畢業(yè)就剪去長辮加入了第四十一標當兵。后請了長假走出軍營
,居住在蛇山的蘄春學社
。宣統(tǒng)元年
,長沙搶米風暴發(fā)生
,鄂軍進入湖北鎮(zhèn)壓
。查光佛于是與劉復基等人計劃乘機舉行起義,事情敗露了
,沒有成功。宣統(tǒng)三年的武昌起義的第二天
,被任命為都督府秘書
。陽夏戰(zhàn)爭的時候,他在漢陽總司令部任職
。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聘任他為稽查委員
、同盟會鄂支部交際會會長
;同年2月份被聘任為鄂省教育部副部長,五月去職
。民國二年二次起義失敗以后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職湖北討袁軍總司令秘書長及駐漢口特派員
。民國九年任護法軍政府總裁機要秘書
。民國十一年任廣州大本營秘書。民國十五年任江漢宣撫使參議
。民國十八年任《中央日報》總編輯。民國十九年任中國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宣傳部部長
。民國二十年任中央黨史編撰委員會編撰兼秘書
。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蘇常州病勢。終年47歲
。存世的著作有《武漢陽秋》。 查夷平 又名鎮(zhèn)湖
,號埠西
。江西省修水人
。早年加入中華革命黨
。畢業(yè)于煙臺海軍學校、廣東海軍學校
、廣東航空學校
。曾任歐亞航空公司主任秘書,滇黔鐵路督辦署材料處處長
,中央航空公司副經理
。1949年11月,在香港參與組織中央
、中國航空公司起義。后來擔任中國民用航空業(yè)務處處長
、民航總局顧問。他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曾經在長沙
、蘇州
、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
,組織了今虞琴社。曾經擔任過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
,北京市古琴研究會會長。為第一
、二
、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6年8月去世,終年81歲
,編有《存見古琴曲譜集覽》等
。 查良鏞 筆名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
。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
、企業(yè)家
、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
,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 查良錚 筆名穆旦(1918—1977),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查良錚 [2]
。出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zhèn)。曾用筆名梁真
,與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
,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后
,許多現(xiàn)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xiàn)代詩歌第一人。 查良釗 字勉仲(1897—1982)
。祖籍浙江海寧袁花
,生于天津,南開中學畢業(yè)
。民國7年(1918)赴美,留學于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研究部
。民國10年(1921)
,討論“一戰(zhàn)”善后問題的“華盛頓會議”召開時,他聯(lián)合留美同同學蔣廷黻
、羅家倫、高仁山等
,發(fā)起組織中國學生華盛頓會議后援會
,被推為執(zhí)行干事長,與國內民眾團體和海外華僑相呼應
,支援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民國11年回國
,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兼教務長
、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長
。曾參加蔡元培等領導的中華教育改進社,并與同仁合辦《教育評論》
,提倡科學教育
。 穆旦于20世紀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1945)
、《旗》三部詩集
,將西歐現(xiàn)代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詩歌結合起來,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心靈思辨
,是“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
。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贊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語文教科書。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1
、郡望 齊郡: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在今天的山東省臨淄縣一帶
。 海陵郡:周稱海陽
,漢初名海陵,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置海陵縣。東晉義熙七年(411年)
,升為海陵郡。隋文帝開皇元年
,廢郡稱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
,稱吳陵縣
,以縣置吳州。揚吳設制置院
。南唐升元六年(937年)
,升海陵縣為泰州
,泰州之名由此始
。 濟陽郡:漢濟陽縣在今河南蘭考東北,西晉在此曾置濟陽郡
,南遷后廢。濟陽縣在唐初并入冤句縣
。 2
、堂號 清容堂:宋代的時候有一個叫查深的,隱居讀書
。當地的郡守把他推薦給朝廷,要他出來做官
,他不干
。郡守又怕浪費了他的才華,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給他蓋了一棟房子
,命名為“清容堂”,讓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學生讀書
,號為“清容先生”
。 海陵堂:據《萬姓統(tǒng)譜》記載:《望出齊郡,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
,文徽孫道如,徒家海陵
,至今查氏為望族
。》查氏發(fā)祥于山東地區(qū)
。春秋時
,楚國大夫封邑在查
,其后代子孫稱查氏
。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在今江蘇泰縣一帶
,繁衍成當時的名門望族。 此外
,查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齊郡堂”
、“濟陽堂”等。 3
、字輩 浙江嘉興海寧查氏源自婺源查氏
,自第七世起
,字輩為:秉志允大繼嗣克昌
,奕世有人濟美忠良。傳家孝友華國文章
,宗英紹起祖德載光
。 安徽懷寧查氏字輩:立敬輿賢哲
,詩書衍吉祥
,淵源經學遠,同永之榮芳
,聲鴻名振顯
,道達德宣揚
,承緒資培植,貽謀貴善良
,修齊傳澤厚
,敦睦裕基長
,本固枝偕茂
,家宜國有光。 浙江溫州查氏字輩:世思恩重德
,光宗富貴全
,日宏君子道,引達大歸年
。 北京大興查氏字輩:為謹維勤
,以綏爾祿,保世光大
,成家之福。 山東泰安查氏字輩:建國賢才仲
,傳玉龍茂昌
。 江西九江查氏字輩:德從本裕方興義。 ============================================================ 【查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查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楂地啟姓
; 海陵閥閱
。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查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
、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 系承姜氏
; 望出海陵。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是聯(lián)典指查姓望出齊郡
,齊國為姜子牙封國
。下聯(lián)典指查姓名人在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
,其孫查道始遷家海陵郡
,遂為當地望族。 業(yè)成兩代
; 名列四家
。 ——李文鄭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明、清兩代之際浙江海寧人查繼佐
,字伊璜
、敬修,號與齋
,人稱東山先生
、樸園先生。明末舉人
,曾任南明魯王政府兵部職方主事。明亡后隱居
,不再做官
,著手編撰《明史》。著有《罪惟錄》
、《魯春秋》、《東山國語》等
。又擅長書畫
,有一定名聲。下聯(lián)典指清初畫家查士標
,字二瞻,號梅壑散人
,安徽休寧人
,后住揚州,明末生員
。家中藏有古銅器和宋、元書畫
,因此精于鑒別
。擅長畫山水,筆墨疏簡
,意境荒寂
,與孫逸
、汪之瑞
、僧弘仁合稱“海陽四家”。書法學米芾
,又能詩
,著有《種書堂遺稿》
。 傳經荊楚
; 全活建州
。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宋查許國事典。下聯(lián)典指后周查文徽事典
。 ----------------------------------------------------------------- 〖查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華堂來紫燕; 喬木倚青云
。 ——清·查士標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為清代書畫家查士標自題聯(lián)
。查士標(1615-1698),安徽休寧人
。流寓揚州,擅畫山水
,與孫逸
、汪云端、僧弘仁等稱“海陽四家”
。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于佳品上
。 ----------------------------------------------------------------- 〖查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學精穴經之旨
; 名列四賢之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宋代學者
、醫(yī)學家查篇事典。下聯(lián)典指宋代賢人查許國事典
。 振儒風以經學
; 拔望族于賢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查伊璜事典
。下聯(lián)典指宋代賢人查許國事典
。 唐宋以來巨族
; 江南有數人家。 ——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 〖查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木本水源由來久
; 旦輝夕霞照映長
。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以鶴頂格鑲嵌查姓之“查”字的析字聯(lián)。 紅箋色奪風流座
; 白苧詞傾翰墨場。 ——清·查升撰查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清代書法家查升自題聯(lián)
。查升
,字仲葦
,號聲山,浙江海寧人
。康熙進士
。任少詹事職
,著有《淡遠堂集》。 -------------------------------------------------------------------------------- 【中國人民解放軍查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查玉升少將 查玉升(1914-1998)
,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同年加入中國共 產主義青年團并轉入中國共產黨
。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1師31團班長
、排長,第31軍93師師部交通隊政治指導員
、交通隊隊長等職
。參加了四次“反圍剿”及蘇家鋪、寶興
、武山
、榆次
、田水鋪
、三成鋪、劍門關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