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仁、朱安世
、商丘成
、張富昌、李壽
、馬通
、馬何羅、景建等
,都城長安在這次政治動亂中致死者數(shù)以萬計
。其結果,導致了漢帝國統(tǒng)治上層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
,釀成武帝后期政局空前之巨變
。 包括四個階段
(1)醞釀和準備
(2)事件的觸發(fā)
(3)矛盾激化為京城動亂
(4)平反與清洗
武帝天漢年間,國內流行疫病
。這種疫病最初可能來自匈奴發(fā)動的生物戰(zhàn)
。由于漢武帝不斷對匈奴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略進攻,匈奴王庭遠遷漠北
。為阻擋漢軍
,匈奴使用“胡巫”的薩滿巫術。這種巫術的“詛軍”方法之一
,是將疫馬
、牛、羊埋到漢軍經(jīng)過的水頭水源上
,或將染有烈性病毒的疫馬施放給漢軍
,使?jié)h軍人畜染疫
。(《漢書·西域傳》及注)疫病隨歸師傳回長安。一代名將霍去病在24歲的青壯之年早夭
,肯定是由于染上了不治的疫病
。(元狩年后,匈奴連續(xù)數(shù)位單于均以青壯年短命早夭
,可能也是死于疫病
。漢昭帝也僅二十一歲就病死。)
武帝中后期以后疫病流行國中
。(張華《博物志》記:漢武帝時
,弱水沙土西國有人乘毛車以渡弱水來獻香者,帝謂是常香
,非中國之所乏
,不禮其使。留久之
,帝幸上林苑
,西使千乘輿聞,并奏其香
。帝取之
,看大如燕卵,三枚
,與棗相似
。帝不悅,以付外庫
。后長安中大疫
,宮中皆疫病。帝不舉樂
,西使乞見
,請燒所貢香一枚,以辟疫氣
。帝不得已聽之,宮中病者登日并差
。長安中百里咸聞香氣
。)漢宮人多染疫者。武帝晚年也染疫多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吧洗呵锔撸舛嗨鶒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又 “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
。”懷疑自己中了巫蠱之術。
《漢書·武帝紀》記: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
,“秋
,止禁巫祠道中者,大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大搜”,臣瓚以為:“‘搜’
,謂索奸人也
。”晉灼注:“搜‘巫蠱’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巫蠱之案是在疾疫流行的這樣一種背景上發(fā)生的。 巫蠱之案的第一個受害者
,是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公孫敖家族
。公孫敖是衛(wèi)青好友,參與過多次對匈奴遠征
,封侯
。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孫敖坐妻為巫蠱
,腰斬
。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又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以巫蠱之術詛咒皇帝
。
公孫賀武士出身
,青年時代是衛(wèi)青的好友,曾多次追隨衛(wèi)青征伐匈奴
,以戰(zhàn)功封侯
。他娶衛(wèi)子夫之姊君孺為妻,與漢武帝有連襟之親
,因而一度深受重用
。先為太仆,太初二年(前103年)繼石慶為丞相
。而他的兒子公孫敬聲則接替了其太仆的職務
,父子并居公卿位,一時寵貴莫比
。
但公孫敬聲“將家族親貴之勢”
,“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
,案發(fā)后被捕
。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
,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
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后
,仰天大笑
,說:你殺我一個,我滅你一族
。于是自獄中上書首告
,“舉報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詛上
,于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
,祝詛皇帝有惡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根據(jù)舉報
,武帝詔公孫賀全家“下有司案驗于皇宮,窮治所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這就是巫蠱之案的緣起。受公孫賀之案牽連的有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以及衛(wèi)青的兒子長平侯衛(wèi)伉
。
“征和二年春正月,丞相賀下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案缸铀廓z中,全家滅族”
。(《漢書·公孫賀傳》)公孫賀妻是衛(wèi)皇后之姊
、是衛(wèi)青的姐夫。陽石公主是武帝與衛(wèi)皇后所生的女兒
。數(shù)月后
,衛(wèi)皇后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坐‘巫蠱’死”
。
公孫賀一案
,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在糾治公孫賀案時
,武帝已染病
。“時上疾
,避暑甘泉宮”,長安“獨皇后
、太子在”
。但是
,武帝卻不信任他們,而把糾治公孫賀案的責任
,全權委托給了新任丞相劉屈氂和御史章贛
。具體察辦此案的則是一個政治背景復雜可疑的寵臣江充。
江充是趙國邯鄲人
,本出身于市井無賴
。年輕時他將貌美的妹妹嫁給趙太子劉丹而成為趙王的座上客。后又與趙太子發(fā)生齷齪
,即入長安詣闕舉報太子丹有種種不法事
。
武帝劾治劉姓諸王及家屬極嚴,根據(jù)江充的舉報
,趙太子獲罪死獄中
。漢武帝贊許江充,任命他以謁者的官職出使匈奴
。出使前武帝曾問他出使時作何計劃
,他說一切隨機應變。江充在匈奴中活動了近一年
。歸后得到重用
,武帝委任他擔任欽差無定所的檢查官“直指繡衣使者”,負責京師治安
,“督三輔盜賊
,禁察逾制”。
在任上
,江充嚴厲劾察親王貴戚及其子弟
,敢于碰硬,因此深得武帝賞識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吧弦猿渲抑保罘ú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所言中意
。”例如
,江充曾將在馳道中奔馳的武帝之姑館陶長公主的車騎“盡劾沒入官”
。又曾懲辦在御用馳道中疾馳的太子家使。太子親自出面說情
,江充也不給面子
。
公孫賀案結束后,武帝為疫病所困
,長居遠離長安的甘泉宮中
。江充目睹武帝已年老
,怕他死后太子繼皇位報復自己,在丞相劉屈氂的支持下
,決定借公孫賀一案羅織陷害太子和衛(wèi)皇后
。《漢書·江充傳》記:“(江充)奏言上疾祟在‘巫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谑巧弦猿錇槭拐咧挝仔M?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嬉娢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說武帝生病的原因是由于遭受巫蠱。于是武帝授權江充成立專案
,對“巫蠱”作進一步調查
。
案子愈查愈大,以致武帝“疑左右皆為蠱祝詛”
。江充乘機指使胡巫檀何欺騙武帝說:“皇宮中大有蠱氣
,不除之,上疾終不瘥(chài
,病愈)
。”武帝相信其言
,指令江充入宮窮治
,又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
、黃門(宦者)蘇文等協(xié)助江充督辦
。
江充接受在長安大規(guī)模調查“巫蠱”一案的指令后,“知上意”久已不滿衛(wèi)氏集團
,于是任用了一批來自匈奴和西域的“胡巫”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胡巫多來自漢朝的敵國匈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昂住迸c江充相勾結,羅織陷害
,株連牽引數(shù)萬人
,通過查“巫蠱”,把一個長安城搞得烏煙瘴氣
。最終
,則將調查矛頭引向皇宮中的衛(wèi)太子和衛(wèi)皇后。《漢書》記:“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
,捕蠱及夜視
,視鬼,染污令有處
,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
,強服之
。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大逆無道
,坐而死者前后數(shù)萬人
。”
江充親自帶領胡巫入宮搜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叭雽m至省中,壞御坐掘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俺湎戎魏髮m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
、太子宮
,掘地縱橫,太子
、皇后無復施床處
。”
結果
,江充果真在太子宮中掘出了桐木人和寫有咒語的帛書
,他得意洋洋地宣告:“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
,所言不道
,當奏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其實
,太子宮及皇宮中所發(fā)現(xiàn)的巫偶,全部都是江充指使胡巫及宮人所預先設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稘h書》顏師古注引“《三輔舊事》云:‘(江)充使胡巫作而埋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張晏曰:‘(江)充捕巫蠱及夜祭祠祝詛者
,令胡巫視鬼,詐以酒輟地
,令有處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瘞煿旁唬骸兑轨艏耙暪碇耍ń┏淝参孜廴镜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為祠祭之處
,以誣其人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ā稘h書·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jù)》記:“(江)充典治‘巫蠱’
,既知上意,白言宮中有蠱氣
,入宮至省中
,壞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韓說
、御史章贛
、黃門蘇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宮掘蠱
,得桐木人
。”王先謙《漢書補注》:“掘得桐人六枚
,盡以針刺之
。”)
眼看冤案就要羅織到自己和母親衛(wèi)皇后身上
,太子情急
,乃征求左右幕僚的意見。太子少傅石德勸劉據(jù)誅殺江充
。他說:“先前的公孫賀父子
、兩位公主及衛(wèi)伉家人都已受陷害被殺。現(xiàn)在胡巫又來陷害太子
,已挖到了木偶
。皇上不會知道這是胡巫所設置
,會認為我們真在詛咒他
,我們無法自白洗清。我們與其坐而等死
,不如動手殺掉江充和胡巫
。難道太子忘掉前朝秦始皇的太子扶蘇受冤屈而死的事情了嗎?”〔“前丞相父子
、兩公主及衛(wèi)氏皆已坐此
,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征驗,上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
,無以自明
。
此時江充逼太子甚急,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七月壬午
,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按道侯韓說懷疑使者身份
,不肯受詔
,被來人殺死。太子派人稟告皇后
,又分發(fā)武器給侍衛(wèi),搜查全城涉嫌巫蠱之人
,并向百官宣布江充謀反
。太子隨即殺死江充,處死上林苑中的巫蠱術士
。但是百密一疏
,讓蘇文僥幸脫逃,向武帝控訴太子起兵謀反
,武帝開始并不相信:“太子必懼
,又忿充等,故有此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迸墒拐哒偬樱拐卟桓业教幽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回報武帝說“太子反已成
,欲斬臣,臣逃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父子終于失去了最后的溝通機會。被蘇文等人連續(xù)欺騙兩次后終于上當?shù)奈涞鄞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
。太子糾集了數(shù)萬人,與丞相軍激戰(zhàn)五日
,死者數(shù)萬人
。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
,唯有逃離長安
。皇后自殺,太子賓客多人亦被捕殺
。此時武帝暴怒
,然而臣下卻懼而不言,壺關三老茂上書曰:“太子進則不得見上
,退則困于亂臣
,獨冤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
,起而殺充
,恐懼逋逃,子盜父兵
,以救難自免耳
。臣竊以為無邪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ㄌ舆M則不能面見皇上
,退則被亂臣的陷害困擾,獨自蒙冤
,無處申訴
,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殺死江充
,卻又害怕皇上降罪
,被迫逃亡。太子作為陛下的兒子
,盜用父親的軍隊
,不過是為了救難,使自己免遭別人的陷害罷了
,臣認為并非有什么險惡的用心)“智者不敢言
,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
!唯陛下寬心慰意
,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
,亟罷甲兵
,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
,出一旦之命
,待罪建章宮下!”(智慧之人不敢進言
,善辯之士難以張口
,我心中實在感到痛惜
。希望陛下放寬心懷,平心靜氣
,不要苛求自己的親人
,不要對太子的錯誤耿耿于懷,立即結束對太子的征討
,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
!我以對陛下的一片忠心,隨時準備獻出我短暫的性命
,待罪于建章宮外
。)武帝醒悟,有悔意
,但并未赦免太子
,太子逃到湖縣一戶貧家,戶主常賣屨以維持太子生活所需
。太子有一位富有的故人在此地
,因為劉據(jù)派人找他而被人發(fā)現(xiàn),官吏圍捕太子
,太子因拒絕被捕而自殺,戶主亦被殺
。 征和三年(公元前90)
,武帝對巫蠱之事有所察覺,卻難以推翻自己之前的作為
,看守高帝廟的小郎官田千秋正好在此時上書為太子鳴冤:“子弄父兵
,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
,當何罷哉
!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涞鄞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于是借機下臺,將太子被逼起兵之事定性為“子弄父兵”
,同時召見田千秋
,并頗有深意地說道:“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
,公獨明其不然
。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辈⒁虼嗽谝荒觊g將田千秋連升數(shù)級
,一躍而成丞相。隨后
。武帝憤而族滅江充及劉屈氂家族
,焚蘇文于橫橋上,曾在泉鳩里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
,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
,后也遭滿門抄斬。
武帝痛惜太子無辜
,于是在愛子喪生的湖縣(今河南三門峽靈寶縣豫靈鎮(zhèn)底董村南)修建思子宮以及歸來望思之臺
,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此舉令天下唏噓不已
。戾太子一案極大刺激了晚年的漢武帝
,促使他頒布輪臺詔,對自己過去幾十年間的作為進行自我反思
,并禁苛暴
,止擅賦,力本農
。修馬政復令以補缺
,毋乏武備,并為昭宣中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
太子死后
,武帝遲遲不立太子,時為武帝長子的燕王劉旦請求宿衛(wèi)長安(顯然意謀太子位)
,武帝斥之曰:”生子當置齊魯禮儀之鄉(xiāng)
!“并懲罰燕王,削其良鄉(xiāng)
、安次
、文安三縣。后元二年二月乙丑
,武帝病篤
,終于決定立趙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皇太子,翌日以霍光(霍去病異母弟)為大司馬大將軍
,命其與車騎將軍金日磾
、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共輔少主
。第三天武帝駕崩
。
太子有三子一女,長子史皇孫劉進(即漢宣帝劉詢之父)
,一女尚平輿侯嗣子
。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
,只留下皇曾孫劉詢。十七年后劉弗陵去世
,無子
。權臣霍光廢劉賀后,扶助劉詢登上帝位
,是為宣帝
,即位后劉詢頒布詔書: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
、歲時祠
。其議謚,置園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敝u劉據(jù)曰“戾”(東漢著作 《說文》:“戾。曲也
,從犬出戶下
。戾者身曲戾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惫识办濉弊謶∶稍┦芮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所以劉據(jù)又稱“戾太子”。
戾太子之獄的悲劇表面上看是由許多偶然因素促成的
,但實際上源于對“獨占”
、“排他”和“終身世襲”的皇權的爭奪,是權勢欲對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
。從夏、商
、周三代開始
,延至大一統(tǒng)的秦漢皇朝,國君終身制
、君位世襲制就成了社會認可的制度
。君權至上,不受限制
,君主絕對集權
,也成為不容懷疑的理念。由此
,覬覦和篡奪君位的事件層出不窮
,即或是在骨肉至親之間,為爭奪皇位也釀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慘劇
。漢武帝受奸人蠱惑
,小人利用武帝晚年的多疑乘虛而入
,由是釀成了這對原本親厚的父子間的悲劇。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hiershengxiao/900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