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大小……)
?
祖山:
風(fēng)水家把發(fā)脈的山稱為祖,有經(jīng)驗的人可從河流的起源來尋找
,也可從地圖的標(biāo)高來判斷(明朝愛國將領(lǐng)袁崇煥的祖墳
,本人就是在一次看地圖時偶然發(fā)現(xiàn),原來就在自己居住地附近)
。楊筠松是用望氣法來看
,《撼龍經(jīng)》說:尋龍望氣先尋脈,云霧多生是龍脊
,春夏之交與二分
,夜向云霓生處覓;云霓先生絕高頂
,此是龍樓寶殿定
,大脊微微云自生,霧氣如多反難證
。先尋霧氣識正龍
,卻望枝龍觀遠(yuǎn)應(yīng),因就正龍行腳處
,認(rèn)取破祿中間行……
。丘延翰的《天機(jī)素書》內(nèi)也記載這種望氣法。古代的交通不便利
,要尋找祖山
,必須花費(fèi)很久的時間,經(jīng)歷險境
,現(xiàn)代則輕而易舉
,從衛(wèi)星照片、空測圖及各種地圖
,就可迅速查得
。通常說的祖山包括:
1)太祖山:龍之初發(fā)脈,是一個大區(qū)域(全世界.全國)的最高峰
;如世界最高峰的喜馬拉雅山
,中國最高峰的昆侖山,日本的富士山
,臺灣的玉山……都是太祖山
。其山高大,石骨鱗峋
,為群山之特拔者
;遠(yuǎn)望聳秀,可愛
,近覷巉巖
,可畏
。據(jù)鎮(zhèn)一方,乃群龍之所從出
,大則為邦國都郡
,小則為縣邑。山體端嚴(yán)方正
,則一方所產(chǎn)之人
,多賢能俊秀;偏斜低小
,則一方所產(chǎn)之人
,多愚蠢粗頑。
2)少祖山:是太祖山發(fā)脈之后
,再沖起的高山
,又稱為應(yīng)星;其形狀與太祖山不同
,或尖
、或圓、或方
,精神充滿
,形象秀麗。風(fēng)水家以此山定龍脈的美惡
。古語云:辭樓下殿峰巒秀,預(yù)似前頭異氣鐘
。少的意義是:接續(xù)太
,如人倫的繼志述事,克紹箕裘
,有任重道遠(yuǎn)的負(fù)擔(dān)
。大祖為祖山,少祖為宗山
。
3)列祖山:列祖是總舉先人的稱謂
,少祖山發(fā)脈之后再起高峰,三三兩兩
、五五六六
,這些中間相間的山峰都叫做列祖山。此山多屬斜身旁落
,開腳分龍的山峰
,在九星中,多是破軍星
、祿存星的形體
。從列祖山可分辨龍脈的行蹤
。
父母山:
結(jié)穴的主山叫父母山,又叫玄武腦
、蓋山
、照山、太陽山
。廖璃說:若是山家結(jié)穴龍
,定起主星峰。此山以星舉開面.脈穿心者為上
,旁出者次之
。風(fēng)水在在尋龍的歷程中,是從太祖山分別龍的貴賤
,從少祖山分別龍的善惡
,從列祖山分別龍的去向,從父母山分別龍的作用
。一般人最喜坐后靠著山峰
。但楊筠松的《都天寶照經(jīng)》說:家家墳宅后高懸,太陽不照太陰偏
;必主其家多寂寞
,男孤女寡實堪憐。即指出山龍
、平洋的不同
,山龍以背靠端秀山峰為正局,挨星要旺山旺向之局
。平洋大都后空
,以坐空為正局。
胎息:
風(fēng)水家把龍脈的結(jié)作用人類交媾
、懷孕以傳宗接代的行為來比喻
,父母山出脈名叫胎--是父母精血所孕;結(jié)穴處名叫息--是精子與卵子結(jié)合所育的嬰兒
。也有人以玄武腦后的一節(jié)山為父母
,落脈處為胎,束咽過峽處為息
,再起玄武腦(主山)為孕
,結(jié)安處為育,這是另一種說法
,不必太拘泥
。
枝干:
龍的正脈叫干,分脈叫枝,這可用果樹來比喻
,詳見本書卷一.《枝干法》所述
。枝和干又有大小的分別,一條山脈打下來
,旁有分龍
,則本龍稱為干;分龍之下
,又再分龍
,則初分之龍又稱為干,就像人有子有孫一般
,枝的看法也是如此
。宋.吳景鸞說:枝干明而嫡庶分。干為嫡
,枝為庶
。其中又有干中干、干中枝
、枝中干
、枝中枝的分別。
干的力量大
,枝的力量小
,但風(fēng)水家分富貴貧賤,并非以枝干為依據(jù)
,而是看山脈形體所構(gòu)成的龍格
。
脈氣:
風(fēng)水家把龍(山脈)、無形的氣
,比喻為人身的經(jīng)絡(luò)氣血
。人體的十二經(jīng)絡(luò)與奇經(jīng)八脈管氣,是生血之本
。氣是經(jīng)脈發(fā)出來的,脈旺
,氣也旺
,凡是壟局聳的,氣勢雄壯
;欹斜的
,氣墊袁弱;破碎的
,氣勢陷
;低小的,氣勢無力
。風(fēng)水家因形以察氣
,因氣以求脈
,因脈以求結(jié),達(dá)到這個程度
,才能判吉兇
、別作用。清.章仲山說:氣由形辨
,舍形何由以辨氣之生死
?氣因理之,舍理何由以見氣之堅哀
?氣的判別是分為有形的(龍勢
、星辰、穴情
、土色
、水流董和無形的(元運(yùn)、挨星)
,必須有退局的巒頭和理氣的修養(yǎng)才能做到精微入神的境界
。
起伏:
地勢的高低落差叫做起伏,風(fēng)水家所謂的起是指星峰高出眾山之外
,伏是指龍脈潛隱于土地之中
。龍脈有起、伏才表示這條龍是生活
、有精神的
,若沒有起、伏
,就是呆塊--頑蠢的死龍
。《葬經(jīng)》說:葬乘生氣
。氣貴于生
;生者,活也
,龍脈有起
、伏才是活的,才有藏風(fēng)聚氣
,界水止氣的形勢
。
過峽:
兩山相夾(交接),脈從間經(jīng)過
,叫做過峽
。尋龍的過程,在觀察星峰(山的形體)之后,最重要的是過峽這一個階段
。因為父母(胎息)
、穴點(孕育)的中間是過峽(結(jié)咽束氣),好比臍帶--嬰兒賴以從母體吸收營養(yǎng)的管道
,其生命
、體質(zhì)皆由此生。
從過峽處可以看穴的結(jié)作情形:
(1)來大夫小者
,多結(jié)近穴
;來小去大者,多結(jié)遠(yuǎn)穴
。
(2)過峽的情況小巧者
,穴星多隱微;峻大者
,穴星多顯露
。
(3)穴的土質(zhì)與過峽處的土質(zhì)相同。
曾子南先生說:龍脈行遠(yuǎn)
,氣力散漫
,然后收斂縮小過脈,這過脈的地方
,堪輿家稱為過峽
,此處前有迎接之山,后有送山
,兩邊有旗
、鼓、倉
、庫
、劍、印山夾護(hù)
,便是貴龍
,主有富貴之應(yīng)。若是無送無迎
,兩邊又無旗
、鼓、倉
、庫山等貴器拱恃,形勢孤單
,且受風(fēng)吹
,便為貧賤龍脈,便無富貴之應(yīng)。蔣云庵《地理正宗.山龍語類》說:過峽宜短小緊結(jié)
,貴有兩護(hù)
。
龍不過峽則無脫卸,無脫卸則死硬矣
!大龍大峽
,大開大展,大迎大送
,兩旁之星
,拱夾護(hù)照;所忌者
;腰松勢長而無兩翼
、護(hù)從單薄而不重疊、夾拱空缺而不周致
,則漸殺而漸下矣
!這是關(guān)于山龍過峽的要點。至于平洋地區(qū)
,龍脈的過峽大都是穿田而過
,呈草蛇、灰線
,平坦舒展
,不怕風(fēng)吹。山龍過峽多是峰腰
、鶴膝
、崩洪、絲線
,怕風(fēng)吹
。
入首:
龍脈到了結(jié)穴之際,忽然沖起高山
,這座山叫做入首
,也就昊前面所說的父母山。
古語說未論千里來龍
,且看到頭融結(jié)
。是很重要的一節(jié)。理氣家可用這節(jié)龍脈來驗證穴形
、坐山:例如廣東派的《三星排龍訣》:坤龍入首
,若結(jié)子山,穴形是右弼星
。平洋局
,水口坤
,將祿薦排于水口,挨至坐山
,得右弼星
,可用于下元。
人首有三格:直入
、橫入
、側(cè)入(回龍);后貴兩旁有護(hù)
,前貴朝案言情
,明堂、水口
、外護(hù)
、羅城皆合局。
明堂:
古代君王坐北向南以聽政
,百官朝拜之庭名明堂--南面向明之堂
。風(fēng)水家把穴前平坦廣敝的空地稱為明堂,即取義于此:龍氣住結(jié)
,前面馀氣開陽而成堂局
,四周的峰巒墩阜,攢簇聚會
,就像人君視朝
,百官獻(xiàn)奏。
站在進(jìn)宅門口或墳?zāi)骨懊嫱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在視野?nèi)的山水景觀
,即可算是明堂的范圍。通常的說法:龍虎山以內(nèi)的范圍稱內(nèi)明堂
,龍虎外
、朝山內(nèi)稱中明堂,朝山外稱外明堂一:更細(xì)的分法是把穴星分水下來
,合水處
,略有平坦的地方稱為小明堂,是判斷穴的有無
、真假
,最重要的地方。內(nèi)明堂又稱內(nèi)陽
,中明堂又稱中陽
,外明堂又稱外陽。內(nèi)堂要聚而聚氣藏風(fēng)
,外堂要寬而收朝取勢
,中堂要平正圓凈
、大小與龍穴相稱(穴大堂小則規(guī)模狹隘,穴小堂大則散漫無收)
。大抵明堂宜正不宜斜、宜圓不宜缺
、宜橫不宜直
、宜平不宜偏、宜坦不直險
,宜窩不宜突
,貴寬闊方圓成象,如鋪氈
、掌模(掌中的紋路)
、鍋底為吉,側(cè)裂傾摧
、反背無情者為兇
。
明堂出水的一邊稱為下手,要緊密
,忌曠蕩
。明堂中間有墩阜而不舒暢,稱為[塞堂
;偏于一邊
,或邊高邊低,稱為〔側(cè)堂〕
;破碎不平坦
,稱為裂堂;竣急陡瀉
,稱為傾堂
;崩塌折斷,稱為摧堂
;對面山直插礙眼
,稱為撞堂;山腳尖利
,直插而入
,稱為〔傾堂射堂,皆兇
。古云〔入山尋水口
,登穴看明堂。即以明堂證穴之法
。
開帳:
龍脈的太祖
、少祖
、列祖、父母等山
,如果山肩展開
,像鳥張開翅膀,脈從中心穿出
,這叫開帳
。龍有開帳,不管是什么星體
,必屬貴龍
。大貴龍的開帳,往往展開延表數(shù)十里大
,氣勢寬潤雄偉
。從帳中心穿出的脈就像帝王出巡,兩旁護(hù)衛(wèi)重重
,威風(fēng)八面
,貴無倫比,前去必結(jié)富貴的穴地
。如果脈是從帳角斜出
,起旁峰,叫做腳氣
,不可稱為帳
。
星辰:
未入山而先望見的山的形體,有五星
、楊公九星(貪狼
、巨門、祿存
、文曲
、廉貞、武曲
、破軍
、左輔、右弼:又稱老九星)
,天機(jī)九星(紫氣
、天財、天罡
、掃蕩
、孤曜、燥火
、金水
、太陽
、大陰;又稱廖公九星
、小九星)
、六府星(太陽、太陰
、紫氣
、月孛、計都
、羅喉:又稱六曜、三臺)
。
五星:金星頭圓而足闊
;木星頭圓而身直;水星平而生波浪
;土星頭平而體秀
;火星頭尖而足闊。老九星:貪狼即木星
;巨門即土星
;祿存土兼金;文曲即水星
;廉貞即火星
;武曲即金星;破軍金頭火腳(頭圓腳尖)
;左輔形如樸頭
,多為眠體(平面)、護(hù)從之山
;右弼為隱曜
,沒有凸出的形象,多平坦
、無脊棱
。小九星:太陽是高大的金星;太陰是扁形的金星
;金水是金水兼體
;紫氣是木星;天財是土星
,有平腦(山頭平直)
、雙腦(兩個山頭相連)、凹腦(山頭的中間低凹)三種形體
;天罡是金頭火腳
;孤曜是不圓不方
,土金兼體,形狀頑鈍肥蠢
;掃蕩是水星
,多紋多浪,凹凹凸凸的山
。六府星是生在大山上面的小山
,或一個、或二三個
;小圓山為太陽
,小圓山扁闊為太陰,小圓山稍尖而直為紫氣
,小尖山為羅喉
,小方山為計都,小圓山若波浪為月孛
;龍身有六府星出現(xiàn)
,必結(jié)大地。
應(yīng)星.變星.間星:
應(yīng)星:就是少祖山(宗山)
,是行龍(延伸的山脈)之主
。
變星:延伸的山脈中,出現(xiàn)的不同形狀的山峰
;如方形的群山中
,出現(xiàn)一座圖形的山峰,這叫剝換
。
間星:延伸的兩揮形體的山脈中
,在中間那一段的山就是間星;如兩座高尖的山之間
,有低平的山
。
脫卸剝換:
山脈由高變低,再由低變高
;由粗變細(xì)嫩
;由石山變土山;由大山變小山或由小山變大山由一種形狀變成另外一種形狀…都稱為脫卸剝換
。風(fēng)水家注重的是指粗惡頑蠢的山
,經(jīng)過跌、斷的過程
,脫去兇頑
,改換秀美的脫卸剝換,由老變嫩的龍脈才能結(jié)出美穴,象一個人的脫胎換骨
。如果山脈沒有脫換
,是殺氣未除,乃草寇滅族的大兇地
。
正體.變體.兼體.貼體.襯體:
正體:形狀純粹的山峰
,即正五星;如純圓形
,就是金星
。
兼體:由多種形狀合成的山峰,可視為變體
。
貼體:山的正面微微突起一個形體
,略有分界者;山面大
,要貼
。
襯體:山的背面突出一個形體,有明顯分界者:山面小
,要襯。
龍:
《說文解字》:龍
,鱗蟲之長
。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
;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
,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其長相
,《廣雅》描述道:有鱗曰蛟龍
;有翼曰應(yīng)龍;有角曰虬龍
;無角曰螭龍
;未升天曰蟠龍。通常它是被形容為變化之物--見首不見尾
,起伏頓跌
、趨閃伸縮……,是神秘莫測的
,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神龍圖
,可以看出它豐富的多樣性。
風(fēng)水家把山脈、河流的彎曲
、轉(zhuǎn)折
、分?jǐn)俊⑸煺沟刃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以龍的變化莫測來比喻
,但是并非所有的山脈、河流都可用
,能建住宅
、造墳?zāi)沟纳健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是真龍
,玄空地理學(xué)家把當(dāng)令、有用的優(yōu)良山
、水稱為金龍
。
《易經(jīng)》中的干為天卦提到時乘六龍以御天、潛龍
、見龍在田
、飛龍在天 、亢龍有海
、群龍元首
;坤為地卦提到龍戰(zhàn)于野;震為雷卦提到震為龍
。干為天
,坤為地;是天地間最根本的能量
,干的后天是離(火)
,坤的后天是坎(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鸺词巧矫}
,水即是河川、先天的離卦在震(振動
、雷電)
;先天的坎卦在兌(澤 ---- 湖泊、云氣
、收斂)
。地球上的地形、地質(zhì)是由于板塊運(yùn)動(大陸塊漂流
、相撞
,造成褶曲、火山爆發(fā)、沉積及氣候的風(fēng)化作用)而形成
,這與八卦所含的原理密合
。
能徹底明白八卦的意象,才能徹底明白真龍
、金龍的意義
;干、坤生六子
,天地萬象皆從干
、坤出,所以最根本的風(fēng)水理念是從 " 一陰一陽之謂道 " 衍生出來的
,讀者要把堪輿學(xué)研究得很好
,務(wù)須好好的研究《易經(jīng)》;從《易》的觀點來看龍
,其真義是:
具備有用的陰陽能量的山(包括平地陸塊)和水
。
所謂有用,是指形勢優(yōu)美和氣旺盛
,得時當(dāng)運(yùn)
,就像栽種農(nóng)作物一般,要有適合農(nóng)作物生長條件的環(huán)境與節(jié)候
。
穴:
穴的意義是土窟
、土洞;《說文解字》:土室也
。《易經(jīng).系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 《周禮秋官.疏》:凡獸皆藏穴中
。因此
,穴是上古人類及一切獸類為了保護(hù)生命的藏身之所。
《易經(jīng).需卦》六四
;需于血
,出自穴。是說云從地出
;在風(fēng)水學(xué)說來看
,即是有云霧、泉水的地方
;廣義來說:穴是指具有良好日照,接受南方暖流、屏擋北方寒流
、排水良好
、水土保持良好,能調(diào)節(jié)小氣候……等等條件的地方;對建造住宅而言
,這些是很重要的基本選址條件
。
曾子南先生說:堪輿地理中所稱的穴,是中國的地理明師研究出山之有穴竅
,如人之有鼻竅
,氣之所出入處也。地理明師研究出山有靈氣
,其靈氣可隨山脈而來
,比如人身有血,其血隨血脈而流行
,故龍脈者
,是以人的血脈喻之,山靈有氣
,隨山脈流行而去
,到了山脈盡頭便會結(jié)穴:此穴者,非石洞
、土孔也
,是山脈所止之處,靈氣所出之位
,會生成一個微茫似閉著的肛門
;或陰戶;或口嘴
;或乳頭
;或龜頭之類;形象不一而足
,地理明師便能觀察得出來
。這是中國獨有的一套不可思議的工夫,地理明師觀察出其地靈所出之竅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