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望月砂
2023-07-20 20:56:29
疝氣帶里面應該是沒有中藥的
,它主要是起到藥物的作用,但是你可以給孩子佩戴上合適的疝氣帶,平時盡量不要讓孩子天天碰到空調(diào)最新回答共有5條回答
-
常州-薛**
回復中醫(yī)治療疝氣痊愈率在百分90左右..你可以試下這個方..橘核17川楝子12肉桂10厚撲12元胡10枳實12海藻12昆布12桃仁12丹皮15川軍6..如果局部發(fā)硬加牡蠣20浙貝12如果疼痛加烏藥13沒藥7效果很神氣的
-
西安-杜*
回復【漢語名稱】:關(guān)氏疝立消【漢語拼音】:guanshishanlixiao
【主要成分】:炙黃芪、黨參、升麻、柴胡、白術(shù)、陳皮、吳茱萸等。
【功 效】:溫經(jīng)通絡、散寒止痛。
【適用范圍】:對中氣下陷,小腹下墜所致的中老年疝氣(腹股溝疝、股疝、直疝、斜疝、小腸疝、臍疝、睪疝) 小兒疝氣,有康復作用。
【用 法】:外敷。貼于肚臍(神闕穴),貼前清洗該部位,取本品揭去隔離膜,撕去邊緣壓條,將藥芯對準臍眼貼緊即可。
【用 量】:每次一貼,每帖24-48小時。
【不良反應】:極少數(shù)患者有輕微過敏反應,臍周微紅,癢等,停用后即可消失。
【注意事項】:1、外用貼劑,嚴禁內(nèi)服。2、忌食生冷。
【有 效 期】:兩年
【批準文號】:陜見證字06130257號。
【生產(chǎn)單位】:陜西省青藏高原天然中草藥技術(shù)開發(fā)有限公司
治疝奇貼----關(guān)氏疝立消 第一步:迅速消除疼痛、墜、脹等伴發(fā)癥狀。緩減腹壓,增加腸管蠕動,消融疝包塊,疝內(nèi) 容物隨放屁和排便排除,疝包隨之縮小,自然回縮還原;
第二步:回復腹壁網(wǎng)膜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供應,激活網(wǎng)膜上細胞再生,逐漸增強腹壁、腹膜組 織彈性和強度,網(wǎng)膜缺損逐漸愈合;
第三步:增強疝環(huán)、疝囊頸部軟組織的彈性和韌性,網(wǎng)膜厚度和彈性恢復正常,疝環(huán)口永久生長性閉合,徹底杜絕復發(fā)。-
xuzhujun728
回復中文學名:腎蕨
拉丁學名: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 Trimen
別稱:圓羊齒、篦子草、鳳凰蛋、蜈蚣草、石黃皮
腎蕨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以全草和塊莖入藥,全年均可采收,主治清熱利濕,寧肺止咳,軟堅消積。常用于感冒發(fā)熱,咳嗽,肺結(jié)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等。
主治: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疬,燙傷,刀傷。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平。
詳細信息可了解。-
xuzhujun728
回復疝氣的病例
【病例驗證】楊某
,男,29 歲。辜丸腫痛,伴夢遺1周,前來就診。證見顴紅唇赤,潮熱盜汗,腰脊酸痛,每遇勞累陰囊墜痛,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辨證為陰虛火動,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潤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黃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溫水煎。服5劑,小腹仍有脹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劑痊愈。【病例驗證】劉某
,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發(fā)。治療疝氣的中醫(yī)偏方1.當歸茯苓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
,清熱利濕,活血益氣,補腎益肝。主治疝氣。【偏方組成】當歸
、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烏藥、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7日為1療程。2.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
。主治疝氣。【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
,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服。3.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
,散寒止痛。主治疝氣。【偏方組成】檳榔
、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劉某
,男,18 歲。素患疝氣,過勞則發(fā),脹痛甚則肢厥而冷汗出,且睪丸脹痛,某醫(yī)院診為?腹股溝斜疝?,久治無效。經(jīng)診:少腹結(jié)滯不舒,陰囊腫脹墜痛,脘脅不適,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弦。此因素體虛弱,過勞耗損中氣,氣虛下陷,寒濕內(nèi)生,凝滯肝經(jīng),致少腹、睪丸墜脹痛而成疝氣。法宜疏肝理氣,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藥6 劑,諸癥消失而愈,追訪10年,未見復發(fā)。4.茯苓白術(shù)桂枝湯治小兒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通脈,燥濕健脾
。主治小兒疝氣。【偏方組成】茯苓、白術(shù)
、臺烏藥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服。【加減】伴咳嗽者,加桔梗
、川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體質(zhì)虛者,加黃芪、當歸各6克。【病例驗證】治療小兒疝氣病32例
,服藥4~40劑,痊愈20例,好轉(zhuǎn)8例,總有效率為86.1%。其它治疝氣的藥方
1方
[藥物] 紫蘇30克,艾20克
,防風15克。[制法] 上藥煎滾。
[用法] 放腳盆內(nèi)
,先熏四面護緊,挨溫洗之,重者兩次根除。用于小腸氣、腎囊堅硬,小便不通者。[出處] 《良方集腋》
。2方
[藥物] 花椒30克,大蔥7個
,全瓜蔞1個,陳醋250毫升。[制法] 將上藥和勻
,白布包好加水煎熬。[用法] 熏洗患處,每天1次
。用于疝氣偏墜。[出處] 《中醫(yī)外治法奇方妙藥》。
3方
[藥物] 苦椿樹葉250克
。[制法] 煮滾放壇內(nèi)
。[用法] 先熏后洗
,每日數(shù)次,甚效,用于治療疝氣偏墜。[出處] 《外治壽世方》。
4方
[藥物] 鮮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熱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時再將陰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
,10多分鐘后陰囊縮小如常。用于小腸疝氣。[出處] 《中醫(yī)外治奇方妙藥》
。5方
[藥物] 昌蒲適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處
。用于治療小兒疝氣,偏墜,陰部濕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