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02:02:02
舌苔是舌體上面所散布的一層苔垢。正常人的舌苔為薄白而濕潤(rùn)
,干濕適中
,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氣有強(qiáng)弱
,及機(jī)體的寒熱
,故可形成各種不同的病理舌苔。觀察舌苔的方法分為望苔色和望苔質(zhì)
。首先了解苔色: (1)白苔: 一般表示為表證
、寒證。舌苔薄白而潤(rùn)為正常人的舌苔
,同時(shí)
,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體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過于潤(rùn)滑,多見于表寒證
。苔薄白而干燥
,為表熱證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
,代表濕濁化熱傷津
。舌苔布滿白苔,摸之不干燥
,稱為“粉白苔”
,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
,稱為“糙裂苔”
,多見于溫?zé)岵 I嗟Π锥瑵?rùn)
,代表寒證或寒濕證
。舌苔白滑而粘膩,見于體內(nèi)有痰濕或濕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
,為胃腑蘊(yùn)熱。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質(zhì)干枯者
,稱為“雪花苔”
,表示脾冷。舌及滿口生衣
,出現(xiàn)霉苔或生糜爛點(diǎn)
,為胃氣衰敗,臟氣將絕之危候
。 (2)黃苔: 黃苔主里熱證
。苔薄黃厚而干燥,則里熱盛
,津液受損
。苔黃干燥生刺,舌有裂紋
,為里熱極盛
,津液大傷,臟腑大熱
。舌苔黃厚而膩
,多為痰熱、食積或濕熱內(nèi)蘊(yùn)
。舌苔黃滑而潤(rùn)
,為陽虛表現(xiàn)
。 (3)灰苔:主里證。苔灰薄而潤(rùn)滑
,多為寒濕內(nèi)阻
,或痰飲內(nèi)停。苔灰而干燥
,為熱病或陰虛火旺
。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黃苔或灰苔轉(zhuǎn)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極其嚴(yán)重
。苔黑而干燥
,為熱盛津虧。舌尖苔黑而干燥
,為心火盛
。苔黑而潤(rùn)滑,為陽虛陰寒極盛
。最后講述望苔質(zhì)的知識(shí)
。望苔質(zhì)即望舌苔的形狀質(zhì)感。主要觀察苔的厚薄
、潤(rùn)燥
、腐膩、剝落
、有根無根及偏全等情況
。 (1)厚、薄苔:苔質(zhì)的厚薄
,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biāo)準(zhǔn)
。透過苔質(zhì)能見到舌體,稱之薄苔
,否則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較輕
;舌苔厚
,表明病情較為嚴(yán)重。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
,舌苔由薄變厚,表明病邪入里
,病情由輕變重
;若舌苔由厚變薄,表明病邪外透
,病情好轉(zhuǎn)
。 (2)潤(rùn)
、燥苔: 舌苔潤(rùn)滑多津液,為津液未損傷
,稱為潤(rùn)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稱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黃者
,為胃熱熾盛,損傷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
,為熱極陰傷。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
,則屬熱極津液枯竭
。 (3)腐、膩苔: 苔質(zhì)顆粒細(xì)小致密
,中厚邊薄
,刮之易去者,稱為膩苔
。苔質(zhì)顆粉較大
,疏松而厚,形狀似豆腐渣堆積于舌面
,刮之易去者
,稱為腐苔。膩苔常見于濕濁
、痰飲
、食積、濕溫等
。腐苔為食積腸胃
、痰濁內(nèi)蘊(yùn)及潰瘍之證。舌苔白膩
,多為濕痰
,或胃陽虛。舌苔黃膩
,多為痰熱
,食滯化熱。舌苔厚腐
,多為飲食停積胃腸
。舌苔布滿白衣,稱為口糜
,表明胃氣衰敗
。 (4)剝落苔:舌上原本有苔
,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稱為剝落苔
。如果苔全部脫落
,表明胃陰枯竭,大傷胃氣
。若舌苔剝落不全
,剝落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
,表明胃的氣陰兩傷
。如果舌苔剝落處不光滑,有類似新生顆粒
,稱為類剝苔
,表明病人血?dú)獠贿B續(xù)。若舌苔大部分脫落
,僅留下一小塊
,稱之雞心舌,則為胃氣陰虧損之證
。另外
,舌苔從有到無,為胃的氣陰不足
,正氣漸衰
;如果舌苔從無而逐漸變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轉(zhuǎn)
。 (5)有根
、無根苔:舌苔緊貼舌面,刮之不去
,稱為有根苔
。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
,稱之無根苔
。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氣,常見于實(shí)證
、熱證
;無根苔表明胃氣已衰,見于虛證
、寒證
。如果有根兼薄苔,屬于正常苔
,表明正氣未傷
;若無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
,不再生成新苔
,表明正氣衰敗。 (6)全
、偏苔:舌苔布滿整個(gè)舌
,稱全苔。舌苔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
,稱偏苔
。全苔代表濕痰阻中之證。如果僅是舌尖部分有苔
,是病邪入里卻未深入
,但胃氣卻受傷。若舌尖部分無苔
,而其余地方有苔
,代表腸胃有積滯或有痰飲。舌苔偏于左側(cè)或右側(cè)
,表明病邪半表半里
,亦可有肝膽濕熱;舌中央無苔
、舌邊緣厚苔而中央薄苔
-
2023-07-28 01:01:52
舌紅少津無苔是指舌體色紅
,沒有舌苔,而且缺少津液
,多見于陰虛內(nèi)熱
,耗傷津液。
1.肺陰虛證
干咳無痰
,或痰少而黏
,口燥咽干,形體消瘦
,甚則痰中帶血
,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
2.心陰虛證
失眠
,多夢(mèng),心悸
,健忘
,虛煩
,手足心熱,口干咽燥
,舌尖紅
,少苔,脈細(xì)數(shù)
。
3.胃陰虛證
胃脘隱痛
,饑不欲食,口燥咽干
,大便干結(jié)
,或脘痞不舒,或干嘔見逆
,舌紅少津
,脈細(xì)數(shù)。
4.肝陰虛證
頭暈眼花
,兩目干澀
,視力減退,或脅肋隱隱灼痛
,面部烘熱或兩顴潮紅
,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xì)數(shù)
。
5.腎陰虛證
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潮熱盜汗
,遺精滑精
,女子月經(jīng)量少甚至閉經(jīng),舌紅苔少無津
。
6.氣陰兩虛證
乏力
、氣短,自汗
,動(dòng)則加重
,多飲多尿,五心煩熱
,大便秘結(jié)
,舌紅、苔薄白
、少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