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0 02:02:41
靜坐時的呼吸——調息 (1)、呼吸方法的研究呼吸與我們生活機能
,關系很大
,一般人只知飲食可以維持生命,不飲不食
,勢必餓死
,實不知呼吸比飲食更為重要。不過由于飲食非金錢不能獲得
,所以覺得可貴,而呼吸是攝收大氣中的氧氣
,是“取之無盡
,用之不竭”的,所以不覺得可貴
。但要知我們斷食
,雖七日尚不至于死,假使一旦閉塞口鼻
,不使呼吸
,不久便死
,這樣也可見呼吸的重于飲食了。我們學習靜坐
,調和氣息
,是下手時一項重要的功夫,而要調和氣息
,先將呼吸的方法來研究一下
,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呼吸肌肉有二個部份
,一是肋骨間的肌肉,一是膈 ( 即橫膈膜 ) 的肌肉
,呼吸運動也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
,在大腦下方的延髓中,有一部份神經細胞是管制呼吸的
,叫做呼吸中樞
,它跟呼吸肌肉發(fā)生聯(lián)系。呼吸的機構
,外面是鼻
,里面是肺,肺葉的位置
,是在兩胸部內
。呼吸時,肺部的張縮有天然的規(guī)律
,我們平時的呼吸
,大都不能使肺葉盡量張縮,只用肺的上部
,而肺的下部幾乎完全不用
,因此不能盡吐碳吸氧的功用,以致血液不潔
,百病叢生
,這都是呼吸不能合乎規(guī)律的緣故。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第一自然呼吸
,也叫做腹式呼吸
,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
,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
。在吸氣時,空氣入肺
,充滿周遍
,肺底舒張
,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
,這時胸部空松
,腹部外凸,在呼氣時
,腹部收縮
,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
,使肺底濁氣
,外散無余?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姾粑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雖與肺葉有密切關系,但它的伸縮
,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
,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huán)流暢
。我們不但在靜坐時
,須用此法,實際上
,不論行
、住、坐
、臥
,應該隨時使用。關于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a)
、呼息時
,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
,胸部緊窄
,肺底濁氣可以擠出。(b)
、吸息時 , 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
,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
,腹部外凸
。(c)
、呼息吸息
,均使自然
,漸漸細長,達于下腹
。(d)
、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
,反復練習
,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tài)
。(e)
、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tài),那末沒有呼息
,也沒有吸息
,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
;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
,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
。不過初學的人
,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
。第二
、正呼吸,這一方法
,主張呼吸宜細長
,宜達于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
,都與自然法
,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
,完全相反
。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
。關于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a)
、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
,腹部膨脹
,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
。(b)
、吸息宜深而長
,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
。(c)
、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
,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逼
,運動更為靈敏。(d)
、在靜坐時
,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
,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
。以上兩種呼吸方法,有主張吸息宜比呼息加長的
,也有主張呼息宜比吸息加長的
,但根據一般實驗,似以長短相等為宜
。此外
,無論自然呼吸和正呼吸,目的都在使橫隔膜運動
。正呼吸是用人功使腹部的張縮逆乎自然
,而加強橫膈膜的馳張和收縮,使更易運動
。不過
,由于這一方法參用人功,學時有宜有不宜
,并不是人人可學
,總不如自然呼吸的毫無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