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詞典大全 >> 百家姓

      李姓的來源,李姓的人口分布,李姓名人,李姓百家姓排名

      國學(xué)夢(mèng) 2023-06-08 21:30:42

      李姓的來源,李姓的人口分布,李姓名人,李姓百家姓排名

      李姓簡(jiǎn)介

      “李”字拼音:lǐ

      ,“李”屬于常用字
      ,“李”字部首是:木
      ,構(gòu)造是:木子,繁體字和筆畫為:李:7
      ;李的五行屬性是火

      李姓全國人口約 1.01 億,屬最常見姓氏

      ,最新統(tǒng)計(jì)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位
      ,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李姓各個(gè)時(shí)期人口排名走勢(shì)圖

      說明:本統(tǒng)計(jì)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cè)試排名進(jìn)行的統(tǒng)計(jì),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jì)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

      ,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李姓人口在各個(gè)省市的最新分布

      宋朝時(shí)期,李姓大約有560萬人

      ,約占全國人口的7.2%
      ,排在王姓之后,為宋朝第二大姓
      。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
      ,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
      、四川
      、河南、山東
      ,這四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4%
      。其次分布于陜西、江西
      、山西
      、湖南等地。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qū)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
      ,這個(gè)地帶由冀豫魯
      、晉陜、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明朝時(shí)期

      ,李姓大約有5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5.5%
      ,僅排王
      、張之后,為明朝第三大姓
      。宋元明時(shí)期
      ,李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zhǎng)
      ,反而減少,600年中李姓總?cè)丝跍p少了10%
      。這與北方地區(qū)長(zhǎng)期戰(zhàn)亂
      ,尤其是元朝的野蠻統(tǒng)治有密切關(guān)系。面對(duì)戰(zhàn)亂和屠殺的受害群體首先是大姓漢族人群
      ,李姓是北方地區(qū)的大姓
      ,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明朝時(shí)期
      ,江西為李姓第一大省
      ,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3.3%。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
      、山西
      、山東三地,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2.7%
      。其次分布于浙江
      、江蘇、河北
      、福建
      、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間
      ,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
      ,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
      。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的贛蘇浙閩
      、華北的晉冀豫魯兩大塊李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當(dāng)代李姓的人口已達(dá)9200多萬

      ,大約占全國人口的7.38%
      。從明確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萬激增到近9200萬,近18倍
      。李姓人口的增長(zhǎng)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zhǎng)速度
      。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東
      、四川
      、河北四省,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2%
      。其次分布于廣東
      、湖南、湖北
      、云南
      、安徽五省
      ,約占李姓人口的25%。東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較高
      ,大約占10%
      。河南為李姓第一大省,大約占李姓總?cè)丝诘?0.3%
      。全國形成了中原
      、華北、云川
      、東北四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qū)。

      李姓分布很廣

      ,但不均衡
      。李姓在西南、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
      。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云南
      、四川南部、豫冀魯晉大部
      、甘肅中部
      、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8%以上
      ,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圖面積的18%
      ,大約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陜甘寧蒙大部
      、川東
      、重慶、黔湘鄂
      、桂粵大部
      、蘇皖北部、山東東部
      、遼寧等地
      ,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8.8%,約占了國圖面積的36%
      ,大約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贛浙閩臺(tái)、蘇皖大部
      、桂南
      、海南、粵東
      、新疆西北
      、甘西等地
      ,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2%—6.6%,約占了國土面積的21.6%
      ,大約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起源(來源)

      李姓主要源自:嬴姓、姬姓

      1

      、源出嬴姓說。

      即認(rèn)為李氏源出嬴姓

      ,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lǐng)皋陶(一作咎繇
      ,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
      ,先為理氏,后為李氏
      。得姓始祖為李利
      ,李耳為十一世。

      2

      、李樹圖騰說
      。即認(rèn)為李姓起源于圖騰崇拜,以李樹為圖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后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并以李樹為神樹,亦即圖騰樹
      。故凡李氏子孫
      ,常于宅旁種李以為象征,至今還保存這個(gè)習(xí)慣
      。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

      、源出姬姓(虎圖騰)說

      商朝時(shí)期,有周的同姓后裔

      ,名巴人
      ,居鐘離山(今湖北長(zhǎng)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慶的巴南區(qū))稱巴子國
      。公元306年
      ,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
      ,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gè)王朝

      有一種觀點(diǎn)認(rèn)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qū)的圖騰是老虎
      ,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
      ,巴語讀虎為李
      ,當(dāng)虎圖騰演化為姓時(shí),巴人崇仰漢人之姓
      ,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賞賜姓與恢復(fù)李氏

      蜀漢時(shí)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后

      ,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趙
      、張、楊
      、李等姓

      漢晉時(shí)期,北方游牧的少數(shù)民族內(nèi)附

      ,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
      、李等姓;

      北魏時(shí)期

      ,孝文遷都洛陽后
      ,實(shí)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復(fù)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實(shí)為漢將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時(shí)被賜為李氏

      ,名義上是賜姓
      ,實(shí)際是恢復(fù)李姓,因?yàn)槲飨幕首逋匕鲜蠟闈h將李陵后裔

      唐朝時(shí)期

      ,皇室賜予大臣或武將為國姓,先是徐
      、邴
      、安
      、杜、胡
      、弘
      、郭、麻
      、鮮于
      、張、阿布
      、阿跌
      、舍利、朱邪
      、董
      、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
      ,稍后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
      、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
      ,再后來沙陀
      、氐、回紇
      、契丹
      、高車、吐蕃以及猶太
      、安息
      、高句麗、黨項(xiàng)等外來少數(shù)族裔因功或者內(nèi)附
      ,多被封賞為李姓

      李姓郡望

      隴西郡:戰(zhàn)國時(shí)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設(shè)置,因在隴山之西得名

      。相當(dāng)于今甘肅省東鄉(xiāng)以東及隴西一帶

      趙郡: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將秦代原有的邯鄲改為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省中部)

      。東漢建安年間(公元2世紀(jì)末)改為趙郡
      。相當(dāng)于河北省中部趙縣、邯鄲一帶地區(qū)

      頓丘郡:西晉時(shí)置郡

      。此支李氏隴西李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1世孫李忠。

      中山郡:漢高帝置郡

      。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
      ,其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字李齊。

      廣漢郡:漢時(shí)置郡

      。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后
      ,其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此外還有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襄城郡、江夏郡
      、梓潼郡
      、范陽郡、南陽郡等

      李姓堂號(hào)

      隴西堂:因?yàn)槔钍贤鲭]西郡故名

      青蓮堂:唐代大詩人李白,號(hào)青蓮居士

      。李姓后人為紀(jì)念這位大詩人
      ,便以“青蓮”作堂號(hào),永示緬懷

      此外還有趙郡堂

      ,平棘堂等。

      李姓源流

      李姓分布:分布極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7.9%

      ,為中國第一大姓
      。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
      ,而在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
      ,而在東南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李姓起源:

      1

      、源自嬴姓。帝高陽氏之裔陶為堯大理(掌刑法長(zhǎng)官)
      ,世為大理
      ,以官命族為理氏。商紂王之時(shí)
      ,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紂
      ,得罪而死。其妻陳國契和氏,與子利正逃難至伊侯之墟
      ,食木子得全
      ,遂改理為李氏。

      2

      、漢中李氏源出巴西宕渠(故城在今四川渠縣東北)氐人
      ,天下大亂,后遷于漢中楊車坂
      ,魏武帝克漢中
      ,李虛率眾歸順,拜為將軍又遷于略陽北土
      ,復(fù)號(hào)巴氐
      ,見《晉書》。

      3

      、北魏時(shí)改代北叱李氏為李氏
      ,見《魏書·官氏志》。

      4

      、閬州李氏丁零(即高車族)人
      ,源出代北鮮于氏,世為豪族
      ,后乞賜姓李
      ,見《舊唐書》、《金石萃編》

      5

      、太原李氏,源出回鶻
      。唐時(shí)阿跌部落在貞觀時(shí)內(nèi)附
      ,以部為氏,后因功賜姓李氏
      ,遂家于太原
      ,見《新唐書》等。

      6

      、京兆李氏
      ,源自契丹,其先為契丹酋長(zhǎng)
      ,見《通鑒》

      7、金城李氏

      ,源自沙陀
      ,其先本號(hào)朱邪
      ,出于西突厥人。唐貞觀中
      ,沙陀都督朱邪盡忠歸順
      ,賜姓李氏,遂為沙陀貴種
      ,見《舊五代史》等

      8、楊城

      ,媯州李氏
      ,源自奚人,亦為唐所賜姓
      ,見《新唐書》

      9、高平李氏

      ,源自靺鞨人
      ,隋末有突地稽部酋長(zhǎng),率部歸
      ,居營(yíng)州
      ,授金紫光大夫、遼西太守
      ,后徒高平
      ,賜姓李,見《新唐書》

      10

      、幽州李氏,源自靺鞨人
      ,其先本姓茹茹
      ,唐時(shí)茹常居幽州,以戰(zhàn)

      李姓名人:

      李耳

      ,周時(shí)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
      ,著《道德經(jīng)

      郡望:

      隴西

      、趙郡、頓丘
      、渤海
      、中山、襄城
      、江夏
      、梓潼
      、范陽、廣漢
      、梁國
      、南陽。

      其他:

      日本侵占臺(tái)灣時(shí)

      ,臺(tái)灣李姓曾被迫改用玉理
      、巖理、理光
      、中里
      、金里、里見等日本姓
      ,1945年
      ,臺(tái)灣光復(fù)后,均恢復(fù)為李姓

      李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

      、李姓用字只有1個(gè)讀音lǐ,起名字的時(shí)候一定要注意讀音
      ,避免李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
      ,這樣讀起來很拗口,比如:南蘭倪
      、孫存春等

      2、李姓李筆畫有7畫

      ,筆畫數(shù)較適中
      ,名字中可以用和李筆畫相近的字為名字,這樣比較勻稱

      3

      、李姓五行屬火,李姓吉兇寓意為吉
      ,李姓寶寶起名字應(yīng)該從寓意出發(fā)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zhǎng)的過程中也會(huì)朝著這個(gè)方向發(fā)展。

      4

      、李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jié)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fèi)起名
      ,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寫著好寫

      、有意境和寓意
      、符合五行數(shù)理

      李姓

      李姓人口分布

      李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時(shí)期,李姓大約有560萬人

      ,約占全國人口的7.2%
      ,排在王姓之后,為宋朝第二大姓
      。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
      ,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
      、四川
      、河南、山東
      ,這四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4%
      。其次分布于陜西、江西
      、山西
      、湖南等地。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qū)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
      ,這個(gè)地帶由冀豫魯
      、晉陜、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 明朝時(shí)期
      ,李姓大約有5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5.5%
      ,僅排王
      、張之后,為明朝第三大姓
      。宋元明時(shí)期
      ,李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zhǎng),反而減少
      ,600年中李姓總?cè)丝跍p少了10%
      。這與北方地區(qū)長(zhǎng)期戰(zhàn)亂,尤其是元朝的野蠻統(tǒng)治有密切關(guān)系
      。面對(duì)戰(zhàn)亂和屠殺的受害群體首先是大姓漢族人群
      ,李姓是北方地區(qū)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
      。明朝時(shí)期
      ,江西為李姓第一大省
      ,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3.3%
      。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
      、山西、山東三地
      ,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2.7%
      。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蘇
      、河北
      、福建、河南等地
      。宋元明期間
      ,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
      ,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
      。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的贛蘇浙閩、華北的晉冀豫魯兩大塊李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 當(dāng)代李姓的人口已達(dá)9200多萬
      ,大約占全國人口的7.38%。從明確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萬激增到近9200萬
      ,近18倍
      。李姓人口的增長(zhǎng)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zhǎng)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
      、山東
      、四川、河北四省
      ,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2%
      。其次分布于廣東、湖南
      、湖北
      、云南、安徽五省
      ,約占李姓人口的25%
      。東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較高,大約占10%
      。河南為李姓第一大省
      ,大約占李姓總?cè)丝诘?0.3%。全國形成了中原
      、華北
      、云川、東北四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qū)
      。 李姓分布很廣
      ,但不均衡
      。李姓在西南、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
      。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云南
      、四川南部、豫冀魯晉大部
      、甘肅中部
      、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8%以上
      ,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圖面積的18%
      ,大約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陜甘寧蒙大部
      、川東
      、重慶、黔湘鄂
      、桂粵大部
      、蘇皖北部、山東東部
      、遼寧等地
      ,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8.8%,約占了國圖面積的36%
      ,大約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贛浙閩臺(tái)、蘇皖大部
      、桂南
      、海南、粵東
      、新疆西北
      、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2%―6.6%
      ,約占了國土面積的21.6%
      ,大約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人口分布情況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4月公布的一項(xiàng)統(tǒng)計(jì)分析顯示
      ,李姓擁有人口9207.4萬人
      ,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19%。綜合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xué)研究所的資料
      ,在新“百家姓”中
      ,李姓位列第二位。
      今天,將近三成的李姓人口集中分布在河南
      、四川
      、山東三省。其中
      ,僅李姓的起源地河南一省,李姓人口就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0.8%
      ,是李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
      。在青海省,李姓人口占據(jù)該省漢族人口的11.4%
      ,位居全省第一位
      。在隴西李氏的祖居之地、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
      ,李姓人口占全縣總?cè)丝诘钠叻种弧?
      在臺(tái)灣
      ,李姓是排名第五的大姓,素有“陳林李蔡
      ,天下一半”的說法

      在越南和朝鮮,李姓均是排名前十位的大姓
      。而他們的祖先
      ,大多來自中國。
      根據(jù)海外華人社團(tuán)的不完全統(tǒng)計(jì)
      ,李姓人口數(shù)量在海外華人中占絕對(duì)第一
      ,大約占全部海外華人人口數(shù)量的1/7左右,其總數(shù)大約相當(dāng)于整個(gè)青海省的人口總數(shù)


      李姓調(diào)查表來源; 人口數(shù)量; 分布地區(qū) 可以去人人調(diào)查發(fā)這個(gè)調(diào)查
      ,是免費(fèi)的,最后還能在線分析結(jié)果

      在全國有多少李氏家族的人
      ?分布在何處
      ? 李姓占漢族人口的7,4%,即超過9620萬人
      。加上其它民族李姓人口已超過1億
      ,李姓在國內(nèi)分布極廣,以北方居多
      ,在海外也幾乎遍及全世界
      。根據(jù)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頊(zhuan xu)的后裔
      ,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一理姓官員
      ,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
      。為了感激逃難時(shí)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shí))充饑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
      ,改為李姓。
      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
      。東周時(shí)期李姓向甘肅
      、河北發(fā)展,西漢時(shí)期
      ,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
      。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xù)遷徙西南
      ,分布于四川
      、廣西一帶。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
      ,在長(zhǎng)江以南僅分布部分地區(qū)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huì)的鼎盛時(shí)期,統(tǒng)治了將近300年
      ,李姓作為“國姓”
      ,最為顯貴。唐朝李家皇室子孫眾多
      ,另外
      ,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賜與李姓
      ,這樣大大擴(kuò)充了李姓人口
      。經(jīng)過唐朝的大發(fā)展之后,李姓開始南遷
      ,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間進(jìn)入福建開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shí)
      ,不少李姓因避戰(zhàn)亂遷往南方;第三次從唐末黃巢大起義到五代
      ,因中原地區(qū)長(zhǎng)期動(dòng)亂
      ,李姓自長(zhǎng)安、河南等地方直接進(jìn)入福建
      、廣東等地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王稱帝者多達(dá)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
      、西涼
      、涼、吳
      、魏
      、唐、楚
      、后唐
      、南唐、大蜀
      、西夏和大順等政權(quán)

      另外
      ,李姓歷代人才輩出
      。春秋時(shí)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李耳(老子)
      ;唐代有政治家李淵
      ,李世民、大詩人李白
      、李賀
      、李商隱等;五代詞人李煜
      ;北宋女詞人李清照
      ,名將李顯忠;明代杰出醫(yī)藥學(xué)家李時(shí)珍
      、文學(xué)家李夢(mèng)陽
      、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國將領(lǐng)李開芳
      、李秀成
      ,戲曲理論家、作穿李漁
      ;近代有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中國 *** 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
      、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等等
      。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現(xiàn)了許多杰出人才。美籍華人李政道
      、李遠(yuǎn)哲
      ,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jiǎng)和化學(xué)獎(jiǎng),為當(dāng)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xué)家;祖籍廣東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總理
      ;現(xiàn)代香港十大財(cái)團(tuán)之首
      、廣東潮州人李嘉誠 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策劃專家李橋林(湖南人)李悅男 (內(nèi)蒙古人)(李華建 湖北人) 等等。

      全國目前姓李的大約有多少人口 李姓
      ,世界第一大姓氏
      ,在中國有9500萬,在韓國
      、朝鮮超過900萬
      ,全球總規(guī)模超過1.2億。

      世界上有超過1億以上的李姓人口
      ,韓國
      、朝鮮、越南李姓也是大姓
      ;在華人占少數(shù)民族的美國
      ,李姓竟排到22位,超過很多美國本土姓氏
      。盡管北方王姓已超過李姓
      ,但南方及長(zhǎng)江流域李姓都多于王姓,所以
      ,2006-2013年國家民政部統(tǒng)計(jì)數(shù)據(jù)顯示
      ,一直把李作為第一大姓,全世界的李姓人口聚在一起牽手能圍繞地球轉(zhuǎn)1.5圈


      重要分支遷徙路線地區(qū)為:鹿邑
      、隴西(甘肅 臨洮縣)、趙郡(河北邯鄲市西南)
      、福建
      、廣東、浙江
      、臺(tái)灣
      、東南亞。據(jù)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顯示
      ,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dá)9500余萬
      ,為中國第一大姓,約占全國人口的7.9%


      如果加上少數(shù)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華裔李姓
      ,李姓總?cè)藬?shù)超過1億,是當(dāng)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李姓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qū)以及西北河西走廊
      ,另外在西南云貴走廊也有集中聚落
      ,自古認(rèn)為李姓源自于徐淮夷,發(fā)祥在隴右
      、趙郡兩地


      李氏排名第幾有多少人口 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
      ,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25%
      。 據(jù)介紹。全國第二大姓是李
      ,有9207.4萬人
      ,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19%。第三位是張姓
      ,有8750.2萬人
      ,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6.83%。姓氏人口總數(shù)在2000萬以上的姓有10個(gè)
      ,依次為:王
      ,李,張
      ,劉
      ,陳
      ,楊
      ,黃,趙
      ,吳
      ,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萬多于1000萬的姓氏有12個(gè)
      ,依次是:徐
      ,孫,馬
      ,朱
      ,胡,郭
      ,何
      ,高,林
      ,羅
      ,鄭,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還有:謝
      ,宋
      ,唐,許
      ,韓
      ,馮,鄧
      ,曹
      ,彭,曾
      ,肖
      ,田,董
      ,袁
      ,潘,于
      ,蔣
      ,蔡,余
      ,杜
      ,葉,程
      ,蘇
      ,魏,呂
      ,丁
      ,任,沈
      ,姚
      ,盧,姜
      ,崔
      ,鐘,譚
      ,陸
      ,汪,范
      ,金
      ,石,廖
      ,賈
      ,夏
      ,韋,付
      ,方
      ,白,鄒
      ,孟
      ,熊,秦
      ,邱
      ,江,尹
      ,薛
      ,閆,段
      ,雷
      ,侯,龍
      ,史
      ,陶,黎
      ,賀
      ,顧,毛
      ,郝
      ,龔
      ,邵
      ,萬,錢
      ,嚴(yán)
      ,覃,武
      ,戴
      ,莫,孔
      ,向
      ,湯。前100個(gè)姓氏總?cè)丝谡既珖丝诘?4.77%
      。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姓名研究專家王大良認(rèn)為
      ,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來最準(zhǔn)確的一次
      ,這對(duì)了解姓氏的分布與人口遷徙過程都有著重要意義。王大良說
      ,“以前的排名方法
      ,是在全國抽取50多萬人進(jìn)行抽樣調(diào)查,然后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確定排名順序
      ,這些姓氏也主要是漢族的姓氏
      。“而此次的排名
      ,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tǒng)
      ,其準(zhǔn)確率更高,而且涵蓋了56個(gè)民族的姓氏
      。如排在94位的‘覃’姓
      ,就是土家族的一個(gè)姓氏

      姓李的分布在什么地方? 李姓
      ,據(jù)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jì)結(jié)果顯示
      ,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dá)9500余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
      。李姓為中國第一大姓氏
      ,李姓在國際上的分布:中國 韓國 朝鮮 東南亞 歐美,李姓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
      、山東
      、四川、河北四省
      ,大約占全國李姓總?cè)丝诘?2%
      。其次分布于廣東、湖南
      、湖北
      、云南、安徽五省
      ,約占李姓人口的25%
      。東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較高,大約占10%
      。河南為李姓第一大省
      ,大約占李姓總?cè)丝诘?0.3%。全國形成了中原
      、華北
      、云川、東北四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qū)


      李姓世界人口有幾多少
      ? 李姓
      ,唐朝國姓,人數(shù)極多
      ,分布極廣
      ,全球人口總規(guī)模超過1億人[1] 。2014年中國國家統(tǒng)計(jì)局統(tǒng)計(jì)顯示:李姓人口有9276萬
      ,占全國總?cè)丝诘?%
      。除中國外,在韓國
      、朝鮮
      、越南、東南亞
      、加拿大
      、歐美華人中李姓也是常見姓,尤其在加拿大
      ,李姓為第八大姓
      ,韓國,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李姓中萬卷堂李起源于何處,分布在全國哪些地方? 李姓
      ,中原姓氏之一。中國第二大姓
      。據(jù)統(tǒng)計(jì)
      ,李姓人口總數(shù)約為1億,其中中國大陸有李姓9207.4萬人
      ,占中國人口總數(shù)的7.19%
      。湖南、四川
      、重慶是第一大姓李姓[1]
      ,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
      ,即今甘肅臨洮
      ,為李氏重要發(fā)源地。在臺(tái)灣地區(qū)
      、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
      ,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 為區(qū)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i
      、Lee及Lay等
      ,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
      。Li為漢語拼音
      ,Lee及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
      。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
      ,如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等

      李姓的起源有哪些?

      1

      、源出嬴姓說

      認(rèn)為李氏源出嬴姓

      ,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lǐng)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
      ,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
      ,后為李氏
      。 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

      、李樹圖騰說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后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并以李樹為神樹
      , 亦即圖騰樹
      。故凡李氏子孫, 常于宅旁種李以為象征
      , 至今還保存這個(gè)習(xí)慣
      。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

      、源出姬姓

      商朝時(shí)期,有周的同姓后裔

      ,名巴人
      ,居鐘離山(今湖北長(zhǎng)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慶的巴南區(qū))稱巴子國
      。公元306年
      ,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
      ,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gè)王朝

      4、源于封賞賜姓與恢復(fù)李氏

      蜀漢時(shí)期

      ,諸葛亮平哀牢夷后
      ,賜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趙、張
      、楊
      、李等姓;北魏時(shí)期
      ,孝文遷都洛陽后
      ,實(shí)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復(fù)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
      。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實(shí)為漢將李陵后裔

      擴(kuò)展資料:

      李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

      。李姓在西南
      、華北是最常見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云南
      、四川南部
      、豫冀魯晉大部、甘肅中部
      、吉黑大部
      ,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8%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圖面積的18%
      ,大約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陜甘寧蒙大部、川東

      、重慶
      、黔湘鄂、桂粵大部
      、蘇皖北部
      、山東東部、遼寧等地
      ,李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8.8%
      ,約占了國圖面積的36%
      ,大約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姓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baijiaxing/28023.html,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蒲姓的來源,蒲姓的人口分布,蒲姓名人,蒲姓百家姓排名
      蒲姓簡(jiǎn)介“蒲”字拼音:pú,“蒲”屬于非常用字
      ,“蒲”字部首是:艸
      ,構(gòu)造是:艸氵甫,繁體字和筆畫為:蒲:16
      辛姓的來源,辛姓的人口分布,辛姓名人,辛姓百家姓排名
      辛姓的來源,辛姓的人口分布,辛姓名人,辛姓百家姓排名辛姓簡(jiǎn)介“辛”字拼音:xīn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據(jù)文獻(xiàn)記載

      ,最開始收集了411個(gè)姓氏
      、后補(bǔ)充道568個(gè)
      ,包含單姓444個(gè),復(fù)姓124個(gè)
      。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
      ,對(duì)姓氏進(jìn)行了整齊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韻
      ,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
      ,盡管百家姓內(nèi)容沒有文理
      ,但是對(duì)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rèn)識(shí)有很大作用
      ,所以才會(huì)流傳成百上千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jīng)》
      、《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我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