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簡介
“周”字拼音:zhōu
,“周”屬于常用字,“周”字部首是:口,構造是:冂土口
,繁體字和筆畫為:周:8
;週:15
;周的五行屬性是金
周姓全國人口約 2680 多萬
,屬最常見姓氏
,最新統(tǒng)計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0位
,本姓氏人口在歷史的排名位置

周姓各個時期人口排名走勢圖
說明:本統(tǒng)計根據(jù)網(wǎng)友訪問查詢名字測試排名進行的統(tǒng)計
,和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不完全一致,本數(shù)據(jù)每周更新一次
。
周姓人口在各個省市的最新分布
周朝時期的遷徙
周姓最初發(fā)源于今陜西渭河平原地區(qū)
。周初,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國
,這些諸侯國廣布于黃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區(qū)
。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陜西向河南東遷有著密切的關系
。自平王東遷洛陽后
,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
,一度成為巨族。
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遷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遷于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qū)
,且以河南
、陜西為兩大中心。戰(zhàn)國秦漢時期
,秦滅六國時對各國貴族的遷徙
,以及秦末戰(zhàn)亂,為周姓的發(fā)展
、擴散提供了條件
。秦代的郡縣制、漢代的郡國制
,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機會
。這一時期,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
、江蘇北部等地
,并在當?shù)匦纬赏澹慈昴现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沛國周氏
。兩漢時期,河南
、山東一帶
,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地區(qū)。從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業(yè)五年(609年)
,600年間
,河南人口約占全國人口五分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遷徙
魏晉南北朝之時
,因北方長年戰(zhàn)亂
,出現(xiàn)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
。兩晉時期
,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門三封,此后出現(xiàn)了周浚
。周顫
,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
隋唐至宋時期的遷徙
隋唐前后
,周姓又有大規(guī)模發(fā)展,唐末五代連續(xù)幾十年的軍閥混亂
,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
,這幾次大戰(zhàn)逼使河南
、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
、浙江
、廣東。唐宋戰(zhàn)亂
,中原周姓南遷閩浙粵
。
當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周姓人口
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qū)在四川中部和江蘇東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10人以上
,最高可達到14人以上
;其次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
、湖北、湖南北部
、安徽
、山東東南、江蘇北部
、浙江大部
,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qū)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2.7%
,周姓人口大約915萬
;2—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36.4%,周姓人口大約1336萬
;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qū)占國土面積的50.9%
,周姓人口大約293萬。
周姓分布很廣
,但不均衡
。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區(qū)和長江流域地區(qū)中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長江的西部和中部
,即四川
、貴州、湖南地區(qū)
,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_最高
,在2.8%以上,有的達到4.2%以上
;而在長江的下游地區(qū)周姓在人群中的頻率一般在2.1%以上
,江蘇南部和上海地區(qū)達到2.8%以上。以上的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1.8%
。在東北三省
、內蒙古東部
、華北、陜甘寧
、閩臺
、海南、兩廣等地區(qū)
,周姓分布頻率在0.7%—2.1%
,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40.5%。其余地區(qū)周姓人口比較少
,周姓分布頻率不足0.7%
,周姓分布的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7.7%。
周姓起源(來源)
周姓主要源自:姬姓
。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
,周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主要源于姬姓
,臺灣土著族、瑤族
、東鄉(xiāng)族
、彝族、布朗族
、白族
、蒙古族、回族
、土家族
、保安族、黎族
、壯族
、羌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400多萬
,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2.02%
。在全國的分布:湖南
、四川、江蘇
、湖北四省
,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
姓氏源流
源于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現(xiàn)
,可追溯到遠古的
黃帝時期。據(jù)《姓氏考略》所載
,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
,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后代都以周為姓氏
。
源于姬姓
出自姬姓
,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后代后稷
,姓姬
,是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后
,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
,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后人大多改以國名
、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
。
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源于少數(shù)民族
①南北朝時
,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
,原姓普,后改姓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簳す偈现尽酚涊d:“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后改為胡氏
。次兄為普氏
,后改為周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鲍I帝時
,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tǒng)率之
。由此可知
,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
,還有次兄統(tǒng)率的那一部分國人
。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
,有隋朝名將周搖
。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
,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
②唐朝上元年間,少數(shù)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
,改為周氏
。
③代北(今山西省東北部)的復姓“賀魯”氏,改為周氏
,賀魯氏是由“夷”(少數(shù)民族)變?yōu)橹苄铡?/p>
源于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
、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
,“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
,為避唐玄宗名諱
,改為周姓。
二是五代后梁
,成油的子孫改姓周
。成油(仙銳),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jié)度使
,他是淮西人
,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
,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的
。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
,蘇益人福建,定居同安
,裔孫昌盛
,成為南方大族之一。蘇益的六代孫居住福建泉州卓源鄉(xiāng)新康里
,因遭糧累
,財產沒官,族人還受元朝官軍圍剿
,各自逃難
,其侄蘇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這支周氏族人繁衍
,并遷移入臺灣新竹縣
。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見浚
,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長沙
。第四代吉王稱為吉端王
,吉端王的嫡子襲封,死后無嗣
,吉端二子又襲封
。明朝亡后,襲封的吉王逃往廣東
,死于緬甸
。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鋌(yan延),封長沙郡王
。朱翊鋌的庶子朱萬世
,在明亡后,逃往寧鄉(xiāng)周家
,為避禍
,改姓周,其子孫一直姓周
。
周姓郡望
汝南郡:漢時置郡
。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孫周跋扈邕
。
沛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
,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
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后
,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
長安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陜西眉縣以東
。
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陜西華縣)
。
臨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廬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廬江西南
。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東泰安東南
。周氏尋根淮南郡 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光山西)。
河間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
。
臨汝郡:治所在梁縣(今河南臨汝)
。
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
。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縣(今屬湖北)
。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
。
周姓堂號
愛蓮堂: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揭示: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香遠溢清,亭亭凈植
;蓮
,花之 君子者也。據(jù)此
,周姓人起用堂號“愛蓮堂”
。
其他堂號
自立堂號:世德、亦政
、誦芬
、清白、繼述
、紹濂
、世善、大本
、承志
、景濂、雍睦
、惇敘
、忠厚、敬愛
、集賢
、永思、承思
、濂溪
、敦稼、孝思
、敘倫
、篤祐、篤親堂等
。
周姓源流
一
、
周zhōu
現(xiàn)行常見姓氏
。分布很廣,幾遍全國各地
。今北京
,河北之尚義、雞澤
,山東之平邑
、東平、淄博
,江西之金溪
,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
,云南之瀘水
、河口、隴川等地均有分布
。漢
、滿、蒙
、回
、藏、苗
、瑤
、彝、鮮
、壯
、黎、傣
、水
、土家、錫伯
、布依
、納西、仫佬
、布依、布朗等多個民族均有此姓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多嵧ㄖ尽贰ⅰ独m(xù)通志》
、《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
。其源不一:
1
、《姓氏考略》據(jù)《河圖運錄法》注云:“黃帝將有周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碑敒橹苄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2、又據(jù)《逸周書》注云:“商太史有周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茟碛兴觥`嶉砸善涫巢捎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以邑為氏
。
3、或系出姬姓
,而支脈有別
。鄭樵注云:“姬姓。黃帝之苗裔后稷棄之后
。有邰氏曰姜原
,為帝嚳元妃。出見巨人跡
,踐之而孕
,期月生稷。初以為不祥而棄之
,故名曰‘棄’
。好種藝。堯聞之舉為農師
,舜封(之)于邰
,號曰‘后稷’。邰
,今武功縣斄城是也(按:故址當在今陜西武功縣南八里)
。邰之總名曰‘周’,故國號周……至文王始伯諸候
。武王光有天下
,追封古公、季歷
、文王為王
。文王都豐,武王都鎬
。豐在永興鄠縣東南
。”(按:鄠縣
,即今陜西戶縣
。)鎬在豐之東二十里(按:鎬
,音hào,后稱“鎬京”
,在今陜西長安縣西南)
,昭王之時,王綱不振
,乃南巡狩
,卒于江上;穆王得八駿
,西巡于昆侖之邱
,以見西王母,樂而忘歸
。徐偃王作亂
;厲王無道,國人畔之
,出奔于彘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號曰“共和”
。共和十八年立厲王之太子靖,是為宣王
。周室中興
。其子幽王,為褒姒蠱惑
,欲立其伯服而廢申后太子宜咎
。宜咎奔申。申侯與犬戎攻周殺幽王于戲
。晉文侯與鄭武公迎宜咎于申而立之
,是為平王。后居東都王城
,今西京河南縣是也(按:在今河南洛陽縣西五里)
,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之元年也
。敬王又遷成周
,今洛陽縣也。(按:成周
,即洛陽故城
,今河南洛陽縣東北二十里)。敬王三十九年
,獲麟之歲也
。敬王四十一年,“春秋”終
。元王以下十有二世
,二百二十一年。赧王為秦所滅
,出為庶人
,百姓號曰“周家”,因為氏
。又
,平王之子別封汝南者,亦為周氏
。見志猶詳(按:“見”當“縣”之誤)
;又有周公黑肩之后,世為周卿士
,其后或亦以周為氏
。以上雖同出于姬姓,而支派有三
。
4
、鄭樵又注:“代北復姓有賀魯氏,改為周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5、又注:“魏獻帝次兄普氏改為周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6、《姓氏考略》注引《周書》云:“周瑤初姓普屯
,后改姓周
。”
7
、或為姬姓所改
。鄭樵注稱:“唐先天中,避明皇嫌名
,改為周氏
。”唐明皇李隆基
,“基”
、“姬”同音,避諱而改
。
8
、或為暨姓所改
。鄭樵又注:“(唐)上元中暨佐有(按:有,《姓氏考略》引作‘時’)準制改為周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9、《姓氏考略》注云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傲嘿n成汭為周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按:汭本唐青州人
,故此“梁”當指五代時梁)。
10
、或為喜氏所改
。《續(xù)通志·氏族略·元·有故改氏》載:“元喜同
,河西人
,以周為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11
、今苗族之周姓,據(jù)《中國人的姓名·苗族》載:清代造冊登記
,依名取姓
。有名“別”,意為“豬”
。當?shù)卣Z音豬
、周近似,遂以周為姓
。春秋時晉有周舍
;漢代有周勃;三國時吳有周瑜
;晉代有周處
;唐代有周興;宋代有周邦彥
;明代有周順昌
;當代有周恩來。
周姓起名的基本原則和起名原理
1
、周姓用字只有1個讀音zhōu
,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音,避免周姓和名字中發(fā)音相同或相似的聲母韻母放在一起作為名字,這樣讀起來很拗口
,比如:南蘭倪
、孫存春等。
2
、周姓周筆畫有8畫
,筆畫數(shù)較適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周筆畫相近的字為名字
,這樣比較勻稱!
3
、周姓五行屬金
,周姓吉兇寓意為吉,周姓寶寶起名字應該從寓意出發(fā)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
4、周姓寶寶起名字最好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這樣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數(shù)理
,如需根據(jù)生辰八字免費起名,可以參考“生辰八字起名”
。
總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則是:念著好聽 、寫著好寫、有意境和寓意
、符合五行數(shù)理
。
周姓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baijiaxing/28029.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姓的來源,李姓的人口分布,李姓名人···
下一篇:
吳姓的來源,吳姓的人口分布,吳姓名人···
相關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
,據(jù)文獻記載
,最開始收集了411個姓氏、后補充道568個
,包含單姓444個
,復姓124個。該文章采用四言體例
,對姓氏進行了整齊的排列
,每一句都押韻,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
,盡管百家姓內容沒有文理
,但是對于中國的姓氏文化的認識有很大作用,所以才會流傳成百上千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栋偌倚铡放c《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