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無上真人尹喜,字公文 。初,母氏嘗晝寢,夢(mèng)天下絳霄
,流繞其身。及喜生時(shí),家內(nèi)陸地自生蓮花,光色鮮盛
。眼有日精,姿形長雅
,垂臂下膝
,堂堂有天人之貌。少好學(xué)墳索
,善於天文祕(mì)緯
。仰觀俯察,莫不洞徹
,雖鬼神無以匿其情
。大度恢杰,不修俗禮
。損身濟(jì)物,不求聞達(dá)
。逸響遐宣
,周康王時(shí)為大夫,后召為東宮賓友
。結(jié)草為樓
,仰觀乾象,精思至道
,號(hào)為樓觀
。
喜於是時(shí),瞻見束方有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圣人當(dāng)度關(guān)而西。乃求出為函谷關(guān)令,王從之。昔在浩劫,有圣人名太上老君,自開闢以來,傳弘大道,歷世降為帝者師詳見前卷之二,自天皇氏通玄天師至周郭叔子。以后降世,詳見混元實(shí)錄。至殷陽甲十七年,自太清境分神化氣下降,託孕於玄妙玉女,計(jì)八十一年,於武丁九年庚辰二月十五日降生。生而皓首,故號(hào)日老子。
老子者,老君也。於四十三年甲寅,於亳州乘白鹿昇天詳見后卷《無上元君紀(jì)》
。至辛紂二十一年,文王再降於歧山之陽
。周文王為西伯
,召為守藏史。周武王時(shí)遷為柱下史
,周成王時(shí)仍為柱下史
。乃游西極大秦、竺乾等國
,號(hào)古先生
,化導(dǎo)其國竺乾在崑崙之西,非天毒之天竺也
。至康王時(shí)還歸于周
,復(fù)為柱下史。昭王時(shí)去官
,歸亳隱焉
。老君復(fù)欲開化西域,乃以昭王二十三年癸丑天上之無極元年也五月壬午
,駕青牛之車
,薄版為隆穹,徐甲為御將
,西度函關(guān)
。
喜至關(guān)曰:夫陽數(shù)極九、、星宿值金,歲月并王法,應(yīng)九十日內(nèi)有大圣人經(jīng)過京邑。乃敕關(guān)吏孫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車服異常者,勿聽過。喜即預(yù)期齋戒,使掃路四十里,夾道燒香以俟天真入境。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一老人皓首聰耳,乘白輿,駕青牛而至。關(guān)吏曰:明府有教
,愿公少留。乃入白喜
,喜曰:道今來矣
,我得見圣人矣。即具朝服出迎
,跪伏扣頭
,邀之曰:愿大人暫留神駕。老君謝曰:吾貧賤老翁
,居在關(guān)東
,田在關(guān)西,今暫往取薪
,何故見留
,幸聽度。喜復(fù)稽首曰:大人豈是取薪
,久承大圣當(dāng)來西游,勞神暴露
,愿少憩神駕
。老君曰:聞開導(dǎo)竺乾有古先生,善入無為
,永存綿綿
。是以昇就道,經(jīng)歷關(guān)
,子何苦留邪
?喜又曰:今睹大人,圣姿超絕
,乃天上之至尊
,邊夷何足往觀?愿不託言
,少垂哀愍
。老君曰:子何所見而知吾
?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過勗斗中有天理四星
,主統(tǒng)理萬物
,自今月朔,融風(fēng)三至
,東方真氣狀如龍蛇而西度
,此大圣人之徵。
喜少好墳《易》及天文秘緯 ,凡仰觀俯察
,未嘗不驗(yàn),故知必有圣人度關(guān)
。夙夜存思
,未嘗暫息。今以有綠
,果遇仙駕
,愿垂慈誨,開濟(jì)沉冥
。老君既三試之皆過
,乃怡然笑曰:善哉,子之知吾
。吾亦已知子矣
,子有通神之見,當(dāng)?shù)枚仁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喜圻躍
,叩頭再拜曰:敢問大圣姓字可得聞乎?老君曰:吾姓字渺渺
,從劫至劫
,非可悉說也。吾今姓李
,字伯陽
,號(hào)曰老聰。鵬與檐同
,亦作檐
。喜於是就官舍設(shè)座供養(yǎng),進(jìn)盥櫛
,行弟子之禮
。老君之御者徐甲,少賃於老君,約日雇百錢
,至出關(guān)時(shí)
,計(jì)當(dāng)七百三十萬錢。甲見老君去官遠(yuǎn)適
,亟來索錢
。老君謂曰:吾往西海大秦、脣賓
、天竺
、安息諸國,令汝御車
,還當(dāng)以黃金計(jì)直價(jià)汝
。甲如約。及至關(guān)
,飯青牛於野
,老君欲試之,乃以吉祥草化為一美女
,行至牧牛之所
,輒以言戲甲。甲惑之
,欲留
,遂負(fù)前約。乃詣關(guān)令訟老君
,索傭錢
。老君謂甲曰:汝隨我二百餘年,汝久應(yīng)死
,吾以太玄生符與汝
,所以得至今日,汝奚不念此而訟吾
?言訖
,符自甲口中飛出,丹篆如新
,甲即成一聚白骨。喜憫甲違心致死
,乃為甲叩頭請(qǐng)命
,愿赦其罪賜以更生,乞?yàn)槌鲥X償之
。老君重喜慈捨
,曰:善。
乃復(fù)以太玄生符投之,甲即立生。老君曰:吾不責(zé)汝,汝負(fù)本約,道自去汝,故死耳。今償汝錢。喜即以錢給甲,而禮遣之。甲請(qǐng)留,不許,伏地搏頰曰:已沐圣恩曲赦罪戾,今此枯骨,復(fù)見光明,刻骨銘心,愿從云駕。老君竟弗許。老君為喜留關(guān)下百有餘日,喜齋戒,叩頭再拜 ,跪請(qǐng)?jiān)唬簤m凡孺子
,幸遇圣人,投身委命
,愿聞大道
。老君曰:微哉,子之問也
。夫大道守真
,三品為則,以一為度
,以正為德
。喜曰:道品有三,要得昇仙
,其可行乎
?老君曰:子能知一萬事畢,閉塞情欲入奧室
,煉金食氣為第一
,子能知之守勿失。喜踴躍
,稽首曰:煉金奈何
?曰:神方也,自.至真上帝,莫不由金丹而得道
,履九幽而入杳冥
,上下虛無,因神明而俱升
。喜稽首曰:愿聞其旨
。老君曰:紅鉛黑錫大丹頭,從紅入黑是真修
,黑中取精赤取髓
,解取赤黑藥無比。用赤入黑保長生
,用黑入赤天仙矣
。喜曰:道射高矣妙矣,末學(xué)未究
,愿賜指示
。
老君日..一者是鉛鉛為君,二者是汞汞是臣。若鉛不真,其汞難親;若鉛是親,不失家臣。青腰使者,赤血將軍,和合兩姓,異族同草。白汞作腦,黃芽為根,化鉛為粉,煉汞成塵。陰居陽位,陽數(shù)陰勻。日盈月反
,寒暑區(qū)分
。開設(shè)法象,赫然有文
。惟吾此道
,天地常存。喜拜曰:藥物之旨
,敬聞命矣。爐鼎之制,水火之候
,奈何
?老君歌曰:圓三五,寸一分
,口四八
,兩寸唇,長二寸
,厚薄均
。腹三齊,坐垂溫
。陰在上
,陽下奔。首尾武
,中問文
。始七十,終三旬
,內(nèi)二百
,善調(diào)勻。陰火白
,黃芽銀
。兩柒聚,輔翼人
。子處官
,得安存,來去游
,不出門
。漸成大,性精純
。即歸一
,還本原。至一周
,甚棲勤
,密防護(hù),莫迷昏
。途路遠(yuǎn)
,甚幽玄。若達(dá)此
,會(huì)乾坤
。子午沾
,今魄魂,得長壽
,入仙村
。樂道者,尋其文
,諦思之
,勿須論。又歌曰:日月本是乾坤精
,卦象周迴甚著明
。前三五兮后三五,五六三十又還生
。生兮滅兮周十二
,十二中分二十四。二十四氣內(nèi)推遷
,萬象爻銖都在此
。水銀一味翻為二,變化陰陽成既未
。既未卻配為夫婦
,始覺壺中有天地。
又歌曰:金液還丹仙華流,高飛云翔登天丘。赤黃之物成須臾,當(dāng)?shù)么菩奂妬y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则v變致行廚,靈人玉女我與俱
。出入無問天同符
,其精凝霜善沉浮,汝其震敬必來游
。金液之訣盡於此矣
。丹成,作金以為食器
,亦得長生
,先試作金,金成乃可服
。故日金可作
,世可度也。於是授喜《太清八符經(jīng)》《太清觀天經(jīng)》《九都經(jīng)》《神丹經(jīng)州《金液經(jīng)》及《八煉九轉(zhuǎn)還丹伏火之訣》焉
。老君復(fù)謂曰:審欲神仙
,當(dāng)先服還丹金液
。汝不服還丹金液,虛自苦爾
,為寒溫風(fēng)濕
,鬼氣所擊,司命不能救也
,可不勉哉。努力作丹
,早自防衛(wèi)
,勿示愚人,令訕毀神道
,益子之過
。嗟乎,行尸雖富有萬物
,貴為王侯
,不滿百年,成土一簣
,甚可哀也
。合作神丹,勞苦須臾
,一成便仙
,與天相畢,恣心所欲
,樂可央乎
。喜曰:煉金食氣,道有二乎
?
老君曰:天地之精華 ,陰陽之根本,二氣之謂也
。陽龍陰虎
,木液金精,二氣交會(huì)
,煉而成者
,謂之外丹。含和煉藏
,吐故納新
,上入泥丸,下注丹田
,循環(huán)不息
,朝于絳宮
,採於五府,以哺百神
,此
內(nèi)丹也
。修道之士,得內(nèi)丹者可以延年
,得外丹者可以昇天
。三一九思者,內(nèi)修之要也
。九丹金液者
,外煉之極也。合而修之
,道成央矣
。喜重請(qǐng)?jiān)唬簾捊鹬确罱桃樱衣勈硽饽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老君曰:食氣固精
,受明玄?jīng),生道要妙
,出幽入冥
。上固云門,下固靈根
。知之甚易
,行之甚難。夫形動(dòng)德散
,氣越道判
,精消魂損,目動(dòng)魄亂
。是以圣人靜形固氣
,畜精愛視,則道德虛凝
,魂魄固守
,形一神萬,道乃成就
。常以半夜之后
,偃臥握固,鼻納清氣
,口徐吐之
。復(fù)守三一,入室九思
,神定氣安
,仙道近矣
。因授喜玉歷中經(jīng)三十五章,喜曰:三一之旨
,愿賜指示
。老君曰:三一之道,神仙所重
,世莫得聞
,子其祕(mì)之。兩眉問卻入一寸為明堂
,二寸為洞房
,三寸為泥丸,上丹田宮也
。中有赤子,字元先
,名帝卿
,心中為絳宮,中丹田宮也
。中有真人
,字子丹,名光堅(jiān)
,臍卻入三寸為命門
,下丹田宮也。中有嬰兒
,字元陽
,名玄谷,皆長三寸
,同服赤積赤衣赤履
,些三一也一云上一紫衣,中一赤衣
,下一黃衣
,皆一嬰兒之狀。下一座金林玉幾
,常以金爐玉匕攪精華
,以哺上一、中一
、下一
,當(dāng)晝夜存之也。子欲長生
,三一當(dāng)明
。子能守一
,一亦守子矣。氣變?yōu)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精變?yōu)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
。真人然后為赤子
,此真一也?/span>
又曰:偽道養(yǎng)形,真道養(yǎng)神。神真道通,能亡能存。神能飛形,亦能移山,形為灰土,其何識(shí)焉。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為惱本,痛癢寒溫;意為形累,愁毒憂煩。弗疾去之,則志氣日耗,壽命不延。其來久矣。子當(dāng)先損諸欲,莫令意逸。閑居靜處,精思齋室。丹書萬卷,不如守一。常以虛為身,以無為心。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守神。守神玄通,是謂道同。其猶高山大澤,非欲蟲魚烏獸,而蟲魚烏獸歸之。人能虛無無為
,非欲於道,道自歸之矣餘見《西昇經(jīng)》
。乃授喜太陽金真九煉之法
,謂之九室存思。第一無邪思
,第二正身思
,第三致正思,第四大正思
,第五極正思
,第六深正思,第七正真思
,第八洞玄思
,第九大洞思。入此九室
,行此九思,即與太陽合形
,同臻於道
。喜皆得其秘,再拜稽首
,敬佩玄恩
。喜於是辭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
,奉邀老君歸其家
。他日請(qǐng)?jiān)唬阂庥薏恢鶈枺刚?qǐng)益
。老君曰:子欲修身養(yǎng)性
,行道紀(jì)形,結(jié)氣成神
,終始無窮者
,莫先以靜。故天靜以為定
,神靜以為變
,人靜以為生。將靜之時(shí),反聽內(nèi)觀
,心不妄念
,口不妄言,形不妄動(dòng)
。
無色之色為之見,無聲之聲為之聞,無味之味為之甘
,不言之言為之教
。神景為之降,福德為之臻
,和氣為之應(yīng)矣
。子欲靜神,先沐浴齋戒二十五日
,然后精煉己身
,魂魄和平,乃可入室
。入室之后
,或丹蛇來著子心,或王母來降
,或道身應(yīng)見
,此皆身中之神試子爾,但勿驚怖
。有問不對(duì)
,有所傷犯應(yīng)勿為懼。但安心定志
,其物自去
。經(jīng)二十五日、四十五日
、六十日
、八十五日、一百五日
、一百二十五日
、一百五十日、一百八十日
,并有神來
,皆是試子。安心勿對(duì)
,不能為害
。若生怖懼,為試不過,則失道矣
。戒之謹(jǐn)之
,百八十日后,室內(nèi)自明
,安危存亡之事
,無不預(yù)知,身中宮府1一顯見
。二百八十日后
,眾病皆除。一年之后
,瘢痕皆滅
。千日之后,形神俱妙
,為真人矣
。即授喜《妙真》《內(nèi)解》等,《太清上法》《三訶真經(jīng)》《靈寶符圖》《太玄》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