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博碩肥腯 (bó shuò féi tú)
簡拼 : bsft

近義詞 : 膘肥體壯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
成語解釋 : 博碩:形狀大
;腯:音‘途’
,肥壯
。指六畜肥壯。
出處 : 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
,謂民力之普存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成語用法 : 作謂語
、定語;形容肥壯
例子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季梁諫追楚師原文_翻譯及賞析
楚武王侵隨
,使?章求成焉
,軍于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
,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以武臨之
,彼則懼而協(xié)以謀我,故難間也
。漢東之國
,隨為大。隨張
,必棄小國
。小國離,楚之利也
。少師侈
,請羸師以張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毙苈是冶仍?“季梁在
,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
。少師得其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蓖鯕к姸{少師。少師歸
,請追楚師
。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
,其誘我也,君何急焉
?臣聞小之能敵大也
,小道大淫。所謂道
,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辭
,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
,祝史矯舉以祭
,臣不知其可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唬骸拔嵘鼱环誓]
,粢盛豐備,何則不信
?”對曰:“夫民
,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
,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民力之普存也
,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蠡也
,謂其備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所謂馨香
,無讒慝也。故務其三時
,修其五教
,親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
,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
,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
,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于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彪S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惹亍ぷ笄鹈鳌都玖褐G追楚師》 季梁諫追楚師先秦 : 左丘明
楚武王侵隨,使?章求成焉
,軍于瑕以待之
。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
,我則使然
。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
,彼則懼而協(xié)以謀我
,故難間也。漢東之國
,隨為大
。隨張,必棄小國
。小國離
,楚之利也。少師侈
,請羸師以張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
,何益
?”斗伯比曰:“以為后圖
。少師得其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王毀軍而納少師
。少師歸,請追楚師
。隨侯將許之
。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
,其誘我也
,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
,小道大淫
。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
,忠也;祝史正辭
,信也
。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
,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
,粢盛豐備
,何則不信?”對曰:“夫民
,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
。’謂民力之普存也
,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
,謂其不疾瘯蠡也,謂其備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
。’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香
,無讒慝也
。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
,親其九族
,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
,故動則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
,君雖獨豐
,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
,庶免于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古文觀止
, 勸諫憂國憂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武王侵犯隨國,派?章去要求議和
。軍隊扎在瑕地
,等待談判的結果。隨國派少師來主持議和
。
斗伯比對楚王說:“我們不能在漢水以東得志
,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
!我們擴大軍隊
,增加裝備,以武力威脅鄰國
。它們怕起來了
,就協(xié)同對付我國,很難離間它們
。漢水以東
,要算隨國最大。如果隨國驕傲起來
,必定拋棄那些小國
。小國離散,咱們楚國就可從中得利了
。少師這人
,一向狂妄自大
,請把我們的軍隊擺出個窩囊的樣子,使他更加傲慢起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毙苈是冶日f:“隨國還有個季梁哩,這有什么作用
?”斗伯比說:“以后會有用處的呀
!少師很得國君的寵信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于是楚武王故意損毀軍容
,接待少師。少師回去
,果然請求追擊楚軍
。隨侯將要答應他,季梁急忙阻止
,說:“上天正在幫楚國
,楚軍的疲弱,恐怕是騙我們上當吧
,君王何必急于出師呢
?臣聽說,小國所以能抗拒大國
,是因為小國得道而大國淫暴
。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
,取信于鬼神
。國君經(jīng)常考慮如何利民
,就是忠
。祝官史官老老實實向神靈祭告,就是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人民在挨餓而君王縱情享樂
,祝官史官卻在祭神時虛報功德,臣不知道這樣如何能抗拒大國
!”隨侯說:“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純正
,膘肥肉壯,祭器里的黍稷也很豐盛
,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
?”季梁說:“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總是先把人民的事情辦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
。所以在進獻犧牲時就禱告說:‘請看獻上的牲畜多么碩大肥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馑季褪钦f:我國人民普遍都有生產(chǎn)的能力
,請看他們的牲畜肥大而蕃盛
,沒有生癬生病,備用的牲畜充分得很
!在奉上黍稷時就禱告說:‘請看獻上的黍稷多么潔凈而豐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馑季褪钦f: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沒有災害
,請看我國人民多么和睦
、收成多么豐盛。在進獻美酒甜酒時又禱告說:‘請嘗嘗我們用好米釀成的美酒吧
!’意思是說:請看在我全國上下都有美德
,不干沒天良的事!由此可見
,所謂馨香
,就是上上下下有德性而沒有讒言和邪行。所以能夠忠心從事三時的農(nóng)作
,講習五教
,親和九族,虔敬地祭祀鬼神
。于是人民都很和睦
,鬼神也就賜福
,他們一舉一動都有成就
。如今,百姓各有自己的心事
,鬼神也就缺了主人
,光靠您的祭禮豐盛,怎么會得到幸福呢
?您還是先整頓內(nèi)政
,和周圍兄弟之國親密友好,也許可以避免災禍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隨侯感到恐懼,于是整頓內(nèi)政
。楚國不敢侵犯它
。
解析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
,華夏人
,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
,享年80歲
。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
,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
,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
,世稱“左丘明”
,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
,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
,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
、學者與思想家
,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
。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
。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
,觀書于周史”
,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
,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
,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
。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
,廣陵王鎮(zhèn)吳中
,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
,亦治園于其偏
。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
,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
。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
,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
。嘗登姑蘇之臺
,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
,太伯
、虞仲之所建,闔閭
、夫差之所爭
,子胥、種
、蠡之所經(jīng)營
,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
?雖然
,錢镠因亂攘竊,保有吳越
,國富兵強
,垂及四世。諸子姻戚
,乘時奢僭
,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
。而子美之亭
,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砸娛恐姑谇лd,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
,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
,呼之為滄浪僧云
。——明代·歸有光《滄浪亭記》滄浪亭記
明代 : 歸有光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
,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
,記亭之勝也
。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
,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孫承祐
,亦治園于其偏。迨淮海納土
,此園不廢
。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
展開閱讀全文∨浮圖文瑛居大云庵
,環(huán)水
,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
,曰:“昔子美之記
,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
,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
。迨淮海納土
,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
,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
。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
,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
。嘗登姑蘇之臺
,望五湖之渺茫
,群山之蒼翠,太伯
、虞仲之所建
,闔閭、夫差之所爭
,子胥
、種、蠡之所經(jīng)營
,今皆無有矣
。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
,錢镠因亂攘竊
,保有吳越,國富兵強
,垂及四世
。諸子姻戚,乘時奢僭
,宮館苑囿
,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
,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
。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
,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
,則有在矣。
古文觀止敘事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
,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
,惑矣。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師焉,或不焉
,國小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
,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眴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
、萇弘
、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釉唬喝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
,好古文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學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拼ろn愈《師說》師說
唐代 :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嗟乎
!
展開閱讀全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嗟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或師焉
,或不焉
,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群聚而笑之。問之
,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
圣人無常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訋熪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萇弘、師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
,則必有我?gu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后
,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
高中文言文
, 古文觀止, 議論老師七月三日
,將仕郎
、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
、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
,亦莫不有后進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
,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雖盛而不傳
。是二人者
,未始不相須也。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
。豈上之人無可援
、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須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其故在下之人負其能不肯諂其上
,上之人負其位不肯顧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窮
,盛位無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未嘗干之
,不可謂上無其人
;未嘗求之,不可謂下無其人
。愈之誦此言久矣
,未嘗敢以聞于人。側聞閣下抱不世之才
,特立而獨行
,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
,文武唯其所用
,豈愈所謂其人哉?抑未聞后進之士
,有遇知于左右
、獲禮于門下者,豈求之而未得邪
?將志存乎立功
,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
,未暇禮邪
?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愈雖不才
,其自處不敢后于恒人
,閣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裾呶┏ζc米
、仆賃之資是急,不過費閣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
,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
,未暇禮焉
。”則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齪齪者
,既不足以語之;磊落奇?zhèn)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又不能聽焉
。則信乎命之窮也!謹獻舊所為文一十八首
,如賜覽觀
,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懼再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拼ろn愈《與于襄陽書》與于襄陽書
唐代 : 韓愈
七月三日
,將仕郎
、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
士之能享大名
、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
,亦莫不有后進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
,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
,雖盛而不傳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
展開閱讀全文∨七月三日
,將仕郎
、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
士之能享大名
、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
,亦莫不有后進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
,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
,雖盛而不傳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
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
。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