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為,事無事 ,味無味。大小多少
,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
,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細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平淡處事的一流人才
“為無為,事無事”,這是說,一個人看起來沒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無形中都做好了。這是講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領導哲學。下面加一句“味無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沒有味道的味道,沒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來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世界上的烹飪術,大家都承認中國的最高明
,一般外國人對中國菜的評價
,第一是廣東萊
,第二是湖南菜,第三是四川菜,等而下之是淮揚菜
、北方菜
、上海菜等。這種評論是很不了解中國的烹飪
。真正好的中國菜
,無論標榜什么地方味道
,最好的都是“味無味”
,只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
,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紅燒豆腐
,不是豆腐的味道
,那是紅燒的味道
。所以,一個高手做菜
,是能做好最難做的本味
。有一個學者朋友
,也做過校長,大家都曉得他會做菜
,但他不輕易為人做菜
。臨時到他那里
,他只好自己動手了。隨便一個蛋放上一點鹽巴
,東一下西一下地炒
,味道就好吃得很。那是靠火候
,就有很好的本味
。中國人講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
,不是天天來往
,平常很平淡。但這并不是說冷漠無情
;朋友碰到困難
,或生病之類的事
,他就來了。平常無所謂
,也許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
,可是有真熱情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淡如水”
,友情淡得像水一樣
。大家都喝過水
,試問水有沒有味道?粗心大意的人一定說水沒有味道
,那就錯了
。水是有味道的
,什么味道
?“淡味”,也就是“無味”
。
老子上面講了“為無為
,事無事”
,我們容易懂,但后面為什么加一句“味無味”呢
?難道老子教我們當廚師嗎?這句話
,其實也就是解釋上面二句
,說明真正的人生
,對于頂天立地的事業(yè)
,都是在淡然無味的形態(tài)中完成的。這個淡然無味
,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業(yè)
,它的精神永遠是亙古長存的
。比如一個宗教家,一個宗教的教主
,在我們看來
,他的人生拋棄了一切
,甚至犧牲了自我的生命,為了拯救這個世界
。他的一生是凄涼寂寞
、淡而無味的
。可是,他的道德功業(yè)影響了千秋萬代
,這個淡而無味之中
,卻有著無窮的味道
。這也是告訴我們出世學道真正的道理
,同時也是告訴我們學問修養(yǎng),以及修道的原則
。
對人生茫然的人們
最近一位美國教授來,他是代表美國一個大使接洽有關外交的事務,對我則為私人晤談
。他談到
,今天無論是獨裁的國家,或民主國家
、自由世界歐美各國
,他都去看過
,他深深感到民主與獨裁這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都有相同的毛病,都治不好的。他與獨裁國家高級干部接觸過
,他說一談到實際的情形
,就感覺他們不講一句真話,但他們無形中也告訴我一句真話
,就是對一切都感到茫然
!所以
,在各國走了一圈
,看到男女老幼,只有一個結論
,就是對人生的茫然
,事實的茫然。他說在民主自由世界
,工商業(yè)發(fā)達的社會里,男女老幼也是茫然
。所以說
,這個時代是失落的時代,因為掉了心
,沒有中心。他來訪問我時
,希望我到美國去
,他說大家認為中國文化中的“禪”是一個中心,現在都在找這個東西
。這一事實,就說明一個學道者的事業(yè)之所在
,所以他現在也組織了一個世界禪學精神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正在研究生命的超能力,超感作用
。據他告訴我,世界上有好幾個地方在研究超能力
,他們專門訓練小孩子
,最初識訓練十幾個,現在達到幾十個了
。還有一個媽媽帶了幾個孩子
,把眼睛整個地蒙起來
,耳朵可以看東西,而且可以分辨顏色
,現在
,已經訓練到用手可以看東西
。他也曾親自測驗受訓的孩子們
,當時心理學家
、電腦、心電圖
,各種測驗都參加,用紅筆
、綠筆各寫一個字
,被試驗的人眼睛遮住用耳朵看
,能正確指出字的顏色。這是《楞嚴經》上講的“六根互用”
,人的五官可以互相起作用
,耳朵
、鼻子也可以當眼睛,腳底心也可以當眼睛
,眼睛也可以當耳朵
。這次我只能抽出很短的時間與他談話
,來不及做結論
。如他所說,現代的各種方法
,縱然把生命的功能
,超感覺的力量發(fā)揮出來
,還是沒有找出人的生命根本,道體的根本
。找不到道體的根本,還是失落的一代——茫然
!所以一切都是茫然
。我們在臺灣這一代的青年們,同樣也有茫然之感
,這是一個時代的病態(tài),是文化思想上的基本問題。我曾在十幾年前對幾個大學聯合演講時
,大聲疾呼:我們二十世紀數十年來
,國內外究竟有多少人的學術思想影響了世界
?如果有所謂影響,也只是跳動
,只是波動時的波浪
,對人類歷史文化都交了白卷
。如果要在文化史上真正有一個交代,尚待我們的努力
。講了那么多廢話
,不外說明一件事
,就是很多青年人到處在學打坐、學佛
、修禪
,以及研究一切宗教
,找科學超生命的力量
。這樣的年輕人
,中外都有
,但都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
,就是方法上錯了
,都是以有為法去做,因此
,不能接觸到最高的道體
。所以
,必須要“為無為,事無事”
,學道也要“味無味”,以這個原則
,慢慢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體
。所以
,不論是想打通任督二脈
,或者是用其他各種的方法
,都是有為法,都是“無事生非”
。像一則笑話說
,《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媽媽是誰
,回答姓“吳”,因為“無(吳)事生非(飛)”
。諸葛亮的媽媽是誰
?周瑜說
,“既生瑜何生亮”
,所以諸葛亮媽媽姓“何”,周瑜的媽媽姓“紀”。這個笑話也是說明
,很多人學道學佛上不了路,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既生瑜”
、“何生亮”
、“無事生非”
,不能做到“為無為,事無事
,味無味”的境界。因此
,雖然在修道
,卻離道越來越遠
。
以德報怨的問題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這句話很有意思,我們不談老子“道”的哲學
,以老子的文學思想來講
,只有兩個對子:“大對小”,“多對少”
,他已經對好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按笮 ⒍嗌佟边@四個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這不是說大事也好,小事也好
,多事也好
,少事也好
,這是說研究中國文化要先認識“字”。我曾再三提到
,現在又再說一次
,古代一個字代表了好幾個觀念
,那個時候沒有印刷,是用刀刻在竹片上
,所以盡量的簡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在我們好多的觀念湊攏來代表了一個觀念
,這是語言文字應用的范圍、工具
、方法
、技巧的演變,幾千年相隔下來
,產生的現象不同。所以
,古來一個字就是一件事情
。數量多與少
,都說明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也有互為因果的作用
。大從哪里大起呢?是從很多的小累積起來的
;多是哪里來
?是很多的少累積起來叫做多
。
不管大小多少,一切都有必然的因果律 ,與自然科學因果律原則相同
。自然科學的因果律,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宇宙間人事與精神
,因果原則是一樣的。但是
,過程中的變化錯綜復雜
,并不盡然相同。
老子始終是主張道德的,與人有仇,對人怨恨,不是采取報復的態(tài)度
,也不是容忍
,是更高一點的大慈悲的態(tài)度
,就是“報怨以德”
,以道德來報怨
。
講到這句話,還記起來過去的一樁事。十幾年前,我在空軍做巡回演講,最后講到這里時,那時的“總統(tǒng)”蔣公發(fā)表一篇“復興中國文化的文告”。實際上,早在一兩個月前,我就拼命鼓吹中國文化的復興,曾經在臺中的空軍基地講過,到今天為止,起碼有十年了。我在《禪與道概論》這本書中也提到 。說到中國文化有一股很難描述的味道
,因為從白話文教育入手的人,打不開固有文化倉庫的庫門
,進入不了。中國文化都記載在古書中
,而古書都是用古文寫的。從白話文入手
,教育“老師早
,老師好,老師不得了”
,那是沒有用的;只有從“人之初
,性本善”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那種“六書”之學的古文教育入手才行
。所以,我只好很抱歉地說
,復興中華文化
,恐怕六十歲以下的人都成了問題
。我當時講這些話的時候
,蔣先生也正在那個地方
。
我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對日本的決策就是“以德報怨”的老子思想。孔子是主張“以直報怨”的直道而行,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腿總可以吧!你打我一個耳光,我原諒你吐一口唾沫還你總可以吧!你打我,我當然不痛快,我當然還你一個顏色,這是孔孟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不然,是“報怨以德”
。用西方基督教《圣經》上的話來說
,你打我右邊的臉,我再把左邊的臉向過去
。這只是容忍的態(tài)度而已
。老子與佛家的思想是大慈悲,以仁慈去感化對方
。
不過,“報怨以德”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得到呢?那就要看個人的修養(yǎng)了。所以,上面這句話非常靈活
,它并不是規(guī)定你非“報怨以德”不可
,這中間有大小、多少之別
,還有這個事情的因果、重點
,要先看清楚
。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推薦文章

、十八章">

、十六章">

、十四章">

、十章">

、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