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陳,名搏,字圖南,號扶搖子
,亳州真源人也
,與
老子同鄉(xiāng)里一云普州崇寵人,恐是后來隱居之所
。生而不能言
。始,四五歲戲渦水之濱
,有青衣媼召置懷中
,乳之,自是能言
,聰悟過人
。及長,經史一覽無遺一云自束髮不為兒戲
。年十五
,詩禮書數至方藥之書,莫不通究
。親喪
,先生曰:吾向所學,足以記姓名而己
,吾將棄此
,游泰山之巔,長松之下
,與安期
、黃石輩論出世法,合不死藥
,安能與世俗輩脂韋汨沒
,出入生死輪迴問哉?乃盡其家業(yè)
,散以遺人
,惟擁一石鐺而去。唐士大夫抱其清風
,欲識先生
,面如景星彩云之出,爭先睹之為快
,先生皆不與之友
。由是謝絕人事
,野冠草服,行歌坐樂
,日游市肆
,若入無人之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蛏暇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或宿野店,多游京國間
。后唐明宗聞先生名
,親為手詔召,先生至
,長揖人主
。明宗待之愈謹,賜先生號清虛處士
,仍以宮女三人賜先生
。先生為表謝上云:趙國名姬,漢庭淑女
,行尤婉美
,身本良家。一入深宮
,久膺富貴
,昔居天上,今落人問
。臣不敢納於私家
,謹用安之別館,臣性如麋鹿
,邇若萍蓬
,飄若從風之云,泛如無纜之婀
。臣送彼復歸清禁
。及有詩上塊聽覽,詩云:雪為肌體玉為顧
,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生巫峽夢
,空煩云雨下陽臺
。以書奏付宮使,即時逛去
。因肆意山水問
,自言嘗遇孫君仿
、鹿皮處士二人,謂武當山九室?guī)r可以隱居
,遂往棲焉
。服氣辟穀,以恬默自處
,凡二十餘年
。撰指玄篇八十一章,入室還丹詩五十首
,又作釣潭集萬餘字
,皆羅縷道妙,包括至真
。嘗夜立庭間
,見金人持劍,呼曰:子道成矣
,當有歸成之地
。先生曰:金人云歸成之地,蓋秋為萬物之所斂而歸者也
。吾其隱於西方乎
。是時,年已七十餘
。俄徙居華山
,得古云臺觀基,闢刑榛而居之
,以契歸成之語
。時境內有虎食人,先生至
。叱虎令去
,自是不為害。唐開元中
,李奇者隱於華陽
,顏有童色,斯須行數百里
,與先生游
,更相酬倡。先生常閉門臥
,累月不起
。周世宗顯德中,有尋訪者窺其戶,闆其無人
,惟獸邇?yōu)趼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有樵於山麓者,見有遺骸塵堅
,迫而視之
,乃先生也。捫其心
,獨暖
,良久氣還。而起曰:睡酣
,奚為擾我
。州將羅彥威以聞,世宗召見禁中
。月餘方起
,因問以黃白事。對曰:陛下為四海之主
,當以政治為念
,夫何留意於小道邪《資治通鑑》云:陛下為天子,以治天下為務
,安用此為
?世宗不以為性。拜諫議大夫
。固辭
。賜號白云先生,遣還山
,詔州縣長吏常存問之
。先生負經濟之才,歷五季亂
,每聞一朝革命
,輒顰眉數目。嘗作詩云:十年蹤跡走紅塵
,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
。悶聽笙歌聒醉人。攜取舊書歸舊隱
,.野花啼烏一般春
。一日
,乘驢游華陰,聞宋太祖登極
,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遂隱華山
,不復出
。太祖召,不至
。興國初
,始赴召。太宗賜詩云:曾向前朝出白云
,后來綜跡杳無聞
。如今若肯隨朝詔,總把三峰賜與君
。先生將至闕
,上言求一靜室休息,乃賜觀於建隆觀
。肩戶熟寐
,月餘方起。詔
,服華陽巾
,草屨垂絛,以賓禮見於延英殿
。賜坐
,一延問甚久。時上方欲征河東
,先生諫止之
。會軍已興,上不樂其言
,詔復令寐於御苑
。及兵還,不利
。經百餘日
,乞歸山。太平興國四年
,復來
。始云河東可取。暨王師再舉
,果執(zhí)劉繼元
、年并州
。上謂宰相宋琪等曰:搏,方外之士
,在華山已四十餘載
。度其年,蓋百餘歲
,語論甚高
。因遣中使送至,中書琪等從容問曰:先生得玄默之道
,可以教人乎
?對曰:搏不知吐納養(yǎng)生之理,神仙黃白之事
,非有方術可傳
。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教
?圣上博達今古
,深究治亂,真有道仁明之主
,是君臣同德致理之時
,勤行修煉,無以加此
。琪等稱善
,以其語白上,上益重之
。下詔曰:華山隱士
陳摶,晦邇丘樊,棲心巖穴
,跌巖世表
,涵味道腴。往在周朝
,物色幽遁
,嘗應鶴板之詔,終逐鴻冥之心
。自爾以來
,多歷年所。今復言迂高邊
,來儀帝庭
,不有嘉名,曷彰清范
,可賜號希夷先生
。上屢與之屬和詩什
。上問曰:若昔堯舜之為天下,今可至否
?先生云:土階三尺
,茅茨不剪,其邊似不可及
。然能清靜為治
,即今之堯舜也。上善其對
,因出諸子使視之,先生密陳天命
,實在章圣
。上亦欲拜諫議大夫,固辭
,乞歸山
。進詩云:草澤吾皇詔,圖南搏姓陳
。三峰十載客
,四海一閑人。世態(tài)從來薄
,詩情自得真
。乞全麋鹿性,何處不稱臣
。上知其不可留
,即賜宴便殿,詔宰臣兩禁赴宴
,為詩以寵行
,仍賜龜鶴、鞍馬
、東帛
,又詔華陽刺史王祚時就存問其愿。操幾杖以師事者
,不可勝數
。其后再遣中使就山,宣召先生
。先生曰:極荷圣恩
,臣且乞居華山。先生意甚堅
,使回具奏其事
,上又遣中使資手詔茶藥等物賜之
,仍仰所屬太守縣令以禮遺之,安車軟輸之異
,數迎先生
。先生乃為表謝上曰:丁寧溫詔,盡一札之細書
;曲輯宸恩
,賜萬金之良藥。仰佩圣慈
,俯恭增感
。臣明時閑客,唐室書生
。堯道昌而優(yōu)容許由
,漢世盛而善存四皓,嘉遁之士
,何代無之
。再念臣形如槁木,心若死灰
,不曉仁義之淺深
,安識禮儀之去就。敗荷作服
,脫摔為冠
,體有青毛,足無草履
。倘臨軒陛
,貽笑圣明。愿回天聽
,得隱此山
。圣世優(yōu)賢,不忝前古
。數行丹詔
,徒煩彩鳳,銜來一片閑心
,已被白云留住
。獲飲舊溪之水,飽聆松下之風
,詠味日月之清
,笑傲云霞之表。遂性所樂
,得意何言
。精神超於物外
,肌體浮乎云姻。雖潛至道之根芽
,盡陶圣域之水土
。敢祈睿眷,俯順愚衷
,謹此以聞
。先生經史浩博,尤精易學
,鑒人察物
,辨別圣凡。宋太祖
、太宗龍潛時
,與趙忠獻公游長安市,先生與之同入酒肆
。公因坐右席,先生曰:汝紫微帝垣一小星爾
,敢據上次乎
?周世宗、宋太祖同行
,先生則云:城外有三天子氣
。種放初從先生,先生曰:若當逢明主
,名動天庭
。名者,古今之美器
,造物者所忌
,子名將有物敗之。卒如其言
。忠定張公詠為布衣時
,先生一見而奇之。公曰:愿分華山一半居
,可乎
?先生於公固可,及別去
,贈以毫楮
。公解其意,曰:是將嬰我以世務
。贈詩云:征吾入蜀是尋常
,鼎沸笙歌救火忙
。乞得束南佳麗地,亦應多謝鬢邊蒼
。后果登第
,以名動天下,將赴劍
,南有詩寄先生云:性愚不肯林泉住
,剛要清流擬致君。今日星馳劍南去
,回頭慚愧華山云
。及還,有詩云:人生大抵重官榮
,見我束歸夾道迎
。應被華出高士笑,天真喪盡得浮名
。忠定晚年疽發(fā)於首
,乃出守昇州,所贈詩
,無有不驗者。陳康肅公堯咨既登第
,過謁先生
,坐中有道人,髦髻
,意象軒傲
。目康肅公,連言曰:南庵
。語已
,徑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得C公深異之
,問曰:向來何人?先生曰:鐘離子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得C公惘然,欲去追之
,先生笑曰:已在數千里外矣
。康肅公曰:南庵何謂也?先生曰:他日自知之
。其后康肅公轉漕閩中
,巡行過墟里問,聞田婦呼其子曰:汝去南庵
,趣汝父歸
。康肅公大驚
,問南庵所在
。視之,則廢伽藍也
。有碣云:某年月日南庵主入滅
,祠其真身於此。乃康肅公生時也
。清源王世則
,與韓見素、趙諫議同詣先生
。世則為僕隸
,拜階下。先生曰:侮人者自侮也
。揖世則使坐於諸公之右
,曰:將來君獨首冠諸公,盡如此會也
。明年
,世則果第一
,餘皆列於次
。又能逆知人意,齋中有大瓢
,掛壁上
,道士賈休復心欲得之而不言。先生謂休復曰:子來非他
,蓋欲吾瓢爾
。呼侍者取與之。有郭沆者
,少居華陰
,嘗宿觀下。中夜先生呼令趣歸
,沆憚其遠
,先生與之俱往。一二里
,有人號呼以報其母卒
,沆始悟其言
。先生因遺以藥,使急去
,可救
。既至,果卒
,灌其藥
,遂甦。許諫議仲宣罷
,成都牧致書幣以問休咎
,先生召門人賈得昇曰:爾為我答書,云給事此去
,更不出
。未幾果卒。后先生稀到人問
,或然游華陰
。華陰令王睦聞先生來,倒履門迎
。既坐
,先生曰:久不飲,思得少酒
。.睦曰:適有美酒
。似知先生之來,命滌器具撰
。既飲
,睦謂先生曰:先生居溪巖,寢止何室
,出使何人守之也
?先生微笑,乃索筆為詩曰:華山高處是吾宮
,出即凌空跨曉風
。臺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云封
。睦得詩
,愧謝。先生曰:子更一年
,有大災
,吾之此來,有意救子。子守官如是
,雖有患
,神理亦祐焉。睦居守廉潔清慎
,視民如子
,不忍鞭撲,人性又明敏故也
。先生乃出藥一粒
,曰:可以御來歲之禍。睦起再拜
,受藥服之
。飲至中夜,先生如廁
,久而不回
,遂不見。睦替回都下
,忽馬驚
,墮汴水,善沒者救之
,得不死
。先生亦時時來山下民家,至今尚有人見者
,今西華有先生宮觀存焉
。昔先生多與山下崔古往還,有衣冠子金礪多游山水之問
,謁古曰:愿因子一見希夷先生
。古曰:更待之,先生方睡
,俟其覺方可見
。礪曰:何時也
?古云或半歲
,或三四月,近亦不暇月餘
。子有所之
,且去,他日復來
。礪乃去
,后歲餘再游華山,見古,適會先生繼至
。礪伏謁甚恭
,乃請於先生曰:礪向游華山,欲見先生
,會先生睡未覺
,睡亦有道乎?愿先生誨之
,開其所未悟
。先生啞然有聲,聳肩收足
,昂面頹然
,曰:不意子孱瑣若是也,於起居寢處尚不能識
,欲脫離生死
,躍出輪迴,難矣
。今飽食逸居
,汲汲惟患衣食之不豐,饑而食
,倦而外
,鼾聲聞於四遠,一夕輒數覺者
,名利聲色汨其神識
,酒醴膏羶昏其心志,此世俗之睡也
。若至人之睡
,留藏金息,飲納玉液
,金門牢而不可開
,土戶閉而不可啟,蒼龍守乎青宮
,素虎伏於西室
,真氣運轉於丹池,神水循環(huán)乎五內
,呼甲丁以直其時
,召百靈以衛(wèi)其室。然后吾神出於九宮
,恣游青碧
,履虛如履實
,昇上若就下,冉冉與祥風遨游
,飄飄共閑云出沒
,坐至崑崙紫府,遍履福地洞天
。咀日月之精華
,玩姻霞之絕景。訪真人
,論方外之理
,期仙子為異域之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礈婧R猿蓧m
,指陰陽而舒嘯。興欲返則足躡清風
,身浮落景
。故其睡也,不知歲月之遷移
,安愁陵谷之改變
。因子請問,為子成詩
。曰:常人無所重
,惟睡乃為重。舉世以為息
,魂離形不動
。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動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靶m地中,不知身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