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藝欣賞 >> 神話傳奇

上古奇書
,珍貴的地理集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山海經(jīng)(全文+注釋+譯文)

序 言

西漢武帝的時候

,有人給皇帝貢獻(xiàn)了一只奇異的鳥
,拿各種食物喂它
,但它都不肯吃
。著名文人東方朔看見這只鳥
,就說出了它的名字
,又說它應(yīng)當(dāng)吃什么
。一試驗(yàn)
,果然就像東方朔說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实蹎枛|方朔怎么知道的
,他說 《山海經(jīng)》中有記載
,看了自會知道

到了漢宣帝時

,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塌陷
,有人發(fā)現(xiàn)里面的石壁上刻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像,傳說開來
,但無人知曉何意
。大學(xué)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fù)之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蹎査趺粗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劉向也回答是從《山海經(jīng)》上看到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鄞篌@
,朝臣哄動
,于是出現(xiàn)了一股閱讀《山海經(jīng)》的小熱潮

到了東漢明帝時

,有一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
, 因治理河渠有功績
,得到皇帝的賞賜
,禮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jīng)》。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一生不為五斗米折腰
,卻折服于《山海經(jīng)》
,曾一口氣寫下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詩
,留傳至今
。其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dá)出他讀《山海經(jīng)》后快樂興奮的情緒和通曉天下的效果“俯仰終宇宙
,不樂復(fù)何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pan>

產(chǎn)生于明代的章回小說《封神演義》和清代的長篇小說《鏡花緣》

,讀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
,從而對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
,書中的故事素材和藝術(shù)構(gòu)思
,不少是取自《山海經(jīng)》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經(jīng)》的啟發(fā)。如此等等
,《山海經(jīng)》的魅力自當(dāng)不言而喻。那么
,具體的魅力何在呢
?在于《山海經(jīng)》豐富而神奇的內(nèi)容
,舉凡當(dāng)時人 所能聽到的
、所能見到的
、所能認(rèn)識到的
、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無不記載
。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
,形形色色的花草樹木,神里神氣的半人半神
,怪里怪氣的半人半獸
,瑰麗多彩的金石礦物
,奇形怪狀的禽鳥野獸,變化莫測的神話傳說
,各種各樣的國家人民
,神秘的祭祀
,古怪的裝束,奇異的病癥
,靈驗(yàn)的藥物
,味美的食物
,毒人的野味
,超乎常理的日月
,高出常情的工藝
,上古帝王的世系
,傳聞不一的古史……簡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就因?yàn)椤渡胶=?jīng)》是一部綜合各種知識而顯得龐雜的古籍

,所以,自古以來對它的性質(zhì)眾說紛紜
,而對它做的目錄學(xué)分類也不統(tǒng)一
。西漢劉歆在《上<山海 經(jīng)>表》中論其性質(zhì)說:“內(nèi)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
,紀(jì)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
,禎祥之所隱
,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
,殊類之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醋魇堑乩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此后的歷代史籍目錄頗有同其說者
,如《隋書·經(jīng)籍志》等
,就把它列入地理類。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
,把《山海經(jīng)》歸入數(shù)術(shù)略形法家之類,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質(zhì)的書
。此后也不乏同其說者,如《宋史·藝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類
。明朝胡應(yīng)麟在《四部正訛》中說:“《山海經(jīng)》,古之語怪之祖
。”看作是神怪之類的書
。清朝官修《四庫全書總目》在辯駁了諸家的說法和歸類后
,認(rèn)為“核實(shí)定名”,應(yīng)是“小說之最古者”
,又看作是小說性質(zhì)的書。清末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
,把《山海經(jīng)》列入古史類
,則看作是史書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
,把《山海經(jīng)》稱作“古之巫書”
。就《山海經(jīng)》的性質(zhì)及其成書來說,魯迅的論斷是確定不移的

《山海經(jīng)》確是古代的巫書,是一代一代的巫師把所見所聞通過口耳相傳

,積累而成。很早以前,巫史不分
,是具有世襲性和專業(yè)性身份的一群人。他們是那個時代學(xué)識廣博的知識分子
,主持山川神靈的祭祀典札,接觸各種人物
,相互交往頻繁
,享有交流吸收各種文化知識的優(yōu)越條件
,負(fù)有傳遞保留各種文化知識的重大責(zé)任
。他們的社會地位較高,主要充當(dāng)氏族首領(lǐng)、部落酋長和奴隸主的高級顧問
。為了讓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
,巫師們就要盡量表現(xiàn)得見多識廣。于是,他們努力積累文化知識
,采掇奇聞異事
,使掌握的文化知識代代地增加。后世的人把巫師們口耳相傳的知識加以整理記錄,就成為《山海經(jīng)》所依據(jù)的原始資料
。到了戰(zhàn)國時期
,有人把這些性質(zhì)相似而雜亂無章的資料編撰成文
,《山海經(jīng)》就產(chǎn)生了。到了漢代
,又經(jīng)人增刪潤飾,就成了現(xiàn)在所看到的《山海經(jīng)》。

現(xiàn)存之《山海經(jīng)》共計(jì)十八篇

,從其外殼結(jié)構(gòu)看
,大體可區(qū)分為《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個部分
。而聯(lián)系到它的內(nèi)容
,又可劃分得更為詳細(xì)。即《五臧山經(jīng)》五篇
,地理范圍是華夏之地
,內(nèi)容多記山川地理,奇異的動物、植物
、 礦物,祀神的典禮和祭品、祭器,有時亦寫諸山山神的形貌
、職司和神力;《海外經(jīng)》四篇
,地理范圍較《山經(jīng)》為廣,內(nèi)容多記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記載了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夸父追日
、刑天斷首等
;《海內(nèi)經(jīng)》四篇
,不僅雜記海內(nèi)的神奇事物
,如昆侖景象
、建木形態(tài)
、巴蛇和貳負(fù)等狀況
,同時兼記一些國家和民族
,還寫帝王的世系
,器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如帝俊的后裔番禺發(fā)明舟
,吉光發(fā)明車
,晏龍發(fā)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鍛工
,炎帝的后代鼓延發(fā)明鐘
,并且作了樂曲等等。

古時學(xué)者大都認(rèn)為《山海經(jīng)》是夏禹

、伯益所作
,今天看來此說純屬無稽之談。無論是從其包羅萬象的內(nèi)容上看
,還是從各篇成書時間早晚不一上看
, 《山海經(jīng)》非出于一時一人之手,是集體編述而成
。因?yàn)椤渡胶=?jīng)》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
,是民間個人無力完成的,即使一個氏族部落的領(lǐng)導(dǎo)集團(tuán)也只能編成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受古時地域
、交通條件的限制
,一個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地的情況。所以
,只能通過巫師口耳相傳累積
,在大一統(tǒng)的后世將其加以整理成書。而早期巫師的職責(zé)
,決定了他們文化知識的結(jié)構(gòu)
,大凡天文、地理
、歷史
、宗教、生物
、醫(yī)藥
、帝王世系及重大技術(shù)發(fā)明等等,無不知曉
,故《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十分駁雜

《山海經(jīng)》是知識的山,是知識的海

,并以它廣博
、豐富的內(nèi)容和奇特、高超的想象力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
、所嘆服
,因而它不僅是廣大社會科學(xué)和自然科學(xué)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對象,而且也是廣大讀者朋友獲得許多古代文化
、歷史
、民俗等知識的寶庫。此書所記的山
、水
、國、民族
、動物
、植物、礦物
、藥物等
,除大部分是殊異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見的
。然而
,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歷史、地理
、風(fēng)俗的一個側(cè)面
。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
、民俗風(fēng)物
、奇獸怪鳥、神仙魔鬼
、金玉珍寶
、自然礦物、神話故事
,不可不讀 《山海經(jīng)》
。而且,《山海經(jīng)》也為人們了解自然知識和古代某些充滿巫神祈禱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尤其是《山海經(jīng)》中所保存的為人們所熟知的精衛(wèi)填海
、夸父追日、羿射九日
、禹鯀治水
、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傳說,不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積極鼓舞
;而那些如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圓缺盈虧
、一年四季的寒暑變化等有關(guān)自然界的記述
,不僅僅是上古人要為解釋自然現(xiàn)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探索的勇氣
。諸如此類,真可謂有永久的魅力

然而

,由于《山海經(jīng)》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寫成于一時
,文字記載上本已疏略簡亂
,再加上流傳時間久遠(yuǎn),所以
,訛誤衍脫
、增削竄改的情況很多,使人不便閱讀
,往往難以理解
,需要做一些校勘疏通的工作。但考慮到本書為一部普及性讀物
,在于簡明
,不宜進(jìn)行繁瑣考證,故采取通便之法
,既能保持原文面貌
,又可校正理順文字,還要不必列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就是:凡遇訛文,即標(biāo)以圓括號
,后面補(bǔ)上改正之字
,并標(biāo)以方括號
,表示更正
,如《南山經(jīng)》鵲山條中的“其狀如穀而黑理” 一句,“穀”為“榖”之訛
,于是校正為“其狀如(穀)[榖]而黑理”
;凡遇衍文,即標(biāo)以圓括號
,表示刪除
,如《南山經(jīng)》最后一條中的“一璧稻米”一句,在上下之中讀不通
,實(shí)為衍文,于是校正為“(一璧稻米)”
;凡遇脫文
,即標(biāo)以方括號
,表示增補(bǔ)
,如 《南山經(jīng)》柢山條中的“又東三百里柢山”一句
,“三百里”下脫一“曰”字
,于是校正為“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凡作如此校正的文字
,都是有可靠根據(jù)的
,是在吸收古今學(xué)者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的
,如明人王崇慶
,清人王念孫
、何焯
、吳任臣
、汪紱
、畢沅
、郝懿行,今人汪紹原
、袁珂等,其中尤多得益于袁珂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背晒S帧渡胶=?jīng)》中每多異讀字
、通假字
,難識難讀
,故隨文用拼音注上音
,而且不避重復(fù),以方便今天的青年讀者
。本書的注釋本著通俗易懂的原則,避免繁征博引
,力圖簡明扼要
,以疏通文義為主
。注釋中所據(jù)成說
,主要出自晉人郭璞的《山海經(jīng)傳》
、清人郝懿行的《山海經(jīng)箋疏》
、今人袁珂的《山海經(jīng)校注》。另外,也間出己意
,以發(fā)明前賢所未逮者
。如遇似是而非之說
,或幾種說法均可通
,卻難決斷,則于注釋中列出
,以供讀者鑒別擇取
。如遇意義不明,又無旁證可求之處
,則仍存其疑,不做臆解
,以求慎重。除個別情況外
,不做重復(fù)注釋
。本書的譯文
,以直譯為主
,以意譯為輔,盡量避免以釋代譯

《山海經(jīng)》的版本很多,其中注釋本也有數(shù)種

,如晉人郭璞所撰《山海經(jīng)傳》、明人王崇慶所撰《山海經(jīng)釋義》
、清人吳任臣所撰《山海經(jīng)廣注》
、清人郝懿行所撰《山海經(jīng)箋疏》等
,都是較重要的
。其中尤以郝注本為集大成之作。他針對前人研究《山海經(jīng)》
,尚存“辨析異同,刊正訛謬
,蓋猶未暇以詳”的情況,于是博采眾家之長
,“作為《箋疏》
。箋以補(bǔ)注
,疏以證經(jīng)……計(jì)創(chuàng)通大義百余事
,是正訛文三百余事
,凡所指擿
,雖頗有依據(jù)
,仍用舊文,因而無改
,蓋放 (仿)鄭君康成(鄭玄)注經(jīng)不敢改字之例”。所以
,郝懿行的《山海經(jīng)箋疏》是一種較好且又通行易得的本子。今次注譯《山海經(jīng)》
,即取郝注本作為底本
。而前面所說的把原文中訛誤衍脫之字用圓括號和方括號標(biāo)示出來
,并不徑改
,就是有意遵循“注經(jīng)不敢改字”的原則,庶免拘泥之譏

&bbsp;                                     1996年元月

白話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卷一

南山經(jīng)


南山(經(jīng))之首曰(■)(qu6)[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

,臨于西海之上,多桂
,多金玉①
。有草焉
,其狀如韭 (ji()而青華
,其名曰祝余
,食之不饑
。有木焉,其狀如(穀)[榖 (g^u)]而黑理②
,其華四照,其名曰迷(穀)[榖]
,佩之不迷
。有獸焉
,其狀如禺(y))而白耳③
,伏行人走
,其名曰狌狌 (x9ngx9ng)④
,食之善走。麗■(j9)之水出焉
,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⑤
,佩之無瘕 (ji3)⑥疾。


【注釋】①金玉:這里指未經(jīng)過提煉和磨制的天然金屬礦物和玉石

。以下同此
。②穀:即構(gòu)樹
,落葉喬木
,長得很高大,適應(yīng)性強(qiáng)
。木材可做器具等用,而樹皮可作為桑皮紙的原料
。③禺: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像獼猴而大一些
,紅眼睛
,長尾巴
。④狌狌:傳說是一種長著人臉的野獸
,也有說它就是猩猩的,而且它能知道往事
,卻不能知道未來。⑤育沛:不詳何物⑥瘕:中醫(yī)學(xué)指腹內(nèi)結(jié)塊
,即現(xiàn)在人所謂的蠱脹病


【譯文】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

,屹立在西海岸邊,生長著許多桂樹
,又蘊(yùn)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
,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
,名稱是祝余
,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饑餓。山中又有一種樹木
,形狀像構(gòu)樹卻呈現(xiàn)黑色的紋理
,并且光華照耀四方,名稱是迷穀
,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
,既能匍伏爬行
,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麗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往西流入大海
,水中有許多叫做育沛的東西
,人佩帶它在身上就不會生蠱脹病。


又東三百里

,曰堂庭之山,多棪 (y2n)木①
,多白猿,多水玉②
,多黃金③

【注釋】①棪木:一種喬木,結(jié)出的果實(shí)像蘋果

,表面紅了即可吃
。②水玉:古時也叫做水

,即現(xiàn)在所說的水晶石。因它瑩亮如水
,堅(jiān)硬如玉,所以這樣叫
。③黃金:這里指黃色的沙金,不是經(jīng)過提煉了的純金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

,是座堂庭山
,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木
,又有許多白色猿猴,還盛產(chǎn)水晶石,并蘊(yùn)藏著豐富的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里

,曰 (猨)[即]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
,多白玉,多蝮(f))蟲(hu!)①,多怪蛇
,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①蝮蟲:傳說中的一種動物

,也叫反鼻蟲
,顏色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
,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一百多斤重
。這里的蟲 (hu!)是“虺”的本字
,不是昆蟲之蟲(ch$ng)。

【譯文】再往東三百八十里

,是座即翼山
。山上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野獸,水中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魚
,還盛產(chǎn)白玉
,有很多蝮蟲
,很多奇怪的蛇
,很多奇怪的樹木,人是不可上去的


又東三百七十里

,曰杻 (ni()陽之山
,其陽多赤金①
,其陰多白金②
。有獸焉
,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
,其音如謠③,其名曰鹿蜀
,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
,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
,其狀如龜而鳥首虺 (hu!)尾④,其名曰旋龜
,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
,可以為底⑤。

【注釋】①赤金:就是上文所說的黃金

,指未經(jīng)提煉過的赤黃色沙金。②白金:即白銀
。這里指未經(jīng)提煉過的銀礦石。以下同此
。③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④ 虺:毒蛇
。⑤為:治理。這里是醫(yī)治
、治療的意思
。底:這里與“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腳底因長期磨擦而生的厚皮
,俗稱 “老繭”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

,是杻陽山
。山南面盛產(chǎn)黃金
,山北面盛產(chǎn)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卻是紅色的
,吼叫的聲音像人唱歌,名稱是鹿蜀
,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
。怪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東流入憲翼水
。水中有眾多暗紅色的龜
,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稱是旋龜
,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fā)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
,還可以治愈腳底老繭。


又東三百里

,[曰]柢 (d!)山,多水
,無草木。有魚焉
,其狀如牛
,陵居,蛇尾有翼
,其羽在魼 (q&)下①,其音如留牛②
,其名曰鯥(l)),冬死而夏生③
,食之無腫 (zh%ng)疾④。

【注釋】①魼:即“胠”的同聲假借字

,指腋下脅上部分。②留牛:可能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
。據(jù)古人講,犁牛身上的紋理像老虎的斑紋
。③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蟄
。一些動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態(tài)中,好像死了一般
。④腫: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

,是座柢山,山間多水流
,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
,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
,長著蛇一樣的尾巴并且有翅膀
,而翅膀長在脅骨上
,鳴叫的聲音像犁牛
,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fù)蘇,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又東四百里,曰亶 (d3n)爰(yu2n)之山

,多水,無草木
,不可以上。有獸焉
,其狀如貍而有髦①,其名曰類
,自為牝 (p@n)牡(m()②,食者不妒

【注釋】①髦:下垂至眉的長發(fā)。②牝:鳥獸的雌性

。這里指雌性器官。牡:鳥獸的雄性
。 這里指雄性器官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

,是座亶爰山
,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
,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發(fā)
,名稱是類
,一身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
,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產(chǎn)生妒忌心。


又東三百里

,曰基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
,有獸焉,其狀如羊
,九尾四耳,其目在背
,其名曰猼 (b$)訑(sh@)
,佩之不畏
。有鳥焉
,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
、六足、三翼
,其名曰■(ch3ng)■(f*)
,食之無臥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

,是座基山
,山南陽面盛產(chǎn)玉石
,山北陰面有很多奇怪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
,眼睛也長在背上
,名稱是猼訑
,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chǎn)生恐懼心
。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
、六只眼睛
、六只腳、三只翅膀
,名稱是■■,吃了它的肉就會使人不感到瞌睡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陽多玉
,其陰多青雘[丹雘](hu^)①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嬰兒
,能食人
;食者不蠱(g()
。有鳥焉
,其狀如鳩 ②
,其音若呵 (h5)③,名曰灌灌④
,佩之不惑⑤。英水出焉
,南流注于即翼之澤
。其中多赤鱬 (r*)⑥
,其狀如魚而人面
,其音如鴛鴦⑦食之不疥。

【注釋】①青雘:一種顏色很好看的天然涂料

。②鳩:即斑鳩,一種體型似鴿子的鳥
。③呵:大聲喝叱。④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
,它的肉很好吃
,烤熟后更是味道鮮美
。⑤佩:這里是插上的意思
。⑥赤鱬:也叫鯢魚
,即現(xiàn)在所說的娃娃魚
,有四只腳
,長尾巴,能上樹
,屬兩棲類動物。⑦鴛鴦: 一種雌雄同居同飛而不分離的鳥
,羽毛色彩絢麗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

,是座青丘山
,山南陽面盛產(chǎn)玉石,山北陰面多出產(chǎn)青雘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貍卻長著九條尾巴
,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
,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
,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互相斥罵
,名稱是灌灌
,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
。英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澤
。澤中有很多赤鱬
,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
,發(fā)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又東三百五十里

,曰箕尾之山
,其尾踆 (c*n)于東海①,多沙石
。汸(f1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y))
,其中多白玉

【注釋】①踆:通“蹲”

,屈兩膝如坐
,臀部不著地
。這里是坐的意思

【譯文】再往東三百五十里,是座箕尾山

,山的尾端座落于東海岸邊
,沙石很多
。汸淯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水
,水中多產(chǎn)白色玉石。


凡 (■)[鵲]山之首

,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
,凡十山
,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其祠之禮①:毛用一璋玉瘞 (y@)②,糈 (x()用稌(t*)米③
,(一璧稻米)白菅(ji1n)為席④。

【注釋】①祠:祭祀

。②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豬
、羊
、狗
、雞等家養(yǎng)畜禽
。璋:古時 一種頂端作斜銳角形的玉器
,是在舉行朝聘
、祭祀
、喪葬時使用的禮器之一。瘞:埋葬
。③糈:祭神用的精米
。稌:稻米
。也有說是專指糯稻
。④菅:茅草的一種,葉片線形
,細(xì)長,根堅(jiān)韌
,可做刷帚

【譯文】總計(jì)鵲山山系之首尾

,從招搖山起
,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
,途經(jīng)二千九百五十里。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頭
。祭祀山神的典禮;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
,祀神的米用稻米
,用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南次二(經(jīng))[山]之首曰柜 (j&)山

,西臨流黃,北望諸■(p0)
,東望長右。英水出焉
,西南流注于赤水
,其中多白玉
,多丹粟①
。有獸焉
,其狀如豚 (t*n),有距②
,其音如狗吠(f6i),其名曰貍力
,見(xi4n)則其縣多土功③
。有鳥焉
,其狀如鴟 (ch9)而人手④
,其音如痺(b@)⑤
,其名曰■⑥
,其名自號也,見 (xi4n)則其縣多放士

【注釋】①丹粟:細(xì)小的丹沙像粟的顆粒大小。②距:雄雞

、野雞等跖后面突出像腳趾的部分
。這里指雞的足爪
。③見:同“現(xià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h: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 ④鴟:即鷂鷹,一種兇猛的飛禽
,常捕食其它小型鳥禽。⑤痺:不詳何鳥
。⑥■:傳說是帝堯的兒子丹朱所化的鳥。帝堯把天下讓給帝舜
,而丹朱和三苗國人聯(lián)合起兵反對
,帝堯便派兵打敗了他們,丹朱感到羞愧
,就自投南海而死而化作■鳥

【譯文】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柜山,西邊臨近流黃酆氏國和流黃辛氏國

,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見諸■山,向東可以望見長右山
。英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向西南流入赤水
,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還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沙。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普通的小豬,長著一雙雞爪
,叫的聲音如同狗叫
,名稱是貍力,哪個地方出現(xiàn)貍力而那里就一定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手一樣的爪子
,啼叫的聲音如同痺鳴,名稱是■
,它的鳴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哪個地方出現(xiàn)■而那里就一定會有眾多的文士被流放。


東南四百五十里

,曰長右之山,無草木
,多水。有獸焉
,其狀如禺(y))而四耳
,其名長右,其音如吟
,見(xi4n)則[其]郡縣大水。

【譯文】從柜山往東南四百五十里,是座長右山

,沒有花草樹木,但有很多水
。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猿猴卻長著四只耳朵
,名稱是長右
,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縣一出現(xiàn)長右就會發(fā)生大水災(zāi)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

,其陽多玉
,其陰多金①
。有獸焉
,其狀如人而彘 (zh@)鬣(li6)②,穴居而冬蟄
,其名曰猾褢(hu2i),其音如斫 (zhu$)木
,見(xi4n)則縣有大繇(y2o)③

【注釋】①金:這里泛指金屬礦物質(zhì)

。以下同此
。②鬣:牲畜身上剛硬的毛。③繇:通“徭”

【譯文】再往東三百四十里,是座堯光山

,山南陽面多產(chǎn)玉石,山北陰面多產(chǎn)金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人卻長有豬那樣的鬣毛
,冬季蟄伏在洞穴中
,名稱是猾褢,叫聲如同砍木頭時發(fā)出的響聲
,哪個地方出現(xiàn)猾褢那里就會有繁重的徭役


又東三百五十里

,曰羽山①
,其下多水,其上多雨
,無草木,多蝮(f))蟲(hu!)

【注釋】①羽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黃帝之命

,將大禹的父親鯀殺死在羽山
,一說是鯀被帝舜殺死在羽山的
,所以
,這座山很有名

【譯文】再往東三百五十里,是座羽山

,山下到處流水,山上經(jīng)常下雨卻沒有花草樹木
,蝮蟲很多。


又東三百七十里

,曰瞿 (q*)父之山
,無草木,多金玉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是座瞿(q*)父山

,山上沒有花草樹木
,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又東四百里

,曰句余之山
,無草木
,多金玉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是座句余山

,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

,北望具區(qū)①
,東望諸■(p0)。有獸焉
,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
,其名曰彘(zh@)
,是食人
。苕水出于其陰
,北流注于具區(qū)。其中多鮆 (z9)魚②

【注釋】①具區(qū):就是現(xiàn)在江蘇境內(nèi)的太湖,②鮆魚:即■魚

,又叫鱭魚
,鮤魚
,頭生長得很長而狹薄
,大的有一尺多長。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浮玉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見具區(qū)澤
,向東可以望見諸■水
,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老虎卻長著牛的尾巴,發(fā)出的叫聲如同狗叫,名稱是彘
,是能吃人的。苕水從這座山的北麓發(fā)源
,向北流入具區(qū)澤
。它里面生長著很多鮆魚。


又東五百里

,曰成山,四方而三壇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hu^)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觯▃hu#)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h&)勺(shu^)
,其中多黃金。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成山
,呈現(xiàn)四方形而像三層土壇
,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
,山下多產(chǎn)青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鏊畯倪@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虖勺水
,水中有豐富的黃金


又東五百里

,曰會 (gu@)稽(j@)之山
,四方,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砆 (f&)石①。勺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湨(ju6)

【注釋】①砆石:即碔砆,一種似玉的美石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會稽山,呈現(xiàn)四方形
,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chǎn)晶瑩透亮的砆石
。勺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湨水


又東五百里

,曰夷山,無草木
,多沙石。湨 (ju6)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列涂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夷山
,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細(xì)沙石子
。湨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列涂水


又東五百里

,曰仆勾之山
,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草木,無鳥魯
,無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座仆勾山

,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茂密的花草樹木
,但沒有禽鳥野獸
,也沒有水


又東五百里

,曰咸陰之山
,無草木
,無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咸陰山
,沒有花草樹木
,也沒有水


又東四百里,曰洵 (x*n)山

,其陽多金,其陰多玉
。有獸焉
,其狀如羊而無口
,不可殺也①
,其名曰■ (hu1n)。洵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閼(6)之澤,其中多 (芘)[茈] (z!)蠃(lu$)②

【注釋】①不可殺:這里殺是死的意思

。不可殺就是不能死,意思是這種獸即使不吃東西也不能使它死去
。②茈蠃:茈通“紫”。蠃通“螺”
。茈蠃就是紫顏色的螺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

,是座洵山
,山南陽面盛產(chǎn)金屬礦物,山北陰面多出產(chǎn)玉石
。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普通的羊卻沒有嘴巴,不吃東西也能活著而不死
,名稱是■。洵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閼澤
,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又東四百里

,曰虖 (h&)勺(shu^)之山,其上多梓(z!)枏(n2n)①
,其下多荊 (j9ng)杞(q!)②
。滂(p1ng)水出焉
,而東流注于海

【注釋】①梓:梓樹,落葉喬木

,生長較快。木材輕軟
,耐朽
,供建筑及制家具
、樂器等用
。枏:即楠木樹,常綠喬木
,葉質(zhì)厚,花小
,核果小球形
。木材富于香氣
,是建筑和制造器具的上等材料
。②荊:即牡荊,落葉灌木
,小枝方形,葉對生,掌狀復(fù)葉
。果實(shí)稱為黃荊子
,可供藥用
。杞:即 枸妃
,落葉小灌木,夏季開淡紫色花
。果實(shí)是紅色的,叫枸杞子
,藥用價值很大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是座虖勺山

,山上到處是梓樹和楠木樹
,山下生長許多牡荊樹和茍杞樹
。滂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東流入大海


又東五百里,曰區(qū)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鹿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滂(p1ng)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區(qū)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
,到處是沙子石頭。鹿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

,上無草木,多金石
。澤更之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滂(p1ng)水
。水有獸焉
,名曰蠱(g()雕
,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是食人。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鹿吳山
,山上沒有花草樹木
,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澤更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
,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
,發(fā)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
,是能吃人的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

,無草木,多博石
,無玉
。處于東海,望丘山
,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漆吳山
,山中沒有花草樹木
,多出產(chǎn)可以用作棋子的博石,不產(chǎn)玉石
。這座山位于東海之濱
,在山上遠(yuǎn)望是片丘陵,有光影忽明忽暗
,那是太陽停歇之處


凡南次二 (經(jīng))[山]之首

,自柜(j&)山至于漆吳之山
,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
。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y@)①
,糈(x()用稌 (t*)

【注釋】①璧:古時一種玉器,平圓形

,正中有孔,是古代朝聘
、祭祀
、喪葬時使用的禮器之一

【譯文】總計(jì)南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尾,從柜山起到漆吳山止

,一共十七座山
,途經(jīng)七千二百里
。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龍的身子鳥的頭
。祭祀山神是把畜禽和玉璧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


南次三(經(jīng))[山]之首,曰天虞之山

,其下多水
,不可以上。

【譯文】南方第三列山系的頭一座山

,是座天虞山,山下到處是水
,人不能上去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

,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犀(x9)、兕(s@)①
,多象。有鳥焉
,其狀如? (ji1o)而白首②
,三足
,人面
,其名曰瞿(q*)如,其鳴自號也
。泿 (y!n)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其中有虎蛟③
,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首]如鴛鴦
,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zh@)④

【注釋】①犀:據(jù)古人說

,犀的身子像水牛
,頭像豬頭
,蹄子好似象的蹄子,黑色皮毛
,生有三只角,一只長在頭頂上
,一只長在前額上
,一只長在鼻子上。它生性愛吃荊棘
,往往刺破嘴而口吐血沫。兕:據(jù)古人說
,兕的身子也像水牛
,青色皮毛
,生有一只角
,身體很重
,大的有三千斤。②?:傳說中的一種鳥
,樣子像野鴨子而小一些,腳長在接近尾巴的部位
。③虎蛟:傳說中龍的一個種類
。④已:停止
。這里是止住
、制止的意思。

【譯文】從天虞山往東五百里

,是座禱過山,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
,山下到處是犀
、兕,還有很多大象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卻是白色的腦袋
,長著三只腳
,人一樣的臉,名稱是瞿如,它的鳴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泿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虎蛟
,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著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
,還可以治愈痔瘡


又東五百里

,曰丹穴之山
,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渤海
。有鳥焉
,其狀如雞
,五采而文,名曰鳳皇①
,首文曰德,翼文曰義
,背文曰禮
,膺(y9ng)文曰仁②,腹文曰信
。是鳥也,飲食自然
,自歌自舞
,見(xi4n) 則天下安寧。

【注釋】①風(fēng)皇:同“鳳凰”

,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
。雄的叫“鳳”
,雌的叫“凰”
。據(jù)古人說,它的形狀是雞的頭
,蛇的脖頸,燕子的下頷
,烏龜?shù)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魚的尾巴,五彩顏色
,高六尺左右。 ②膺:胸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丹穴山
,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
。丹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種鳥
,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
,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
,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
,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
,腹部的花紋是“信” 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
,吃喝很自然從容
,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
,一出現(xiàn)天下就會太平


又東五百里,曰發(fā)爽之山

,無草木,多水
,多白猿
。汎 (f4n)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渤海。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發(fā)爽山,沒有花草樹木
,到處流水,有很多白色的猿猴
。汎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又東四百里

,至于旄 (m2o)山之尾
。其南有谷
,曰育遺
,多怪鳥,凱 (k3i)風(fēng)自是出①

【注釋】①凱風(fēng):南風(fēng)

,意思是柔和的風(fēng)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

,便到了旄山的尾端。此處的南面有一峽谷
,叫做育遺,生長著許多奇怪的鳥
,南風(fēng)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


又東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

。其上多金玉,無水
,其下多蝮(f))蟲(hu!)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

,便到了非山的頂部
。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沒有水
,山下到處是蝮蟲。


又東五百里

,曰陽夾之山
,無草木,多水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是座陽夾山

,沒有花草樹木
,到處流水。


又東五百里

,曰灌湘之山
,上多木,無草
;多怪鳥
,無獸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灌湘山,山上到處是樹木
,但沒有花草; 山中有許多奇怪的禽鳥
,卻沒有野獸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

,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 (hu^)
。黑水山焉
,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 (tu2n)魚
,其狀如鮒 (f))而彘(zh@)毛①,其音如豚(t*n)②
,見(xi4n)則天下大旱

【注釋】①鮒:即今鯽魚,體側(cè)扁

,稍高,背面青褐色
,腹面銀灰色
。彘:豬
。②豚:小豬
。也泛指豬。

【譯文】再往東五百里

,是座雞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下盛產(chǎn)丹雘
。黑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
。水中有一種■魚,形狀像鯽魚卻長著豬毛
,發(fā)出聲音如同小豬叫
,它一出現(xiàn)就會天下大旱。


又東四百里

,曰令丘之山,無草木
,多火
。其南有谷焉,曰中谷
,條風(fēng)自是出①。有鳥焉
,其狀如梟②(xi1o)
,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y*)
,其鳴自號也,見 (xi4n)則天下大旱

【注釋】①條風(fēng):也叫調(diào)風(fēng)

、融風(fēng),即春天的東北風(fēng)
。②梟:通“鸮”,俗稱貓頭鷹
,嘴和爪彎曲呈鉤狀
,銳利
,兩眼長在頭部的正前方
,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狀,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
,散綴細(xì)斑,稠密而松軟,飛行時無聲
,在夜間活動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是座令丘山

,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野火
。山的南邊有一峽谷
,叫做中谷,東北風(fēng)就是從這里吹出來的
。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貓頭鷹
,卻長著一副人臉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
,名稱是颙
,它發(fā)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一出現(xiàn)而天下就會大旱。


又東三百七十里

,曰侖者之山
,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汗)青雘(hu^)
。有木焉,其狀如(穀)[榖](g^u)而赤理
,其(汗)[汁]如漆,其味如飴(y0)①
,食者不饑
,可以釋勞②,其名曰白■(g1o)
,可以血玉③。

【注釋】①飴:用麥芽制成的糖漿

。②勞:憂
。③血:這里用作動詞,染的意思
,就是染器物飾品使之發(fā)出光彩。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是座侖者山

,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山下盛產(chǎn)青雘
。山中有一種樹木
,形狀像一般的構(gòu)樹卻是紅色的紋理, 枝干流出的汁液似漆
,味道是甜的
,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饑餓
,還可以解除憂愁,名稱是白■
,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鮮紅


又東五百八十里

,曰禺稿之山
,多怪獸,多大蛇

【譯文】再往東五百八十里,是座禺稿山

,山中有很多奇怪的野獸
,還有很多大蛇。


又東五百八十里

,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
,其下多水
。有穴焉,水(出)[春]輒 (zh6)入①
,夏乃出,冬則閉
。佐水出焉
,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
、鹓 (yu4n)雛(ch*)②。

【注釋】①輒:即,就

。②鹓雛:傳說中的一種鳥
,和鳳凰
、鸞鳳是同一類

【譯文】再往東五百八十里,是座南禺山

,山上盛產(chǎn)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流水
。山中有一個洞穴
,水在春天就流入洞穴,在夏天便流出洞穴
,在冬天則閉塞不通。佐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東南流入大海
,佐水流經(jīng)的地方有鳳凰和鹓雛棲息。


凡南次三 (經(jīng))[山]之首

,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
,六千五百三十里
。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q0)①
,糈(x()用稌 (t*)。

【注釋】①祈:向神求禱

【譯文】總計(jì)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

,從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
,途經(jīng)六千五百三十里。諸山山神都是龍的身子人的臉面
。祭祀山神全部是用一條白色的狗作供品祈禱
,祀神的米用稻米。

右南經(jīng)之山志

,大小凡四十山
,萬六千三百八十里①。

【注釋】①據(jù)學(xué)者們的研究

,這幾句不是《山海經(jīng)》原文
,而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闭肀緯怂}寫的
。因?yàn)榈妆舅校嗜杂璞A舨⒆鹘褡g
。以下均同此。

【譯文】以上是南方經(jīng)歷之山的記錄

,大大小小總共四十座
,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經(jīng)卷二

西山經(jīng)


西山(經(jīng))華山之首

,曰錢來之山
,其上多松
,其下多洗石①。有獸焉
,其狀如羊而馬尾
,名曰羬 (xi2n)羊
,其脂可以已臘(x9)②

【注釋】①洗石:古人說是一種在洗澡時用來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②臘:皮膚皴皺

【譯文】西方第一列山系華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錢來山

,山上有許多松樹
,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普通的羊卻長著馬的尾巴,名稱是羬羊
,羬羊的油脂可以護(hù)理治療干裂的皮膚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濩 (hu^)水出焉
,北流注于渭
,其中多銅 ①
。有鳥焉
,其名曰■(t$ng)渠,其狀如山雞
,黑身赤足
,可以已■(b4o)
。 ②

【注釋】①銅:這里指可以提煉為精銅的天然銅礦石

。以下同此。②■:皮膚皺起

【譯文】從錢來山往西四十五里,是座松果山

。濩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向北流入渭水,其中多產(chǎn)銅
。山中有一種禽鳥,名稱是■渠
,形狀像一般的野雞
,黑色的身子和紅色的爪子,可以用來治療皮膚干皺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①

,削成而四方
,其高五千仞 (r6n),②其廣十里
,鳥獸莫居。有蛇焉
,名曰肥 (■)[遺]
,六足四翼,見(xi4n) 則天下大旱

【注釋】①太華之山:就是現(xiàn)在陜西省境內(nèi)的西岳華山。②仞:古時八尺為一仞

【譯文】再往西六十里

,是座太華山
,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xiàn)四方形,高五千仞
,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
。山中有一種蛇
,名稱是肥遺,長著六只腳和四只翅膀
,一出現(xiàn)就會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

,曰小華之山
,其木多荊杞 (q!),其獸多■(zu$)牛①
,其陰多磬 (q0ng)石②,其陽多■(y()琈(f*)之玉③
。鳥多赤鷩(bi5)④
,可以御火⑤。其草有萆 (b@)荔⑥
,狀如烏韭
,而生于石上
,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釋】①■牛:據(jù)古人講

,在小華山生長著許多山牛
,體重都在一千斤左右
,這就是■牛。②磐石:是一種可以制造樂器的石頭
。古人用它制成的打擊樂器叫做磬,一般是掛在架子上進(jìn)行演奏
。③■琈:古時傳說中的一種玉
,具體的形狀質(zhì)料不清楚。④赤鷩:屬于野雞一類的禽鳥
,胸部腹部都是紅色
,冠子是金黃色,頭是黃的
,尾巴是綠的
,間雜著紅色羽毛,色彩鮮明
。⑤御火:御在這里是屏除、辟開的意思
。御火就是辟火
,意思是火不能燒及人的身子。⑥萆荔:古時傳說中的一種香草

【譯文】再往西八十里,是座小華山

,山上的樹木大多是牡荊樹和枸杞樹
,山中的野獸大多是■牛,山北陰面盛產(chǎn)磬石
,山南陽面盛產(chǎn)■琈玉。山 中有許多赤鷩鳥
,飼養(yǎng)它就可以辟火
。山中還有一種叫做萆荔的草,形狀像烏韭
,但生長在石頭上面
,也攀緣樹木而生長
,人吃了它就能治愈心痛病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

,其陽多銅,其陰多鐵①
。其上有木焉
,名曰文莖,其實(shí)如棗
,可以已聾
。其草多條
,其狀如葵②
,而赤華黃實(shí)
,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
。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其獸多蔥聾③
,其狀如羊而赤鬣 (li6)。其鳥多(穀)[榖](m@n
,其狀如翠而赤喙(hu@)④,可以御火

【注釋】①鐵:這里指能夠提煉成鐵的天然鐵礦石

。以下同此。②葵:即冬葵
,也叫冬寒菜,是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蔥聾:古人說是野山羊的一種
。④翠:指翠鳥,又叫翡翠鳥
,大小近似于燕子
,頭大而身體小
,嘴強(qiáng)硬而直
,額部、枕部
、背部的羽毛以蒼翠,暗綠色為主
,耳部的羽毛是棕黃色,頰部
、喉部的羽毛是白色
,翅膀上的羽毛主要是黑褐色,胸下的羽毛是栗棕色
。喙:鳥魯?shù)淖臁?/span>

【譯文】再往西八十里,是座符禺山

,山南陽面盛產(chǎn)銅
,山北陰面盛產(chǎn)鐵。山上有一種樹木
,名稱是文莖
,結(jié)的果實(shí)像棗子,可以用來治療耳聾
。 山中生長的草大多是條草
,形狀與葵菜相似
,但開的是紅色花朵而結(jié)的是黃色果實(shí)
,果實(shí)的樣子像嬰兒的舌頭,吃了它就可使人不迷惑
。符禺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然后向北流入渭水
。山中的野獸大多是蔥聾
,形狀像普通的羊卻長有紅色的鬣毛。山中的禽鳥大多是■鳥
,形狀像一般的翠鳥卻是紅色的嘴巴,飼養(yǎng)它可以辟火


又西六十里

,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 (n2n)
,其草多條①
,其狀如韭,而白華黑實(shí)
,食之已疥。其陽多■(y()琈(f*)之玉
,其陰多銅
。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
。其中有流、赭 (zh7)②,以涂牛馬無病

【注釋】①條:這里講的條草和上文所說的條草

,名稱雖相同,但形狀不同
,實(shí)際上是兩種草。②流
、赭:流即硫黃
,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質(zhì),中醫(yī)入藥
,有殺蟲作用
;赭即赭黃
,是一種天然生成的褐鐵礦
,可做黃色顏料。

【譯文】再往西六十里

,是座石脆山
,山上的樹大多是棕樹和楠木樹
,而草大多是條草
,形狀與韭菜相似,但是開的是白色花朵而結(jié)的是黑色果實(shí)
,人吃了這種果實(shí)就可以治愈疥瘡
。山南面盛產(chǎn)■琈玉
,而山北面盛產(chǎn)銅
。灌水從這座山發(fā)源,然后向北流入禺水
。這條水里有硫黃和赭黃
,將這種水涂灑在牛馬的身上就能使牛馬健壯不生病


又西七十里

,曰英山,其上多杻 (ni()橿①(ji1ng)
,其陰多鐵
,其陽多赤金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sh2o)水,其中多■(b4ng)魚
,其狀如鱉
,其音如羊。其陽多箭■② (m6i)
,其獸多■(zu$)牛、羬(xi2n)羊
。有鳥焉
,其狀如鶉③(ch*n),黃身而赤喙(hu@)
,其名曰肥遺④
,食之已癘⑤ (l@),可以殺蟲

【注釋】①杻:杻樹

,長得近似于棣樹,葉子細(xì)長
,可以用來喂牛,木材能造車輞
。橿:橿樹
,木質(zhì)堅(jiān)硬,古人常用來制做車子
。②箭■:一種節(jié)長
、皮厚
、根深的竹子
,冬天可以從地下挖出它的筍來吃。③鶉:即“鵪鶉”的簡稱
,是一種鳥
,體形像小雞
,頭小尾短
,羽毛赤褐色,有黃白色條紋
。雄性的鵪鶉好斗
。④肥遺:這里講的肥遺是一種鳥,而上文所說的肥遺是一種蛇
,名稱雖相同,實(shí)際上卻是兩種動物。⑤癘:癩病
,即麻瘋

【譯文】再往西七十里,是座英山

,山上到處是杻樹和橿樹,山北陰面盛產(chǎn)鐵
,而山南陽面盛產(chǎn)黃金
。禺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北流入招水
,水中有很多■魚,形狀像一般的鱉
,發(fā)出的聲音如同羊叫
。山南面還生長有很多箭竹和■竹,野獸大多是■牛
、羬羊
。山中有一種禽鳥
,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
,是黃身子而紅嘴巴,名稱是肥遺
,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瘋病
,還能殺死體內(nèi)寄生蟲


又西五十二里

,曰竹山,其上多喬木
,其陰多鐵
。有草焉,其名曰黃雚(gu4n)
,其狀如樗①(ch&),其葉如麻
,白華而赤實(shí)
,其狀如赭 ②(zh7),浴之已疥
,又可以已胕 (f*)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陽多竹箭,多蒼玉
。丹水出焉
,東南流注于洛水
,其中多水玉
,多人魚。有獸焉
,其狀如豚而白毛
,[毛]大如笄 (j9)而黑端③,名曰豪彘④(zh@)

【注釋】①樗:即臭椿樹,長得很高大

,樹皮灰色而不裂
,小枝粗壯,羽狀復(fù)葉
,夏季開白綠色花。②赭:赭石
,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赤鐵礦
,即古人使用的一種黃棕色的礦物染料。③笄:即簪子
,是古人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fā)或連住頭發(fā)上的冠帽的一種長針
。④豪彘:即豪豬
,俗稱箭豬

【譯文】再往西五十二里,是座竹山

,山上到處是高大的樹木
,山北面盛產(chǎn)鐵
。山中有一種草
,名稱是黃雚,形狀像樗樹
,但葉子像麻葉
,開白色的花朵而結(jié)紅色的果實(shí)
,果實(shí)外表的顏色像赭色
,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瘡
,又可以治療浮腫病。竹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向北流入渭水
,竹水的北岸有很多的小竹叢
,還有許多青色的玉石
。丹水也發(fā)源于這座山,向東南流入洛水
,水中多出產(chǎn)水晶石
,又有很多人魚。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小豬卻長著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細(xì)而尖端呈黑色
,名稱是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多盼木,枳(zh!)葉而無傷①
,木蟲居之
。有草焉,名曰熏(x&n)草
,麻葉而方莖
,赤華而黑實(shí)
,臭(xi))如靡(m0)蕪②
,佩之可以已癘 (l@)。

【注釋】①枳:枳樹

,也叫做“枸橘”
、“臭橘”,葉子上有粗刺
。復(fù)葉,小葉三片
,有透明腺點(diǎn)
。無傷:指沒有能刺傷人的尖刺
。②臭:氣味。蘼蕪:一種香草
,聞起來像蘭花的氣味。

【譯文】再往西一百二十里

,是座浮山
,到處是盼木,長著枳樹一樣的葉子卻沒有刺
,樹木上的蟲子寄生于此。山中有一種草
,名稱是熏草,葉子像麻葉卻長著方方的莖干
,開紅色的花朵而結(jié)黑色的果實(shí)
,氣味像蘼蕪,把它插在身上就可以治療麻瘋病


又西七十里,曰羭(y*)次之山

,漆水出焉
,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橿① (ji1ng)
,其下多竹箭
,其陰多赤銅②,其陽多嬰垣(yu2n)之玉③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
,善投
,其名曰嚻(xi1o)④。有鳥焉
,其狀如梟 (xi1o)
,人面而一足
,曰橐(tu$)■(f6i)
,冬見(xi4n)夏蟄(zh6)⑤,服之不畏雷

【注釋】①棫:棫樹

,長得很小,枝條上有刺
,結(jié)的果子像耳珰
,紅紫色,可以吃
。②赤銅:即黃銅
。這里指未經(jīng)提煉過的天然銅礦石。以下同此
。③嬰垣:一種玉石,主要可用來制做掛在脖子上的裝飾品
。④嚻:一種野獸
,古人說它就是獼猴,形貌與人相似
。⑤蟄:動物冬眠時潛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動的狀態(tài)

【譯文】再往西七十里

,是座羭次山
。漆水發(fā)源于此,向北流入渭水
。山上有茂密的棫樹和橿樹
,山下有茂密的小竹叢
,山北陰面有豐富的赤銅
,而山南陽面有豐富的嬰垣玉。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猿猴而雙臂很長
,擅長投擲,名稱是嚻
。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
,長著人一樣的面孔而只有一只腳
,叫做橐 ■,常常是冬天出現(xiàn)而夏天蟄伏
,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使人不怕打雷


又西百五十里

,曰時山
,無草木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中多水玉

nbsp;     【譯文】再往西一百五十里

,是座時山
,沒有花草樹木。逐水從這座山發(fā)源
,向北流入渭水
。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又西百七十里

,曰南山,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
,北流注于渭
。獸多猛豹①
,鳥多尸鳩 (ji&)
。②

【注釋】①猛豹:傳說中的一種野獸

,形體與熊相似而小些,淺色的毛皮有光澤
,吃蛇
,還能吃銅鐵。②尸鳩:即布谷鳥

【譯文】再往西一百七十里,是座南山

,到處是粟粒大小的丹沙
。丹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北流入渭水
。山中的野獸大多是猛豹
,而禽鳥大多是布谷鳥


又西百八十里

,曰大時之山,上多 (穀)[榖](g^u)柞(zu^)①
,下多杻(ni()僵(ji1ng)
,陰多銀
,陽多白玉
。涔(qi4n)水出焉
,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
,南流注于漢水

【注釋】①柞:古人說就是櫟樹。它的木材可供建筑

、器具、薪炭等用

【譯文】再往西一百八十里

,是座大時山,山上有很多構(gòu)樹和櫟樹
,山下有很多杻樹和僵樹
,山北面多出產(chǎn)銀
,而山南面有豐富的白色玉石
。涔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北流入渭水
。清水也從這座山發(fā)源
,卻向南流入漢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

,曰嶓(b#)冢之山,漢水出焉
,而東南流注于沔(mi3n)
;嚻(xi1o)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水
。其上多桃枝鉤端①
,獸多犀(x9)兕(s@)熊羆②(p0),鳥多白翰赤鷩(b6i)③
。有草焉,其葉如蕙④
,其本如桔(j*)梗⑤
,黑華而不實(shí),名曰蓇(g()蓉,食之使人無子

【注釋】①桃枝:一種竹子

,它每隔四寸為一節(jié)
。鉤端:屬于桃枝竹之類的竹子
。②羆:熊的一種。③白翰:一種鳥
,就是白雉
,又叫白鷴,雄性白雉鳥的上體和兩翼白色
,尾長,中央尾羽純白
。這種鳥常棲高山竹林間
。④蕙:蕙草,是一種香草
,屬于蘭草之類
。⑤桔梗:橘樹的莖干

【譯文】再往西三百二十里

,是座嶓冢山,漢水發(fā)源于此
,然后向東南流入沔水
;嚻水也發(fā)源于此
,向北流入湯水。山上到處是蔥蘢的桃枝竹和鉤端竹
,野獸以犀牛、兕
、熊
、羆最多,禽鳥卻以白翰和赤鷩最多
。山中有一種草
,葉子長得像蕙草葉,莖干卻像桔梗,開黑色花朵但不結(jié)果實(shí)
,名稱是蓇蓉
,吃了它就會使人不生育孩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

,曰天帝之山
,上多棕枏 (n2n),下多菅(ji1n)蕙
。有獸焉
,其狀如狗,名曰溪邊
,席其皮者不蠱(g()①
。有鳥焉,其狀如鶉
,黑文而赤翁②
,名曰櫟(l@),食之已痔
。有草焉
,其狀如葵,其臭(xi))如靡蕪
,名曰杜衡③
,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y!ng)
。④

【注釋】①席:這里作動詞用

,鋪墊的意思。②翁:鳥脖子上的毛
。③杜衡:一種香草
。④癭:一種人體局部細(xì)胞增生的疾病,一般形成囊狀性的贅生物
,形狀
、大小下一,多肉質(zhì)
。這里指脖頸部所生肉瘤

【譯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

,是座天帝山
,山上是茂密的棕樹和楠木樹,山下主要生長茅草和蕙草
。山中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普通的狗
,名稱是溪邊,人坐臥時鋪墊上溪邊獸的皮就不會中妖邪毒氣
。山中又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鵪鶉鳥
,但長著黑色的花紋和紅色的頸毛
,名稱是櫟,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痔瘡
。山中還有一種草
,形狀像葵菜
,散發(fā)出和蘼蕪一樣的氣味
,名稱是杜衡,給馬插戴上它就可以使馬跑得很快
,而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脖子上的贅瘤病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 (g1o)涂之山

,薔(s6)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
;涂水出焉
,南流注于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
,其陰多銀
、黃金,其上多桂木
。有白石焉,其名曰礜(y))①
,可以毒鼠
。有草焉
,其狀如藁(g3o)茇 (b2)②
,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
,可以毒鼠
。有獸焉
,其狀如鹿而白尾
,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ju6)如。有鳥焉
,其狀如鴟(Ch9)而人足
,名曰數(shù)斯,食之已癭

【注釋】①礜:即礜石,一種礦物

,有毒
。蒼白二色的礜石可以入藥。如果山上有各種礜石
,草木不能生長
,霜雪不能積存
;如果水里有各種礜石
,就會使水不結(jié)冰。②藁茇:一種香草
,根莖可以入藥

【譯文】往西南三百八十里,是座皋涂山

,薔水發(fā)源于此
,向西流入諸資水
;涂水也發(fā)源于此
,向南流入集獲水。山南面到處是粟粒大小的丹沙
,山北陰面盛產(chǎn)銀
、黃金,山上到處是桂樹
。山中有一種白色的石頭,名稱是礜
,可以用來毒死老鼠
。山中又有一種草,形狀像藁茇
,葉子像葵菜的葉子而背面是紅色的
,名稱是無條,可以用來毒死老鼠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
,形狀像普通的鹿卻長著白色的尾巴,馬一樣的腳蹄
、人一樣的手而又有四只角
,名稱是玃如。山中還有一種禽鳥
,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一樣的腳
,名稱是數(shù)斯,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贅瘤病


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

,無草木
,多竹箭。盼水出焉
,西流注于赤水
,其中多玉。有獸焉
,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
,其名曰■ (m!n)
。有鳥焉,其狀如鸮 (xi1o)
,青羽赤喙(hu@)
,人舌能言,名曰鸚■(m$u)①

【注釋】①鸚■:即鸚鵡,俗稱鸚哥

,羽毛色彩美麗
,舌頭肉質(zhì)而柔軟,經(jīng)反復(fù)訓(xùn)練
,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
。有許多的種類。

【譯文】再往西一百八十里

,是座黃山,沒有花草樹木
,到處是郁郁蔥蔥的竹叢
。盼水從這座山發(fā)源,向西流入赤水
,水中有很多玉石
。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牛
,卻長著蒼黑色的皮毛大大的眼睛,名稱是■
。山中又有一種禽鳥
,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
,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xué)人說話
,名稱是鸚■。


又西二百里

,曰翠山,其上多棕枏(n2n)
,其下多竹箭
,其陽多黃金、玉
,其陰多旄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82/7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帝堯與鹿仙女的婚戀傳說
鹿仙女生得肌膚若冰雪,體態(tài)嬌艷
,儼然綽約處子
。她心地善良
,好濟(jì)困扶危,為民除害
。仙洞溝附近黑龍?zhí)吨校瑵摲粭l黑龍
,經(jīng)常興風(fēng)作浪
,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一帶傷害鹿群
吳剛伐桂的神話
神話傳說中月亮上有吳剛,因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
,以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吳剛伐桂的傳說】傳說之一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
水月觀音的由來
整理一天
,觀音菩薩來到姑蘇城(今南京)
,看到因?yàn)閼?zhàn)火,有數(shù)十萬百姓遭到金兵的殺害
。 觀音菩薩心生慈悲
,要施法力解救這些冤魂。于是
后羿射日
世界年輕時
,天空曾一齊出現(xiàn)十個太陽。他們的母親是東方天帝的妻子
。她常把十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
。洗完澡后,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一棵大樹上
,因?yàn)槊總€太陽的中心是只鳥
仙洞
民間傳說很多地仙生活在名山大川中的仙洞中
,亦有不少凡人曾親眼所見或親身所歷。 《述異記》說
,在今江西南康雩都縣沿江向西,離縣城三里有個地方叫夢口
河伯娶婦
戰(zhàn)國時期,西門豹被派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一帶)當(dāng)縣官
。他看到這一帶人煙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