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應用之科技作品 >> 歷史考古

宋史尊奉道學(理學)
,史料豐富
,敘事詳盡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宋史

《宋史》作者:脫脫

宋史第一卷
本紀第一
○太祖一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諱匡胤
,姓趙氏
,涿郡人也
。高祖朓
,是為僖祖,仕唐歷永清
、文安、幽都令。朓生珽
,是為順祖,歷藩鎮(zhèn)從事
,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
,是為翼祖,歷營
、薊
、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
,是為宣祖
。周顯德中
,宣祖貴,贈敬左驍騎衛(wèi)上將軍
。宣祖少驍勇
,善騎射
,事趙王王镕
,為镕將五百騎援唐莊宗于河上
,有功。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
。漢乾祐中,討王景于鳳翔
,會蜀兵來援,戰(zhàn)于陳倉
。始合,矢集左目
,氣彌盛,奮擊大敗之
,以功遷護圣都指揮使
。周廣順末,改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轉右?guī)贾笓]
,領岳州防御使
。從征淮南
,前軍卻
,吳人來乘,宣祖邀擊
,敗之
。顯德三年,督軍平揚州,與世宗會壽春
。壽春賣餅家餅薄小
,世宗怒
,執(zhí)十余輩將誅之
,宣祖固諫得釋。累官檢校司徒
、天水縣男。與太祖分典禁兵,一時榮之。卒
,贈武清軍節(jié)度使
、太尉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后唐天成二年
,生于洛陽夾馬營
,赤光繞室
,異香經(jīng)宿不散。體有金色
,三日不變。既長
,容貌雄偉,器度豁如
,識者知其非常人。學騎射
,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
,馬逸上城斜道
,額觸門楣墜地
,人以為首必碎
,太祖徐起
,更追馬騰上
,一無所傷。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
,雀斗戶外
,因競起掩雀
,而室隨壞
。漢初,漫游無所遇
,舍襄陽僧寺
。有老僧善術數(shù)
,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
。"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
,拜滑州副指揮
。世宗尹京
,轉開封府馬直軍使
。世宗即位,復典禁兵。北漢來寇
,世宗率師御之,戰(zhàn)于高平
。將合
,指揮樊愛能等先遁
,軍危
。太祖麾同列馳馬沖其鋒
,漢兵大潰。乘勝攻河東城,焚其門
。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
。還,拜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三年春,從征淮南
,首敗萬眾于渦口,斬兵馬都監(jiān)何延錫等
。南唐節(jié)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
,塞清流關,擊走之
。追至城下
,暉曰:"人各為其主,愿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
。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
,手刃暉中腦
,并姚鳳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傳呼開門
,太祖曰:"父子固親
,啟閉
,王事也
。"詰旦,乃得入
。韓令坤平揚州
,南唐來援
,令坤議退
,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趨六合
。太祖下令曰:"揚州兵敢有過六合者,斷其足
!"令坤始固守。太祖尋敗齊王景達于六合東,斬首萬余級
。還,拜殿前都指揮使
,尋拜定國軍節(jié)度使

四年春,從征壽春
,拔連珠砦
,遂下壽州。還
,拜義成軍節(jié)度、檢校太保
,仍殿前都指揮使
。冬
,從征濠
、泗,為前鋒。時南唐砦于十八里灘,世宗方議以橐駝濟師
,而太祖獨躍馬截流先渡
,麾下騎隨之
,遂破其砦。因其戰(zhàn)艦乘勝攻泗州
,下之
。南唐屯清口,太祖從世宗翼淮東下
,夜追至山陽
,俘唐節(jié)度使陳承詔以獻
,遂拔楚州
。進破唐人于氵鑾江口
,直抵南岸
,焚其營柵
,又破之于瓜步
,淮南平
。唐主畏太祖威名
,用間于世宗,遣使遺太祖書
,饋白金三千兩,太祖悉輸之內府
,間乃不行。五年
,改忠武軍節(jié)度使。
六年,世宗北征
,為水陸都部署。及莫州
,先至瓦橋關,降其守將姚內斌
,戰(zhàn)卻數(shù)千騎,關南平
。世宗在道
,閱四方文書
,得韋囊,中有木三尺余
,題云"點檢作天子"
,異之
。時張德為點檢,世宗不豫
,還京師,拜太祖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以代永德
。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jié)度
、檢校太尉

七年春
,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
。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
,軍士集驛門
,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
,逼寢所
,太宗入白
,太祖起
。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
,愿策太尉為天子
。"未及對
,有以黃衣加太祖身
,眾皆羅拜
,呼萬歲
,即掖太祖乘馬
。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
,爾能從乎
?"皆下馬曰:"唯命
。"太祖曰:"太后、主上
,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
,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
,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
,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
。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
,王彥升遽殺通于其第
。太祖進登明德門
,令甲士歸營
,乃退居公署
。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
,太祖見之
,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環(huán)按劍厲聲謂質等曰:"我輩無主
,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
。召文武百僚,至晡
,班定
。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于袖中
,宣徽使引太祖就庭
,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
,服袞冕,即皇帝位
。遷恭帝及符后于西宮
,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后為周太后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
,改元
,定有天下之號曰宋
。賜內外百官軍士爵賞
,貶降者敘復,流配者釋放
,父母該恩者封贈。遣使遍告郡國。丙午
,詔諭諸鎮(zhèn)將帥
。戊申
,賜書南唐
。贈韓通中書令
,命以禮收葬。己酉
,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復安州、華州
、兗州為節(jié)度
。辛亥
,論翊戴功,以周義成軍節(jié)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江寧軍節(jié)度使
、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jié)度使
、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jié)度使
、侍衛(wèi)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為鎮(zhèn)安軍節(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王審琦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
、殿前都指揮使
,虎捷右?guī)加莺驈埞夂矠榻瓕庈姽?jié)度使、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龍捷右?guī)贾笓]使趙彥徽為武信軍節(jié)度使
,余領軍者并進爵
。壬子,賜宰相
、樞密
、諸軍校襲衣
、犀玉帶、鞍馬有差。癸丑
,放南唐降將周成等歸國。乙卯,遣使分振諸州
。丁巳
,命周宗正郭祀周陵廟
,仍以時祭享
。己未
,宰相表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jié)
。癸亥,以周天雄軍節(jié)度使、魏王符彥卿守太師,雄武軍節(jié)度使王景守太保
、太原郡王
,定難軍節(jié)度使
、守太傅
、西平王李彝殷守太尉
,荊南節(jié)度使高保融守太傅
,余領節(jié)鎮(zhèn)者并進爵
。甲子,賜皇弟殿前都虞候匡義名光義。己巳
,立太廟
。鎮(zhèn)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遁
。二月乙亥,尊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
。以周宰相范質依前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
、兼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魏仁浦為尚書右仆射
、兼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樞密使吳廷祚同中書門下二品。丙戌
,長春節(jié),賜群臣衣各一襲
。三月乙巳
,改天下郡縣之犯御名
、廟諱者
。丙辰
,南唐主李景
、吳越王錢俶遣使以御服、錦綺、金帛來賀
。宿州火
,遣使恤災。壬戌,定國運以火德王
,色尚赤
,臘用戌。癸亥
,命武勝軍節(jié)度使宋延渥等率舟師巡江徼
。是春
,均、房
、商、洛鼠食苗
。夏四月癸酉,竇儼上二舞十二樂曲名、樂章
。乙酉
,幸玉津園。遣使分詣京城門,賜饑民粥。丙戌
,浚蔡河
。癸巳
,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筠叛
,遣歸德軍節(jié)度使石守信討之。五月己亥朔
,日有食之
。庚子,遣昭化軍節(jié)度使慕容延釗
、彰德軍節(jié)度使王全斌將兵出東道
,與守信會討李筠
。壬寅
,竇儼上太廟舞曲名
。癸卯
,石守信敗李筠于長平
。甲辰
,命諸道進討
。丙午
,幸魏仁浦第視疾
。己酉
,西京作周六廟成,遣官奉遷
。丁巳
,詔親征,以樞密使吳廷祚留守上都
,都虞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
,命天平軍節(jié)度使韓令坤屯兵河陽。己未,發(fā)京師
。丁卯,石守信、高懷德破筠眾于澤州
,禽偽節(jié)度范守圖
,殺北漢援兵之降者數(shù)千人
,筠遁入澤州
。戊辰,王師圍之。六月癸酉,有星赤色
,出心
。辛未
,拔澤州,筠赴火死
,命埋胔骼
。釋河東相衛(wèi)融
,禁剽掠。甲申,免澤州今年租。有星赤色
,出太微垣
,歷上相
。乙酉
,伐上黨
。丁亥,筠子守節(jié)以城降,赦之。上如潞
。辛卯
,大赦,減死罪
,免附潞三十里今年租,錄陣歿將校子孫
,丁夫給復三年。甲午
,永安軍節(jié)度使折德扆破北漢沙谷砦。秋七月戊申
,上至自潞。壬子
,幸范質第視疾
。甲子
,遣工部侍郎艾穎拜嵩、慶陵。乙丑,南唐進白金,賀平澤
、潞
。丁卯
,南唐進乘輿御服物
。八月戊辰朔
,御崇元殿
,行入閣儀。辛未
,遣郭饗周廟。壬申
,復貝州為永清軍節(jié)度。甲戌,命宰相禱雨。辛巳
,以周武勝軍節(jié)度使侯章為太子太師
。壬午,以光義領泰寧軍節(jié)度
,依前殿前都虞候。甲申
,立瑯琊郡夫人王氏為皇后
。戊子,南唐進賀平澤潞金銀器
、羅綺以千計
。九月壬寅
,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繼勛焚北漢平遙縣
。癸卯,三佛齊國遣使貢方物。丙午,奉玉冊謚高祖曰文獻皇帝,廟號僖祖
,高祖妣崔氏曰文懿皇后
;曾祖曰惠元皇帝
,廟號順祖,曾祖妣桑氏曰惠明皇后;祖曰簡恭皇帝
,廟號翼祖
,祖妣劉氏曰簡穆皇后;皇考曰武昭皇帝,廟號宣祖
。己酉,幸宜春苑。中書舍人趙逢坐從征避難
,貶房州司戶參軍
。己未
,淮南節(jié)度李重進以揚州叛
,遣石守信等討之
。甲子
,歸太原俘。冬十月丁卯朔
,賜內外文武官冬衣有差
。壬申
,定縣為望
、緊、上
、中、下
,令三年一注
。壬午,河決厭次
。乙酉
,晉州兵馬鈐轄荊罕儒襲北漢汾州,死之。龍捷指揮石進二十九人坐不救棄市
。丁亥
,詔親征揚州
,以都虞候光義為大內都部署,樞密使吳廷祚權上都留守
。戊子
,詔諸道長貳有異政、眾舉留請立碑者
,委參軍驗實以聞。庚寅,發(fā)京師
。十一月丁未
,師傅揚州城,拔之
,重進盡室自焚
。戊申,誅重進黨
,揚州平。命諸軍習戰(zhàn)艦于迎鑾
,南唐主懼甚
,其臣杜著、薛良因詭跡來奔
,帝疾其不忠
,斬著下蜀市,配良廬州牙校。己酉
,振揚州城中民人米一斛,十歲以下者半之
。脅隸為軍者
,賜衣屨遣還
。庚戌,給攻城役夫死者人絹三匹,復三年
。乙卯
,南唐主遣使來犒師。庚申,遣其子從鎰來朝。
十二月己巳,駕還
。丁亥
,上至自揚
。辛卯
,泉州節(jié)度使留從效稱藩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詣太后宮門稱慶。庚子,占城國王遣使來朝。壬寅,幸造船務觀習水戰(zhàn)
。戊申
,以揚州行宮為建隆寺。太仆少卿王承哲坐舉官失實
,責授殿中丞
。壬子
,商州鼠食苗
,詔免賦
。謂宰臣曰:"比命使度田
,多邀功弊民
,當慎其選
,以見朕意。"丁巳,導蔡水入潁
。己未
,遣郭饗周廟
。靈武節(jié)度使馮繼業(yè)獻馬五百
、橐駝百
、野馬十。甲子
,澤州刺史張崇詁坐黨李重進棄市
。二月丙寅,幸飛山營,閱炮車
。壬申,疏五丈河。癸酉
,有司奏進士合格者十一人
。荊南高保勖進黃金什器。甲戌,幸城南
,觀修水匱
。丁丑,南唐進長春節(jié)御衣
、金帶及金銀器。己卯
,賜天雄軍節(jié)度符彥卿粟
。禁春夏捕魚射鳥
。己丑,定竊盜律
。三月丙申
,內酒坊火
,酒工死者三十余人
,乘火為盜者五十人
,擒斬三十八人,余以宰臣諫獲免
。酒坊使左承規(guī)
、副使田處巖以酒工為盜
,坐棄市
。閏月己巳
,幸玉津園。謂侍臣曰:"沉湎非令儀
,朕宴偶醉
,恒悔之
。"壬辰
,南唐進謝賜生辰金器、羅綺。丁丑,金
、商
、房三州饑
,振之
。癸未,幸迎春苑宴射。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壬寅
,詔郡國置前代帝王
、賢臣陵冢戶
。己酉
,無棣男子趙遇詐稱皇弟
,伏誅。己未
,商河縣令李瑤坐贓杖死
,左贊善大夫申文緯坐失覺察除籍
。庚申
,班私煉貨易鹽及貨造酒曲律
。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
,赦雜犯死罪已下
。乙丑,天狗墮西南。丙寅,三佛齊國來獻方物。丁丑,以安邑、解兩池鹽給徐
、宿、鄆
、濟
。庚寅
,供奉官李繼昭坐盜賣官船棄市。詔諸道郵傳以軍卒遞。六月甲午,皇太后崩于滋德殿。己亥
,群臣請聽政
,從之。庚子
,以太后喪
,權停時享
。辛丑
,見百官于紫宸殿門
。壬子
,祈雨
。庚申
,釋服。秋七月壬戌
,以皇太后殯,不受朝。辛未,晉州神山縣谷水泛出鐵
,方圓二丈三尺
,重七千斤。壬申
,以光義為開封府尹,光美行興元尹。己卯,隴州進黃鸚鵡
。八月壬辰朔
,不視朝
。壬寅
,詔諸大辟送所屬州軍決判。甲辰
,南唐主李景死,子煜嗣,遣使請追尊帝號,從之
。己酉
,執(zhí)易定節(jié)度使
、同平章事孫行友
,削官勒歸私第
。辛亥
,幸崇夏寺
,觀修三門。女直國遣使來朝獻。大名府永濟主簿郭顗坐贓棄市
。庚申
,《周世宗實錄》成。九月壬戌朔
,不御殿
。南唐遣使來進金銀、繒彩
。甲子
,契丹解利來降
。荊南節(jié)度使高保勖遣其弟保寅來朝。戊子
,遣使南唐賻祭。冬十月癸巳,南唐遣其臣韓熙載、田霖來會皇太后葬。丙申,遣樞密承旨王仁贍賜南唐禮物
。戊戌
,禁邊民盜塞外馬。辛丑,丹州大雨、雹。丙午
,葬明憲皇太后于安陵
。十一月辛酉朔
,不視朝
。甲子,太后祔廟
。己巳,幸相國寺,遂幸國子監(jiān)
。癸酉
,沙州節(jié)度使來曹元忠
、瓜州團練使曹延繼等遣使獻玉鞍勒馬
。十二月壬申
,回鶻可汗景瓊遣使獻方物
。乙未,李繼勛敗北漢軍
,俘遼州刺史傅廷彥
、弟勛來獻
。辛丑,幸新修河倉。庚戌
,畋于近郊。癸丑
,遣使賜南唐、吳越馬、羊
、橐駝有差

三年春正月庚申朔
,以喪不受朝賀。己已,淮南饑,振之。庚午
,幸迎春苑宴射
。甲戌
,廣皇城
。詔郡國長吏勸民播種
。丙子,瓜沙歸義節(jié)度使曹元忠獻馬。庚辰
,女直國遣使只骨來獻。詔郡國不得役道路居民。癸未
,幸國子監(jiān)
。二月丙辰
,復幸國子監(jiān),遂如迎春苑宴從官
。庚寅
,詔文班官舉堪為賓佐、令錄者各一人
,不當者比事連坐
。甲午
,詔自今百官朝對
,須陳時政利病
,無以觸諱為懼
。乙未
,滑州節(jié)度使張建豐坐失火免官。己亥,更定竊盜律
。壬午
,上謂侍臣曰:"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左右不知所對。甲寅
,北漢寇潞、晉,守將擊走之
。三月戊午朔
,厭次霣霜殺桑
。壬戌,三佛齊國遣使來獻。癸亥,禱雨
。丁卯
,幸太清觀,遂幸開封尹后園宴射。己巳
,大雨
。詔申律文諭郡國
,犯大辟者刑部審覆。乙亥,遣使賜南唐主生辰禮物。丁丑
,女直國遣使來獻
。丁亥
,命徙北漢降人于邢、洺
。夏四月乙未
,延州大雨雪,趙、衛(wèi)二州旱
。丙申,寧州大雨雪
,溝洫冰
。戊戌
,幸太清觀。庚子
,回鶻阿督等來獻方物
。壬寅
,丹州雪二尺。乙巳,贈兄光濟為邕王,弟光贊為夔王,追冊夫人賀氏為皇后。五月甲子
,幸相國寺禱雨
,遂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
,海州火
。開太行運路。癸未
,命使檢諸州旱
。甲申
,詔均戶役
,敢蔽占者有罪
。復幸相國寺禱雨
。乙酉
,廣大內。齊
、博
、德
、相
、霸五州自春不雨
,以旱
,減膳徹樂
。六月辛卯,振宿州饑
。癸巳,吳廷祚以雄武軍節(jié)度使罷
。乙未,賜酒國子監(jiān)
。丁酉,幸太清觀。己亥
,減京畿、河北死罪以下。壬寅
,京師雨
。壬子,蕃部尚波于等爭采造務,以兵犯渭北
,知秦州高防擊走之。乙卯
,幸迎春苑宴射
。黃陂縣有象自南來食稼
。秋七月庚申,南唐遣其臣翟如璧謝賜生辰禮,貢金銀
、錦綺千萬。壬戌
,放南唐降卒弱者數(shù)千人歸國
。乙丑,免舒州菰蒲新稅。丁卯,潞州大雨、雹
。索內外軍不律者配沙門島
。己卯
,北漢捉生指揮使路貴等來降。辛巳
,遣從臣十人檢河北旱。癸未,兗
、濟
、德、磁
、洺五州蝝.八月癸巳,蔡河務綱官王訓等四人坐以糠土雜軍糧,磔于市
。乙未
,用知制誥高錫言,諸行賂獲薦者許告訐,奴婢鄰親能告者賞
。詔注諸道司法參軍皆以律疏試判。詔尚書吏部舉書判拔萃科
。九月庚午,吐蕃尚波于等歸伏羌縣地。壬申
,修武成王廟。丙子,占城國來獻
。禁伐桑
、棗。冬十月乙酉朔
,賜百官冬服有差。丙戌,幸太清觀
,遂幸造船務,觀習水戰(zhàn)。己亥
,幸岳臺,命諸軍習騎射
,復幸玉津園。辛丑
,以樞密副使趙普為樞密使
。辛亥
,畋近郊。十一月癸亥
,禁奉使請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令考課以戶口增減為黜陟。丙寅,南唐遣其臣顧彝來朝
。丙子,三佛齊國遣使李麗林等來獻,高麗國遣李興祐等來朝
。己卯,畋于近郊。壬午
,賜南唐建隆四年歷。十二月丙戌,詔縣置尉一員
,理盜訟。置弓手
,視縣戶為差。戊戌,蒲
、晉、慈、隰
、相、衛(wèi)六州饑
,振之。庚子,班捕盜令
。甲辰,衡州刺史張文表叛
。是歲,周鄭王出居房州

乾德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不御殿。乙卯
,發(fā)關西鄉(xiāng)兵赴慶州。丁巳
,修畿內河堤。己未,遣使賜南唐
、吳越馬
、橐駝
、羊有差。庚申,遣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慕容延釗率十州兵以討張文表
。乙丑
,幸造船務
,觀造戰(zhàn)船。甲戌
,詔荊南發(fā)水卒三千應延釗于潭
。己卯,女直國遣使來獻

二月壬辰
,周保權將楊師璠梟文表于朗陵市。甲午
,慕容延釗入荊南
,高繼沖請歸朝
,得州三、縣十七
。乙未,克潭州
。辛亥
,澶
、滑
、衛(wèi)
、魏、晉
、絳、蒲、孟八州饑,命發(fā)廩振之
。三月辛未
,幸金鳳園習射
,七發(fā)皆中。符彥卿等進馬稱賀
,乃遍賜從臣名馬、銀器有差
。壬申
,高繼沖籍其錢帛芻粟來上
。癸酉
,班新定律
。戊寅
,慕容延釗破三江口
,下岳州,克復朗州
,湖南平
。得州十四、監(jiān)一
、縣六十六
。夏四月
,旱。甲申
,遍禱京城祠廟,夕雨
。減荊南朗州
、潭州管內死罪一等,鹵掠者給主
。乙酉
,遣使祭南岳
。丁亥,幸國子監(jiān),遂幸武成王廟
,宴射玉津園
。庚寅
,出內錢募諸軍子弟鑿習戰(zhàn)池。辛卯,《建隆應天歷》成
,御制序
。壬辰
,賞湖南立功將士
。癸巳
,幸玉津園
。丙申
,兵部郎中曹匪躬棄市
,海陵鹽城屯田副使張?zhí)@除名
,并坐不法。庚子
,荊南節(jié)度使高繼沖進助宴金銀
、羅紈、柱衣
、屏風等物
。癸卯,辰
、錦、敘等州歸順。甲辰
,詔疏鑿三門。禁涇
、原
、邠
、慶等州補蕃人為邊鎮(zhèn)將。夏西平王李彝興獻犛牛一
。乙巳
,幸玉津園,閱諸軍騎射
。丙午
,免湖南茶稅
,禁陜州鹽井。辛亥
,貸澶州民種食
。五月壬子朔,禱雨京城
。甲寅
,遣使禱雨岳瀆
。乙丑,廣大內
。庚午
,給荊南管內符印
。癸酉,幸玉津園
。六月乙酉
,免潭州諸縣無名配斂。壬辰
,暑
,罷營造
,賜工匠衫履。乙未
,詔荊南兵愿歸農者聽。丙申
,詔歷代帝王三年一饗
,立漢光武
、唐太宗廟。己亥
,澶
、濮、曹
、絳蝗
,命以牢祭
。庚子,百官三上表請舉樂
,從之
。減左右仗千牛員
。丙午,雨
。詔蠟祀
,廟
、社皆用戌臘一日
。己酉
,命習水戰(zhàn)于新池
。秋七月辛亥朔
,定州縣所置雜職、承符
、廳子等名數(shù)
。甲寅,以湖湘歿王事靳彥朗男承勛等三十人補殿直
。丙辰
,幸新池
,賜役夫錢
,遂幸玉津園。丁巳
,安國軍節(jié)度使王全斌等率兵入太原境,以俘來獻,給錢米以釋之
。己未
,詔民有疾而親屬遺去者罪之
。癸亥
,湖南疫,賜行營將校藥
。丁卯
,幸武成王廟
,遂幸新池,觀習水戰(zhàn)。己巳
,朗州賊將汪端寇州城,都監(jiān)尹重睿擊走之
。詔免荊南管內夏稅之半
。甲戌
,釋周保權罪。乙亥
,詔繕朗州城
,免其管內夏稅
。丁丑,分命近臣禱雨
。己卯,班《重定刑統(tǒng)》等書
。八月壬午
,殿前都虞候張瓊以陵侮軍校史珪
、石漢卿等
,為所誣譖
,下吏
,瓊自殺
。丙戌
,遣給事中劉載朝拜安陵
。丁亥,王全斌攻北漢樂平縣
,降之。辛卯
,以樂平縣為平晉軍,降卒千八百人為效順軍人
,賜錢帛
。壬辰
,詔九經(jīng)舉人下第者再試。癸巳
,女直國遣使獻名馬
。蠲登州沙門島民稅
,令專治船渡馬
。丙申
,北漢靜陽十八砦首領來降
。泉州陳洪進遣使來朝貢
。齊州河決。京師雨
。己亥,契丹幽州岐溝關使柴廷翰等來降。癸卯,宰相質率百官上尊號,不允
。九月甲寅
,三上表請,從之
。丙寅
,宴廣政殿,始用樂
。丁卯,責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李處耘為淄州刺史
。戊辰
,女直國遣使獻海東青名鷹
。丙子,禁朝臣公薦貢舉人
。賜南唐羊萬口
。磔汪端于朗州
。戊寅
,北漢引契丹兵攻平晉
,遣洺州防御使郭進等救之
。冬十月庚辰
,詔州縣征科置簿籍。己亥
,畋近郊
。丁未
,吳越國王進郊祀禮金銀
、珠器
、犀象、香藥皆萬計
。十一月乙卯,荊南節(jié)度使高繼沖進郊祀銀萬兩
。甲子
,有事南郊
,大赦
,改元乾德
。百官奉玉冊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丙寅
,南唐進賀南郊尊號
、銀絹萬計
。丁卯
,賜近臣襲衣
、金帶
、器幣、鞍馬有差
。乙亥,畋近郊
。十二月庚辰,殿前祗候李璘以父仇殺員僚陳友
,璘自首,義而釋之
。辛巳
,開封府尹光義
、興元尹光美各益食邑
,賜功臣號;宰相質
、溥、仁浦并特進
,易封,益食邑
;樞密使普加光祿大夫,易功臣號
;文武臣僚各進階
、勛
、爵、邑
。甲申
,皇后王氏崩
。辛卯
,罷登州都督。己亥
,泉州陳洪進遣使貢白金千兩,乳香
、茶藥皆萬計。己巳,南唐主上表乞呼名
,詔不允
。閏月己酉朔
,校醫(yī)官,黜其藝不精者二十二人
。甲寅
,命近臣祈雪
。丁卯
,覆試拔萃科,田可封、宋白
、譚利用等稱旨,賜與有差。辛未
,卜安陵于鞏縣
。乙亥
,折德扆敗北漢軍于府州城下
,禽其將楊璘.以太常議
,奉赤帝為感生帝。
二年春正月辛巳,諭郡國長吏勸農耕作
。有象入南陽
,虞人殺之,以齒
、革來獻
。京師雨雪
、雷
。癸未
,幸迎春苑宴射。甲申
,詔著四時聽選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佞X遣使獻方物
。戊子
,質以太子太傅
、溥以太子太保、仁浦仍尚書左仆射罷
。庚寅
,以趙普為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崇矩樞密使
。壬辰
,詔親試制舉三科
,不限官庶
,許直詣閣門進狀
。甲辰
,詔諸道獄詞令大理
、刑部檢詳
,或淹留差失致中書門下改正者
,重其罪
。乙已,幸玉津園宴射
。丁未
,詔縣令
、簿
、尉非公事毋至村落
。令
、錄
、簿
、尉諸職官有耄耋篤疾者舉劾之。二月戊申朔
,北漢遼州刺史杜延韜以城來降
。癸丑
,遣使振陜州饑
。導潩水入京
。丁巳,治安陵
,隧壞
,役兵壓死者二百人
,命有司瘞恤
。庚午
,府州俘北漢衛(wèi)州刺史楊璘來獻。甲戌,南唐進改葬安陵銀綾絹各萬計
。浚汴河
。三月辛巳
,幸教船池
,賜水軍將士衣有差
,還
,幸玉津園宴射。乙未
,北漢耀州團練使周審玉等來降
。丁酉
,遣使祈雨于五岳
。禁臣僚往來假官軍部送
。辛丑
,遣攝太尉光義奉冊寶上明憲皇太后謚曰昭憲
,皇后賀氏謚曰孝惠,王氏謚曰孝明
。夏四月丁未朔,策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
,博州判官穎贄中第
。戊申
,振河中饑
。己酉,免諸道今年夏稅之無苗者
。乙卯,葬昭憲皇太后
、孝明皇后于安陵。乙丑
,始置參知政事,以兵部侍郎薛居正
、呂余慶為之
。己已
,靈武饑
,轉涇粟以餉
。壬申,祔二后于別廟
。徙永州諸縣民之畜蠱者三百二十六家于縣之僻處
,不得復齒于鄉(xiāng)。五月己卯,知制誥高錫坐受藩鎮(zhèn)賂
,貶萊州司馬
。辛巳
,宗正卿趙礪坐贓杖
、除籍。癸未
,幸玉津園宴射。六月己酉
,以光義為中書令
,光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子德昭貴州防御使
。庚申
,幸相國寺
,遂幸教船池
、玉津園。辛未
,河南
、北及秦諸州蝗
,惟趙州不食稼
。秋七月乙亥
,春州暴水溺民
。庚辰
,郃陽雨雹
。辛巳
,幸玉津園
。還,幸新池,觀習水戰(zhàn)
。辛卯
,詔翰林學士陶谷
、竇儀舉堪為藩郡通判者各一人
,不當者連坐
。九月甲戌朔
,《周易》博士奚嶼責乾州司戶
,庫部員外王貽孫責左贊善大夫
,并坐試任子不公
。戊子
,延州雨雹
。乙未,幸北郊觀稼
。辛丑,太子太傅質薨
。壬寅,潘美等克郴州
。冬十月戊申,周紀王熙謹薨
。輟視朝
。十一月甲戌
,命忠武軍節(jié)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
,武信軍節(jié)度崔彥進副之
,將步騎三萬出鳳州道
;江寧軍節(jié)度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
,樞密承旨曹彬副之
,將步騎二萬出歸州道以伐蜀
。乙亥
,宴西川行營將校于崇德殿,示川峽地圖
,授攻取方略,賜金玉帶
、衣物各有差
。壬辰
,畋近郊
。十二月乙巳
,釋廣南郴州都監(jiān)陳琄等二百人
。戊申
,劉光義拔夔州
,蜀節(jié)度高彥儔自焚
。丁巳
,蠲歸
、峽秋稅
。辛酉,王全斌克萬仞
、燕子二砦
,下興州,連拔石圌等二十余砦
。甲子
,光義拔巫山等砦
,斬蜀將南光海等八千級
,禽其戰(zhàn)翟都指揮袁德宏等千二百人
。全斌先鋒史進德敗蜀人于三泉砦
,禽其節(jié)度使韓保正
、李進等
。南唐進銀二萬兩
、金銀器皿數(shù)百事
。庚午,詔招復山林聚匿
。辛未,畋北郊。
本紀第二
○太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酉朔
,以出師
,不御殿
。甲戌
,王全斌克劍門
,斬首萬余級
,禽蜀樞密使王昭遠
、澤州節(jié)度趙崇韜
。乙亥
,詔瘞征蜀戰(zhàn)死士卒,被傷者給繒帛。壬午
,全斌取利州
。乙酉
,蜀主孟昶降。得州四十五
、縣一百九十八
、戶五十三萬四千三十有九。高麗國王遣使來朝獻
。戊子,吏部郎中鄧守中坐試吏不當
,責本曹員外郎。癸巳
,劉光義取萬、施
、開、忠四州
,遂州守臣陳愈降
。乙未,詔撫西川將吏百姓
。丙申
,赦蜀
,歸俘獲
,除管內逋賦
,免夏稅及沿征物色之半
。二月癸卯,南唐
、吳越進長春節(jié)御衣
、金銀器
、錦綺以千計
。甲辰
,遣皇城使竇思儼迎勞孟昶
。丁未
,全州大水
。庚申
,王全斌殺蜀降兵二萬七千人于成都
。三月癸酉
,詔置義倉

是月
,兩川賊群起
,先鋒都指揮使高彥暉死之
,詔所在攻討
。夏四月乙巳,回鶻遣使獻方物。癸丑
,職方員外郎李岳坐贓棄市
。南唐進賀收蜀銀絹以萬計
。戊午
,遣中使給蜀臣鞍馬
、車乘于江陵。癸亥
,募諸軍子弟導五丈河
,通皇城為池。五月辛未朔
,詔還諸道幕職、令錄經(jīng)引對者
,以涉途遠近
,差減其選
。壬申
,幸迎春苑宴射
。乙亥
,遣開封尹光義勞孟昶于玉津園
。丙戌
,見孟昶于崇元殿
,宴昶等于大明殿
。丁亥
,賜將士衣服錢帛。戊子
,大赦
,減死罪一等
。壬辰
,宴孟昶及其子弟于大明殿
。六月甲辰
,以孟昶為中書令
、秦國公
,昶子弟諸臣錫爵有差。庚戌
,孟昶薨
。秋七月
,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壬辰
,追封孟昶為楚王。丁酉
,幸教船池
,遂幸玉津園宴射。八月戊戌朔
,詔籍郡國驍勇兵送闕下
。癸卯,河決陽武縣
。庚戌,詔王全斌等廩蜀亡命兵士家
。乙卯
,河溢河陽
,壞民居
。戊午
,殿直成德鈞坐贓棄市。己未,鄆州河水溢
,沒田
。辛酉
,壽星見
。九月己巳
,閱諸道兵
,以騎軍為驍雄
,步軍為雄武
,并隸親軍
。壬申
,詔蜀諸郡各置克寧軍五百人
。辛巳
,河決澶州。戊子
,幸西水硙.十月丁酉朔
,大霧。己未
,太子中舍王治坐受贓殺人
,棄市
。丙寅,濟水溢鄒平
。十一月丙子
,甘州回鶻可汗遣僧獻佛牙、寶器
。乙未,劍州刺史張仁謙坐殺降
,貶宋州教練。十二月丁酉朔
,詔婦為舅姑喪者齊
、斬
。己亥
,詔西川管內監(jiān)軍
、巡檢毋預州縣事
。戊午
,甘州回鶻可汗
、于闐國王等遣使來朝
,進馬千匹
、橐駝五百頭
、玉五百圍
、琥珀五百斤

四年春正月丙子,遣使分詣江陵
、鳳翔,賜蜀群臣家錢帛
。丁亥
,命丁德裕等率兵巡撫西川。己丑
,幸迎春苑宴射
。二月癸卯
,視皇城役。丙辰
,于闐國王遣其子德從來獻
。安國軍節(jié)度使羅彥瑰等敗北漢于靜陽
,擒其將鹿英
。辛酉
,試下第舉人。甲子
,免西川今年夏稅及諸征之半
,田不得耕者盡除之
。岳州火。三月癸酉
,罷義倉
。甲戌,占城國遣使來獻
。癸未
,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各賜錢三萬,游西域
。夏四月丁酉
,占城遣使來獻
。丙午,潭州火
。壬子
,罷光州貢鷹鷂
。丁巳,契丹天德軍節(jié)度使于延超與其子來降。進士李藹坐毀釋氏
,辭不遜
,黥杖
,配沙門島
。庚申
,幸燕國長公主第視疾。五月
,南唐賀文明殿成
,進銀萬兩。甲戌
,光祿少卿郭巳坐贓棄市
。乙亥,閱蜀法物
、圖書
。丁丑
,詔蜀郡敢有不省父母疾者罪之。辛巳
,潭州火
。壬午,澶州進麥兩歧至六歧者百六十五本
。辛卯
,熒惑犯軒轅
。六月甲午,東阿河溢。甲辰
,河決觀城
。月犯心前星。丙午
,澧州刺史白全紹坐縱紀綱規(guī)財部內免官
。詔人臣家不得私養(yǎng)宦者
,內侍年三十以上方許養(yǎng)一子,士庶敢有閹童男者不赦
。己酉
,果州貢禾
,一莖十三穗
。秋七月丙寅
,詔蜀官將吏及姻屬疾者
,所在給醫(yī)藥
、錢帛
。戊辰,西南夷首領董暠等內附。己巳
,幸造船務,又幸開封尹北園宴射
。癸酉,賜西川行營將士錢帛有差
。庚辰,罷劍南蜀米麥征
。華州旱,免今年租。給州縣官奉戶
。八月丁酉,詔除蜀倍息
。庚子
,水壞高苑縣城
。壬寅,詔憲臣及吏
、刑部官三周歲滿日
,即轉授加恩。庚戌
,樞密直學士馮瓚、綾錦副使李美
、殿中侍御史李檝為宰相趙普陷,以贓論死
,會赦,流沙門島
,逢恩不還
。辛亥
,幸玉津園宴射。京兆府貢野蠶繭
。壬子,衡州火
。乙卯,錄囚
。丙辰,河決滑州
,壞靈河大堤
。普州兔食稼
。閏月乙丑
,河溢入南華縣
。己巳
,衡州火
。乙亥
,詔:民能樹藝、開墾者不加征
,令、佐能勸來者受賞
。九月壬辰朔,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⒔葜笓]使孫進
、龍衛(wèi)指揮使吳瑰等二十七人,坐黨呂翰亂伏誅
,夷進族
。庚子
,占城獻馴象
。乙巳
,幸教船池
,遂幸玉津園觀衛(wèi)士騎射
。丙午
,詔吳越立禹廟于會稽
。冬十月辛酉朔
,命太常復二舞
。癸亥
,詔諸郡立古帝王陵廟
,置戶有差。己巳,禁吏卒以巡察擾民
。十二月庚辰,妖人張龍兒等二十四人伏誅,夷龍兒
、李土
、楊密
、聶赟族五年春正月戊戌
,治河堤。丁未
,合州漢初縣上青樛木中有文曰"大連宋"。甲寅,王全斌等坐伐蜀黷貨殺降
,全斌責崇義軍節(jié)度使
,崔彥進責昭化軍節(jié)度使
,王仁贍責右衛(wèi)大將軍。丙辰
,詔伐蜀將校有受蜀人錢物者,并即還主
。丁巳
,賞伐蜀功
,曹彬、劉光義等進爵有差
。二月庚申朔
,幸造船務,遂幸城西觀衛(wèi)士騎射
。甲子
,薛居正、呂余慶并為吏部侍郎、依前參知政事
。己丑
,幸教船池。三月甲辰
,詔翰林學士
、常參官于幕職
、州縣及京官內各舉堪任常參官者一人,不當者連坐。乙巳
,詔諸道舉部內官吏才德優(yōu)異者
。丙午,以普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崇矩檢校太傅
。是日,幸教船池
,又幸玉津園宴射。丙辰
,北漢石盆砦招收指揮使閻章以砦來降。五星聚奎
。夏五月乙巳,賜京城貧民衣
。北漢鴻唐砦招收指揮使樊暉以砦來降。甲寅
,王溥為太子太傅。六月戊午朔
,日有食之。辛巳
,幸建隆觀,遂幸飛龍院
。丁亥,牂牁順化王子等來獻方物
。七月丁酉
,禁毀銅佛像
。己酉,免水旱災戶今年租
。八月甲申
,河溢入衛(wèi)州城
,民溺死者數(shù)百。
九月壬辰
,倉部員外郎陳郾坐贓棄市
。甲午
,西南蕃順化王子部才等遣使獻方物
。己酉,畋近郊
。十一月乙酉朔
,工部侍郎毋守素坐居喪娶妾免
。供奉武仁海坐枉殺人棄市。
十二月丙辰
,禁新小鐵镴等錢
、疏惡布帛入粉藥者
。癸酉,升麟州為建寧軍節(jié)度。趙普以母憂去位
,丙子,起復

開寶元年春正月甲午,增治京城
。陜之集津、絳之垣曲
、懷之武陟饑,振之
。己亥,北漢偏城砦招收指揮使任恩等來降
。三月庚寅
,班縣令
、尉捕盜令。癸巳,幸玉津園
。乙巳
,有馴象自至京師
。夏四月乙卯,幸節(jié)度使趙彥徽第視疾
。五月丁未
,賜南唐米麥十萬斛
。六月癸丑朔,詔民田為霖雨
、河水壞者
,免今年夏稅及沿征物
。癸亥
,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
,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丁丑
,太白晝見。戊寅
,復見。辛巳
,龍出單父民家井中
,大風雨
,漂民舍四百區(qū),死者數(shù)十人
。秋七月丙申
,幸鐵騎營,賜軍錢羊酒有差
。北漢穎州砦主胡遇等來降。丙午
,幸鐵騎營,遂幸玉津園
。戊申,坊州刺史李懷節(jié)坐強市部民物
,責左衛(wèi)率府率。北漢主劉鈞卒
,養(yǎng)子繼恩立。八月乙卯
,按鶻于近郊
,還,幸相國寺
。戊午
,又按鶻于北郊
,還,幸飛龍院
。丙寅,遣客省使盧懷忠等二十二人率禁軍會潞州
。戊辰
,命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繼勛等征北漢。九月辛巳朔
,禁錢出塞。癸未
,監(jiān)察御史楊士達坐鞠獄濫殺棄市。庚子
,李繼勛敗北漢於銅溫河。己酉
,北漢供奉官侯霸榮弒其主繼恩,繼元立
。冬十月己未,畋近郊
,還,幸飛龍院
。丙子,吳越王遣其子惟浚來朝貢
。十一月癸卯,日南至
,有事南郊
,改元開寶
。大赦
,十惡
、殺人
、官吏受贓者不原。宰相普等奉玉冊寶
,上尊號曰應天廣運大圣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十二月甲子
,行慶,自開封興元尹
、宰相
、樞密使及諸道蕃侯
,并加勛爵有差
。乙丑,大食國遣使獻方物

二年春正月己卯朔,以出師
,不御殿。二月乙卯
,命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
,侍衛(wèi)步軍指揮使黨進副之
,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jiān)
,棣州防御使何繼筠為石嶺關部署,建雄軍節(jié)度使趙贊為汾州路部署,以伐北漢
。宴長春殿
。命彰德軍節(jié)度使韓仲赟為北面都部署
,彰義軍節(jié)度使郭延義副之
,以防契丹
。戊午
,詔親征
。己酉
,以開封尹光義為上都留守,樞密副使沈義倫為大內部署
、判留司三司事
。甲子,發(fā)京師
。乙亥,雨
,駐潞州
。三月壬辰
,發(fā)潞州
。乙未
,李繼勛敗北漢軍于太原城下
。戊戌
,駕傅城下
。庚子
,觀兵城南
,筑長連城
。辛丑,幸汾河
,作新橋
。發(fā)太原諸縣丁數(shù)萬集城下。癸卯
,北漢史昭文以憲州來降
,乙巳,臨城南
,謂汾水可以灌其城,命筑長堤壅之
,決晉祠水注之
。遂砦城四面
,繼勛軍于南
,贊軍于西
,彬軍于北
,進軍于東,乃北引汾水灌城
。辛亥
,遣海州刺史孫方進率兵圍汾州。四月戊申
,幸城東觀筑堤。壬子
,復幸城東
。己未,何繼筠敗契丹于陽曲
,斬首數(shù)千級,俘武州刺史王彥符以獻
,命陳示所獲首級、鎧甲于城下
。壬戌,幸汾河觀造船
。戊辰,幸城西上生院
。丙子,復幸城西
。五月癸未
,韓仲赟敗契丹于定州北。自戊子至庚寅
,命水軍載弩環(huán)攻,橫州團練使王廷義
、殿前都虞候石漢卿死之。甲午
,北漢趙文度以嵐州來降。甲辰
,都虞候趙廷翰奏,諸軍欲登城以死攻
,上愍之
,不允。閏月戊申,雉圮
,水注城中
,上遽登堤觀。己酉
,右仆射魏仁浦薨
。壬子,以太常博士李光贊言,議班師
。己未
,命兵士遷河東民萬戶于山東
。庚申,分命使臣率兵赴鎮(zhèn)
、潞。壬戌
,駕還。戊辰
,駐蹕于鎮(zhèn)州
。六月丙子朔,發(fā)鎮(zhèn)州
。癸巳,至自太原
。曲赦京城囚
。秋七月丁巳
,幸封禪寺。詔鎮(zhèn)
、深
、趙、邢
、洺五州管內鎮(zhèn)、砦
、縣悉城之。甲子
,大宴,賜宰相
、樞密使
、翰林學士
、節(jié)度
、觀察使襲衣金帶。戊辰
,西南夷順化王子武才等來獻方物。癸酉
,幸新水硙.汴決下邑
。乙亥
,壽星見
。八月丁亥,詔川峽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別籍異財者
,論死
。九月乙巳朔
,幸武成王廟。壬戌
,幸玉津園宴射。冬十月戊子
,畋近郊。庚寅
,散指揮都知杜延進等謀反伏誅
,夷其族。詔相
、深
、趙三州丁夫死太原城下者,復其家
。庚子
,以王溥為太子太師,武衡德為太子太傅
。癸卯
,西川兵馬都監(jiān)張延通、內臣張嶼
、引進副使王玨為丁德裕所譖
,延通坐不遜誅
,嶼、玨并杖配
。十一月丙午
,幸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張令鐸第視疾
。甲寅,畋近郊
,還,幸金鳳園
。庚申
,回鶻
、于闐遣使來獻方物
。十二月癸未
,幸中書視宰相趙普疾。己亥
,右贊善大夫王昭坐監(jiān)大盈倉,其子與倉吏為奸贓
,奪兩任
、配隸汝州
。丁德裕誣奏西川轉運使李鉉指斥
,事既直,猶坐酒失
,責授右贊善大夫。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
,雨雪
,不御殿
。癸丑,增河堤
。辛酉,詔民五千戶舉孝弟彰聞
、德行純茂者一人
,奇才異行不拘此限
,里閭郡國遞審連署以聞
,仍為治裝詣闕。二月庚寅
,幸西茶庫,遂幸建隆觀
。三月庚戌,詔閱進士十五舉以上司馬浦等百六人
,并賜本科出身
。辛亥,賜處士王昭素國子博士致仕
。丙辰,殿中丞張颙坐先知潁州政不平
,免官。己未
,幸宰相趙普第視疾。夏四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
。丁亥
,幸寺觀禱雨
。辛卯,雨
。甲午
,幸教船池
。己亥
,罷河北諸州鹽禁
。詔郡國非其土產(chǎn)者勿貢。五月丁未,禁京城民畜兵器
。癸丑
,幸城北觀水硙.癸亥
,賜諸班營舍為雨壞者錢有差
。六月乙未,禁諸州長吏親隨人掌廂鎮(zhèn)局務
。秋七月乙巳,立報水旱期式
。壬子
,詔蜀州縣官以戶口差第省員加祿,尋詔諸路亦如之
。戊辰,幸教船池
,又幸玉津園宴射
。八月戊子
,幸教船池,又幸玉津園
。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御使潘美為貴州道兵馬行營都部署
,朗州團練使尹崇珂副之
。遣使發(fā)十州兵會賀州
,以伐南漢
。甲辰,詔:西京
、鳳翔、雄
、耀等州,周文
、成
、康三王
,秦始皇,漢高
、文
、景、武
、元、成
、哀七帝,后魏孝文
,西魏文帝
,后周太祖,唐高祖
、太宗
、中宗、肅宗
、代宗
、德
、順
、文
、武
、宣、懿
、僖、昭諸帝凡二十七陵嘗被盜發(fā)者
,有司備法服
、常服各一襲,具棺槨阝重葬
,所在長吏致祭。己酉
,幸開寶寺觀新鐘
。丙辰
,女直國遣使赍定安國王烈萬華表
,獻方物。丁卯,潘美等敗南漢軍萬眾于富州
,下之。十月庚辰
,克賀州。十一月壬寅
,下昭、桂二州
。乙巳
,減桂陽歲貢白金額
。癸丑
,右領軍衛(wèi)將軍石延祚坐監(jiān)倉與吏為奸贓
,棄市
。癸亥
,定州駐泊都監(jiān)田欽祚敗契丹于遂城。丙寅
,以曹州舉德行孔蟾為章丘主簿。十二月壬申
,潘美等下連州。辛卯
,大敗南漢軍萬余于韶州,下之
。癸巳
,增河堤

四年春正月戊戌朔
,以出師
,不視朝
。丙午,罷諸道州縣攝官
。丁未,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桑進興坐贓棄市
。癸丑
,潘美等取英州
、雄州
。二月丁亥,南漢劉钅長遣其左仆射蕭漼等以表來上
。己丑
,潘美克廣州
,俘劉鋹
,廣南平
。得州六十
、縣二百十四
、戶十七萬二百六十三。辛卯,大赦廣南
,免二稅
,偽署官仍舊
。三月乙未,幸飛龍院
,賜從臣馬。丙申
,詔廣南有賣人男女為奴婢轉傭利者
,并放免。偽政有害于民者具以聞
,除之。增前代帝王守陵戶二
。夏四月丙寅朔
,前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趙玭訴宰相趙普
,坐誣毀大臣,汝州安置
。丁卯,三佛齊國遣使獻方物
。己巳,詔禁嶺南商稅
、鹽
、曲
,如荊湖法。辛未
,幸永興軍節(jié)度使吳廷祚第視疾。癸未
,幸開寶寺。辛卯
,南唐遣其弟從諫來朝貢。發(fā)廂軍千人修前代陵寢之在秦者
。壬辰
,監(jiān)察御史閭丘舜卿坐前任盜用官錢,棄市
。五月乙未朔
,御明德門受劉鋹俘
,釋之
;斬其柄臣龔澄樞
、李托、薛崇譽
。大宴于大明殿
,鋹預焉
。丁酉,賞伐廣南功
,潘美
、尹崇珂等進爵有差。六月癸酉
,遣使祀南海
。丁丑
,命翰林試南漢官
,取書判稍優(yōu)者
,授令、錄
、簿
、尉
。壬午
,以孝子羅居通為延州主簿。封劉鋹為恩赦侯
。乙酉,罷賀州銀場
。賜劉鋹月奉外錢五萬
、米麥五千斛
。河決原武
,汴決谷熟。秋七月戊戌
,賜開封尹光義門戟十四。庚子
,幸新修水硙
,賜役人錢帛有差
。戊午,復著內侍養(yǎng)子令
。癸亥,幸建武軍節(jié)度使何繼筠第視疾
。汴決宋城。八月壬申
,文武百官上尊號,不允
。辛卯
,景星見
。冬十月癸亥朔
,日有食之
。己巳
,詔偽作黃金者棄市。庚午
,太子洗馬王元吉坐贓棄市。辛巳
,除廣南舊無名配斂
。甲申
,詔十月后犯強竊盜者
,郊赦不原。丙戌
,放廣南民驅充軍者
。十一月癸巳朔
,南唐遣其弟從善
,吳越國王遣其子惟浚
,以郊祀來朝貢
。南唐主煜表乞去國號呼名,從之
。庚戌,詔諸道所罷攝官三任無遺闕者以聞
。河決澶州
,通判姚恕坐不即上聞
,棄市。己未,日南至
,有事南郊,大赦
,十惡
、故劫殺
、官吏受贓者不原
。詔置諸州幕職官奉戶
。壬戌,蜀班內殿直四十人
,援御馬直例乞賞
,遂撾登聞鼓
,命各杖二十,翌日
,悉斬于營
,都指揮單斌等皆杖、降
。十二月癸亥朔,賜南郊執(zhí)事官器幣有差
。丁卯,行慶
,開封尹光義、興元尹光美
、貴州防御使德昭、宰相趙普并益食邑
。己巳
,內外文武官遞進勛爵。辛未
,賜九經(jīng)李符本科出身
。壬午
,畋近郊

本紀第三
○太祖三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
,雨雪,不御殿。禁鐵鑄浮屠及佛像
。庚子
,前盧氏縣尉鄢陵許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瓊年九十九
,兩兄皆八十余
,乞一官以便養(yǎng)。因召瓊厚賜之
,授永鄢陵令
。壬寅
,省州縣小吏及直力人
。乙巳,罷襄州歲貢魚
。二月丙子
,詔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員。庚辰
,以鳳州七房銀冶為開寶監(jiān)
。庚寅,以兵部侍郎劉熙古參知政事
。閏月壬辰
,禮部試進士安守亮等諸科共三十八人,召對講武殿
,始放榜。庚戌
,升密州為安化軍節(jié)度。三月庚午
,賜潁州龍騎指揮使仇興及兵士錢
。辛未
,占城國王波美稅遣使來獻方物。壬申
,幸教船池習戰(zhàn)。乙酉
,殿中侍御史張穆坐贓棄市
。夏四月庚寅朔,三佛齊國主釋利烏耶遣使來獻方物
。丙午,遣使檢視水災田
。丙寅,遣使諸州捕虎
。五月庚申
,賜恩赦侯劉鋹錢一百五十萬
。乙丑,命近臣祈晴
。并廣南州十三、縣三十九
。丙寅,罷嶺南采珠媚川都卒為靜江軍
。辛未
,河決濮陽
,命潁州團練使曹翰往塞之。甲戌
,以霖雨,出后宮五十余人
,賜予以遣之
。丁亥
,河南、北淫雨
,澶
、滑、濟
、鄆
、曹
、濮六州大水
。六月己丑,河決陽武
,汴決谷熟。丁酉,詔:淫雨河決
,沿河民田有為水害者
,有司具聞除租。戊申
,修陽武堤
。秋七月己未,右拾遺張恂坐贓棄市。癸未
,邕、容等州獠人作亂

八月庚寅
,高麗國王王昭遣使獻方物
。己亥
,廣州行營都監(jiān)朱憲大破獠賊于容州
。癸卯
,升宿州為保靜軍節(jié)度,罷密州仍為防御
。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癸酉
,李崇矩以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罷
。冬十月庚子
,幸河陽節(jié)度使張仁超第視疾
。甲辰
,試道流
,不才者勒歸俗
。十一月己未,李繼明、藥繼清大破獠賊于英州
。癸亥
,禁僧道習天文地理。己巳
,禁舉人寄應
。庚辰,命參知政事薛居正
、呂余慶兼淮
、湖、嶺
、蜀轉運使
。十二月乙酉朔,祈雪
。己亥
,畋近郊。開封尹光義暴疾
,遂如其第視之
。甲寅,內班董延諤坐監(jiān)務盜芻粟
,杖殺之。詔合入令
、錄者引見后方注
。乙卯,大雨雪
。是歲
,大饑

六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御殿
。置蜀水陸轉運計度使。癸酉
,修魏縣河
。二月丙戌朔
,棣州兵馬監(jiān)押
、殿直傅延翰謀反
,伏誅
。丙申,曹州饑
,漕太倉米二萬石振之。己亥
,吳越國進銀裝花段
、金香師子
。三月乙卯朔,周鄭王殂于房州
,上素服發(fā)哀
,輟朝十日,謚曰恭帝
,命還葬慶陵之側,陵曰順陵。己未
,復密州為安化軍節(jié)度
。庚申,覆試進士于講武殿
,賜宋準及下第徐士廉等諸科百二十七人及第。乙亥,賜宋準等宴錢二十萬
。大食國遣使來獻。翰林學士、知貢舉李昉坐試人失當,責授太常少卿。試朝臣死王事者子陸坦等
,賜進士出身
。丙子
,幸相國寺觀新修塔。夏四月丁亥
,召開封尹光義
、天平軍節(jié)度使石守信等賞花
、習射于苑中
。辛丑,遣盧多遜為江南國信使
。甲辰,占城國王悉利陀盤印茶遣使來獻方物
。丙午
,黎州保塞蠻來歸
。戊申
,詔修《五代史》。五月庚申
,劉熙古以戶部尚書致仕。詔:中書吏擅權多奸贓
,兼用流內州縣官
。己巳
,交州丁璉遣使貢方物。幸玉津園
,觀刈麥。辛巳
,殺右拾遺馬適。六月辛卯
,閱在京百司吏
,黜為農者四百人
。癸巳,占城國遣使獻方物
。隰州巡檢使李謙溥拔北漢七砦
。癸卯
,雷有鄰告宰相趙普黨堂吏胡贊等不法,贊及李可度并批籍沒
。庚戌,詔參知政事與宰相趙普分知印押班奏事
。秋七月壬子朔,詔諸州府置司寇參軍
,以進士
、明經(jīng)者為之
。丙辰
,減廣南無名率錢
。八月乙酉,罷成都府偽蜀嫁裝稅。辛卯
,賜布衣王澤方同學究出身。丁酉
,泗州推官侯濟坐試判假手
,杖、除名
。甲辰
,趙普罷為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
,幸都亭驛
。九月丁卯
,余慶以尚書左丞罷
。己巳,封光義為晉王
、兼侍中
,德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薛居正為門下侍郎
、同平章政事
,戶部侍郎
、樞密副使沈義倫為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
,石守信兼侍中,盧多遜中書舍人
、參知政事。壬申
,詔晉王光義班宰相上。冬十月甲申
,葬周恭帝,不視朝
。丁亥,幸玉津園觀稼
。戊子
,流星出文昌
、北斗。甲辰
,特赦諸官吏奸贓
。十一月癸丑,詔常參官進士及第者各舉文學一人
。十二月壬午
,命近臣祈雪。丙午,前中書舍人
、參知政事多遜起復視事。行《開寶通禮》
。限度僧法
,諸州僧帳及百人
,歲許度一人

七年春正月庚戌
,不御殿。庚申
,占城國王波美稅遣使獻方物。齊州野蠶成繭
。癸亥
,左拾遺秦亶
、太子中允呂鵠并坐贓
,宥死
,杖、除名
。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丙戌
,日有二黑子
。癸卯,命近臣祈雨
。詔:《詩》
、《書》
、《易》三經(jīng)學究,依三經(jīng)
、三傳資敘入官
。乙巳,太子中舍胡德沖坐隱官錢
,棄市

三月乙丑
,三佛齊國王遣使獻方物。夏四月丙午
,遣使檢嶺南民田。五月戊申朔
,殿中侍御史李瑩坐受南唐饋遺,責授右贊善大夫
。甲寅,以布衣齊得一為章丘主簿
。乙丑,詔市二價者以枉法論
。丙寅,幸講武池
,觀習水戰(zhàn)。丙子
,又幸講武池,遂幸玉津園
。六月丙申
,河中府饑
,發(fā)粟三萬石振之
。己亥
,淮溢入泗州城。壬寅
,安陽河溢,皆壞民居
。秋七月壬子,幸講武池
,觀習水戰(zhàn),遂幸玉津園
。丙辰
,南丹州溪洞酋帥莫洪燕內附。詔減成都府鹽錢
。庚午
,太子中允李仁友坐不法
,棄市
。八月戊寅
,吳越國王遣使來朝貢。丁亥
,諭吳越伐江南。戊子,陳州貢芝草
,一本四十九莖
。己丑
,幸講武池,賜習水戰(zhàn)軍士錢。戊戌
,殿中丞趙象坐擅稅,除名
。甲辰
,幸講武池
,觀習水戰(zhàn)
,遂幸玉津園
。九月癸亥,命宣徽南院使
、義成軍節(jié)度使曹彬為西南路行營馬步軍戰(zhàn)翟都部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潘美為都監(jiān)
,潁州團練使曹翰為先鋒都指揮使,將兵十萬出荊南
,以伐江南
。將行
,召曹彬
、潘美
,戒之曰:"城陷之日
,慎無殺戮。設若困斗
,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
。"丁卯
,以知制誥李穆為江南國信使
。冬十月甲申
,幸迎春苑
,登汴堤觀戰(zhàn)艦東下。丙戌
,又幸迎春苑,登汴堤觀諸軍習戰(zhàn)
,遂幸東水門,發(fā)戰(zhàn)翟東下
。江南進絹數(shù)萬,御衣
、金帶、器用數(shù)百事
。壬辰,曹彬等將舟師、步騎發(fā)江陵
,水陸并進
。丁酉
,命吳越王錢俶為升州東南行營招撫制置使
。己亥
,曹彬收下峽口,獲指揮使王仁震
、王宴、錢興
。閏月己酉
,克池州
。丁巳,敗江南軍于銅陵
。庚申
,命宰相
、參知政事更知日歷。壬戌
,彬等拔蕪湖、當涂兩縣
,駐軍采石
。癸亥
,詔減湖南新制茶
。甲子
,薛居正等上新編《五代史》,賜器幣有差
。丁卯
,彬敗江南軍于采石
,擒兵馬部署楊收、都監(jiān)蔡震等千人
,為浮梁以濟
。十一月癸未,黥李從善部下及江南水軍一千三百九十人為歸化軍
。甲申
,詔省劍南
、山南等道屬縣主簿
。丁亥
,秦
、晉旱
,免蒲、陜
、晉、絳
、同、解六州逋賦
,關西諸州免其半。己丑
,知漢陽軍李恕敗江南水軍于鄂。甲午
,曹彬敗江南軍于新林砦。辛丑
,命知雄州孫全興答涿州修好書
。壬寅
,大食國遣使獻方物。十二月己酉,彬敗江南軍于白鷺洲
。辛亥
,命近臣祈雪。甲子,吳越王帥兵圍常州
,獲其人馬
,尋拔利城砦。丙寅
,彬敗江南軍于新林港
。己巳,左拾遺劉祺坐受賂
,黥面
、杖配沙門島。庚午
,北漢寇晉州
,守臣武守琦敗之于洪洞。壬申
,吳越王敗江南軍于常州北界

八年春正月甲戌朔,以出師,不御殿
。丙子,知池州樊至大師兄敗江南軍于州界
,田欽祚敗江南軍于溧水
,斬其都統(tǒng)使李雄
。乙酉,御長春殿
,謂宰相曰:"朕觀為臣者比多不能有終,豈忠孝薄而無以享厚福耶
?"宰相居正等頓首謝。庚寅,曹彬拔升州城南水砦
。二月癸丑
,彬敗江南軍于白鷺洲
。乙卯,拔升州關城
。丁巳,太子中允徐昭文坐抑人售物
,除籍。甲子
,知揚州侯陟敗江南軍于宣化鎮(zhèn)
。戊辰
,覆試進士于講武殿
,賜王嗣宗等三十一人
、諸科紀自成等三十四人及第
。三月乙酉,賜王嗣宗等宴錢二十萬
。己丑,命祈雨
。庚寅,彬敗江南軍于江北
。己亥
,契丹遣使克沙骨慎思以書來講和
。知潞州藥繼能拔北漢鷹澗堡
。辛丑
,召契丹使于講武殿觀習射
。壬寅
,遣內侍王繼恩領兵赴升州。大食國遣使來朝獻
。夏四月乙巳,幸東水硙.癸丑
,幸都亭驛
,閱新戰(zhàn)船
。丁巳,吳越王拔常州
。壬戌,彬等敗江南軍于秦淮北
。戊辰
,幸玉津園
,觀種稻,遂幸講武池
,觀習水戰(zhàn)。庚午
,詔嶺南盜贓滿十貫以上者死
。幸西水硙.五月壬申朔
,以吳越國王錢俶守太師
、尚書令
,益食邑
。知桂陽監(jiān)張侃發(fā)前官隱沒羨銀
,追罪兵部郎中董樞、右贊善大夫孔璘
,殺之,太子洗馬趙瑜杖配海島
;侃受賞,遷屯田員外郎
。辛巳
,祈晴。甲申
,江南寧遠軍及沿江砦并降
。乙酉,詔武岡
、長沙等十縣民為賊鹵掠者
,蠲其逋租
,仍給復一年。甲午
,安南都護丁璉遣使來貢。辛丑
,河決濮州
。六月壬寅
,曹彬等遣使言,敗江南軍于其城下
。丁未,宋州觀察判官崔絢
、錄事參軍馬德休并坐贓棄市
。辛亥
,河決澶州頓丘
。甲子
,彗出柳,長四丈
,辰見東方
。秋七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庚辰
,遣閣門使郝崇信、太常丞呂端使契丹
。癸未
,西天東印土王子穰結說啰來朝獻。甲申
,詔吳越王班師
。己亥,山后兩林鬼主
、懷化將軍勿尼等來朝獻
。八月乙卯
,幸東水硙觀魚,遂幸北園
。辛酉
,詔權停今年貢舉。壬戌
,契丹遣左衛(wèi)大將軍耶律霸德等致御衣
、玉帶
、名馬
。西南蕃順化王子若廢等來獻名馬
。癸亥,丁德裕敗潤州兵于城下
。九月壬申
,狩近郊
,逐兔
,馬蹶墜地,因引佩刀刺馬殺之
。既而悔之,曰:"吾為天下主
,輕事畋獵,又何罪馬哉
!" 自是遂不復獵。戊寅
,潤州降。冬十月己亥朔
,江南主遣徐鉉、周惟簡來乞緩師
。辛亥,詔郡國令佐察民有孝悌力田
、奇材異行或文武可用者遣,詣闕
。丁巳,修西京宮闕
。江南主貢銀五萬兩、絹五萬匹
,乞緩師。戊午
,改潤州鎮(zhèn)海軍節(jié)度為鎮(zhèn)江軍節(jié)度。幸晉王北園
。己未
,曹彬遣都虞候劉遇破江南軍于皖口,擒其將朱令赟
、王暉
。十一月辛未
,江南主遣徐鉉等再奉表乞緩師
,不報
。甲申,曹彬夜敗江南軍于城下
。丙戌
,以校書郎宋準
、殿直邢文慶充賀契丹正旦使
。乙未
,曹彬克升州,俘其國主煜
,江南平,凡得州十九
、軍三
、縣一百八十
、戶六十五萬五千六十
。臨視新龍興寺。十二月庚子
,幸惠民河
,觀筑堰。辛丑
,赦江南
,復一歲;兵戈所經(jīng)
,二歲
。戊申
,三佛齊遣使來獻方物。己酉
,幸龍興寺。辛亥
,免開封府諸縣今年秋租十之三
。己未
,以恩赦侯劉鋹為彭城郡公。甲子
,契丹遣使耶律烏正來賀正旦。丁卯
,吳越國王乞以長春節(jié)朝覲,從之。
九年春正月辛未
,御明德門
,見李煜于樓下
,不用獻俘儀。壬申
,大赦
,減死罪一等
。乙亥,封李煜為違命侯
,子弟臣僚班爵有差。己卯
,江南昭武軍節(jié)度使留后盧絳焚掠州縣。庚辰
,詔郊西京
。癸巳
,晉王率文武上尊號
,不允。二月癸卯
,三上表
,不允
。庚戌,以曹彬為樞密使
。辛亥,命德昭迎勞吳越國王錢俶于宋州
。契丹遣使耶律延以御衣
、玉帶
、名馬、散馬
、白鶻來賀長春節(jié)
。乙卯,吳越王奏內客省使丁德裕貪狠
,貶房州刺史。丁巳
,觀禮賢宅
。戊午
,以盧多遜為吏部侍郎,仍參知政事
。己未
,吳越國王錢俶偕子惟濬等朝于崇德殿,進銀絹以萬計
。賜俶衣帶鞍馬
,遂以禮賢宅居之,宴于長安殿
。壬戌,錢俶進賀平升州銀絹
、乳香、吳綾
、?綿、錢茶
、犀象
、香藥
,皆億萬計。甲子
,召晉王
、吳越國王并其子等射于苑中,俶進御衣
、壽星通犀帶及金器
。丁卯,幸禮賢宅
,賜俶金器及銀絹倍萬
。三月己巳,俶進助南郊銀絹
、乳香以萬計
。庚午,賜俶劍履上殿
,詔書不名
。癸酉,以皇子德芳為檢校太保
、貴州防御使,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沈義倫為大內都部署
,右衛(wèi)大將軍王仁贍權判留司、三司兼知開封府事
。丙子
,幸西京
。己卯,次鞏縣
,拜安陵,號慟隕絕者久之。庚辰
,賜河南府民今年田租之半,奉陵戶復一年
。辛巳,至洛陽
。庚寅,大雨
,分命近臣詣諸祠廟祈晴
。辛卯
,幸廣化寺
,開無畏三藏塔
。夏四月己亥,雨霽
。庚子
,有事圓丘,回御五鳳樓
,大赦
,十惡、故殺者不原
,貶降責免者量移敘用
,諸流配及逋欠悉放,諸官未贈恩者悉覃賞
。壬寅
,大宴,賜親王
、近臣
、列校襲衣
、金帶、鞍馬
、器幣有差
。丙午,駕還
。辛亥
,上至自洛。丁巳
,曹翰拔江州
,屠之
,擒牙校宋德明
、胡則等
。詔益晉王食邑,光美
、德昭并加開府儀同三司
,德芳益食邑
,薛居正、沈義倫加光祿大夫
,樞密使曹彬、宣徽北院使潘美加特進
,吳越國王錢俶益食邑
,內外文武臣僚咸進階封
。己未
,著令旬假為休沐
。丙寅,大食國王珂黎拂遣使蒲希密來獻方物
。五月己巳,幸東水硙
,遂幸飛龍院,觀漁金水河
。甲戌,遣司勛員外郎和峴往江南路采訪
。殺盧絳。庚辰
,幸講武池
,遂幸玉津園觀稼
。宋州大風,壞城樓
、官民舍幾五千間。甲申
,以閣門副使田守奇等充賀契丹生辰使
。晉州以北漢嵐
、石、憲三州巡檢使王洪武等來獻
。六月庚子,步至晉王邸
,命作機輪
,輓金水河注邸中為池
。癸卯,吳越王進銀
、絹
、綿以倍萬計。乙卯
,熒惑入南斗。秋七月戊辰
,幸晉王第觀新池。丙子
,幸京兆尹光美第視疾。戊寅
,再幸光美第
。泉州節(jié)度使陳洪進乞朝覲
。丙戌,命近臣祈晴
。丁亥,命修先代帝王及五岳
、四瀆祠廟
。庚寅
,幸光美第。八月乙未朔
,吳越國王進射火箭軍士。己亥
,幸新龍興寺。辛丑
,太子中允郭思齊坐贓棄市。乙巳
,幸等覺院
,遂幸東染院
,賜工人錢。又幸控鶴營觀習射
,賜帛有差。又幸開寶寺觀藏經(jīng)
。丁未
,遣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黨進
、宣徽北院使潘美伐北漢。丙辰
,遣使率兵分五道入太原
。九月甲子,幸綾錦院
。庚午,權高麗國事王伷遣使來朝獻
。黨進敗北漢軍于太原城北。辛巳
,命忻、代行營都監(jiān)郭進遷山后諸州民
。庚寅
,幸城南池亭
,遂幸禮賢宅,又幸晉王第
。冬十月甲午朔旦,賜文武百官衣有差
。丁酉
,兵馬監(jiān)押馬繼恩率兵入河東界
,焚蕩四十余砦。己亥
,幸西教場
。庚子,鎮(zhèn)州巡檢郭進焚壽陽縣
,俘九千人。辛丑
,晉
、隰巡檢穆彥璋入河東
,俘二千余人。黨進敗北漢軍于太原城北
。己酉,吳越王獻馴象
。癸丑夕
,帝崩于萬歲殿
,年五十。殯于殿西階
,謚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四月乙卯
,葬永昌陵
。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謚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帝性孝友節(jié)儉
,質任自然
,不事矯飾
。受禪之初
,頗好微行,或諫其輕出。曰:"帝王之興
,自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
,我終日侍側,不能害也
。"既而微行愈數(shù),有諫
,輒語之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不汝禁也
。"一日
,罷朝,坐便殿
,不樂者久之。左右請其故
。曰:"爾謂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誤決一事
,故不樂耳
。"汴京新宮成,御正殿坐
,令洞開諸門
,謂左右曰:"此如我心
,少有邪曲,人皆見之
。"吳越錢俶來朝
,自宰相以下咸請留俶而取其地
,帝不聽,遣俶歸國
。及辭
,取群臣留俶章疏數(shù)十軸,封識遺俶,戒以途中密觀
,俶屆途啟視,皆留己不遣之章也
。俶自是感懼
,江南平
,遂乞納土
。南漢劉鋹在其國,好置CG以毒臣下
。既歸朝,從幸講武池
,帝酌卮酒賜鋹。鋹疑有毒
,捧杯泣曰:"臣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
,愿為大梁布衣,觀太平之盛
,未敢飲此酒
。"帝笑而謂之曰:"朕推赤心于人腹中
,寧肯爾耶?"即取鋹酒自飲
,別酌以賜鋹。王彥升擅殺韓通
,雖預佐命
,終身不與節(jié)鉞
。王全斌入蜀,貪恣殺降
,雖有大功
,即加貶絀。宮中葦簾
,緣用青布
;常服之衣
,浣濯至再
。魏國長公主襦飾翠羽
,戒勿復用,又教之曰:"汝生長富貴
,當念惜福
。"見孟昶寶裝溺器,摏而碎之
,曰:"汝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
?所為如是
,不亡何待!"晚好讀書
,嘗讀二典
,嘆曰:"堯、舜之罪四兇
,止從投竄
,何近代法網(wǎng)之密乎!"謂宰相曰:"五代諸侯跋扈
,有枉法殺人者
,朝廷置而不問。人命至重
,姑息藩鎮(zhèn)
,當若是耶?自今諸州決大辟,錄案聞奏
,付刑部覆視之
。"遂著為令
。乾德改元,先諭宰相曰:"年號須擇前代所未有者
。"三年,蜀平
,蜀宮人入內
,帝見其鏡背有志"乾德四年鑄"者
,召竇儀等詰之。儀對曰:" 此必蜀物
,蜀主嘗有此號。"乃大喜曰:"作相須讀書人
。"由是大重儒者。受命杜太后
,傳位太宗。太宗嘗病亟
,帝往視之
,親為灼艾,太宗覺痛
,帝亦取艾自灸
。每對近臣言:"太宗龍行虎步,生時有異
,他日必為太平天子
,福德吾所不及云。"
贊曰:昔者堯
、舜以禪代,湯
、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
。四圣人者往
,世道升降,否泰推移
。當斯民涂炭之秋
,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責其濟斯世而已
。使其必得四圣人之才
,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則生民平治之期
,殆無日也。五季亂極
,宋太祖起介胄之中
,踐九五之位,原其得國
,視晉
、漢
、周亦豈甚相絕哉
?及其發(fā)號施令
,名藩大將,俯首聽命
,四方列國,次第削平
,此非人力所易致也
。建隆以來,釋藩鎮(zhèn)兵權
,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
。州郡司牧
,下至令錄
、幕職,躬自引對
。務農興學,慎罰薄斂
,與世休息
,迄于丕平。治定功成
,制禮作樂
。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余載之基
,傳之子孫
,世有典則
。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
,宋于漢、唐
,蓋無讓焉
。烏呼,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
,規(guī)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本紀第四
○太宗一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諱炅,初名匡乂
,改賜光義
,即位之二年改今諱,宣祖第三子也
,母曰昭憲皇后杜氏
。初,后夢神人捧日以授
,已而有娠
,遂生帝于浚儀官舍
。是夜
,赤光上騰如火
,閭巷聞有異香
,時晉天福四年十月七日甲辰也
。帝幼不群,與他兒戲
,皆畏服
。及長,隆準龍顏
,望之知為大人,儼如也
。性嗜學,宣祖總兵淮南
,破州縣
,財物悉不取
,第求古書遺帝,恒飭厲之
,帝由是工文業(yè),多藝能
。仕周至供奉官都知
。太祖即位
,以帝為殿前都虞候
,領睦州防御使
。親征澤
、潞
,帝以大內點檢留鎮(zhèn),尋領泰寧軍節(jié)度使
。征李重進
,為大內都部署
,加同平章事
、行開封尹
,再加兼中書令。征太原
,改東都留守
,別賜門戟,封晉王
,序班宰相上

開寶九年冬十月癸丑
,太祖崩
,帝遂即皇帝位。乙卯
,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
。丙辰
,群臣表請聽政
,不許。丁巳
,宰相薛居正等固請,乃許
,即日移御長春殿
。庚申
,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
;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
,封武功郡王
;德芳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興元尹
、同平章事
。薛居正加左仆射
,沈倫加右仆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
,曹彬仍樞密使
,并同平章事
。楚昭輔為樞密使
,潘美為宣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
。詔茶、鹽
、榷酤用開寶八年額
。十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96/10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prev"> 沒有了!

相關文章
中國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橫跨16個朝代
,一共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 司馬光 資治通鑒 001 【周紀一】 起著雍攝提格
,盡玄黓困敦
,凡三十五年
紀傳體明代史
,二十四史最后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