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紀念九一八:上馬殺敵
,下馬學(xué)道!談?wù)剨^勇抗戰(zhàn)的救國道長!
微智先峰
2023-09-16 19:32:51
有這么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亂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歸隱深山”
,作為中國唯一的本土教,道教自創(chuàng)立以來
,一直就是全世界極為罕見的突出強調(diào)愛國的宗教!
道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根基與本源
,作為偉大的中華文化復(fù)興中的華夏子孫
,絕不能無視這一基本事實!
愛國
、護民
、敬祖、禮神,這是道教信仰的四大基礎(chǔ)
,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愛國
。
紀念九一八:上馬殺敵,下馬學(xué)道談?wù)剨^勇抗戰(zhàn)的救國道長.png)
早在創(chuàng)立之初
,道教就提出了“助國”
、“保國”主張。如《太平經(jīng)》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訣第六十五》謂修道者當“助國得天心”
;《太平經(jīng)》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則說:“天乃與德君獨厚
,故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國者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里的“助國”、“保國”表示以某種方式來幫助國家治理
,或者保護國家安全
。其前提就是愛國,因為只有具備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才能產(chǎn)生愛國行動
。
在早期道教中
,愛國主義不僅表現(xiàn)為“助國”、“保國”
,而且表現(xiàn)為“佐國扶命”
。
《老君音誦誡經(jīng)》說:“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
,立為系天師之位
,佐國扶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逼渲兴^“道”即正一盟威之道
,作者指出正一盟威之道是以太上老君傳授給張陵為肇始的。而“佐”即輔佐
,“佐國”就是輔佐國家治理
,“扶命”即扶持國家命脈的延續(xù)。既然要輔佐國家治理與扶持國家命脈延續(xù)
,其行為也就蘊含著愛國情感
,沒有愛國情感,不可能有“佐國扶命”的實際行動
。
自漢末張道陵天師以來
,道教中類似于“助國”、“保國”
、“佐國”的言辭還有很多
,如《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jīng)》所講的“安國育民”;《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jīng)》所講的“興國愛民,普濟群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卷一所講的“齊同慈愛
,異骨成親,國安民豐
,欣樂太平”
;
《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jīng)》卷一所講的“佐天行化,助國救民”
;《高上玉皇本行經(jīng)髓》所講的“精心恭奉
,家國安寧”等等,都以特有方式表達道教對賴以生存的國土的熱愛
。在這些典籍中
,愛國與愛民幾乎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說明道教的愛國一直具有人民性
。
還有相當一批典籍的名稱出現(xiàn)“護國”二字
,如《太上護國祈雨消災(zāi)經(jīng)》、《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真經(jīng)》
、《太上大圣朗靈上將護國妙經(jīng)》
、《正一法文經(jīng)護國醮海品》、《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簽》等
,“護國”即意味著以實際行動保衛(wèi)國家安全
。與軍隊國防有所不同,道教“護國”一方面表現(xiàn)為精神力量的發(fā)揮
,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危難之際以實際行動為國分憂
。正如“助國”、“保國”
、“佐國”是以愛國為思想前提一樣
,“護國”也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感。
特別要指出的是
,有關(guān)“助國”
、“保國”、“佐國”
、“護國”的典籍分別產(chǎn)生于不同的歷史時期
,從漢魏到元明都有,并且在清代以來獲得重新解釋和傳承
,充分說明道教的愛國思想是綿延不絕的……
請問:你見過自古以來
,人類歷史上有如此堅持突出強調(diào)愛國的宗教嗎?
作為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宗教
,道教,雖然常年在山上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在國家有難之際
,他們依然會選擇放下拂塵
,拿起刀槍捍衛(wèi)國土。
只因在國家大義面前
,如果不能同同胞與水火之中
,就算有再高的修行,也僅僅是小義
,絕算不得大義
。
抗戰(zhàn)時期的道教普遍形成了這么一種理念,上馬即戰(zhàn)斗
,下馬即祈福
,以此來完成對自己的修行。此時的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以民族大業(yè)為先
,以天下百姓為念的思想
,今天是九一八紀念日,分享一些抗日戰(zhàn)爭時期
,以天下蒼生為念
,出山救世的一些道長的事跡,讀來更為親切
,也更令人欽佩
!
傳奇抗日道士:李圓通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民族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行動起來
,保家衛(wèi)國
,和尚道士雖然是出家之人,也全力支持抗戰(zhàn)
。有一位道長協(xié)助八路軍抗戰(zhàn)
,曾經(jīng)救過狼牙山五壯士,道觀被毀后云游四海行醫(yī)
,治病救人
。
這位首長名叫李圓通,又名李圓忠,原名李藥夫
,光緒四年(1878年)生,河北省滿城縣魏莊村人
。據(jù)云其生于武師家中
,昆仲七人,圓通為季
。
李圓通早年從戎
,后因國勢混亂
,厭倦軍閥混戰(zhàn),遂隱遁玄門
,入易縣狼牙山棋盤坨道觀
,潛心研究針灸之術(shù)。
自此,李藥夫一邊潛心修煉
,一邊募化修廟,他全力主持狼牙山道場
,香火旺盛
,遐邇聞名。
1910年前后
,李藥夫在朝山拜神時
,與綏遠白云觀(一作張家口三官廟)王永清道長結(jié)緣,拜其為師
,賜道名“圓忠”
,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第十九代弟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厣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整修狼牙山廟堂,接納眾多的道教弟子
。
國難之際
,毅然投入抗日戰(zhàn)爭中。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
,山上的道士們在李圓通道長帶領(lǐng)下
,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保土衛(wèi)國的正義斗爭中,成為玄門弟子在燕趙大地直接參與民族解放斗爭的典范
。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
,日寇對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重兵圍剿,想要消滅八路軍的指揮機關(guān)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李圓通道長帶領(lǐng)山上的道士們
,積極支持八路軍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斗爭
。
年輕的道士參加了八路軍,李圓通道長等人則為八路軍傳遞情報、保護傷員
、儲藏被服糧食。1941年日軍對晉察冀根據(jù)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qū)進行了連續(xù)的“掃蕩”
,實行兇殘的“三光”政策
。
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
,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qū)八路軍軍民共2000多人,形勢十分嚴峻
。為了拖住日偽軍
,狼牙山五壯士在棋盤陀跳崖,班長馬寶玉
,戰(zhàn)士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
。
副班長葛振林
、戰(zhàn)士宋學(xué)義被山腰樹枝掛住,李圓通道長及時發(fā)現(xiàn)
,將他們送到八路軍醫(yī)院搶救過來
。
1943年秋季反“掃蕩”中,狼牙山道教付出了慘重代價 ,山上的道觀被日軍燒毀
,道觀里的八路軍傷員和道士們都被殺害。李圓通道長因下山送情報
,幸免于難
。李圓通道長含淚掩埋了戰(zhàn)士、道友的尸體
。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
,這位身在玄門卻效力民族解放的愛國抗日道長從此離開了狼牙山,四海云游
。他醫(yī)術(shù)精湛
,在云游過程中懸壺濟世,所到之處
,時常為老百姓免費看病
,人們均以“李爺”相稱,以示尊敬
。
1952年
,李圓通云游來到渾源。北岳恒山的幽清使他流連忘返
,遂定居于恒山
。他先在城內(nèi)觀音殿、南宮
,后到白龍王堂住廟
。
直到1956年,此時他雖近耄耋之年,但其武功造詣更加精煉
,醫(yī)術(shù)也近爐火純青
,他到渾源后,積極為患病者精心治療
,找他針灸的人更是絡(luò)繹不絕
。1957年,李圓通出席在北京召開的道教協(xié)會
,受到了朱德委員長的接見
。年底,李圓通云游去了陜西終南山樓觀臺
,其后情況不詳
。
抗日救國閭山道士:田信良
田信良1875年生于山東蓬萊,人稱田道士,在圣清宮出家人道,禮監(jiān)院王子仁為師,是為龍門派二十五代傳人。
由于他才智出眾
,得師賞識,為他單獨講道
,道學(xué)精進,1921年即便擔任了圣清宮知客
,后又擔任龍?zhí)秾m和圣清宮監(jiān)院
。他身材魁梧,精通武藝
,才智出眾,道行高潔
,辦事干練。平日里待人和氣
,尤為同情窮苦百姓
,在當?shù)匕傩罩蓄H有影響
。在他的倡導(dǎo)下,王子仁于1926年開設(shè)粥棚
,接濟貧困農(nóng)民百姓達5年之久
。
田信良雖身為道士
,但不居塵外
,仍關(guān)心國家興衰之業(yè)。1927年前后,田信良曾先后在民風古樸北鎮(zhèn)城的南街及金家胡同暫住
,以行醫(yī)舍藥、收徒練武廣結(jié)善緣
,月余回廟一次,料理廟務(wù)
。1929年擔任北鎮(zhèn)縣宗教聯(lián)合會副會長
。
“九·一八”事變后,田信良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毅然放下手上的拂塵,投身與抗戰(zhàn)當中。與王子仁在閭山老爺嶺、千家寨、龍?zhí)秾m一帶組織起農(nóng)民武裝,積極準備抗日
。當時第十二路抗日義勇軍的司令部就設(shè)閭山龍?zhí)秾m廟內(nèi),田信良帶領(lǐng)隊伍阻擊日寇
,破壞交通,截擊給養(yǎng)
,打擊親日漢奸等
。
他聯(lián)系閭山各大寺廟
,為義勇軍提供糧食
、被服等物資。在他的精心安排籌劃下
,十二路軍給養(yǎng)充足
,人強馬壯。
令人惋惜的是
,1932年9月初
,他去北平東北民眾救國會聯(lián)絡(luò)與籌集物資時,被日本密探得知
,遭到日軍守備隊逮捕
,在他的道袍大領(lǐng)里搜出文件和義勇軍證件
。日軍將對他嚴刑拷打一個多月,年已半百的田信良始終堅貞不屈
、視死如歸
,最后英勇就義
。
順吉道長:黎遇航
黎遇航(1916-2002年)
, 道名順吉
,江蘇省金壇縣西崗鄉(xiāng)西城村人。他出生7個月喪母
,5歲祖母過世
。父親為生活所迫,入茅山元符宮西齋道院拜正一派耿云清為師
。
日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曾擔任抗日根據(jù)地糧食保管員、情報聯(lián)絡(luò)工作等。當年,其父慘遭進犯茅山的日軍殺害。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黎遇航回到茅山元符萬寧宮西齋道院,任元符萬寧宮住持
。新中國成立后擔任日常教學(xué),兩千年駕鶴西去
。
震陽子道長:曹信義
曹信義道長
,道號震陽子,原籍河北省肅寧縣大蘿村人
,生于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因為家庭窮困
,曹信義十六歲便棄學(xué)離家到了吉林省輝南縣跟人家學(xué)習(xí)經(jīng)商以謀生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日寇大舉侵華
,占我國土
,掠我財富
,辱我婦女
,殺我同胞
。年過弱冠的曹信義
,人雖瘦弱
,但性格剛強,極富愛國情操
。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義憤填膺
,不顧個人生死
,參加了北方民間抗日救國行動
。在抗戰(zhàn)期間積極組織群眾運動
,在前線時慈眉善目的他爆發(fā)出巨大的能量,殺敵無數(shù)
,赫赫有名
。
抗日戰(zhàn)爭勝利
,東北光復(fù)之后
,曹信義道長又目睹了國民黨政府之腐敗及悍然發(fā)動起內(nèi)戰(zhàn),更堅定了他出世之心
。他嚴守戒律
,追求自身精神升玄。曹信義道長在“文革”時期被陷于冤假錯案之中
,平反之后的曹信義道長于公元1983年離開了吉林省輝南縣龍?zhí)秾m
,來到中國道教協(xié)會駐地——北京市白云觀常駐清修。
天云古觀眾道士
天云古觀位于冀東唐山北部的“龍祖山”上 ,舊志載其山“山腰有白石如帶
,望之隱如云氣飄橫”幾歷戰(zhàn)亂兵焚
,近代又因軍閥混戰(zhàn)
,廟已斷壁殘垣
,道士流落他鄉(xiāng)
。
1926年劉宗理任住持
,獲準在山頂建“天云觀”,并率領(lǐng)道眾
,自力更生
,種地植樹
,燒磚灰瓦,歷經(jīng)六年天云觀峻成
。
1933年日寇侵占冀東
,道士在全民族統(tǒng)一抗戰(zhàn)政策感召下,投入到抗日救國斗爭中去
,經(jīng)過12年的烽火歷程
,犧牲三名道士,救護四縱11名危重傷員痊愈
,救回負傷的豐灤遷縣委書記楊文漢
,掩護過冀熱遼軍分區(qū)司令員李運昌、政委李楚離
、和閻達開
、蘇林彥等抗日人員 36次”
,為民族解放事業(yè)做出貢獻。
抗戰(zhàn)時期
,武當?shù)澜痰谋姷篱L們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武當?shù)澜桃悦褡宕罅x為重,積極投身到救亡圖存的偉大行列中來
。他們對國家競行忠孝
,傾其所有
,支持抗戰(zhàn)。一些道士和信徒挺身而出
,一手拿香,一手拿槍
,毅然戰(zhàn)斗在抗日的最前線
,實踐著上馬殺賊、下馬學(xué)道的道教理念
。1945年春天
,侵占湖北老河口的日寇組織特別挺進入斬隊,偷襲設(shè)在武當山周府庵的國軍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
,武當?shù)澜绦磐胶腿罕妸^起抗擊
,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圖謀。
道教在產(chǎn)生之初,就提出了“助國”、“保國”主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浇?jīng)》謂修道者當“助國得天心”;該書還說“天乃與德君獨厚
,故為其制作
,可以自安而保國者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trong>這里的“助國”、“保國”表示以某種方式來幫助國家治理
,或者保護國家安全
。其前提就是愛國
,因為只有具備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才能產(chǎn)生愛國行動
。
《老君音誦誡經(jīng)》說:“老君曰:吾漢安元年,以道授陵,立為系天師之位,佐國扶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里所說的“佐”即輔佐,就是輔佐國家治理
。“扶命”即扶持國家命脈的延續(xù)
。既然要輔佐國家治理與扶持國家命脈延續(xù),其行為也就蘊含著愛國情感,沒有愛國情感
,不可能有“佐國扶命”的實際行動。
此后,道教中類似于“助國”、“保國”、“佐國”的言辭還有很多
,《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jīng)》中講“興國愛民,普濟群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中講“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國安民豐
,欣樂太平”;《高上玉皇本行經(jīng)髓》所講的“精心恭奉
,家國安寧”等
,都以特有的方式表達道教對賴以生存的國土的熱愛。《
老子想爾注》里有個說法
,叫做道用之時
,天下“競行忠孝”。意思是講
,大道流行的時候
,普天之下的人們都能夠奉行孝心、盡忠報國
。從這個說法中
,可以看出道教對祖國傾注的熱愛
,體現(xiàn)了以道用世的理念
,字里行間放射出強烈地愛國主義精神
。
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zāi)難 ,積貧積弱的中國經(jīng)過艱苦卓絕斗爭
,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
武當?shù)澜毯腿珖麟A層群眾一起節(jié)衣縮食,毀家紓難,以自己的微薄之力 ,支撐著曠日持久的抗日戰(zhàn)爭
,直至將日寇趕出了中國。
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也是道教和道教徒自己的命運
。在抗戰(zhàn)期間,許多武當?shù)澜掏酵瑥V大民眾同呼吸
、共命運
,他們上馬殺敵,下馬學(xué)道
。一手拿香
,一手拿槍。與全國人民一起參與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
,為民族獨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不少道士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
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抱守土抗戰(zhàn)的決心。武當?shù)朗恳布娂娒撓碌琅郏┥先盅b,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武當山南巖宮道長劉教明,河北人,生卒年月不祥。令當?shù)鼐用裼∠笊羁痰氖牵捍巳耸莻€大高個,而他的師傅也姓劉
,卻是個矮個子
;有時劉教明下山辦事
,會披一件呢子軍大衣
。他說自己原是東北軍的營長,后離開部隊來武當山出家
。1938年底
,劉教明帶領(lǐng)十幾個道士下山,到均縣城募兵處報名參軍
。劉教明等道士的集體參軍行動
,曾在武當山上下、均縣城鄉(xiāng)引起很大轟動
。
郭高一(1924----1996年) ,俗家名郭玉杰,河南商丘人
。少年時因為仰慕武當武術(shù)傳人宋唯一
、李景林之神技,而入武當學(xué)道
。盧溝橋事變后
,他毅然報名入伍抗日。后因部隊被打散
,郭高一流落到遼寧省北鎮(zhèn)閭山道觀出家
,隱身繼續(xù)學(xué)習(xí)武術(shù),得到了武當三豐自然派傳人楊明真道長的真?zhèn)鳌?/p>
“文化大革命”期間
,郭高一還俗回到老家河南商丘
。1981年在河南省泌陽縣白云山重入道門。1983年
,郭高一回到武當山紫霄宮當?shù)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并在武當?shù)朗恐袀魇谖洚敼Ψ颍挝洚數(shù)绤f(xié)武術(shù)總教練
。他武藝高強
,與朱誠德并稱為武當武術(shù)的兩面旗子。1996年,郭高一羽化于湖北九宮山
。
龐高成(1917----2004年),湖北省均縣習(xí)家店人。由于他全家信仰道教
,3歲時便被家人送到武當山瓊臺中觀出家
,皈依武當全真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谷諔?zhàn)爭期間
,龐高成報名入伍當兵,在湖北宜城
、河南淅川等地同日寇作戰(zhàn)
。日本投降后,他復(fù)員回到均縣家鄉(xiāng)
,繼續(xù)在武當山中觀修道
。
龐高成是武當山本地人,家族中世代信仰武當?shù)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他除了抗日時期離開過武當山
,其余80多年始終誠心修道,為人十分低調(diào)
。龐高成是1—4屆武當山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
。2004年1月5日,龐高成在武當山瓊臺羽化
,享年88歲
。
武當?shù)朗砍栽府敱谷胀猓灿幸虻胤秸畯娎瓑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被迫當兵的情況
。新華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的《丹江口市志》第482頁,記載了均縣仁和鄉(xiāng)鄉(xiāng)長的一個手令:“手令:二十九年(1940)五月二十日于本公所
。據(jù):該保應(yīng)役壯丁溫天福
,聞?wù)鳚撎樱畧D回避
,復(fù)勾串工兵營士兵
,借作護符辱罵保長,當即轉(zhuǎn)報兵團
,茲奉兵團部令
,飭即將該天福家產(chǎn)先為查封等因。本所自應(yīng)遵照辦理
,茲派顏辦
,仰即將該天福家產(chǎn)照數(shù)查封具報
!不得循情于咎!切切
!右令二十六保長姚守祿
。附封紙一張。鄉(xiāng)長:李楚樵
;軍事股主任:譚林定
。”
解放后
,溫天福的家人是這樣解釋被抓壯丁原委的:鄉(xiāng)保長為完成壯丁任務(wù)
,要求已出過壯丁的溫家再出一丁。
溫天福聞訊躲避
,鄉(xiāng)保長編造謊言
,說溫天福勾結(jié)士兵。當時
,躲兵還怕躲不及
,哪敢主動去勾結(jié)
。真實情況是
,溫天福跟隨師傅修道多年,會些符咒
。他借畫符念咒的名義罵過鄉(xiāng)保長
。鄉(xiāng)保長懷恨在心,所以強拉我家的壯丁
。
溫天福這樣的居家道士會被強拉壯丁
,就連在廟道士也是會被強拉壯丁的。1943年
,中央軍校第八分校主任(實際負責人)徐燕謀中將
,在武當山紫霄宮一帶巡視。群眾和道士向其反映地方上存在著強拉壯丁
、得財賣放
、抓野丁替壯丁等問題,徐燕謀大為震怒
。他將多名鄉(xiāng)保長叫到跟前
,嚴加斥責,并把保長XXX痛打一頓
,勒令他們將被抓壯丁中的道士全部放回
。當徐燕謀奉調(diào)離開時,武當山的群眾和道士為感其恩
,立了一塊碑:“中央陸軍軍官學(xué)校第八分校主任徐公燕謀蒞均三載
,揎澤旁流
,即武當各宮、庵
、觀道眾及編戶
,莫不沾露德化,口碑載道
。值公車返陸軍軍事研究院之際
,謹勒石紀念,以志不忘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2
流血犧牲殞命沙場
在戰(zhàn)場上與日寇槍對槍、刀對刀
,舍命拼殺的武當?shù)朗坑泻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們流血犧牲,殞命沙場
,許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
趙元亮(1909----1987),甘肅省河西人。抗戰(zhàn)時期
,他因為擅長刀術(shù),會武功
,先后在騎兵團
、特務(wù)營當兵。與日寇多次交戰(zhàn)
,奮勇殺敵
,屢立戰(zhàn)功。后在張自忠率領(lǐng)的第33集團軍軍部特務(wù)營偵察連任排長
。1940年5月
,日軍集結(jié)30萬大軍進攻我棗陽、宜昌
,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自率領(lǐng)部隊出擊作戰(zhàn)
。
15日,張自忠率領(lǐng)包括趙元亮在內(nèi)的1500余人
,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宜城縣南瓜店
。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zhàn)斗異常慘烈的不利情況下
,張自忠誓死不退
,與剩下的十幾名衛(wèi)士奮勇抵抗。16日下午4時
,張自忠英勇犧牲
。他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人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陣營50余國戰(zhàn)死沙場最高將領(lǐng)
。趙元亮也在此次戰(zhàn)斗中被敵人槍彈擊中左臂
,送往后方醫(yī)院治療。傷愈后
,趙元亮身已半殘
。
1941年,他皈依武當全真龍門派
。在武當山修道行醫(yī)數(shù)十年
,1987年在武當山羽化,享年78歲
。
竇來庚(1900----1942),字峰山,山東省臨朐縣人
。從小拜武當太乙門派掌門人高鳳嶺為師
,是武當太乙門派嫡傳弟子。1923年4月
,赴上海參加了全國武術(shù)運動會
,獲大會最優(yōu)等獎。1935年承辦“志成國術(shù)研究社”
。
“七七”事變后
,竇來庚與學(xué)員一起被編為第3集團軍軍部警衛(wèi)武士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