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巨津圖黃流巨津圖》》頁
,明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春
,皇帝率大軍離京他這一生之中
擇用靳輔 支持他放手一搏
據(jù)《清圣祖實錄》載:“朕聽政以來
漕運要走水路,京杭大運河自然是重中之重
康熙帝所相中的人
靳輔治理安徽的那幾年里,特別留意水利問題,尤其是黃河的泛濫問題
京杭大運河和淮河相交。黃河南下
束水攻沙 淹沒了明朝祖墳
靳輔以前
潘季馴窮盡十幾年的光陰,總算把淮河末段的一系列出水口全部閉塞
靳輔非常佩服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法,此番治水
,正是師其故智。可是黃河的水勢往往比淮河要大,淮水若不敵黃水,就會被倒撞回來,使水庫附近的地區(qū),淪作澤國。所以潘季馴治水的后期,要不斷加高加固高家堰需知明清時期
廟堂爭論 康熙帝執(zhí)意干擾
靳輔舍棄了一部分地區(qū)以后
,另一部分地區(qū)的水患果然就得到整治,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取得階段性的成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康熙帝為何失望?原來靳輔治水
,首要的目標是保證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安全。這目標雖然不錯,卻是上一階段的“舊目標”了康熙帝巡河之后,覺得靳輔雖然解決了黃河下游的淤積問題
,對老百姓卻非常不利。將淮水集中到水庫里面,不但使兩岸的灌溉受損,水庫附近州縣的農(nóng)田更經(jīng)常被淹。康熙帝深知朝廷不該和黎民爭利,有意斥巨資疏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康熙一朝,有兩個于成龍
。年長的那位,是山西永寧人,康熙帝那句“天下廉吏第一”就是稱贊他的。年輕的那位,和靳輔一樣是八旗漢軍的鑲黃旗人。兩人都以清廉著稱,惺惺相惜,老于成龍曾舉薦小于成龍擔任江寧(南京)知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于成龍當了安徽百姓的父母官,目睹靳輔治水破壞當?shù)剞r(nóng)業(yè)
可是靳輔雖然據(jù)理力爭
自嘆自嘲 不知道何日功成
靳輔被革職以后
,康熙帝的治水大計是不是就一帆風順了呢?答案是否。靳輔剛剛倒臺,康熙帝就接到兩個報告。壞的報告,是說漕運阻滯,提議派靳輔解決。好的報告,則是說靳輔主持挖掘的備用運河開通了接替靳輔擔任河道總督的人
靳輔死后,尚有誰人可用
于成龍擔任河道總督
統(tǒng)計康熙帝治理黃河
詩中的“疏筑”二字
,分指疏浚河道我可以提供兩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