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早已是我們生活中的必備
,我們旅行、辦理各種業(yè)務沒有它,幾乎寸步難行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你沒有“身份證”,連睡覺都成問題
發(fā)明“照身帖”的正是秦國大名鼎鼎的商鞅
“照身帖”是一塊打磨光滑的竹板
為什么
?因為商鞅變法其中一條就是施行“什伍連坐法”,一家犯法,十家連坐。沒有身份證,誰敢留宿他,是要被連坐的?估計此刻商鞅也是悲憤交加,制度是我定的,我卻作繭自縛。最終商鞅造反失敗被擒,被車裂而死。這當然不是他制定的制度不好不過商鞅變法的影響力卻深深影響了后世
1936年
其實除了商鞅發(fā)明的“照身帖”
,更早還有類似身份證的東西,但多是針對特定人群,如證明官員身份等。我們經常在影視劇或是書籍中
,看到古代打仗調兵都需要用到“虎符”,曾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普遍使用,相傳“符”是姜子牙發(fā)明的。“虎符”
,由國君與在外出征的將帥各持一半,驗證時兩個“符”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因為獨一無二的特性,造假很難,逼得有人為達到目的,采用偷竊的方式,“信陵君竊符救趙”就說明了這一點。古代除了虎符
,還有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證明身份的信息,各個行業(yè)所用的“身份證”名稱叫法不同。這時有人會說,不管是什么“照身帖”或是“虎符”
,他們上面又沒有相片,更沒有現(xiàn)在的錄入指紋、嵌入防偽等技術手段,隨便偽造個不是很容易嗎?沒錯古代各種類型的“身份證”也是嚴禁出借的
但“虎符”到了唐朝突然變成了“魚符”
,因為唐朝的建立者,李淵的爺爺叫李虎,為了避李虎的名諱而更名。武則天卻不喜歡這個名稱
,也許是為了凸顯他“周”朝的不同,他改稱“龜符”,作為官員的權利憑證。古代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這樣似乎也沒什么不妥,但朝廷很多大臣極力反對,不過唐朝的女子們卻對這個“龜符”愛慕不已,以得到這個“龜符”為榮。這又是為何呢?原來這個“龜符”的含金量真的非常高
,首先是用金子制成的,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三品及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使用,于是唐朝女子自然向往嫁給持有“龜符”的朝廷大員,從此就有了榮華富貴。于此同時也催生出“金龜婿”——這個當時的熱詞
。李商隱詩云:“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其實古代證明人身份的介質非常之多,各行各業(yè)形式多樣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348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為何二十天后被多爾袞“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