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致道
老祖宗有句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說天地之間有司過之神時刻監(jiān)察著人們的一言一行,不論你在什么樣的場合做出了什么事情,都會被舉頭三尺之處的神仙分毫不差地記錄下來,并以此為參照而影響到日后的禍福因果。怎奈世人多被一時的小聰明迷惑,只看得到為非作歹能帶來的暫時利益,卻不明曉這份報應(yīng)近則在己、遠(yuǎn)在兒孫,一個人的言行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家族的利益。道教提出“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概念
,是在提醒大眾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要保持一定的底線,一旦突破這條線,就會受到神明的責(zé)罰。若能夠一生為善,司過之神同樣會把此人的善言、善行記錄下來在道教理論中,善惡是相生共存的
要回答這一問題
其一
其二,善惡的根源在哪里
?其三
,如何去解讀道教勸善的意義?論及善惡
道教追求的修真理想是要去人欲
基于此
人們在世間的任何善惡之行,神明的記錄都會毫厘不爽
因此,第三個問題“道教勸善的意義”
道教修行講求少私寡欲,再進(jìn)一步便是無私無欲
道祖所言之“不善”
至此
在這個過程中
,對善惡之行的不同獎懲均是增進(jìn)覺悟的手段而已。如果我們對神明加以強(qiáng)求,試圖以人間的——亦或者僅僅只是出于自我的——善惡標(biāo)準(zhǔn),使其對某些人進(jìn)行懲罰,這便是把信仰當(dāng)成了牟利的工具,而且是貪心不足的表現(xiàn)。如何,又何來覺醒之說呢?唯有明白善性的含義,最終才不枉于愛河欲海中歷練過的這一生。精彩文章回顧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57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上一篇:
打坐可喜的身心變化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