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形式的運動,在物理學中占有重要篇章
。在古代中國人看來波動的思想大概最早見之于《易》
后來人們對這思想的發(fā)揮使波動的概念更加清楚
歷史上許多典籍說明了古代中國人的波動觀念
動靜相召
高下相召
在這里
對于這種波動的方向和路徑
,古代人也有種種說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陽氣起于東北盡于西南
,陰氣起于西南盡于東北。漢代董仲舒說:
陽以南方為位
這種方向
我們再看看朱熹的有關(guān)論述
太極理也
我們暫且不顧朱熹關(guān)于理與太極的概念是什么
,就他所說,在天地形成過程中及其形成以后,理與氣都處在動靜循環(huán)流轉(zhuǎn)之中,并且像車輪滾動一樣年年月月地往前滾將去,從這點看,他的世界波動圖是很清楚明了的。朱熹還說:氣運從來一盛又一衰
,一衰了又一盛,只管憑地循環(huán)去,無有衰而不盛者。(同上)氣一盛一衰地往前循環(huán)運動,不正是一種波嗎
?雖然我們不能更多地敘述中國古代的物理世界圖景的許多細節(jié)
,但從以上簡略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世界充滿了稱之為“氣”的物質(zhì),宇宙天體、萬物和人本身都是由這種“氣”構(gòu)成的;氣有陰陽兩性古代人的這種物理世界圖在科學史或思想史上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經(jīng)典物理學時期,人們或者主張微粒說,或者主張波動說,二者不可兼容。現(xiàn)代物理學既不認為物質(zhì)世界僅有粒子組成,也不認為只是一種波或場,而是這二者的統(tǒng)一。從本世紀以前的物理學來看,古希臘和西方人的原子論占有經(jīng)典時期的一半,古代中國人的元氣說占有另一半。值得指出的是,古代中國人的物理世界卻更接近于現(xiàn)代物理學的觀點。這正是近幾十年來,探討科學思想史的學者們紛紛從中國古代典籍中尋找現(xiàn)代科學的思想淵源的原因所在。最后
,我們要特別指出,元氣說純屬哲學思辨和猜測,它不是自然科學,也不是物理學。元氣說的概念,雖然有許多思想光輝,和現(xiàn)代的科學觀念有一些類似性,但它又有許多局限性。人們對“氣”這一物質(zhì)是不可能作出科學的量度和實驗,人們對于它的物理屬性(如質(zhì)量、動量、密度、能量等)也一無所知,它是一種純粹的假想的物質(zhì);古代人以氣解釋的一切自然現(xiàn)象,都是直觀的、樸素的思辨性質(zhì),缺乏嚴格的科學論證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3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農(nóng)業(yè)的力與智:犁和碾的物理學之旅
下一篇:
元氣說的思想特點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第1個僅有17人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