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馴(公元1521—1595年)
黃河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
不難看出
其實
水分則勢緩
,勢緩則沙停,沙停則河飽,尺寸之水皆由沙面,止見其高。水合則勢猛,勢猛則沙刷,沙刷則河深,尋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見其卑。因此,他認(rèn)為:筑堤束水
,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兩旁,則必直刷乎河底在這里
,他的筑堤已不是消極的防御,而是積極的導(dǎo)治。為了更有效地“束水”,他還根據(jù)不同的地形、地勢,制定了相應(yīng)的筑堤規(guī)則及要求等具體措施。其結(jié)果,由于這一建立在科學(xué)理論基礎(chǔ)上的治黃方略的實施,不僅使河道刷深,而且改變了海口積沙高仰的形勢,為黃河入海開辟了道路,取得了治黃的很大成效。潘季馴治黃理論的建立
,不僅表明我國人民很早就對流水沖積與侵蝕這一地理理論有了正確的認(rèn)識,而且充分說明我國很早就將這一地理理論正確地應(yīng)用在生產(chǎn)實踐中。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3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上一篇: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
下一篇:
徐霞客的地理考察與貢獻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也沒加入八路軍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