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shí)期的正史地理志、州郡志
,如《晉書·地理志》、《宋書·州郡志》、《南齊書·州郡志》、《魏書·地形志》等,均記載了大量地名,同樣也涉及了對地名淵源的解釋和地名沿革的說明。漢代之后,解釋地名淵源之風(fēng)頓開。如曹魏如淳、孟康、張宴及三國吳韋昭均對《漢書·地理志》的某些地名作了解釋。如孟康釋汝南郡新息,“故息國,其后徙東,故加新云”。釋吳房,“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于楚。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為堂谿〔xi溪〕氏。以封吳,故曰吳房此外,舉凡解釋地名淵源及沿革變化的輿地著作也日漸增多起來
,如晉代《太康地記》及王隱的《晉地道記》,袁山松的《漢郡國志》,樂資的《九州要記》,張勃的《吳錄地理志》。這些著作雖多已亡佚,但從后世著作的征引中亦可略見這些著作對地名解釋的情況。如《藝文類聚》引《晉地道記》說:“涼州城有臥龍形,故名臥龍城。”《太平御覽》引《晉地道記》:“幽州因幽都以為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東晉初,地理學(xué)家郭璞研究地名淵源
,認(rèn)為是地名命名的空間差異和時(shí)間變化使地名研究變得異常困難:凡山川或有同名而異實(shí),或同實(shí)而異名
,或一實(shí)而數(shù)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且歷代久遠(yuǎn),古今變異,語有楚夏,名號不同因他用功甚勤
馬頰
覆鬴〔fu釜〕
嶧
南北朝時(shí)期的其他地理著作如北魏闞骃〔kanyin看因〕的《十三州志》
關(guān)于域外地名的記述
,則以東晉高僧法顯的《佛國記》(又稱《法顯傳》)內(nèi)容較多。他從陸路取道今巴基斯坦等地進(jìn)入印度,巡訪佛跡,記下許多重要地名,后由海道自今孟加拉灣,繞道師子國(今斯里蘭卡),然后返回祖國。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4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上一篇:
、九鎮(zhèn)" rel="prev">
明代兩京及九邊
下一篇:
、監(jiān)和羈縻州縣" rel="prev">
宋代的路與軍、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jìn)北京時(shí)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diǎn):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gè)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