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真正的考起源
最早的風箏并不是玩具
公元前1000年
,中國人最先放風箏。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會放風箏。相傳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只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王宮,利用風箏測量宮墻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風箏
,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zhàn)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fā)明造紙術后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yè)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
,<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jù)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于三角測量信號
、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制木鳶以窺宋城』。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
,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zhàn),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在正史中也有關于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
,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fā)明了風箏,可惜后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后,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又從其它考據(jù)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
,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guoxue/1606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木偶戲現(xiàn)狀
下一篇:
武術的特點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