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位置,肺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道醫(yī)
2023-06-24 19:02:01
肺
肺位于胸腔
,左右各一
。由于肺位最高
,故稱 “華蓋”
。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
,易被邪浸(jin4)
,故又稱“嬌藏”
。肺為魄之處
、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
、司呼吸
、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
、朝百脈而主治節(jié),以輔佐心臟調節(jié)氣血的運行
。肺上通喉嚨
,外合皮毛
,開竅于鼻
,在志為憂,在液為涕
。手太陰肺經(jīng)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相互絡屬于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表里
。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氣、司呼吸
肺的主氣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
。
肺主一身之氣
,是指一身之氣都歸屬于肺
,由肺所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爸T氣者,皆屬于肺”(《素問·五臟生成篇》),“氣通于肺藏,凡臟腑經(jīng)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陳修園《醫(yī)學實在易》)
。 肺主一身之氣,首先體現(xiàn)于氣的生成方面
,特別是宗氣的生成
,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相結合
。因此
,肺的呼吸功能健全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生成
,也影響著全身之氣的生成
。 其次
,肺主一身之氣,還體現(xiàn)于對全身的氣機具有調節(jié)作用
。肺的呼吸運動,即是氣的升降出入運動
。肺有節(jié)律的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
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
,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
,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xiàn)了體內外氣體的交換
。通過不斷的呼濁吸清,吐故納新
,促進著氣的生成,調節(jié)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
,從而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 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
,實際上都隸屬于肺的呼吸功能
。肺的呼吸均勻和調,使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
。反之
,肺的呼吸功能失常
,必然影響宗氣的生成和氣的運動,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的作用也就減弱;如果肺喪失的呼吸的功能
,清氣不能吸入,濁氣不能排出
,人的生命也就終止
。所以說,肺主一身之氣的作用
,主要取決于肺的呼吸功能
。 但是氣的不足和升降出入運動的異常
,以及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排泄異常
,均可影響肺的呼吸運動,出現(xiàn)呼吸的異常
。
2. 主宣發(fā)和肅降
宣發(fā)
,就是宣發(fā)和布散
,也就是肺氣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
肅降
,就是清肅、潔凈和下降
,也就是肺氣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潔凈的作用
。
肺主宣發(fā)的生理作用
,主要體現(xiàn)于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氣化
,排出體內的濁氣
。二是將脾所轉輸?shù)慕蛞汉退染ⅲ忌⒌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外達于皮毛,即是《靈樞·決氣》所說的“上焦開發(fā)
,宣五谷味,熏膚
、充身、澤毛
,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 三是宣發(fā)衛(wèi)氣,調節(jié)腠理之開合
,將代謝后的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因此,肺失于宣降
,就會出現(xiàn)呼氣不利
,胸悶
,咳喘,以及鼻塞
、噴嚏和無汗等病理現(xiàn)象
。
肺主肅降的生理作用
,主要體現(xiàn)于三個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二是由于肺位最高
,為華蓋之臟
,故將吸入的清氣和由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三是肅清肺和呼吸道內的異物
,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潔。因此
,肺失于宣降
,就會出現(xiàn)呼吸短促或表淺
,咳痰、咯血等病理現(xiàn)象
。
肺的宣發(fā)和肅降
,是相反相成的矛盾運動
。在生理情況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在病理情況下,又常常相互影響
。因此,沒有正常的宣發(fā)
,就沒有很好的肅降;沒有很好的肅降
,也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宣發(fā)。宣發(fā)和肅降正常
,則氣道通暢,呼吸調勻
,體內外的氣體得以正常交換
。如果宣發(fā)和肅降的功能失去協(xié)調
,就會發(fā)生“肺氣失宣”和“肺失肅降”的病變,而出現(xiàn)喘
、咳
、肺氣上逆之證。
3. 通調水道
通就是疏通
,調就是調節(jié),水道
,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
。肺的通調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發(fā)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
、運行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jié)的作用
。肺主宣發(fā)
,不但將津液和水谷精微宣發(fā)至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開合
,調節(jié)汗液的排泄;肺氣肅降
,不但將吸入的清氣下納于腎
,而且也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地向下輸送,而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經(jīng)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
,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
。這就是肺的通調水道的生理功能,也就是肺在調節(jié)水液代謝中的作用
。所以說“肺主行水”
,和“肺為水之上源”
。如果肺的通調水道功能減退,就可發(fā)生水液停聚而生痰
、成飲
,甚則水泛為腫等病變
。
4. 朝百脈、主治節(jié)
朝,就是聚會的意思
,肺朝百脈
,就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經(jīng)脈而聚會與肺,通過肺的呼吸
,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再輸布到全身
。正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所說:“食氣入胃
,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脈氣流經(jīng),精氣歸于肺
,肺朝百脈
,輸精于皮毛”
。
前面我們講過心主血脈
,全身的血和脈,均統(tǒng)屬于心
,心臟的搏動,是血液運行的基本動力
。而血的運行
,又依賴于氣的推動
,隨著氣的升降而運行于全身
。肺主一身之氣,由于肺主呼吸
,調節(jié)著全身的氣機
,所以血液的運行
,也有賴于肺氣的敷布和調節(jié)。
“治節(jié)”
,就是治理和調節(ji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胺握撸喔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治節(jié)出焉”
。(《素問·靈蘭秘典論》) 肺的治節(jié)作用
,主要體現(xiàn)于四個方面:一是肺主呼吸
,人體的呼吸運動是有節(jié)奏的一呼一吸;二是隨著肺的呼吸運動
,治理和調節(jié)著全身的氣機
,也就是調節(jié)者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三是由于調節(jié)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因而輔助心臟
,推動和調節(jié)血液的運行;四是肺的宣發(fā)和肅降
,治理和調節(jié)津液的輸布
、運行和排泄。因此
,我們可以看出
,肺主治節(jié)
,實際上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二、肺的在志
、在液、在體和在竅
1. 在志為憂
以五志分屬五臟,則肺在志為憂
。憂和悲的情志變化
,雖略有不同,但其對人體生理活動的影響是大體相同的
,因而憂和悲同屬肺志。憂愁和悲傷
,均屬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緒反應
,它對于人體的主要影響,是使氣不斷的消耗
。由于肺主氣
,所以悲憂容易傷肺
。在肺虛時
,機體對外來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
,就容易產(chǎn)生悲憂的情緒變化。
2. 在液為涕
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
,并由潤澤鼻竅的功能
。鼻為肺竅,所以鼻在液為涕
。在正常情況下
,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寒
,則鼻流清涕;肺熱
,則流黃濁涕;肺燥,則鼻干
。
3. 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皮毛
,包括皮膚
、汗腺
、毫毛等組織,是一身之表
。它依賴于衛(wèi)氣和津液的溫養(yǎng)和滋潤,是抵御外邪侵襲的屏障
。由于肺主氣
,具有宣發(fā)衛(wèi)氣
,輸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所以肺外合皮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胺沃掀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其榮毛也”
。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皮膚致密,毫毛光澤
,抵御外邪侵襲的能力也較強;反之
,如果肺氣虛,宣發(fā)衛(wèi)氣和輸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減弱
,則衛(wèi)表不固
,抵御外邪侵襲的能力就會降低
,可出現(xiàn)多汗和容易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等現(xiàn)象
。由于肺和皮毛相合
,所以在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閉塞
,衛(wèi)氣郁滯的同時,也常常影響到肺
,而致肺氣不宣;外邪侵肺,肺氣不宣時
,也同樣能引起腠理閉塞
,衛(wèi)氣郁滯等病理變化。汗孔在我們中醫(yī)學中又被稱為“氣門”
,也就是說
,汗孔不僅是排泄由津液所花之汗液
,實際上也是隨著肺的宣發(fā)和肅降進行著體內外的氣體交換
。
4. 在竅為鼻
“鼻為肺之竅”,“喉為肺之門戶”
,鼻與喉相通而聯(lián)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門戶
。鼻的嗅覺與喉部的發(fā)音
,都是肺氣的作用
。所以肺氣和
,呼吸利,則嗅覺靈敏
,聲音能彰
。“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肺開竅于鼻而與喉直接相通
,所以外邪襲肺,多從鼻喉而入;肺的病變
,也多見鼻
、喉的證候
,如鼻塞、流涕
、噴嚏、喉癢
、音啞和失音等。
這是我們講的肺的生理功能
,主氣
、司呼吸
、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
、朝百脈而主治節(jié),以及肺外合皮毛
,開竅于鼻,在志為憂
,在液為涕
。
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是什么
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
五臟,是心
、肺
、脾
、肝、腎的合稱
。五臟的生理功能
,雖然各有所司
,但有其共同點,主要體現(xiàn)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關
。如《靈樞》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說是說,心
、肺
、脾
、肝、腎五臟都與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
,這里所說的“精神血氣魂魄”
,即代表著不同的精神活動
,并分別歸屬于五臟
。如“心藏神”
、“肺藏魄”
、“脾藏意”
、“肝藏魂”
、“腎藏志”等。二是五臟主藏
,以藏精氣為主
,藏而不瀉。在古代
,臟寫作“藏”
,含有儲藏之意。五臟主藏
,即五臟能儲藏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各種精微物質,如氣
、血、精
、津等。具體來說
,“心藏脈”、“肺藏氣”
、“脾藏營”、“肝藏血”
、“腎藏精”等。五臟之間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
,是相互依存
、相互協(xié)調平衡的
。
肺 肺居胸中,在諸臟腑中
,肺的解剖位置最高
,故稱"華蓋"
。華蓋原指古代帝王所乘車子的傘形遮蔽物,在此引申為肺的位置最高
,居于諸臟腑之首
。肺葉嬌嫩,不耐寒熱
。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臟"
。肺在五行屬金
,專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
,通調水道,朝百脈
,主治節(jié),協(xié)助心君調節(jié)氣血運行
,故稱"相傅之官"。其附屬功能為:在志為憂(悲)
,在液為涕,在體合皮
,其華在毛
,在竅為鼻
。肺的經(jīng)脈與大腸相連,互為表里關系
。
肺的生理特性
肺的生理特性
,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肺為華蓋
,與外界直接相通
。就臟腑而言,肺屬五臟之一
,屬里。但肺與其它四臟不同
,它不但居于胸腔內,處于五臟之高位
,被稱為華蓋
,而且還通過喉和鼻與外界直接相通。因此
,肺的生理功能,往往直接受到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
。自然界之風、寒
、燥、熱等邪氣
,尤其是溫熱邪氣,多直接從口鼻而入
,影響到肺,出現(xiàn)肺衛(wèi)失宣
,肺竅不利等病變。
2
、肺為嬌臟
,不耐寒熱
。肺之所以嬌嫩,一方面是由于肺為清虛之體
,開竅于鼻
,外合皮毛,外界邪氣常直接傷及于肺
,使之功能失常
。另一方面
,肺為五臟之華蓋,凡其它臟腑有病變
,其氣多上熏于肺,導致肺病出現(xiàn)
,產(chǎn)生咳喘等癥狀
。故《素問·咳論》說:“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
,非獨肺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坞m在五行屬金,反不如肝木剛強
,寒邪能傷肺之陽氣
,熱邪能傷肺之陰液
,因而產(chǎn)生多種肺的病變
。
3、肺與秋氣相互通應
。根據(jù)“天人相應”理論
,肺氣旺于秋
,肺病在秋季,得到自然界之氣的滋助
,可以好轉
,病人感到舒適
。當然,秋季氣候過于燥烈
,又容易損傷肺
,耗傷肺之陰津
,產(chǎn)生干咳少痰,皮膚干燥
,鼻咽干燥等病證。
肝 肝位于腹腔
,膈膜之下,右脅之內。肝為魂之處
,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屬木,主動主升
,被稱為“將軍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為主疏泄
,又主藏血,與人的情志活動有關
,并促進人體的消化和氣
、血
、水的正常運行
。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為: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
;肝喜條達而惡抑郁
。肝在志為怒
,在液為淚
。主筋,其華在爪
,開竅于目
。其經(jīng)脈絡于膽
,與膽相表里
。
肝的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所謂"疏泄"
,即指疏通、暢達
、宣散
、流通、排泄等綜合生理功能
。古代醫(yī)家以自然界樹木之生發(fā)特性來類比肝的疏泄作用
。自然界的樹木,春天開始萌發(fā)
,得春風暖和之氣的資助
,則無拘無束地生長,舒暢條達
。肝就象春天的樹木
,條達疏暢
,充滿生機。其舒展之性
,使人保持生機活潑
。肝主疏泄這一生理功能
,涉及范圍很廣
,一方面代表著肝本身的柔和舒展的生理狀態(tài)
,另一方面主要關系著人體氣機的調暢
。人體各種復雜的物質代謝,均在氣機的運動"升降出入"過程中完成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
,經(jīng)脈通利,所有臟腑器官的活動正常協(xié)調
,各種富有營養(yǎng)的物質不斷化生
,水液和糟粕排出通暢
。若肝失疏泄,氣機不暢
,不但會引起情志
、消化、氣血水液運行等多方面異常表現(xiàn)
,還會出現(xiàn)肝郁、肝火
、肝風等多種肝的病理變化。
現(xiàn)將肝主疏泄在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分述如下:
①調節(jié)情志活動人的情志變化
,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在中醫(yī)理論中
,人的情志活動,除了為心所主宰外
,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關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氣機調暢,方能保持精神樂觀
,心情舒暢,氣血和平
,五臟協(xié)調
。反之
,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礙,氣機失調
,就會導致精神情志活動的異常
,表現(xiàn)為如下兩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減退,導致人體氣機阻滯不暢
,不但出現(xiàn)胸脅
、兩乳的脹悶疼痛
,同時還可出現(xiàn)郁郁寡歡,悶悶不樂
,情緒低沉,多疑善慮等病理現(xiàn)象
,中醫(yī)稱之為"肝郁"
,或"肝氣郁結"。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過
,情志亢奮,出現(xiàn)頭脹頭痛
,面紅目赤
,急躁易怒,甚則不能臥寐等癥狀
,中醫(yī)稱之為"肝火亢盛"。此外
,肝調暢情志與肝藏血密切相關。"肝藏血"
,"血舍魂"
,肝血充足,肝體得到肝血的滋養(yǎng)
,則疏泄功能正常
,方能很好地調節(jié)情志活動
。若肝血虧損
,疏泄無權,則出現(xiàn)種種情志活動異常的病癥
,如驚駭多夢
,臥寐不安
,夢游等
。肝疏泄失職,可引起情志的異常
。反之
,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
,特別是郁怒
,或在長久反復的不良刺激下,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產(chǎn)生肝氣郁結或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因此
,中醫(yī)學又有"肝喜條達而惡抑郁"
、"暴怒則傷肝"的說法
。
②助消化吸收
。人體的消化功能
,包括對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水谷精微的輸布和吸收等生理
、生化過程。這些生理活動
,雖然主要由脾胃主管,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促進作用
,方能維持消化的過程順利進行。歸納起來
,肝助消化的作用
,主要體現(xiàn)在下述兩個方面:一是肝能促進膽汁的生成和排泄
;二是維持脾胃氣機的正常升降。膽附于右肝葉之后
,膽內儲藏膽汁
,具有較強的消化飲食物的作用。膽汁的生成
、排泄都依靠肝之余氣
,通過疏泄作用
,溢入于膽,聚合而成
。肝疏泄正常
,氣機調暢
,膽道暢通
,膽汁方能順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
。若疏泄失職
,膽汁分泌和排泄異常,常出現(xiàn)黃疸
,口苦
,嘔吐黃水
,脅肋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