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醫(yī)健康

      甘遂是什么,甘遂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及禁忌,中藥甘遂

      中藥大全 2023-09-20 17:51:34

      甘遂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塊根

      。主產(chǎn)于陜西
      、河南和山西等地
      ,甘肅
      、寧夏
      、湖北亦產(chǎn)
      。均為野生
      。別名:主田
      、重澤
      、甘藁
      、陵藁、甘澤
      、苦澤
      、白澤、鬼丑
      、陵澤
      、腫手花根、九頭獅子草、化骨丹
      、腫手花
      、頭痛花、貓兒眼
      。甘遂在仲景書中
      ,《傷寒論》入3方次,《金匱要略》入3方次

      【藥性特點(diǎn)】甘遂苦

      ,寒。有毒
      。入肺
      、腎、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瀉水逐飲
      ,消腫散結(jié)。主治太陽病
      ,痰飲病
      ,婦人雜病。

      【甘遂的臨床應(yīng)用】

      (一)治太陽病

      1.太陽病變證

      大結(jié)胸證

      (1)大陷胸湯證

      見證

      、證質(zhì)
      、證治、證方(見大黃條)

      甘遂在大陷胸湯中

      ,辛苦而寒,為瀉水逐飲之峻藥
      ,長于瀉腹水

      (2)大陷胸丸證

      見證、證質(zhì)

      、證治
      、證方(見大黃條)。

      甘遂在大陷胸丸中

      ,攻逐水飲
      ,治與大陷胸湯相同。

      2.太陽病疑似證

      十棗湯證

      證見:胸脅滿痛

      ,咳唾引痛
      ,干嘔短氣,心下痞硬滿
      。或兼頭痛、汗出
      、發(fā)作有時(shí)
      ,但不惡寒(152),證質(zhì)為水飲停聚胸脅
      ,氣機(jī)升降不利
      。治用十棗湯。方中甘遂善行經(jīng)隧水濕;大戟味苦
      ,善泄臟腑水濕
      ,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
      ;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
      ,消胸中痰水。三藥藥性峻烈
      ,逐水之力甚著
      ,使飲邪從二便而消,三藥俱有毒性
      ,用之往往損傷正氣
      ,故用肥大棗藥湯調(diào)服,以顧護(hù)胃氣
      ,緩和峻藥之毒
      ,使邪去而不傷正。

      十棗湯證

      ,亦見于《金匱要略》痰飲病之懸飲證和支飲久咳證
      ,為異病同治之例。

      (二)治痰飲病

      留飲證

      證見:心下堅(jiān)滿

      ,欲自利
      ,腸間瀝瀝有聲,泄利稀薄
      ,利后反快
      ,雖利心下續(xù)堅(jiān)滿,脈沉而伏者(十二-18)
      。證質(zhì)為飲邪深伏
      ,留積心下,阻遏氣機(jī)
      ,欲去不去
      。治用甘遂半夏湯。方中甘遂峻逐水飲;半夏辛散結(jié)滯
      ,燥濕化痰
      ,降逆和胃
      ;芍藥、蜂蜜
      、甘草酸收甘緩而顧正氣
      。且甘草與甘遂相反而同用者,取其相反相成
      ,激發(fā)藥力
      ,使留飲得以盡去,諸藥相合
      ,共奏逐飲散結(jié)之功

      (三)治婦人雜病

      水與血結(jié)于血室證

      大黃甘遂湯證

      見證、證質(zhì)

      、證治
      、證方(見大黃條)。

      甘遂在大黃甘遂湯中

      ,攻遂水飲

      甘遂的配伍應(yīng)用

      1、甘遂治身面浮腫:甘遂二錢

      ,生研為末
      ,放入豬腎中,外包濕紙煨熟吃下
      。每日吃一次至四
      、五次。如 甘遂-藥用部分 覺腹鳴
      ,小便亦通暢
      ,即是見效。

      2

      、甘遂治水腫腹?jié)M:甘遂(炒)二錢二分
      、牽牛一兩半,共研為末
      ,煎為水劑
      ,隨時(shí)服用。

      3

      、甘遂治麻木疼痛:甘遂二兩
      、蓖麻子仁四兩、樟腦一兩
      ,共搗作餅
      ,貼患處。此方名“萬靈膏”
      。內(nèi)服甘草湯

      4

      、甘遂治突然耳聾: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內(nèi)
      ,口中嚼少許甘草

      5

      、甘遂治腳氣腫痛:和甘遂半兩
      ,木鱉子仁四個(gè),共研為末
      。每取四錢
      ,放入豬腎中,濕紙包好煨熟
      ,空心吃
      ,米湯送下。不過十服見效

      6

      、甘遂治大小便不通: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胭脂壞了十文
      ,共研勻
      。每服一錢,加白面四兩
      ,和水做成面片
      ,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暢后
      ,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
      ,每取二錢煎服。

      7

      、消渴:甘遂(麩炒)半兩
      、黃連兩,共研細(xì)
      ,加蒸餅做成丸子
      ,如綠豆大。每服二丸
      ,薄荷湯送下
      。忌甘草。

      8

      、甘遂治風(fēng)痰迷心癲癇:甘遂二錢
      ,研為末,放在豬心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緊
      ,紙懈,煨熟
      。取藥出
      ,加辰砂末一錢,分成四份
      。每服一份
      ,半用過的豬心煎湯調(diào)下。以大便下惡物為效
      ,否則須再次服藥
      ,此方名“遂心丹”。

      9

      、甘遂治疝氣偏腫:甘遂
      、茴香,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
      ,酒送下。

      10

      、痞癥(發(fā)熱
      、盜汗、胸背疼痛):甘遂包在面中
      ,放漿水內(nèi)煮十沸
      ,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黃
      ,研為末
      。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每服一錢
      ,臨星時(shí)服
      ,冷蜜水送睛。忌油膩魚肉

      11

      、甘遂治小兒馬脾風(fēng)(風(fēng)熱喘促,悶亂不安):甘遂(包面中
      ,煮過)一錢半
      、辰砂(水飛)二錢半、輕四化建設(shè)少許
      ,共研為末
      。服時(shí),先取少許漿不
      ,滴入一為油
      ,然后放藥末二
      、三分在油上。等藥下沉
      ,去漿灌服
      。此方名“無價(jià)散”。

      12

      、甘遂治水鼓氣湍:甘遂
      、大戟各一兩,慢火炙后
      ,共研為末
      。每取二
      、三分
      ,加水半碗,煎開幾次
      ,待溫服下
      。不過十服見效。

      【甘遂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0.1—0.3克

      最小量1錢匕(1.5克)

      ,如大陷胸湯。

      最大量2兩(6克)

      ,如大黃甘遂湯

      2.用法 湯劑,丸劑

      按:甘遂苦主降

      ,寒除熱,性善走泄下行
      ,作用猛烈
      ,為逐水逐飲之峻藥,治療胸腹積水,療效最捷
      。外用有消腫散結(jié)之功
      ,以治一切腫毒之證。但本品有毒
      ,內(nèi)服不可過量
      ,中病即止。對體虛及孕婦均忌用
      。反甘草

      生用瀉水力強(qiáng),毒性也大

      ,多作外用
      。制后瀉下力及毒性均減弱
      ,多作內(nèi)服。

       甘遂的炮制方法:

      1

      、甘遂:揀去雜質(zhì)
      ,用水漂凈,撈出
      ,曬干

      2、煮甘遂:取凈甘遂與豆腐同放銅鍋內(nèi)

      ,加水煮透
      ,取出,除去豆腐
      ,曬至八成干
      ,切碎曬干。(每甘遂100斤
      ,用豆腐50斤)

      3、煨甘遂:取凈甘遂置鍋內(nèi)

      ,加入麥麩同炒至焦黃色
      ,取出,篩去麩皮
      。(每甘遂100斤
      ,用麥麩30-40斤)。

      4

      、醋甘遂:取凈甘遂
      ,用醋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干
      ,取出晾干
      ,(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5

      、土制:先將細(xì)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fā)黃時(shí)
      ,篩去黃土即得

      【甘遂的文獻(xiàn)摘要】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大腹疝瘕,腹?jié)M

      ,面目浮腫
      ,留飲宿食,破癥堅(jiān),積聚
      ,多作內(nèi)服
      。”

      《本草綱目》引《藥性本草》:“能瀉十二種水疾

      ,去痰水
      。”

      《本草綱目》:“瀉腎經(jīng)及隧道水濕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甘遂的藥理作用】

      1.據(jù)化學(xué)分析 甘遂含三萜類成分,其中有大戟醇

      、甘露醇
      、大戟甲烯醇。此外
      ,尚含維生素B1
      、檸檬酸和鞣質(zhì)等。

      2.據(jù)藥理研究

      (1)本品對腸黏膜有強(qiáng)烈刺激

      ,引起炎癥性充血和蠕動(dòng)增加
      ,致成峻瀉,但副作用大
      ,可引起惡心、嘔吐
      、腹痛
      、頭暈、心悸
      、血壓下降
      ,故應(yīng)慎用。

      (2)有利尿作用

      3.據(jù)現(xiàn)代臨床 本品主治結(jié)核性腹膜炎

      ,結(jié)核性胸膜炎
      ,結(jié)核性腸炎,結(jié)核性骨髓炎
      ,腸易激綜合征
      ,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
      ,痛經(jīng)
      ,肋間神經(jīng)痛。

      甘遂的副作用與禁忌

      氣虛

      、陰傷
      、脾胃衰弱者及孕婦忌服甘遂;甘遂不宜與甘草同用。

      甘遂注射給藥后可出現(xiàn)頭暈

      、嘔吐
      、惡心腹瀉、寒顫和發(fā)熱等不同癥狀

      延伸閱讀:

      甘遂半夏湯臨床運(yùn)用醫(yī)案甘遂半夏湯方歌
      ,組成,臨床運(yùn)用醫(yī)案十棗湯聯(lián)合甘遂灸敷神闕穴治療惡性腹水17例的臨床體會(huì)大黃甘遂合用治療肝硬化腹水一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_11/900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毛葉木通能治什么病
      毛葉木通能治什么病|毛葉木通有什么作用|毛葉木通什么樣真假辨別毛葉木通(《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山梅花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山梅花直立灌木
      ,高2~3米
      。莖枝對生;幼枝灰綠色
      ,有毛茸
      地氈草能治什么病
      地氈草能治什么病|地氈草有什么作用|地氈草什么樣真假辨別地氈草(《泉州本草》)【異名】金雀梅
      、金雀花(《泉州青草藥》),天地花(《泉州本草》)
      羊肚能治什么病
      羊肚能治什么病|羊肚有什么作用|羊肚什么樣真假辨別羊肚(《千金食治》)【異名】羊胃(張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