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區(qū)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
,財力俱竭”。處在饑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
,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里燃起
。 大業(yè)七年(611年)
,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領導貧苦農民舉起了反隋第一面大旗
,起義軍占領長白山
,王自稱知世郎。
王薄發(fā)難
,猶如干柴烈火,全國各地立即蜂起響應
。同年
,平原(今山東德州市)劉霸道
、漳南(今河北固城縣東北)孫安祖
、修(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相繼舉行起義
。
大業(yè)九年(613年)
,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孟海公
、齊郡(今山東歷城縣)孟讓
、北海(今山東青州市)郭方預
、河間格謙
、渤海(今山東陽信縣)孫宣雅相繼而起
。同年
,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劉元進、梁郡(今河南商丘市)韓相國
、吳郡(今江蘇蘇州市)朱燮、扶風(今陜西鳳翔縣)向海明
、淮南杜伏威等紛紛聚眾起義。
短短兩年時間
,全國各地起義軍發(fā)展到百余支,人數幾百萬
,隋朝統(tǒng)治政權陷入了農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 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
,農民革命的風暴已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先后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
。
后來
,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
,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
,一支是江淮地區(qū)的杜伏威軍
。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
,大業(yè)七年(611年)
,翟讓聚眾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起義
,舉兵反隋
,山東
、河南兩地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
、徐世績、李密
、王伯當都率眾投奔瓦崗竇,隊伍迅速壯大
。
大業(yè)十二年(616年)
,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
,休兵館谷
,待士馬肥充
,然后與人爭利
。”滎陽是隋朝重要軍事?lián)c
,翟讓親自率兵攻下滎陽門戶金堤關及周圍屬縣,同年10月
,隋煬帝派2萬隋軍主力前來鎮(zhèn)壓。
瓦崗軍采取誘敵深入
、伏兵襲擊的戰(zhàn)術
,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
。
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威震河南
。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
,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
,“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
,道路相屬”。
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
,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著
,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
,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成為中原地區(qū)起義隊伍的中心
。
不久
,這支農民軍又攻占了黎陽
,回洛二倉
,開倉濟民
,10天內得兵20余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
,隋煬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
。
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zhàn)。洛陽戰(zhàn)役歷時3個月
,經過60余次戰(zhàn)斗,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
,所剩不過數千
。
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qū)
。隨著起義軍發(fā)展壯大
,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革命政權
,領導反隋戰(zhàn)爭
。
這年二月
,瓦崗軍推李密為主
,任統(tǒng)軍元帥
,翟讓為上柱國
、司徒、東郡公
,設三司六衛(wèi),建立了瓦崗軍農民政權
。李密發(fā)布討隋檄文,聲討隋煬帝罪行:“罄南山之竹
,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
、流惡難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當瓦崗軍即將到得勝利之時
,瓦崗軍內部發(fā)生分裂
,以翟讓為首的農民軍將領與以李密為首的地主勢力矛盾公開激化
。李密出身大官僚貴族家庭,參加楊玄感兵變失敗后
,隱姓埋名,流浪在河北
、河南之間。
公元616年
,他混入瓦崗軍的隊伍
,用欺騙手段取得了部分領導權。同時
,他又招降納叛,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
李密的陰謀活動引起了瓦崗軍內部的斗爭
。翟讓被李密奪了權
。
李密自稱魏公兼元帥
,讓翟讓當了副手
。公元617年十一月
,李密以賜宴為名
,又殺害了翟讓等重要農民將領,瓦解了瓦崗軍人心
,導致將卒離心,極大地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
。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六月
,李密率軍投降了隋朝楊侗,瓦崗軍最后失敗了
。公元618年王世充擊敗李密
,李密投降李淵(即唐高祖),因起兵反唐被殺
,斷送了這支農民起義軍
。
竇建德。
2.請問哪位大俠能告訴我有關農民起義的詩詞歌賦
最早的一次農民起義:大楚興
,陳勝王.(這個好象是口號)
黃巾起義軍: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這個更有煽動性)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金黃甲
。
作者:黃 巢
,他就是搞農民起義的.
黃巢,生卒年不詳
。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
。私鹽販出身
。富有資財
,自幼讀書
,才思敏捷
。青年的時候,喜歡擊劍騎射
,且深通文墨。他曾幾次赴長安
,參加科舉考試,但都落第
。他以《 不第后賦菊》為題
,寫過一首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那種決心通過武裝起義,推翻唐朝反動統(tǒng)治
,建立勞動人民自己政權的豪邁氣概和必勝信念。后來
,他被起義軍推為領袖
,號“沖天大將軍”“義軍百萬都統(tǒng)”
,帶領 60 萬大軍攻破長安
,樹起“ 大齊農民政權”的旗幟
,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理想
。
宋江喝醉之后
,寫過一首反詩: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云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
里面提到黃巢這位造反前輩
,后來他也造了反.
3.隋末農民起義的相關成語
在隋末農民戰(zhàn)爭的期間“罄竹難書”這一成語為表現隋煬帝的暴政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
。
《呂氏春秋》:“亂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
,猶不能書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稘h書·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
。
《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
,書罪未窮
;決東海之波
,流惡難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崩顪Y自從在太原起兵造反以后
,自任為大將軍
,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
這個時候
,突厥的力量很強
,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
,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
,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
,民眾土地歸于唐
,金玉繒帛歸于突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顪Y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
,救濟災民,并且乘機招募義兵
。
然而
,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
,沒有經過檢閱練習
,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此時
,李密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
,而且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
,書罪無窮
;決東海之波
,流惡難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這句話的意思是
,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
。罄是用盡的意思。
用東海的滔滔大水
,也洗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
,寫都寫不完
,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
,人人傳閱
,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
,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
,勸請李密即天子位
,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
,還不必急在一時。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
,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
。
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