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歷史上真的有陳新甲這個書童嗎,明朝的滅亡和他的關系有多大

    以史為鑒 2023-06-14 05:53:07

    歷史上真的有陳新甲這個書童嗎,明朝的滅亡和他的關系有多大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砻鞒瘯愋录椎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眾所周知

    ,明朝亡于內(nèi)部的起義軍和外部的清軍
    ,在糧餉吃緊的情況下兩面作戰(zhàn)
    。因為沒有軍餉
    ,調(diào)動不了吳三桂的軍隊抵御李自成的軍隊
    ,結(jié)果北京城被攻陷
    ,明朝滅亡

    其實,崇禎皇帝原本可以擺脫兩面作戰(zhàn)的局面

    ,先擊敗李自成大軍
    ,再來抵御關外的清軍,結(jié)果卻因一個書童給毀了

    經(jīng)歷松錦大戰(zhàn)

    、松山大戰(zhàn)之后,明朝精銳損失慘重
    ,對清軍幾乎沒有反擊能力
    。而明朝內(nèi)部的問題更加嚴重,李自成的大軍節(jié)節(jié)逼近
    ,崇禎手頭沒有足夠的錢糧
    ,調(diào)動不了兵力去圍剿。在這種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
    ,兵部尚書陳新甲萌生了與清軍和談的想法

    陳新甲,或許大家沒聽過他的名字

    ,他原是明朝末年的宣府巡撫
    ,后來成為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跟隨洪承疇一起抵御清兵
    。當時明朝的處境內(nèi)憂外患
    ,李自成等起義軍在中原掃蕩,關外又有八旗清兵攻城略地
    ,內(nèi)外巨大的軍事威脅
    ,讓崇禎皇帝夜不能寐,大明軍隊顧此失彼
    ,千里之遙往返奔波
    ,形勢危急如累卵。

    崇禎皇帝雖然勤奮執(zhí)政

    ,但才能過于平庸
    ,不過此時的他也看出大事不妙,若明軍在這里內(nèi)外作戰(zhàn)
    ,自身實力肯定會被消耗殆盡
    ,攘外和安內(nèi)兩者只能選其一
    ,崇禎經(jīng)過斟酌,決定先把關外的戰(zhàn)事熄火
    ,全力掃平內(nèi)部矛盾,因為內(nèi)地的起義軍曾好幾次假裝投降
    ,崇禎對他們不再信任

    崇禎認為,如果能跟關外的清兵議和

    ,取得兩三年的緩沖時間
    ,讓明君無后顧之憂的解決內(nèi)亂,平定中原之后再集中火力消滅清軍
    ,就算不能完全消滅清軍
    ,抵擋他們的進攻是綽綽有余的,崇禎這個想法也很有可行性
    ,正當他考慮這番事情時
    ,恰好松錦會戰(zhàn)結(jié)束,因為洪承疇
    、陳新甲等人的指揮失誤
    ,明軍大敗,崇禎已沒有再帶下去的勇氣
    ,希望跟清兵議和

    皇太極雖然取得松錦會戰(zhàn)的勝利,但自身也損兵折將

    ,實力大受損傷
    ,八旗各部傷亡慘重,他也想休養(yǎng)生息停戰(zhàn)了
    ,所以他對明朝的議和表現(xiàn)出很大誠意
    ,最終雙方于崇禎十五年五月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明朝每年送給清軍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
    ,清軍每年送給明朝人參千斤
    ,貂皮千張。

    崇禎看到雙方談判的結(jié)果草案書

    ,終于松了一口水
    ,不過當時明朝內(nèi)部文人主政,他們大多都是夸夸其談之輩
    ,說到用兵打仗百無一能
    ,但說到忠孝廉恥卻口舌如簧,崇禎一上臺就端掉魏忠賢
    ,所以讓文官集團勢力迅猛增大
    ,跟清軍議和這種事情
    ,在這些文人眼里就是投降,這是有辱國威的可恥行為
    ,跟叛國沒有區(qū)別
    ,所以崇禎必須要偷偷的簽署停戰(zhàn)協(xié)議,不能讓文官集團知道

    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負責跟清軍談判的主要事宜

    ,雙方協(xié)定之后起草一份和議密信,一份送給崇禎皇帝過目
    ,一份他保留在家中
    ,不料他有個小書童非常勤快,給他收拾書桌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封信
    ,書童認為這是一份普通文件
    ,便跟其他文件一起,交給書吏抄錄
    ,結(jié)果一下子泄密
    ,整個朝廷引起軒然大波。

    文官集團的口水紛紛吐向陳新甲

    ,這群文臣都是清流黨
    ,他們大罵陳新甲賣國,批判他的無恥行為
    ,而崇禎皇帝為了面子
    ,也不敢出來解釋,最終只好把陳新甲當擋箭牌
    ,并下令以賣國最把陳新甲處斬
    ,就這樣明朝與清兵議和的事情告吹了,遼東戰(zhàn)場烽煙再起
    ,明朝唯一能緩一口的機會沒了
    ,內(nèi)憂外患之下,后來明朝滅亡了

    史料中并未記載陳新甲這個書童的名字

    ,可是他無意間一個舉動,不僅讓自己的主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死
    ,最終身敗名裂
    ,還讓整個明朝江山一步步滅亡。按理說這個書童是有罪的
    ,但這也不能完全怪他
    ,要怪只能怪明朝的文官集團太過犀利,他們打起口水仗來崇禎皇帝都怕,朝中沒其他勢力制約他們
    ,所以后來崇禎說“百官誤國
    ,文臣個個可殺!”,就是指這一群迂腐文人害了大明江山

    明朝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權(quán)臣?

    1

    ,張居正(十年的實際執(zhí)政者)
      2
    ,嚴 嵩(十四年首輔,在位之長無人能及
    。在政期間黨羽遍布朝綱,即使是次輔徐階也不敢與其公開作對
    。反觀徐階首輔時
    ,高拱卻敢公開與其干仗)。
      3
    ,楊士奇 文官鼎盛時期三楊執(zhí)政的代表人物

      4, 徐 溥 文官又一鼎盛時期弘治朝的代表人物

      5
    ,楊廷和
      6,徐 階 (嘉靖末期
    ,隆慶初期的實際執(zhí)政者)
      7
    ,高 拱 (隆慶后期的實際執(zhí)政者,)
      8
    ,李 賢(天順到成化的十年首輔
    。)
      9,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ㄎ墓僖欢κr期弘治朝的又一代表人物)
      10
    ,楊 榮

    明朝如果早點放棄遼東,堅守關內(nèi)
    ,是否有機會翻盤

    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闖王”李自成率農(nóng)民起義軍攻占了北京城

    ,明朝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
    ,明朝滅亡。導致明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大明王朝在后期一直面臨兩線作戰(zhàn)的問題
    ,即來自內(nèi)部的農(nóng)民起義軍和來自北方的滿清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燒錢的項目就是戰(zhàn)爭

    ,沒有之一
    。歷史上許多盛極一時的王朝最終都是被戰(zhàn)爭給拖垮的,比如隋朝就是在經(jīng)過了三征高句麗之后
    ,迅速走向滅亡
    。僅僅是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就足以把一個國家的家底徹底掏空,明朝卻要同時應付兩場戰(zhàn)爭
    ,其面臨的財政壓力有多大就可以想象了

    國家沒錢了,就只好去百姓身上多征稅

    。百姓受不了苛捐雜稅的盤剝
    ,又紛紛選擇揭竿而起。結(jié)果導致起義軍越剿越多
    ,明朝政府需要支出的軍餉也越來越多
    ,大明王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走進了死循環(huán)之中

    那么

    ,如果明朝早點選擇放棄遼東地區(qū)
    ,堅守關內(nèi),最大限度的緩解北方軍事壓力
    ,把側(cè)重點放在鎮(zhèn)壓國內(nèi)起義軍上面
    ,是否有機會翻盤呢?要回答這個問題
    ,有一個時間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1640年爆發(fā)的“松錦大戰(zhàn)”。

    松錦大戰(zhàn)從1640年發(fā)生

    ,到1642年結(jié)束
    。這場歷經(jīng)兩年的戰(zhàn)爭將明朝最后的十三萬精銳部隊消耗殆盡,明朝后期最能征善戰(zhàn)的軍事指揮官也在這場戰(zhàn)爭中或是戰(zhàn)死
    、或是投降
    。所以在1642年以后,大明王朝實際上已經(jīng)無力回天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自然也就談不上放棄不放棄的說法了。

    如果是在1640年以前放棄遼東

    ,那情況就要復雜很多了
    。當時明朝軍隊在鎮(zhèn)壓起義軍的戰(zhàn)斗中
    ,還是勝多敗少,明軍實力要明顯強過起義軍
    。如果沒有經(jīng)過“松錦大戰(zhàn)”的消耗
    ,明軍的這種優(yōu)勢還將繼續(xù)保持下去。所以
    ,絕不可能出現(xiàn)像1644年那樣一觸即潰的局面

    真正的威脅來自北方的滿清,清軍戰(zhàn)斗力要遠高于明軍

    。所以如果是發(fā)生野戰(zhàn)
    ,明軍幾乎必敗無疑。但明朝要是果斷放棄遼東
    ,以長城沿線的九邊重鎮(zhèn)為依托
    ,堅守關內(nèi),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因為關內(nèi)的防御設施比關外要完善很多
    ,清軍人數(shù)有限,不敢貿(mào)然發(fā)起進攻
    。這樣一來,北方的軍事壓力自然也就減輕了

    那么是不是說在1640年以前選擇放棄遼東

    ,堅守關內(nèi),大明王朝就能翻盤呢
    ?答案是不能

    在明朝末期,滿清的軍事活動和國內(nèi)起義軍的活動幾乎是做到了遙相呼應

    。每次當起義軍快被剿滅的時候
    ,清軍往往就會在北方發(fā)起進攻,因為滿清知道絕不能讓大明王朝重新穩(wěn)定下來
    。長城雖然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但也不是牢不可破,早在1640年以前
    ,滿清軍隊已經(jīng)有四次突破長城沿線守備薄弱處
    ,進入關內(nèi)的經(jīng)歷。每次清軍突入關內(nèi)后
    ,明軍主力不得不趕赴北方抗清
    ,結(jié)果又使得國內(nèi)起義軍重新死灰復燃。


    所以

    ,只要兩線作戰(zhàn)的條件不改變
    ,大明王朝遲早還是會被消耗到油盡燈枯,只是滅亡的時間可能會延后一些罷了。

    唯一破解這個死局的辦法只有改變兩線作戰(zhàn)窘境

    。對明朝而言
    ,當時最佳選擇其實應該先與滿清和解。割地也好
    ,賠款也罷
    ,能平息遼東戰(zhàn)事才是關鍵。在1642年“松錦大戰(zhàn)”結(jié)果出來前
    ,滿清對明朝還沒有形成絕對優(yōu)勢
    ,如果明朝給出的條件足夠優(yōu)厚,明清停戰(zhàn)是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的

    只要遼東戰(zhàn)事結(jié)束

    ,明朝就能騰出手來徹底剿滅起義軍勢力,從而結(jié)束戰(zhàn)爭
    。然后再讓國家休養(yǎng)生息
    ,以明朝那么大的體量,只要不發(fā)生戰(zhàn)爭
    ,恢復起來也是非常迅速的
    。待到兵精糧足時,收復遼東也未必不可行

    其實崇禎皇帝在“松錦大戰(zhàn)”失利后

    ,就有過這樣的想法。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還主動請纓與滿清議和
    ,讓他來背負這個“賣國”罵名
    。這至少說明即便在“松錦大戰(zhàn)”后,雙方言和的機會仍存在
    。不過
    ,由于保密工作沒有做到位,議和文件遭到泄露
    。結(jié)果在一群“錚錚鐵骨”的大臣口誅筆伐下
    ,崇禎皇帝只好下令殺掉了“賣國賊”陳新甲,明朝喪失了最后一次議和的機會

    最終

    ,大明王朝無可奈何地走到了歷史的終點。最令人可笑的是
    ,當年許多痛斥陳新甲賣國的大臣們
    ,在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后,卻紛紛選擇繼續(xù)為清朝發(fā)揮余熱
    。誰是賣國
    ,誰是愛國
    ,有時候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明朝歷史上""勵精圖治""的崇禎帝,為何成了亡國之君
    ?"

    崇禎皇帝朱由儉有?勵精圖治?的想法

    ,但他志大才疏,沒有?勵精圖治?的能力
    ,他成為亡國之君原因很多
    ,比如遇到了小冰河期,災荒不斷
    ,再如他之前的皇帝不正干
    ,留下太多積弊,積重難返
    。不過這些原因都不致命
    ,如果遇到一個有能力的君主是可以渡過難關的,不至于成為亡國之君
    ,崇禎成為亡國之君主要原因還在自己身上
    ,他有四個致命的弱點葬送了大明江山。

    一是性急

    。松錦大戰(zhàn)是大明朝決定前途命運的一仗
    ,大戰(zhàn)初期,主帥洪承疇采取穩(wěn)步推進策略
    ,效果很好。后來兵部尚書陳新甲提出
    ,十幾萬大軍消耗太大
    ,應該速戰(zhàn)速決,崇禎本來就急于求成
    ,聽陳新甲這么一說
    ,他馬上同意,于是陳新甲連續(xù)派人催促洪承疇主動出擊與清軍決戰(zhàn)
    。清軍以騎兵為主
    ,機動性強,善于野戰(zhàn)
    ,明軍主要是步兵
    ,善于打防守,明軍主動出擊正好是以弱擊強
    ,哪有不敗之理

    孫傳庭打仗非常厲害

    ,曾經(jīng)生擒闖王高迎祥,也曾經(jīng)把李自成打得就剩十八騎兵倉皇逃跑
    。崇禎十六年
    ,面對死灰復燃,迅速壯大的李自成
    ,崇禎沒將可用
    ,于是從監(jiān)獄把孫傳庭放出來剿滅李自成。崇禎既沒有兵也沒有錢
    。孫傳庭到陜西后自己籌錢招兵買馬
    ,訓練新兵,兵還沒練好
    ,還沒形成戰(zhàn)斗力
    ,崇禎就一再催促孫傳庭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zhàn),結(jié)果孫傳庭被迫在沒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出關作戰(zhàn)
    ,兵敗戰(zhàn)死

    二是多疑。崇禎催促孫傳庭出兵

    ,除了性急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孫傳庭之前在陜西當官,崇禎擔心孫傳庭到陜西后
    ,成為割據(jù)一方的軍閥
    ,不受天朝管束。孫傳庭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zhàn)
    ,完全是被逼無奈
    ,可以說孫傳庭是被崇禎逼死的。

    還有

    ,袁崇煥之死
    ,也有崇禎擔心他成為軍閥的原因。袁崇煥提出的?以遼土養(yǎng)遼人
    ,以遼人守遼土?
    ,實際上這就是軍閥割據(jù)的前提條件,崇禎擔心袁崇煥會有占山為王那一天
    ,所以殺掉袁崇煥就可以消除隱患

    三是擅殺。北京勤王

    ,崇禎抓了袁崇煥
    ,把祖大壽嚇壞了,我的媽耶
    !俺老大袁崇煥這么為你崇禎賣命
    ,結(jié)果被你崇禎逮捕了
    ,我算啥呀,趕緊跑吧
    ,跑得慢了就有可能沒命
    !祖大壽抗旨離開北京。此后祖大壽嚇破了膽
    ,崇禎多次請祖大壽面圣
    ,祖大壽怕掉腦袋,總是托詞不去

    兵部尚書陳新甲奉旨議和

    ,結(jié)果秘密泄露,群臣在朝堂上攻擊陳新甲
    ,崇禎不敢擔當
    ,把陳新甲當替罪羊殺了。造成的結(jié)果是
    ,后來崇禎要遷都南京
    ,大臣們心想,現(xiàn)在我們同意遷都
    ,到了南京
    ,危險解除,你崇禎回過頭來
    ,指責我們放棄北方祖宗基業(yè)
    ,把我們殺掉怎么辦?為了保命
    ,大臣們就是不同意遷都

    四是寡恩。在崇禎的心里

    ,自己是君王
    ,大臣們就該無條件地為他服務。實際上哪有那么多應該

    袁崇煥是個難得的人才,清朝記錄說崇禎中了皇太極的計

    ,逮捕袁崇煥
    ,可是袁崇煥是在入獄九個月后被殺的,這么長時間
    ,要是中計也早該反應過味來
    。袁崇煥不是漢奸,崇禎心里清楚
    ,崇禎完全沒必要殺他
    ,讓他戴罪立功
    ,也算是施恩于他,他會更加盡力為崇禎服務

    大臣跟隨皇帝

    ,是需要利益交換的,大臣得不到任何好處
    ,只有壞處
    ,誰還愿意跟隨皇帝。所以
    ,宋高宗趙構(gòu)可以領一幫大臣逃跑
    ,崇禎要遷都南京,大臣都沒人跟隨
    。崇禎要殉國時
    ,身邊不見一個大臣。

    一個怠政的皇帝

    ,亡國了很正常
    ,一個勤政的皇帝,亡國了不免讓人遺憾
    。崇禎亡國
    ,德不配位的結(jié)果。

    明朝末年的“愛國者”,經(jīng)過一番神操作
    ,葬送了江山還變成了漢奸

    明朝末年

    ,關內(nèi)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攻城略地,關外的滿清貴族也在蠢蠢欲動
    ,整個北方大地即將變成血雨腥風


    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jīng)感到了世界末日的到來,皇帝身邊的高級顧問李明睿建議遷都南京
    。這個建議得到了崇禎皇帝的高度肯定
    ,但想在朝會上通過,那是難上加難


    最開始
    ,崇禎皇帝曾經(jīng)命令兵部尚書陳新甲和皇太極議和,最后因為消息泄露
    ,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同仇敵愾
    ,陳新甲成了替罪羊被處死,議和只能宣告結(jié)束


    有這個先例在
    ,其他的大臣并不傻
    ,他們自然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對任何企圖談判的和遷都的人都會口誅筆伐
    ,徹底把這灘水給攪渾


    過了幾天,李明睿正式上書
    ,請求崇禎皇帝遷都南京
    ,然后率軍駐扎在龍興之地鳳陽,等待各地的勤王大軍云集于此
    ,然后率軍西征
    ,徹底剿滅李自成。

    這個計劃聽起來很大
    ,表面看上去是以退為進
    ,為了避其鋒芒,最終剿滅李自成
    。實際上的意思就是為了遷都南京
    ,至于能不能干掉李自成,另當別論
    ,這個說法不過是遮羞布
    ,給遷都找一個合理的借口。

    這時候滿朝文武都堅決反對
    ,他們提出來的理由和現(xiàn)在比較接近
    ,無非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老祖宗辛辛苦苦才打下了這片江山
    ,現(xiàn)在怎么能夠拱手讓給這些賊人和北方的夷狄。我呸
    ,他們不配擁有北京城


    到了1644年的3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城
    ,崇禎皇帝自殺
    ,明朝滅亡了,后來的南明政權(quán)不過是一個茍延殘喘的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


    當初信誓旦旦對崇禎皇帝遷都的那些人
    ,現(xiàn)在變成了喪家犬。自己的主人沒有了
    ,對于他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靠新主子。

    當初堅決反對遷都的張縉彥和大學士魏藻德變成了帶路黨
    ,他們率領文武百官跪在街頭
    ,歡迎他們的新主子李自成進京


    幸虧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jīng)自殺了,要不然看到這一幕也會被活活氣死


    接下來就是這些官員們的表演時間到了
    ,他們絡繹不絕地來到李自成的臨時辦公地點,表達了對李自成如黃河之水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崇拜之情


    因為來的人差不多有將近1000人
    ,差一點就把臨時辦公地點的門給擠破了。李自成也不勝其煩
    ,命令閉門謝客
    ,仍然擋不住這些人投降的熱情。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過了沒多久
    ,在山海關戰(zhàn)敗的李自成倉皇逃竄
    。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把這些奴才都帶上
    ,當然這些奴才們有自己的新去處


    過了數(shù)日,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
    。這些投降了李自成的全民官員有如法炮制
    ,跪在街頭歡迎多爾袞入關,因為之前他們曾經(jīng)操作過一遍
    ,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


    投降的人包括當年魏忠賢的黨羽馮銓、陳明夏
    、周伯達
    ,陳之龍等人。多爾袞雖然從內(nèi)心深處看不去這些人
    ,但是為了鞏固新政權(quán)
    ,仍然讓他們官復原職。

    就這樣這些人變成了三朝元老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這個動作
    ,估計讓他們自己也是瞠目結(jié)舌。

    歷史 從來都是這么 搞笑
    ,也是這么真實
    ,更是這么殘忍,把人性深處的陰暗和復雜揭穿在所有人的面前


    現(xiàn)在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這些跳梁小丑
    ,比如司馬南、再比如那個在美國的陳平,差不多都是這類的貨色
    ,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平時披著一副愛國的外衣,背地里邊長的是一個漢奸的心
    ,一旦形勢有變
    ,他們就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帶路黨。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10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