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砣毡竞椭袊郧笆鞘裁搓P系?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日本和中國的關系
,大多數(shù)人首先會想到近代時期的不愉快,但實際上,古代日本和中國還曾是附屬關系。當然,在日本崛起之后,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尊嚴,一直都是拒不承認古時候與中國的這層關系的,直到1981年江蘇金印出現(xiàn)之后,日本才無法否認這段歷史。首先來仔細介紹一下這枚金印的來歷
。據(jù)資料顯示
,這枚金印乃是漢代廣陵王劉荊之后所有,上面刻有“漢倭奴國王”五個大字。此印乃是1981年江蘇一女士修道挖出的,一出現(xiàn)就立馬就轟動了國內(nèi)外。當時有考古學家判斷,發(fā)現(xiàn)金印之地應該還有一位大人物的墓穴,于是他們便順藤摸瓜,在經(jīng)過仔細勘查之后又發(fā)現(xiàn)了劉荊的墓穴。當然
,劉荊在歷史上算不得非常出名,但是這枚金印卻是實實在在震動了日本歷史界,坐實了日本曾經(jīng)是中國藩屬國的事實。在此之前,日本一直都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除了這枚金印
其實1784年的這枚金印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
,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中國在亞洲無論是經(jīng)濟還是政治方面都是占領主導地位的,在此期間,不僅是日本,還包括韓國、越南等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曾經(jīng)是中國的藩屬國,甚至其文化至今仍受中國影響。比如日本的和服文化
、文字語言等方面,還有韓國、越南等國家的官方文字都曾經(jīng)是漢字,另外,在這些國家的史書、文化、風俗習慣的方面還依稀可見古代中國的影子。實際上這種歷史并沒有什么好避諱的,像中國就并沒有在強大之后抹殺曾經(jīng)的那段悲痛歷史
,而是正視它,并且將其寫入教科書中讓后代不斷了解并且吸取教訓,這才是強國該有的風范相反
總之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于中國文化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備真?zhèn)?695~775年)向日本朝廷進獻從中國帶回的“大禮包”
一千多年前
擴展資料:
中日是重要近鄰。1972年9月29日
1978年8月12日
此后
邦交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中日關系總體不斷發(fā)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日關系
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之前
事例: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迫使清王朝與英國之間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自救自強”的第一步
“出兵臺灣”是近代日本第一次出兵海外,也是“最初的踐踏清朝主權的事件”
毛澤東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
盡管由于領土和歷史問題
擴展資料:
中日關系出現(xiàn)轉機,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日本
,都是難得的機遇。理解改善中日關系的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
、中日關系不是簡單的雙邊關系。中國和日本同為亞洲的重要國家,又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jīng)濟體,在亞太和世界事務中共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處理好中日關系十分重要
2、互惠共贏
中國有強大的加工
3、共同反對貿(mào)易保護主義
,維護自由貿(mào)易體制和世貿(mào)組織規(guī)則。近兩年來,美國一邊在國際事務中“退群”,一邊推行單邊主義和貿(mào)易保護主義,不僅給現(xiàn)有的國際貿(mào)易秩序帶來沖擊,對中國和日本的利益造成傷害,還嚴重擾亂了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中國和日本作為多邊貿(mào)易體制的受益者和維護者,完全有理由聯(lián)起手來
,反對貿(mào)易保護主義,通過推動中日韓自貿(mào)協(xié)定與多邊機制,共同建立和維護開放型的世界經(jīng)濟體制。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中日關系:與歷史相比
,未來更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與近代中日關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13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