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求賢若渴,愛才的李世民,為什么執(zhí)意殺單雄信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4 08:40:40
一向求賢若渴,愛才的李世民,為什么執(zhí)意殺單雄信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钍烂駳涡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古代時
,尤其是亂世時,會涌現(xiàn)許多武藝高強的英雄豪杰
。而后世小說里更愿意將這些武藝高強的豪杰列為五虎上將。三國劉備麾下有關(guān)張趙馬黃五虎上將
,水滸梁山也有關(guān)勝林沖等五虎上將。同樣
,在隋朝末年
,瓦崗寨里也有五虎大將
。而瓦崗五虎將以及其他眾多人才,日后都成了李世民麾下的將領(lǐng)
。
意殺單雄信.png)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成了李世民手下
,單雄信和王伯當就沒有
。王伯當不必多說,因為忠誠志大才疏的李密
,最后和李密一起死于李唐之手。而單雄信之死最令人惋惜
,徐世績程咬金等諸多兄弟向李世民求情
,希望李世民能不殺單雄信
,但李世民卻執(zhí)意殺死了單雄信。那么
,一向求賢若渴
,愛才的李世民為何執(zhí)意要殺死單雄信呢?下面
,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
1.單雄信威望太高。單雄信未投瓦崗前
,就已經(jīng)是綠林里的大哥級別
,所謂36路總瓢把子。昔年
,單雄信作為二賢莊的莊主時
,就曾收留了徐世績
,秦瓊,程咬金等人
,對他們有些大恩,堪稱是他們的領(lǐng)袖
。
瓦崗起義后
,單雄信又作為猛將和元老級人物,為瓦崗寨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秦瓊程咬金等人比他還差點
。日后
,李密執(zhí)掌瓦崗寨后
,單雄信又被封為五虎大將之首,可見他的威望之重
。
投靠王世充后
,王世充也是深知這個道理。于是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單雄信
,一方面,是用來籠絡(luò)單雄信;另一方面
,控制了單雄信
,秦瓊程咬等人的忠誠也能有保障。但王世充太過陰險了
,所以秦瓊等人紛紛向李世民投誠了
。只有單雄信沒有背棄自己的岳父王世充,結(jié)果兵敗被捕
。李世民心里也明白
,放過單雄信,對他以后掌控秦瓊徐世績等人的忠誠不利
。這是李世民不愿看到的,為此
,即使單雄信武藝再高,但因為他本人威望太高
,保險起見就殺了他。
2.李世民為了報仇
。之前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所占據(jù)的洛陽城時
,面對李唐強橫的實力
,王世充所部人心惶惶
,不敢出城應(yīng)戰(zhàn)。只有單雄信毫不畏懼
,竟然敢率領(lǐng)部隊主動攻擊李唐軍隊
,而他本人更是差點襲殺了李世民,要不是徐世績出來制止了單雄信
,李世民就死了。
這次死里逃生的經(jīng)歷
,李世民絲毫沒忘。對李世民來說
,他南征北戰(zhàn)多年,打敗了無數(shù)強敵
,結(jié)果終日打雁
,卻被雁子啄了眼睛,堪稱是奇恥大辱
。所以
,當單雄信被活捉后
,李世民一是為了報當年之仇
,二是為了洗刷自己的屈辱,才會毅然決然的殺了單雄信
。
3.單雄信寧死不屈
。單雄信骨子里有著常人所沒有的重情重義。為了義氣
,單雄信能為秦瓊徐世績等人兩肋插刀
。對于忠誠
,單雄信寧愿以死報恩。先是投翟讓
,再投李密
,最后成了王世充的頭號大將
。秦瓊程咬金等人可以投李唐
,他不行。因為他明白
,王世充雖然待人刻薄
,但對單雄信是非常器重與信任的。士為知己者死
,重情重義的單雄信當然不會背叛王世充,而去投降李世民了
。
臨死前的單雄信
,心里懷著兩大悲哀
。第一個悲哀,是他為自己悲哀
。自己雖然武藝高強,但一生卻沒能遇上明主
。翟讓
,李密
,王世充等人都是平庸之人
,或許李世民可以稱得上明主,但他內(nèi)心已經(jīng)不允許他再次投靠他人了
,他將氣節(jié)看得比命更重!
第二個悲哀
,是他內(nèi)心苦痛。他曾經(jīng)的兄弟
,一個個都離開了他,轉(zhuǎn)而投靠了李世民
,成了他的敵人
。他內(nèi)心是失望的
,結(jié)義兄弟沒有一個站他身邊,跟他并肩作戰(zhàn)
,他這么信任秦瓊等人,他們卻選擇了與他為敵
,單雄信的內(nèi)心苦痛可想而知了。
“寧學(xué)桃園三結(jié)義
,不學(xué)瓦崗一炷香”
。如果說,單雄信的死
,李世民負最大責(zé)任,那么
,單雄信信任的結(jié)義兄弟就要負次要責(zé)任了。沒有他們幫助李世民
,單雄信也不會敗得這么快
。可悲可嘆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 ,卻為何殺了單雄信呢?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月
,李世民在虎牢關(guān)活捉竇建德、王琬
、長孫安世等人。李世民還讓孫安世告訴王世充失敗的情況
。這個時候王世充打算沖出包圍
,往襄陽跑,結(jié)果將領(lǐng)們都不同意
。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四年五月)戊辰 ,王世充降
。”
李淵對王世充
、竇建德最后的處置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七月九日
,李世民凱旋回長安。李世民就把王世充
、竇建德講給李淵處理
。
《舊唐書》:秦王以世充至長安,高祖數(shù)其罪,世充對曰:“計臣之罪
,誠不容誅,但陛下愛子秦王許臣不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备咦婺酸屩Ec兄苪
、妻
、子同徙于蜀,將行
,為仇人定州刺史獨孤修所殺。子玄應(yīng)及兄世偉等在路謀叛
,伏誅
。世充自篡位,凡三年而滅
。
然而竇建德也沒有逃脫了
,被斬首的命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杜f唐書》記載:
“七月,秦王俘建德至京師,斬于長安市,年四十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strong>對于王世充和竇建德自然由李淵來處理 ,對于單雄信的處理,讓李世民有點為難
。
李世民和單雄信的交集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王伯當和徐世勣建議翟讓
,把瓦崗寨主的位置讓給李密時
。單雄信就被封為左武侯大將軍
,《舊唐書·李密傳》:
讓于是推密為主 ,號為魏公
。二月
,于鞏南設(shè)壇場,即位
,稱元年,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
。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
,楊地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
。拜翟讓為司徒
,封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
,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
。
后來瓦崗寨失敗,李密投向唐朝
,王世充又打敗李密,進圍偃師
,單雄信等人投降
,徐世勣投奔李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杜f唐書·李密傳》:
密偃師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為大將軍。
武德三年(620年)
,李世民攻打洛陽
,單雄信率兵出戰(zhàn)
,單雄信直取李世民,徐世勣制止單雄信
,單雄信才退走
。《舊唐書·李密傳》:
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zhàn)
,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
,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懼
,遂退
,太宗由是獲免
。
李世民為何殺害單雄信?
單雄信雖然將才難得
,但是他是一個“有奶就是娘”的人
,李世民對他不放心
。當時瓦崗寨的核心成員就是:翟讓、單雄信
、徐世勣
,后來李密上山
,翟讓就把位置讓給了李密。公元617年11月
,李密設(shè)宴請翟讓喝酒
,趁機把翟讓殺害。
緊接著
,翟弘、翟摩侯
、王儒信都被殺。徐世勣想跑
,被守門的士兵砍傷脖子
,幸虧被王伯當制止,再看單雄信
,單雄信跪下來磕頭哀求
,李密才沒有殺他
。
后來瓦崗寨失敗
,單雄信又投奔了王世充
,還被封為大將軍。對于這些武功高強
,卻人品有問題的人
,讓李世民非常的不放心
,說不定哪天就背叛自己了
。這是李世民殺單雄信的第一點原因
。
第二點,瓦崗勢力和關(guān)隴集團勢力的隔膜
李世民屬于關(guān)隴集團勢力,他對瓦崗勢力一直有戒備之心
。除了對單雄信
,李世民對徐世勣也存在戒心。因為徐世勣和單雄信關(guān)系不一般。
單雄信被殺的時候,徐世勣還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免單雄信一死
,但是被拒絕。單雄信就把家人托付給了徐世勣。
《隋唐嘉話》:充既平,雄心將就戮,英公請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績曰:‘平生誓共為灰土
,豈敢念生,但以身已許國
,義不兩遂
。雖死之
,顧兄妻子何如
。“因以刀割其股
,以肉啖雄信曰:‘示無忘前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坌攀持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trong>
李世民在臨死的時候,還在試探徐世勣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于李勣無恩
,我今將責(zé)出之
。我死后
,汝當授以仆射
,即荷汝恩
,必致其死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蹦顺鰹榀B州都督
。高宗即位
,其月,召拜洛州刺史
,尋加開府儀同三司
,令同中書門下
,參掌機密
。十歲,冊拜尚書左仆射
。
總結(jié):李世民之所以殺單雄信
,主要是單雄信人品不行
,在一個單雄信和徐世勣的關(guān)系不一般
,單雄信被殺之前
,徐世勣為他求情
,就能看得出
。如果單雄信和徐世勣聯(lián)合反唐
,后果不堪設(shè)想。
公元626年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整個瓦崗勢力
,沒有和李世民是一條船上的,徐世勣則是觀望的態(tài)度
。如果當時單雄信活著
,以單雄信的為人處世的方式
,有可能被李建成拉攏過去。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的勝算就沒有那么大了
。
李世民為何一定要殺單雄信呢 ?
我看的是隋唐英雄傳,我特別喜歡的就是瓦崗五虎將
,我看不是李世民一定要殺單雄信
,而是單雄信寧愿死也不愿意歸順李世民
單雄信在出了瓦崗之后,路過了王世充的地盤
,結(jié)果王世充利用自己的女兒
,把女兒嫁給了單雄信,因此將單雄信為他所用
后來在與唐的對戰(zhàn)中
,王世充逼單雄信和兄弟爭斗
,又逼他在關(guān)公像面前發(fā)誓,不得背叛王世充
,否則天誅地滅。
后來王世充敗北
,假降唐
,后被秦叔寶殺死,而單雄信的哥哥當年被李淵殺死
,一直懷恨在心
,又在關(guān)公像的面前發(fā)誓,寧死不降
,而李世民放下自己的身份而給單雄信下跪也沒用,為了不能放虎歸山
,不得不殺了單雄信
。
李世民雖然也是愛才心切,但是在江山面前
,他不能因為愛才而拿李家的江山開玩笑。所以李世民只能殺掉單雄信
,也算是被逼的,如果單雄信不那么執(zhí)拗選擇跟了李世民也就不會死了
。
千古明君李世民,為什么堅持要殺單雄信,連徐茂公都救不了
隋唐年間,由于楊廣的暴政
,導(dǎo)致群雄并起
,在那個猛將如云的年代
,單雄信絕對是一個不會讓人小看的角色
,他不僅武藝高強
,而且在領(lǐng)兵打仗方面也有不錯的成績
。
除了武藝和用兵方面有所長之外
,單雄信在為人處事方面也被世人所稱道
。作為“綠林豪杰”,早在二賢莊時
,單雄信就常常仗義疏財,劫富濟貧
,除強凌弱
,受過他恩惠的人有平民百姓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髮⑶丨偅丨傇?jīng)窘迫到要賣自己的坐騎
,單雄信得知后
,更是仗義疏財,贈對方銀兩以度難關(guān)
。
另外李密在落難時也受到過他的幫助
,單雄信可謂是一個相當仗義之人。從著名的二賢莊四十六友結(jié)義的故事
,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為人品行
,因此
,他的人脈也是頗廣
。
公元613年
,翟讓在瓦崗寨揭竿反隋
。單雄信攜好友徐世勣來投奔,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隨后瓦崗軍用兵不當被王世充擊敗
,瓦崗寨很多有識之士都投奔了李唐,就連他昔日好友徐世績也投奔了李唐
,可是單雄信在兵敗后卻投奔單雄信為何不肯投降李唐了王世充,明知道王世充不是明主
,卻固執(zhí)的不順應(yīng)時勢
,不棄暗投明
,這又是為什么
?追根究底還得從兩人的父輩說起
。
單雄信祖父名登
,曾是北周的一員大將,幫助北周宇文氏統(tǒng)一北方
,宇文氏念其戰(zhàn)功顯赫
,便封他為護國將軍
,統(tǒng)帥三軍
,駐守在東昌
。
單雄信祖父有一子名叫單禹,生的高大威猛
、武藝高強
,長大后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仍駐守在東昌
,公元581年,隋朝將領(lǐng)李淵奉命攻打東昌
,單禹與李淵血戰(zhàn)了七天七夜
,雙方戰(zhàn)斗力大大下滑,可惜實力懸殊
,李元最終攻破城門,擒下單禹
,單禹不堪侮辱被李淵所殺,單李兩家的仇怨由此拉開序幕
。
單家一家大小匆忙逃到了潞洲
,從此以后在這里蓋莊園
,置田地
,定居在二賢莊。然而
,單李兩家的恩怨卻并非到此為止。
隋朝統(tǒng)一南北之后
,李淵受封太原太守,他在上任的途中遭到宇文述的追殺
,李淵靠著自己出奇的劍法和隨行將士的頑強抵抗
,才勉強抵擋住攻擊
,可宇文述一直在尋求一個絕佳的機會干掉李淵防止他日后有變,一直讓士兵尾隨在后
,幸好李淵得秦瓊幫助才打退這幫殺手
。
在人困馬乏后,便選擇休息片刻
,就在此時
,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策馬而來,李淵以為是敵軍卷土重來
,遂立刻拿起弓箭
,一箭洞穿了單雄忠
。
此外,李淵還曾經(jīng)奉命討伐過瓦崗寨
,還俘虜那里的家眷親屬
,雖然他這次圍剿,有被人算計陷害的原因
,但最終還是被單雄信算在了前者頭上
。
新仇加上舊恨
,單雄信自然恨極了李唐,只要讓他碰上了李氏族人
,他恨不得殺之后快
,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過程中,就兩次險些葬身在單雄信手下
。
因此
,在雙方互相視彼此為仇家的情況下
,且不論李唐方面作何感想
,就單雄信這份倔強剛烈的性子
,要他降服與李世民,是斷然不可能的
,這便是單雄信為何不肯降服于李唐的原因
。
公元618年,瓦崗寨與王世充一戰(zhàn)中兵敗而散
,就是因為以上的一些個人原因
,單雄信才轉(zhuǎn)而投奔了以前的敵人王世充
,并且還有幸得王世充愛女之愛,成為了王世充的女婿
。
兩年后
,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
,單雄信領(lǐng)兵作戰(zhàn)
,不幸兵敗被俘,李世民下令將單雄信等一干將領(lǐng)全部處死
,一個不留
。徐世績向李世民苦苦求情,希望他饒過單雄信的性命
,免他一死,但遭到李世民的拒絕
,最后被李世民處死
。
在隋末年間,單雄信作為當時的綠林總頭
,在江湖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打仗指揮方面
,因為常年作戰(zhàn)已經(jīng)具備了很強的作戰(zhàn)能力
,在江湖中的名聲不遜于秦瓊和尉遲恭
,以至于當時秦王身邊的人曾道賀道:“秦王前日得尉遲恭,今日得單雄信
,真可謂是如虎添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我們知道李世民向來求賢若渴,他手下的秦瓊
、程咬金
、尉遲恭也都是降將
,李世民都能重用他們,為什么到了單雄信
,面對如此猛將,李世民還是執(zhí)意要殺了他呢
?
我覺得可能是單李兩家從父輩開始就結(jié)下深仇大恨
,你不殺他
,他假意歸唐,萬一哪天他心血來潮想報仇的話
,后悔都來不及了。
再有就是李世民曾兩次進攻洛陽王世充部
,有一次差點被單雄信所殺
,幸好當時被徐世績喝止住
,雖然李世民嘴上說不介意
,但恐怕心里恨得牙癢癢
。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李世民下決心處死單雄信的時候只有徐世績出面求情
,往日與他有莫逆之交的秦瓊都沒有露面,我不知道當時秦瓊
、程咬金等瓦崗寨老將為什么沒有露面
,就只是覺得,假如露面的話也不一定會為單雄信求情
,饒他不死
。
這一點也應(yīng)該是李世民要殺單雄信的原因
。但我覺得至關(guān)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看透了單雄信的為人,他覺得單雄信此人太像呂布了
,呂布我們都知道
,被叫做“三姓家奴”,而單雄信也好不到哪里去
。
他先是幫助李密除掉了翟讓
,為李密馬首是瞻
,然后在李密戰(zhàn)敗后轉(zhuǎn)而投奔王世充
,沒有絲毫的內(nèi)疚
,同樣投降王世充的秦瓊
、程咬金
,在意識到王世充并非明主之后
,前戰(zhàn)臨陣聲明而去,等到王世充被迫投降李唐以后
,單雄信竟還幻想著通過秦瓊、徐世績等人的關(guān)系投靠李唐
。
這樣的行為只能說是徹頭徹尾的不忠
,李世民自然不會用這樣的人
,即便你有過硬的本事
,最終單雄信被斬于洛陽
。
李世民為什么要執(zhí)意殺死單雄信?說好的求賢若渴呢?
單雄信曾經(jīng)兩次威脅到李世民的生命
在李世民攻打洛陽期間
,單雄信曾經(jīng)多次威脅到李世民的性命,而見于史書記載的至少有兩次
。
第一次記載于在《舊唐書》中:
雄信出軍拒戰(zhàn),援槍而至
,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
,曰:"此秦王也
。"雄信惶恐,遂退
,太宗由是獲免
。
單雄信武藝高強
,尤其擅使馬槊
,也就是騎馬時用一種類似長槍的武器進行殺敵。他對李世民緊追不舍
,并且差點把李世民給當場刺殺
。這時候多虧了徐世勣趕到
,呵退了單雄信。徐世勣和單雄信曾經(jīng)是瓦崗寨中的生死兄弟
,雖然各為其主,但單雄信還是給了徐世勣一個面子
,饒過了李世民一馬
。
另外一次則記錄于《新唐書.尉遲恭傳》中:
單雄信者,賊驍將也
,騎直趨王(李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
,雄信墜,乃翼王出
。
在洛陽城下的另外一場戰(zhàn)役中
,李世民再次被單雄信追殺。這次沒有徐世勣在身旁
,李世民眼看就要死在單雄信的長槊之下
,正在危機時刻
,尉遲敬德拍馬趕到,把單雄信從馬上打到了地上
,救下了李世民
。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真正遇到生命危險的兇險時刻其實并不多
。而這個單雄信卻兩次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
,難免在李世民的心中會留下陰影。正因如此
,李世民后來才執(zhí)意要殺死單雄信,以報先前之仇
。
單雄信為人不忠,多次背叛舊主
在《隋唐英雄傳》中
,單雄信被塑造成了一個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形象。他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的莊主
,號稱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為人俠義豪爽
,鋤強扶弱
,天底下的所有英雄好漢都欽佩他的為人,奉他為大哥
。
單雄信在京劇中的造型
然而
,《隋唐英雄傳》畢竟是小說演義
,真實歷史上的單雄信可并沒有這么的忠義
。他甚至還做出過一些為人不齒的背主之事,使當時的天下豪杰嗤之以鼻
。
首先
,單雄信在面對翟讓之死時,選擇了卑躬屈膝的向李密投降
。單雄信和瓦崗軍的首領(lǐng)翟讓是至交好友,兩人素來友善
,名義上雖是主臣
,感情上實則是兄弟。然而
,后來李密殺死了翟讓
,單雄信非但沒有抵抗,亦或是慷慨赴死
,反而是向李密這個殺害了他舊主和好友的人跪地求饒
,磕頭一直磕到流血
,以此來換得茍且的活命
。
李密暗殺翟讓
后來
,單雄信成為了李密帳下的大將。在李密與王世充作戰(zhàn)時
,面對李密一方的失利
,單雄信又率軍投降了王世充
,成了王世充的大將軍
。
可以看出
,歷史上真實的單雄信其實是一個背信棄義,反復(fù)無常的小人
。雖然他勇猛無比
,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李世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人是否忠誠
,其次才考慮他的個人能力
。面對這樣一個多次背主的單雄信
,李世民將他斬首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1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