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在上學期間可能已經學過一些歷史知識,但是歷史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課本范圍
。歷史中有無數精彩的故事
,等待我們去挖掘和發(fā)現。今天
,我為大家搜集了關于太子趙竑被廢原因
,他最后下場如何?的歷史知識
,趕快來看看吧
。
太子趙竑被廢原因,他最后下場如何?
《宋寧宗趙竑丟掉皇位的歷史事件》

宋朝歷史上有許多皇帝因缺乏親生子嗣而被迫收養(yǎng)他人作為皇子
,例如宋仁宗
、宋高宗等等。普遍來說
,被收養(yǎng)的皇子們理論上都有可能在老皇帝去世后順利繼承皇位
,然而有一個人例外。他也是被過繼收養(yǎng)的
,理論上也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
,然而一句話讓他與皇位失之交臂,最終甚至牽連到了一條生命
。這個人就是宋寧宗的養(yǎng)子趙竑
。
宋寧宗趙擴自己親生的九個兒子全部夭折,為了國家和民眾
,他只能采取收養(yǎng)的方式
。他首先選定趙詢作為儲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趙詢在擔任太子多年后年紀輕輕地去世了
。于是趙擴不得不再次挑選接班人。嘉定十三年(1220年)
,他選定了趙希瞿之子趙竑
,并立其為皇子。雖然當時沒有立為太子
,但由于宮中沒有其他合適的皇子
,趙竑可以被視為準太子,預計在宋寧宗駕崩后繼承皇位
。
然而意外情況還是發(fā)生了
。實際上,史彌遠早已被派去監(jiān)視趙竑的一舉一動
,一旦發(fā)現趙竑對自己不滿
,史彌遠就決定采取行動。史彌遠身為史氏家族成員
,一直希望能夠掌握朝廷的權力,因此對趙竑的威脅持續(xù)存在。
趙竑對自己的處境并不知情
,他努力學習
,準備迎接未來的皇位繼承,然而他并未將史彌遠視為威脅
。史彌遠派出的眼線不斷向他匯報
,史彌遠也在暗地里籌謀著一場陰謀。
最終史彌遠找到了機會將趙竑拉下馬
。趙竑在一次權臣議政的會議上發(fā)表了一句非常無心的話
,無意中得罪了引起史彌遠不滿的勢力。這個看似無所謂的小小失言
,卻成為激起麻煩的導火索
。得知趙竑的這番言論后,史彌遠立刻將這件事披露給了權臣和趙竑背后的官員
。
權臣們乘機將諸多罪名加在趙竑頭上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紛紛背叛了趙竑而與史彌遠勾結
。趙竑在完全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抓捕
,并被控以違反朝廷政策和謀反罪名。不久后
,他被迫害至死
,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趙竑的喪命并不僅僅是一場政治陰謀的產物
,更是權力斗爭與深宮之間的微妙糾葛
。他的悲劇經歷為后來的事實探索者提供了不少的思考與啟示,他的養(yǎng)父宋寧宗也因此失去了一個有能力而又忠誠的繼承人
。這一事件對于宋朝的政治與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同時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殘酷的統(tǒng)治現實。
宋寧宗趙擴親生的九個兒子全部夭折
,為了江山社稷
,他也只能采用過繼的方式,他先是選中了趙詢并立為儲君
,沒想到趙詢做了多年的太子后
,年紀輕輕地便去世。這下趙擴只能再次選人了
,嘉定十三年(1220年)
,他選中了趙希瞿的兒子趙竑,并立其為皇子
。當時雖然沒立為太子
,但是由于宮中沒有其他皇子
,所以他就是準太子,不出意外的話他就是宋寧宗駕崩后的皇位繼承人
。不過意外還是發(fā)生了
。
當時的趙擴已經是垂垂老矣,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很多大臣們這時候就開始在皇子身上下注了,這其中就有權相史彌遠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案f好鼓琴,丞相史彌遠買美人善琴者
,納諸御
,而厚廩其家,使美人目閑竑
,動息必以告
。美人知書慧黠,竑嬖之
。宮壁有輿地圖
,竑指瓊厓曰:‘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于此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謬L呼彌遠為‘新恩’。以他日非新州則恩州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這件事后來傳到了史彌遠耳中,史彌遠為了試探一下趙竑
,就在七夕這天給趙竑送禮
,這下還真把趙竑的真實態(tài)度試探出來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皬涍h聞之
,嘗因七月七日進乞巧奇玩以覘之,竑乘酒碎于地
。彌遠大懼
,日夕思以處竑,而竑不知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此時,寧宗因沂靖惠王趙抦早逝且無子
,便命史彌遠幫助他物色品行端正的宗室繼承王位
,最后選中了山陰縣尉趙希瓐的長子趙昀(本名趙與莒)
,并命親信鄭清之教導他。當得知趙昀生性恭謹
、為人賢明后
,又聯(lián)想到趙竑的敵意
,史彌遠就動了易儲之心
。
嘉定十七年(1224年),寧宗趙擴駕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皬涍h始遣清之往,告昀以將立之之意
。再三言之
,昀默然不應。最后清之乃言曰:‘丞相以清之從游之久
,故使布腹心于足下
。今足下不答一語,則清之將何以復命于丞相?’昀始拱手徐答曰:‘紹興老母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逯愿鎻涍h,益相與嘆其不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史彌遠一方面一直壓著遺詔不發(fā),另一方面派人“夜召昀入宮
,后尚不知也
。彌遠遣后兄子谷及石,以廢立事白后
,后不可
,曰:‘皇子先帝所立,豈敢擅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且梗财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后終不聽”
。
但楊谷等說明,史彌遠已命殿帥夏震派兵看守皇宮及趙竑
,如果不立趙昀為帝
,“禍變必生,則楊氏無噍類矣”
。楊皇后在沉思很久
,權衡利害關系之后
,被迫同意。史彌遠便偽造寧宗遺詔
,“遂矯詔廢竑為濟王
,立昀為皇子,即帝位”
。為了說明趙昀即位的“合法性”
,史彌遠宣稱:宋寧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詔以貴誠為皇子
,改賜名昀”
。趙昀即位,是為宋理宗
。從此
,宋太祖長子燕王趙德昭的后裔,取代了由宋孝宗開始的宋太祖次子秦王趙德芳后裔的帝位
。
就在史彌遠“偷天換日”之際
,趙竑卻還蒙在鼓里,眼巴巴地等著宮內的宣召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案f跂足以需宣召,久而不至
。彌遠在禁中
,遣快行宣皇子,令之曰:‘今所宣是沂靖惠王府皇子
,非萬歲巷皇子
,茍誤,則汝曹皆處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不能自己,屬目墻壁間
,見快行過其府而不入
,疑焉。己而擁一人徑過
,天已暝
,不知其為誰,甚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瓣兰戎粒瑥涍h引入柩前
,舉哀畢
,然后召竑
。竑聞命亟赴,至則每過宮門
,禁衛(wèi)拒其從者
。彌遠亦引入柩前,舉哀畢
,引出帷
,殿帥夏震守之。
既而召百官立班聽遺制
,則引竑仍就舊班
,竑愕然曰:‘今日之事
,我豈當仍在此班?’震紿之曰:‘未宣制以前當在此
,宣制后乃即位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以為然
。未幾,遙見燭影中一人已在御坐
,宣制畢
,閣門贊呼,百官拜舞
,賀新皇帝即位
。竑不肯拜,震捽其首下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屎蟪C遺詔:竑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濟陽郡王
,判寧國府
。帝因加竑少保,進封濟王
。九月丁丑
,以竑充醴泉觀使,令就賜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趙昀登基后不僅封趙竑為濟王,還判寧國府(湖州)
。如果趙竑只是這樣的結局
,也還算說得過去,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事情簡直讓他難以想象
。他竟然莫名其妙卷進了一場“叛亂”
,寶慶元年(1225年)正月庚午日
,“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謀立竑,竑聞變匿水竇中
,壬等得之
,擁至州治,以黃袍加身
。
竑號泣不從
,不獲已,與之約曰:‘汝能勿傷太后
、官家乎?’眾許諾
。遂發(fā)軍資庫金帛、會子犒軍
,命守臣謝周卿率官屬入賀
,偽為李全榜揭于門,數彌遠廢立罪
,云:‘今領精兵二十萬
,水陸進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让饕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皆太湖漁人及巡尉兵卒,不滿百人耳
。
竑知其謀不成
,率州兵討之。遣王元春告于朝
,彌遠命殿司將彭任討之
,至則事平。彌遠令客秦天錫托召醫(yī)治竑疾
,竑本無疾
。丙戌,天錫詣竑
,諭旨逼竑縊于州治
。”
作為準太子
,趙竑本應繼承皇位
,但卻因禍從口出,不僅與皇位“擦肩而過”
,最終還丟失性命
,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以上就是關于太子趙竑被廢原因,他最后下場如何?的全部內容了
,小伙伴如果覺得不錯
,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歷史類的相關的小知識、小趣聞和人物故事的話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
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1、冗兵
宋朝始終面臨外敵入侵的威脅
,故在防范軍人干政威脅的同時
,又不能不保持強大的軍隊。在重文輕武的政策下
,上無名將
,下無精兵,只能倚多取勝
,故士兵數量不斷增大
。龐大的軍隊,消耗巨大的社會財富
。
2
、冗官
宋室優(yōu)遇文人,通過科舉和恩蔭
,造就了一個規(guī)模龐大的吏員階層,他們不僅享有免稅的特權
,還受國家的俸祿
。宗室也是一個不事生產的階層。
宗室蕃衍
,吏員歲增
,食祿階層不斷擴張。史載
,真宗天禧年間
,宗室、吏員受祿者9785員
,到仁宗寶元時候
,宗室、吏員受祿者就達到15443員(《宋史·食貨志》)
。
3
、冗費
經過建國初期的休養(yǎng)生息后,國家進入長期穩(wěn)定階段
。就像歷朝都會發(fā)生的那樣
,隨著社會財富的增長,社會奢侈風氣也不斷滋長(皇室
、百姓都是如此)
,這就導致財政開支失控
。
但宋朝在其最繁榮的時代財政就成為了嚴重問題,這卻不多見
。因為宋朝除了正常的揮霍(這個可以克制)外
,供養(yǎng)龐大的軍隊、官員
、宗室
,支付遼、夏的歲幣
,都是固定的財政開支
。
宋真宗在位后期大搞天書下降、東封西祀等活動
,揮霍浪費
,濫賞無度,更是雪上加霜
。真宗去世后
,天書鬧劇結束,與之相關的費用也被裁減
。但不能改革體制
,以上所列的各類開支就只能是有增無減。
宋仁宗時代
,立國近百年
,制度已失去活力,國家近乎陷入停滯狀態(tài)
,一面經濟繁榮
,同時積貧積弱。魯迅曾經嘲笑某些國人自夸富庶:“倘是獅子
,自夸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
,但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神宗改革,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祖宗之法的弊端
,未能挽救宋朝的虛胖:一方面經濟繁榮
,另一方面軍備軟弱,真的長成了大肥豬或小肥羊
,只待金人一擊了
。
4、地緣環(huán)境惡劣
當時宋最大近威脅來自遼,北方沒有長城
,太行山這些天然的戰(zhàn)略要地作為屏障
,遼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幾天時間就可以飲馬黃河
。
又沒有對付騎兵的好辦法
,到了后來的南宋的岳飛才有了辦法。在這種情況下
,肯定是要多兵的
。沒有兵是不行的。但是兵又是老弱兵
。
5
、內憂外患
宋寧宗初期,趙汝愚任宰相
。趙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
。但由于皇室任職宰相本就不合禮法,加上韓侂胄煽風點火
,最后他被罷去相位
。但是,民間依然十分懷念他
,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
。
韓侂胄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的影響與排斥異己,假借學術之名
,制造慶元黨禁
。將理學稱為“偽學”,而朝中信仰理學的大臣又多反對韓侂胄
。韓侂胄借此將信仰理學的士大夫全部趕出政府。
慶元六年(1200年)
,韓侂胄見理學已構不成威脅
,便解除黨禁。但是
,黨禁不得人心
,為了籠絡士人,韓侂胄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
。開禧二年(1206年)
,韓侂胄貿然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
。
北伐的失敗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
。他的政敵史彌遠借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集結成聯(lián)盟。而金人又以殺韓侂胄作為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
,史彌遠等偽造密旨
,將韓侂胄殺死。
從此之后開始了史彌遠專政時期
。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
,大權獨攬。宋寧宗本有八子
,但都夭折了
。于是他立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趙竑對史彌遠的專政非常不滿
。因此史彌遠廢趙竑太子之位
,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
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三日
,宋寧宗去世
。趙昀接替即位,是為宋理宗
。但是
,史彌遠繼續(xù)其的專政,而宋理宗也奉行韜光養(yǎng)晦的策略
。宋理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
,史彌遠去世。
宋理宗終于擺脫了史彌遠的陰影
。次年
,宋理宗改元端平,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史稱“端平更化”
。理宗將史彌遠舊黨盡數罷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觀
。同時在北方
,金朝正面臨蒙古的步步緊逼,面臨亡國
。
-宋朝
宋朝后期為什么會衰落呢??
??
?
??
?
宋徽宗 是一位天才藝術家
,卻也是亡國之君。
哲宗沒有留下子嗣
,死后由他弟弟趙佶即位
,是為宋徽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兆趯:孟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對朝政毫無興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兆谧杂讗酆霉P墨
、丹青、騎馬等
。趙佶的生活糜爛
,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
,聽信道士所言
,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后改名為艮岳
。艮岳方圓十余里
,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
。里面亭臺樓閣
、飛禽走獸應有盡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兆谶€在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石
,是為花石綱
,引得民怨沸騰。
徽宗不理朝政
,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
。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
,排斥異己。蔡京即位次日
,就下達了一個禁止元佑法的詔書
。此即謂元佑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兆诒救撕么笙补Γ斔吹竭|國被金國進攻后
,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
,派遣使節(jié)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
,北宋負責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
。滅遼后,燕云之地歸宋
,過去宋朝給遼國的歲幣改繳金國
。此即為海上之盟。但宋朝軍隊卻被打得大敗
。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
,并克扣營、平
、灤三州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
。趙佶嚇得立刻傳位其子欽宗趙桓
。欽宗患得患失,在戰(zhàn)和之間舉棋不定
。后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來保衛(wèi)東京
。雖然一度取得了勝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
,二度南下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淪陷
。十一月
,開封外城淪陷,金軍逼迫欽宗前去議和
。閏十一月卅日
,欽宗被迫前去金營議和,三日后返回
。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銀
。欽宗因此大肆搜刮開封城內財物
。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疫病流行
,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
、欽二帝被廢
,貶為庶人。七日
,徽宗被迫前往金營
。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諝J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或靖康之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兆诒环鉃榛璧鹿瑲J宗被封為重昏侯
。最后兩人客死異鄉(xiāng)五國城
。
盡管徽宗在朝政上毫無建樹,但無庸質疑
,他在書畫上的造詣無與倫比
。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兆讵殑?chuàng)瘦金體,并重視書畫事業(yè)
。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
,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
。就連其子趙構也受到薰陶
,成為杰出書法家。
[編輯本段]建炎南渡
金朝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
,康王趙構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
。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南宋高宗
,改元建炎
。之后,趙構一路從淮河
、長江
,到杭州恢復宋朝,升杭州為臨安府
。紹興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臨安
,名為“行在”(陪都),實為首都
。金朝也一路南撲
,直逼臨安,高宗無路可逃
,只得入海逃避
,在溫州沿海漂泊了四個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
,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
,金主帥完顏兀術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zhèn)江時
,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后路
,結果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
,雙方相持四十八日
,最后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
,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
,從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興四將”中
,最著名的就是岳飛
。他通過北伐奪取了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但岳飛功高蓋主
,又與高宗意見相左
,為他之后被殺埋下伏筆。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
,金人再度撕毀和議南侵
,由于宋朝軍民抗戰(zhàn)英勇,金軍在川陜
、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
。七月,金將兀術轉攻郾城
,被岳飛打敗
,轉攻潁昌,又敗
。岳家軍乘勝追擊
,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zhèn)
。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岳飛。以至于金人嘆“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并一度打算放棄開封,渡河北逃
。但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
,北伐之功毀于一旦。最后
,岳飛以莫須有之罪名被害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
,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
。宋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
。
高宗任用秦檜為相
。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后被金人掠去
。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
,秦檜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
,與高宗之意甚合
。秦檜歸朝僅三月就成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為右丞相
。由于秦檜積極培植黨羽
,卻對議和不甚熱心,一年后就被高宗罷免
。罷相后的秦檜韜光養(yǎng)晦
,侍機而動。紹興八年(1138年)五月
,高宗又任命秦檜為右丞相
。秦檜上臺后,迫害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官員
,聯(lián)姻外戚
,結交內臣。高宗對于秦檜的行為也只是默許
。后期由于秦檜權勢太大
,引來高宗的警覺。例如高宗親下命令,使秦檜的孫兒失去狀元
。秦檜的權勢日漸下降
。紹興廿五年(1155年),秦檜病重
,他又策劃讓其子接替相位
,被高宗否決,不久就一命嗚呼
。
秦檜死后,高宗一方面打擊其余黨
,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員
。高宗沒有生育能力,因此他從太祖的兩名后裔趙瑗和趙璩中選擇繼承人
。最后趙瑗勝出
。紹興卅二年(1162年),趙瑗被立為太子
,并改名趙慎
。紹興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
,被虞允文在采石擊退
。此事讓高宗萌生退意。紹興卅二年六月
,五十六歲的高宗下詔退位
,太子趙慎即位,是為孝宗
。他自己則稱太上皇
,居德壽宮,高宗成為太上皇后
,縱情享樂
,花費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
,高宗逝世
。
[編輯本段]偏安江南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
,力圖恢復
,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孝宗平反岳飛冤南宋疆域獄
,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
,銳意收復中原。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顯忠
、邵宏淵等出兵北伐
。北伐雖然一度勝利,但由于各路將領不和加上輕敵思想
,北伐歷時僅廿日就告失敗
。之后,孝宗不得已與金和談
,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
,宋、金正式簽定和議
,史稱隆興和議
。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復中原,繼續(xù)整頓軍備
。不過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戰(zhàn)派將領的辭世
,最后北伐事業(yè)不了了之。在內政上
,孝宗積極整頓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