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和珅發(fā)跡真的只靠一張嘴那么簡單嗎,有關(guān)于機(jī)會的說法有幾種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4 14:53:01

      和珅發(fā)跡真的只靠一張嘴那么簡單嗎,有關(guān)于機(jī)會的說法有幾種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砗瞳|發(fā)跡史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民間一直流傳著這種說法

      。據(jù)說和珅的家產(chǎn)值白銀八億兩
      ,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所以招來殺身之禍
      。從查抄家產(chǎn)的清單中可以看出
      ,和珅長期把持崇文門稅關(guān),索賄受賄;大量兼并土地;開設(shè)當(dāng)鋪銀號
      ,放高利貸;開設(shè)煤窯
      、跑運(yùn)輸?shù)鹊龋M(jìn)他的私囊里的銀子都要形容成一個"涌"字
      。巨大的財富使和珅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
      ,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
      。和珅在北京什剎海畔建起豪宅
      ,府內(nèi)甚至仿乾隆寧壽宮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門等
      。和珅還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園
      ,即今北大未名湖。

      和珅不僅享受著姬妾成群

      、錦衣玉食的生活
      ,還夢想著死后像皇帝一樣風(fēng)光
      ,他在河北薊州修建巨大墳?zāi)?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guī)格甚至超過親王,民間稱之為"和陵"
      。和珅被抄家時
      ,墳?zāi)贡黄綒АT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和珅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
      ,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xué),接受儒學(xué)經(jīng)典和滿
      、漢
      、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
      ,勤奮努力
      ,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

      ,二十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第二年
      ,參加順天府科舉鄉(xiāng)試
      ,沒有考中舉人。不過,沒有功名的和珅
      ,后來卻因頗有才學(xué)而主管了許多文化教育事業(yè)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三十三歲的和珅被任命為三等侍衛(wèi)

      ,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皇帝的侍衛(wèi)很多,但為什么偏偏就他得到了乾隆的賞識?

      乾隆十分喜愛和珅

      ,在野史中還有一種記載
      。當(dāng)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有一次去到太后宮中
      ,見一女子
      ,裊裊婷婷,有如西施再世
      。寶親王一下子魂兒出竅了
      ,禁不住輕輕地從后面走過去,撫摸那女人溫潤如玉的脖子
      。那女人以為是哪個小太監(jiān)
      ,轉(zhuǎn)身一掌打來,卻被緊緊攥住
      。那女人定睛一看
      ,見是年輕風(fēng)流的寶親王,渾身一軟
      ,寶親王乘勢將她攬在懷中
      。這個女人就是雍正皇帝的愛妃馬佳氏。此后寶親王時常找機(jī)會去后宮與她見面
      。一日
      ,二人正在后宮調(diào)笑,不想被皇后鈕祜祿氏看見
      ,硬說是皇妃馬佳氏調(diào)戲?qū)氂H王
      ,下了一道懿旨,要將馬佳氏在月華門下勒死
      。等寶親王趕到月華門時
      ,馬佳氏已氣息奄奄,一見寶親王趕來
      ,馬佳氏頓時滾下兩行熱淚

      寶親王心如刀絞,欲哭不能放聲

      ,說道:"是我害了你!你我今生無緣
      ,但愿你來生能和我相聚。"說罷,咬破中指
      ,將血往馬佳氏的額上一點
      ,說道:"來生相逢,以此為記了
      。"和珅被傳額上也有一如此印記
      ,和珅相貌俊秀,舉止合度
      ,頗似當(dāng)年的馬佳氏
      。更傳言和珅出生之年,正好是馬佳氏死去之年
      。乾隆更確信"和珅莫不是馬佳氏轉(zhuǎn)世?"這位風(fēng)流皇上
      ,想要把欠馬佳氏的情,一股腦兒地還到和珅身上
      ,造就了和珅一生的榮華富貴
      。當(dāng)然,這個說法并不靠譜兒
      ,只是一個民間的故事

      和珅的發(fā)跡是有一個過程的,他自身的才能在某種程度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的升遷速度是歷史上極其少見的
      。在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情形比比皆是
      ,可是對和珅而言
      ,雖然曾經(jīng)一度在考場上名落孫山
      ,但數(shù)年后竟然得到一個"機(jī)會"
      。對于這個"機(jī)會"有幾種說法:

      一說是有一次乾隆看奏報,得知要犯逃亡

      ,心中生氣
      ,隨口說出《論語》中的"虎兕出于柙"。眾侍衛(wèi)都不知乾隆所說何意
      ,和珅則說:"皇上是說
      ,管此事者,當(dāng)負(fù)此責(zé)
      。"乾隆很是高興
      ,問他平日都讀什么書,又問是否會讀《論語》
      ,又問他的家世年歲
      ,和珅皆奏對稱旨,于是受到提拔。根據(jù)這則傳說
      ,又生出兩種情節(jié):

      其一是《清朝野史大觀》中說

      ,有一次乾隆在轎子中背誦《論語》,突然忘了下文
      ,跟班的和珅脫口而出
      ,由此得到乾隆的賞識;

      其二是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記載,當(dāng)乾隆要出巡時

      ,突然找不到儀仗用的黃傘蓋
      ,就問該誰負(fù)責(zé),很多侍衛(wèi)嚇得不敢做聲
      ,只有和珅這人"藝高人膽大"
      ,躬身在一旁朗聲答道:"當(dāng)然是管這個事情的人負(fù)責(zé)。"從而引起乾隆的注意

      二說是

      ,乾隆四十年乾隆出巡到山東的地界。當(dāng)時他喜歡坐一種騾子拉的小車
      ,"行十里一更換
      ,其快如飛"。有一次恰巧是和珅跟班
      ,大概是旅途無聊之際
      ,皇上就與和珅大人聊起天來。乾隆問和珅參加過科舉沒有
      ,和珅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曾參加過乾隆三十五年的考試
      ,但沒有考中。乾隆又讓他背當(dāng)年的應(yīng)試文章
      ,和珅跟在小車旁邊
      ,一邊走一邊背,很快就將當(dāng)年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出來了
      。乾隆聽了之后
      ,對和珅說:"你的文章其實可以考中的。"看來
      ,和珅的文字并不是很差
      ,而且能夠很快背誦五年前的一篇文章,可算是很難得的了
      。由此
      ,和珅大人身上的這股子機(jī)智勁一下子就給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會四種語言

      ,超會"弄錢"
      ,難怪皇上如此賞識

      說實在的

      ,剛開始和珅大人并不厲害,他說破了天也只不過是乾隆身邊一個小小的侍衛(wèi)
      ,在鑾儀衛(wèi)中當(dāng)差
      ,后來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入軍機(jī)處
      ,任尚書議政王大臣、大學(xué)士并封伯進(jìn)公爵
      。和珅并非庸才
      ,他的才干和機(jī)敏是他得寵的主要原因。和珅有他的超凡之才
      ,他通曉滿文
      、漢文、蒙古文
      、藏文
      。和珅與那些提籠架鳥、浪跡京城的八旗子弟不同
      ,他確是一個百里挑一的人才
      。乾隆在晚年時仗著國家繁榮昌盛,生活奢華
      ,大興土木
      。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他在圓明園和避暑山莊
      ,仿造江南風(fēng)景;建造娛樂場所;八十歲時舉行萬壽大典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銀子,當(dāng)時國庫已枯竭
      ,銀子從哪里來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非常需要像和珅這樣的人

      ,因為和珅是一個弄錢好手
      。他在不大動用國庫的情況下
      ,就想方設(shè)法滿足乾隆的需要
      。著名學(xué)者紀(jì)連海認(rèn)為和珅通過下面的手法來斂財:和珅官運(yùn)亨通之時,參與查處云貴總督李侍堯納賄案
      ,甘肅布政使王亶望與通省官員"冒賑案"
      ,山東巡撫國泰虧空國帑案等大案要案;同時他利用皇親國戚的地位肆無忌憚地聚斂財富,中飽私囊
      ,他的家產(chǎn)竟達(dá)數(shù)億兩白銀
      ,相當(dāng)于清朝當(dāng)時十余年的收入
      ,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貪官。嘉慶親政后不久
      ,就將和珅逮捕入獄
      ,賜令自盡,自認(rèn)為是"懷才誤此身"的一代巨貪和珅應(yīng)得的下場

      和珅那么聰明的一個人
      ,最后為何還沒能得到善終呢

      和珅明明是那么聰明的一個人,為什么到最后被抄家

      ,落得個不得善終的下場呢

      說起和珅,大家應(yīng)該并不陌生

      ,當(dāng)年《鐵齒銅牙紀(jì)曉嵐》這部電視劇紅遍大江南北
      ,火了鐵齒銅牙的紀(jì)曉嵐,也紅了“藝高人膽大”的和珅

      貪婪

      ,是和珅性格的主要特點,與其貪婪一同顯現(xiàn)出的
      ,還有他的高情商

      簡單來說,他很聰明

      ,所以能成為最懂乾隆的人
      ,甚至還憑借著自己的聰明,一度對乾隆和嘉慶產(chǎn)生一些為人臣所不該有的“限制”

      但是

      ,如此聰明的和珅,到最后卻沒能善終

      有人可能會很直接地表明

      ,和珅的不得善終,大抵是因為貪

      最直觀的原因是這個沒錯

      ,但是乾隆可以忍下和珅的“貪”,為何乾隆的兒子對和珅這位前朝遺老這么忍不了呢

      因為和珅太懂“乾隆”了

      ,以至于在乾隆死前,和已經(jīng)是太上皇的乾隆一唱一和
      ,繼而有了讓嘉慶忍不了的權(quán)位
      ,這是和珅不得善終的直接原因

      但深刻分析的話,在顏小二看來

      和珅“不得善終”的根本原因
      ,依舊是“太懂乾隆”。

      因為太懂乾隆

      ,成就了他的巨貪
      ;也是因為太懂乾隆,他在乾隆死前
      ,給了嘉慶即便再喜歡他也不得不殺他的理由

      而這一點,被一位借著給乾隆賀壽名義

      ,不遠(yuǎn)千里帶領(lǐng)使團(tuán)來到清朝
      ,想打開中國市場,最終失敗的英國人
      ,一語道破原因

      1、和珅:年少喪父喪母

      ,精通四書五經(jīng)
      ,頭腦聰明,發(fā)跡后巨貪8億白銀有的人愛財
      ,有的人愛權(quán)

      但在顏小二看來,和珅這個人

      ,或許是為了財
      ,才去爭權(quán)。不然為何和珅抄家的時候會抄出與清朝乾隆時期十幾年稅收相匹敵的8億兩白銀

      一個愛權(quán)者

      ,大抵不會搜羅這么多如此“明顯”的財富,畢竟權(quán)位斗爭中的明槍暗箭很容易就落到家中的“巨資”上來

      而和珅這個人

      ,在嘉慶時期被抄家,他的家財多得讓人咋舌
      ,甚至一度傳出“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的說法。

      與和珅發(fā)跡后的富有相反的是

      ,和珅本人的童年還是比較悲慘的

      或許也是這悲慘的童年經(jīng)歷,讓他心智很早就成熟

      ,并且懂得把握機(jī)會

      據(jù)記載,和珅3歲的時候

      ,他的母親在生下弟弟后去世了
      ,和珅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情過重去世

      父親

      、母親都在和珅小小年紀(jì)去世,即便是他出生在官宦家庭
      ,日子也十分難過
      。他和弟弟無依無靠,險些被趕出家門
      ,好在家中一家丁以及他父親的偏房保護(hù)了和珅和他弟弟
      ,兄弟兩人才不至于流離失所。

      而和珅小小年紀(jì)接連遇到喪母喪父的事情

      ,或許是磨難讓他早熟
      ,他在讀書方面相對努力。

      仗著聰明的頭腦

      ,精通4門語言的他熟讀四書五經(jīng)
      ,為人也十分靈活。

      第一次科舉考試

      ,他落榜了
      ,但他很快調(diào)整策略,沒有一條巷子走到黑
      ,而是聽從建議
      ,當(dāng)機(jī)立斷去做了乾隆的侍從。

      而他真正被乾隆記住

      、甚至被乾隆喜愛
      ,便是侍從身份的他,在乾隆面前的那么一兩次“發(fā)光”

      據(jù)記載

      ,乾隆用“虎兕出于柙”下圣旨,這句話出自《論語》
      。因為沒頭沒尾
      ,忽然來這么一句話,大臣看不明白
      ,和珅則是看明白的那一個
      ,他提示大臣這是乾隆要向看守人問責(zé)的意思。

      并不是大臣不懂《論語》

      ,而是大臣即便懂《論語》
      ,卻不懂乾隆

      和珅則是那個既懂乾隆又懂《論語》的人。

      人人都說伴君如伴虎

      ,因為“君心難測”
      ,而和珅則借著自己聰明的頭腦和扎實的學(xué)問,摸明白了乾隆的心思
      ,能不飛黃騰達(dá)嗎

      2、和珅的落幕:他生命最“高光的時刻”奠定了他的慘淡結(jié)局和珅可以摸清楚乾隆的心思

      ,難道摸不清年紀(jì)輕輕的嘉慶嗎

      而且在嘉慶時期,和珅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非常大了

      嘉慶二年

      ,乾隆為太上皇,那個時候和珅掌管刑部
      ,整個朝廷基本上都是和珅的人
      。上朝的時候,和珅和嘉慶便站在乾隆身邊

      嘉慶可以站

      ,因為他是君王。

      為什么和珅可以站呢

      ?因為乾隆說的話
      ,和珅比嘉慶更能明白。

      于此

      只有君王才能享受的那來自文武百官的三拜九叩
      ,和珅也一并享受了。

      這或許是和珅的“高光時刻”

      ,但也宣布了和珅日后慘淡落幕的結(jié)局

      而將其“落幕”原因點出得最直接的,當(dāng)屬一位來中國給乾隆賀壽的洋人喬治·馬戛爾尼恭維和珅的一句話:

      白皙而英俊

      ,舉止瀟灑
      ,談笑風(fēng)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fēng)度
      。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從喬治·馬戛爾尼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和珅那時已經(jīng)觸犯到君王之大忌了

      “二皇帝”的稱呼

      ,是嘉慶不得不殺他的理由。更何況和珅無論是家財還是朝中勢力,都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

      果不其然

      ,乾隆死后沒多久,嘉慶就動手了
      。他宣布了和珅20條罪狀
      ,抄了和珅的家
      ,讓和珅在獄中自盡

      3、和珅的“落幕”

      ,或許是因為“太懂乾隆”縱觀和珅一生
      ,說他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蟲”也不為過。

      他能懂乾隆

      ,為何不能懂嘉慶

      可能是因為和珅太懂“乾隆”了,以至于“二皇帝”這個稱呼

      ,徹底斷送了他在嘉慶時期的未來

      為什么這么說?

      我們知道

      ,乾隆十分長壽
      ,而他在當(dāng)了太上皇以后并沒有想交出權(quán)力的意思。于此
      ,他就需要一個人幫他在朝中穩(wěn)住大臣
      ,以此制衡嘉慶。

      而這個人

      ,自然是十分懂乾隆的“和珅”了

      和珅因為很懂乾隆,于是將“嘉慶的制衡者”這個角色扮演得很好

      ,畢竟“二皇帝”這個名號都叫出來了

      但是,和珅不是傻子

      ,他難道不知道這個“名號”意味著什么嗎

      聰明如和珅,他應(yīng)該明白

      ,自己一生可以貪下這么多財物
      ,還能如此風(fēng)生水起,若不是乾隆
      ,他怕是早就死很多次了

      忤逆乾隆,或讓嘉慶忌憚?和珅怎么選

      ?他或許選擇了前者

      畢竟選擇前者還能在乾隆在世期間掌權(quán)一時,尚有一線生機(jī)

      ;選擇后者的話
      ,不僅最后狡兔死走狗烹不說,身為太上皇而掌權(quán)的乾隆都不罩著他
      ,他可能活不到乾隆去世

      所以,聰明的和珅最后死在嘉慶手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可以預(yù)見的

      說到這里,顏小二有個大膽的想法:或許乾隆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和珅比自己活得多久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和珅面對“乾隆”的心思,他即便猜到也不能反抗
      。乾隆死了沒多久
      ,嘉慶就羅列了和珅20項大罪,而且和珅抄家時有那么多真金白銀
      ,可見
      ,在當(dāng)時給和珅治罪,不是沒有證據(jù)
      ,而是想不想的問題

      誰想不想?乾隆想不想

      也就是說

      ,在乾隆面前,和珅或許只是選擇了一個比較舒服的“死法”
      ,即成為旁人嘴里的“二皇帝”
      。而乾隆讓和珅有“二皇帝”的名聲出來,一方面是讓自己在和珅的幫助下
      ,還能以太上皇身份掌權(quán)
      ,二來給嘉慶在自己死后“不得不殺”和珅的理由。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

      ,是不是這個理

      當(dāng)然,這也是顏小二基于收集的素材作出的一個綜合分析

      ,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歡迎各位提出不同觀點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chuàng)且獨(dú)家發(fā)布,搬運(yùn)

      、抄襲等任何侵權(quán)行為
      ,發(fā)現(xiàn)必究】

      關(guān)于乾隆帝和和珅

      1、拍馬屁的最高境界

      前面

      ,我們說到了和珅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如下四點:第一
      、學(xué)識淵博;第二
      、出身滿洲
      ;第三、相貌堂堂
      ;第四
      、聰明伶俐
      。但是
      ,只是憑借這些條件,和珅是不會贏得乾隆皇帝的重視的
      。事實上
      ,我們知道,在整個乾隆朝后期
      ,自從和珅平步青云
      、迅速崛起以來,一直到是乾隆皇帝病死的時候為止的二十幾年的時間里
      ,和珅本人是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
      。和珅在朝二十多年間,重要的升官和封爵就達(dá)五十次之多


      是什么原因使得乾隆皇帝二十幾年如一日般長久的重用和珅呢
      ?是不是和珅有什么別的大臣不可替代的才能呢?

      各方面的才能
      ,和珅都有一些
      ;但更為重要的是,和珅在與乾隆皇帝相處時候的態(tài)度:四個字
      ,侍君如父


      也就是說,和珅在與乾隆皇帝相處的時候
      ,除了做到了一般大臣都會做到的諸如掌握乾隆皇帝的喜怒哀樂和個人好惡
      、利用各種時機(jī)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等等之外,和珅還做到了象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對待皇帝
      。具體說來
      ,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抓住機(jī)會,施展才華


      和珅非常清楚的知道
      ,要想與乾隆皇帝相處融洽,就要在乾隆皇帝面前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jī)會
      ,大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他知道,這是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一項基本條件


      那么
      ,自己能夠在哪些方面抓住機(jī)會、施展才華呢


      第一
      、與乾隆皇帝和詩。關(guān)于中國古代帝王們的生活
      ,大都向毛澤東所說的那樣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fēng)騷;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設(shè)大雕”。大都是赳赳武夫
      ,在文采上要差一些
      。這一點,和珅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


      但是
      ,和珅還知道,當(dāng)今的乾隆皇帝不但能征善戰(zhàn)
      ,而且詩
      、文、書法俱佳
      ,真可謂文武雙全
      。就這一點來說,乾隆皇帝在中國歷朝歷代的所有皇帝中是水平最高的
      。而且
      ,乾隆皇帝本人也是引以為榮的。而以上這些
      ,是自己在咸安宮官學(xué)學(xué)習(xí)的時候就非常了解的


      因此
      ,和珅在真正接觸到了乾隆皇帝以后,就決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
      ,不但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
      ,更為重要的是,要以詩
      、文
      、書法作為突破口,來贏得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好感


      乾隆一生喜愛作詩
      ,和珅對乾隆皇帝所作詩詞的風(fēng)格,用典
      、喜用的詞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和珅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qū)W詩
      、寫詩
      ,并造詣很深。他偶爾會在乾隆面前表現(xiàn)一下自己對詩文的偏愛
      ,甚至閑暇的時候以“騷人”自居
      。與和珅同時代的錢泳曾評價他的詩說:他的詩偶有佳句,很通詩律
      。和珅的詩作統(tǒng)統(tǒng)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乾隆閱后
      ,怎能不喜
      ,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親為了
      。在和珅的詩集《嘉樂堂詩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為
      ,如《奉敕敬題射鹿圖·御寶匣戊申》一首:

      木蘭較獵乘秋令,平野合圍呦鹿競


      霜葉平鋪青嶂紅
      ,角方曉挾寒風(fēng)勁。

      圖來制匣寶裝成
      ,貯就天章玉彩瑩


      文修戒備雙含美,猶日孜孜體健行


      和珅還經(jīng)常與乾隆和詩
      ,歷史檔案中至今保存著當(dāng)年和珅與乾隆和詩的文檔。

      第二
      、模仿乾隆皇帝書法
      。乾隆皇帝愛書法
      ,和珅就刻意摹仿乾隆的書法,他寫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筆
      。乾隆后期有些詩匾題字
      ,干脆交由和珅代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北京故宮重華宮內(nèi)屏風(fēng)上的詩文是乾隆書寫
      ,而掛在故宮崇敬殿的御制詩匾
      ,據(jù)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的。從中可以看出和珅書法之造詣


      第三
      、言談話語委婉動聽。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即便如此
      ,還是沒有多少人樂意聽到逆耳的話語
      ,尤其是像乾隆這樣的一國之君,心高氣傲
      ,整日圍在身邊的都是歌功頌德的句子
      。一句違逆圣意的話,聽起來會顯得愈發(fā)刺耳
      。和珅非常清楚的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
      ,因此他在侍奉皇帝的時候,就隨時提醒自己要做到緊睜眼
      ,慢說話
      ;在說話的時候盡量做到將話說的委婉動聽。

      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和珅在處理鎮(zhèn)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前后的活動了


      乾隆年間
      ,林爽文在臺灣興兵起義,負(fù)責(zé)鎮(zhèn)壓的部隊屢屢受挫
      ,引起了乾隆的擔(dān)心
      ,他表示要御駕親征。

      和珅一想
      ,就這幾個毛賊
      ,諾大的一個朝廷誰都管不了嗎?非要讓皇帝前去御駕親征
      ,臺灣35000多平方公里一塊土地
      ,當(dāng)時大陸乾隆爺管的面積有多少?1300萬平方公里
      ,您放著1300萬平方公里不去管理
      ,為3萬多平方公里就御駕親征
      ,這不明顯咱們清朝沒人嗎?如果您去了臺灣
      ,那大陸這邊這1300萬平方公里勢必會亂做一團(tuán)
      ,因此和珅要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親征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兒
      ,皇帝不去,人民起義誰去給鎮(zhèn)壓下去
      ?您別著急
      ,和珅在這個時候說話了:皇上,我跟您說
      ,臺灣戰(zhàn)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
      ,您看您在您統(tǒng)治的幾十年里,對老百姓多好啊
      ,輕徭薄賦
      ,人頭稅都不征收了,只征一點地稅
      ,哪見您這么好的皇上
      ?但是臺灣這里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
      ,是什么原因呢
      ?領(lǐng)導(dǎo)者的責(zé)任,您派去管理臺灣的人他沒有把您的恩德帶到臺灣
      ,問題在這里
      。所以依奴才愚見,兩手準(zhǔn)備
      ,一,繼續(xù)用兵
      ;二
      ,換掉臺灣的官員。換上一個新的官員
      ,把您的仁德帶給臺灣人
      。短短的幾句話,乾隆爺聽了很中用
      ,很愛聽
      。你看和珅話不多,第一阻止了乾隆爺親征的打算
      ,第二夸了乾隆爺?shù)墓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第三指出了破敵的方略
      。幾句話,乾隆爺還很高興
      ,原來就這么點事
      。你說,乾隆聽著得多舒服
      ?他能不喜歡和珅么


      二、生活起居
      ,體貼入微


      一般而言,我們會認(rèn)為
      ,乾隆皇帝是個皇帝


      但是,在和珅眼中
      ,乾隆皇帝不僅是個皇帝
      ,更重要的,乾隆皇帝是個很普通的老人
      。和珅發(fā)跡的時候
      ,乾隆皇帝已經(jīng)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還越來越老
      。因此
      ,在和珅看來,在更多的情況下
      ,乾隆皇帝倒不像是個皇帝
      ,而更像是個很普通的、很慈祥的老者
      。在乾隆皇帝身上
      ,和珅似乎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他看到
      ,乾隆皇帝也有我們平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因此,學(xué)會如何照顧好老年的乾隆皇帝
      ,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項基本條件


      那么,如何照顧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呢


      第一
      、照顧好老年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

      照顧好老年乾隆皇帝,這本來應(yīng)該是宮女
      、妃嬪
      、太監(jiān)們的職責(zé)。但是這些宮女
      、妃嬪
      、太監(jiān)們都沒有文化,不能同乾隆皇帝交談詩文
      、書畫
      、佛經(jīng),也不能幫乾隆皇帝處理軍國大事、進(jìn)行多種語言文字交流。所以
      ,和珅對老年乾隆來說
      ,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代的


      更為重要是,年老的乾隆皇帝也與平常的老年人一樣,喜歡別人奉承、照顧
      ,和珅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對皇上服侍照顧
      ,體貼周到
      。從朝鮮《李朝實錄》中可以看到:和珅雖貴為大學(xué)士、軍機(jī)大臣
      ,但每當(dāng)皇帝咳嗽吐痰的時候
      ,他就馬上端個痰盂去接。

      第二
      、照顧好皇太后的生活起居


      在歷史上,我們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钥吹竭@樣的情形
      ,想要親近什么人,如果能夠由他親邊的人入手
      ,對他尊敬的人表現(xiàn)出同樣的
      ,甚至更強(qiáng)的尊敬對他關(guān)心之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關(guān)心,往往會被引為同道
      ,使人一見如故,由到奇效


      乾隆皇帝這個人是非常孝順?biāo)哪赣H的
      ,乾隆留有下來的萬余首詩作中很多就描繪了母子之間共享天倫之樂的情景,表達(dá)了他對母親的無限的熱愛和依戀
      。這些詩往往借節(jié)日中母子相聚共慶為題材
      。比如每年五月
      ,石榴花開,端陽春佳節(jié)來臨的時候
      ,乾隆總是陪伴著太后到圓明園中觀賞龍舟
      。他的一首詩就記敘了這一熱鬧的場面,母子之情躍然紙上:

      快霽天中景麗鮮
      ,宜人都為利農(nóng)田


      輕陰乍晴招驚牖,永晝?nèi)邕t竟渡船


      斜葉焦云亭畔卷
      ,低枝榴火沼中燃。

      五絲彩縷隨風(fēng)俗
      ,愿比慈寧壽算綿


      每當(dāng)太后大壽之時,乾隆總是不惜財力地把壽慶辦得隆重喜慶
      ,場面宏大
      ,讓母親滿意、高興
      ,而和珅會與侍衛(wèi)們一起
      ,親自抬著太后的鳳輦,乾隆看在眼里
      ,心中不由更加看重
      、欣賞和珅。

      乾隆皇帝孝順?biāo)哪赣H到了什么地步
      ?乾隆皇帝每天命令宮女給他的母親梳頭
      ,把掉地下的頭發(fā)一根一根撿起來,最后等到他母親去世以后
      ,把所有的頭發(fā)都集中到一個盒子里
      ,專門用黃金鑄一個金發(fā)塔,這個金發(fā)塔現(xiàn)在保存在故宮里面珍藏著
      。外面是黃金的
      ,里面是空的,空的盒子
      ,盒子里面裝的是頭發(fā)


      崇慶皇太后在乾隆67歲的時候,以86歲高齡崩逝
      ,乾隆悲慟欲絕
      ,當(dāng)即剪發(fā),服白綢孝衣,為太后守孝
      。乾隆罷朝三日
      ,長跪不起,就跟靈堂那兒
      ,誰攙也不回家去
      ,那個時候您覺得他是皇上嗎?很多人都勸乾隆皇帝
      ,勸乾隆皇帝要節(jié)哀
      ,要慎重,要以國家為重
      ,要以大局為重
      ,只有和珅沒有勸過乾隆皇帝一句話,乾隆皇帝跟那兒跪著
      ,他也在那兒跪著
      ,乾隆皇帝不起來,他也不走
      ,他自始至終陪伴著乾隆皇帝
      ,一句話都沒說,和珅沒有勸過皇帝一句話
      。這個時候和珅知道一切語言都是多余的
      。三天以后,乾隆皇帝瘦了
      ,和珅也瘦了
      。乾隆皇帝后來作詩一首記錄了太后故去之后的深切懷念:

      游歲黑甜何處鄉(xiāng),從容掖輦祗如常


      孫曾侍宴到不代
      ,歌舞行時娛一堂。

      忽爾醒來余寂寞
      ,泛焉涕出切悲傷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夢原都是夢場


      由于乾隆的寵信
      ,和珅的官職扶搖直上,在清朝296年的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和珅的官
      ,武職——鑲藍(lán)旗滿洲都統(tǒng)、正白旗滿洲都統(tǒng)
      、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
      、步軍統(tǒng)領(lǐng)
      ;文職——內(nèi)務(wù)府大臣、御前大臣
      、議政大臣、正白旗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正黃旗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軍機(jī)大臣、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
      、協(xié)辦大學(xué)士
      、文華殿大學(xué)士、戶部尚書
      、吏部尚書
      、兼辦理藩院尚書事;學(xué)職——殿試讀卷官
      、日講起居注官
      、《四庫全書》館正總裁、石經(jīng)館正總裁
      、國史館正總裁
      、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錢官——崇文門稅務(wù)監(jiān)督
      ;內(nèi)職——兼管太醫(yī)院
      、御藥房事務(wù);爵位——太子太保
      、伯爵
      、公爵。

      、宗教信仰
      ,緊緊追隨。

      在任何一個社會
      ,人們都會有一定的信仰
      ;在任何一個社會,統(tǒng)治者都會宣傳一定的主張
      ,使之成為人們必須的信仰
      。沒有一個主流信仰的社會是非常危險的。

      在我們中國的封建社會
      ,社會的主流信仰無非是儒
      、釋(佛教)、道三家
      。在這三家中
      ,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倫理思想
      ,是一種治理國家的基本主張,而不能成為人們的一種信仰
      ;產(chǎn)生與中國本土的道教的影響程度遠(yuǎn)遠(yuǎn)不及佛教


      清朝的乾隆皇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于是和珅也崇奉喇嘛教
      。共同的宗教信仰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三項基本條件


      乾隆皇帝不但崇奉喇嘛教,而且對喇嘛教的經(jīng)典頗有研究
      。乾隆皇帝還曾主持翻譯并刻印了《滿文大藏經(jīng)》


      中國是一個有多種宗教的國家,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其信徒
      、組織和活動場所
      。其中,佛教分漢語系佛教(公元前1世紀(jì)傳入)
      、藏語系佛教(公元7世紀(jì)傳入)和巴利語系佛教(公元13世紀(jì)傳入)三大支
      。西藏佛教,指的就是這三大支系中的藏語系佛教
      ,通稱藏傳佛教
      ,俗稱喇嘛教。

      喇嘛教
      ,屬于佛教中的密宗
      ,7世紀(jì)傳入中國。15世紀(jì)初
      ,青海人宗喀巴(1357~1419)改革了藏傳佛教
      ,把藏傳佛教的教義與當(dāng)?shù)孛耖g信仰相結(jié)合,創(chuàng)建了喇嘛教
      ,稱“格魯派”
      ,因格魯派的喇嘛僧人頭戴黃色法冠,身披黃色袈裟而將喇嘛教也稱“黃教”


      喇嘛教作為佛教的一支
      ,其追求的終極目標(biāo)與其它教派并沒有什么不同,但與被稱為“顯教”的漢地佛教相比
      ,“顯教”以理論探索為主
      ,而藏傳佛教以密教為精髓,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shù)儀禮
      、俗信為其主要特征
      ,宣傳口誦真言咒語(語密)
      、手結(jié)印契(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結(jié)合的修行方式。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
      ,于是自己也認(rèn)真研習(xí)喇嘛教的經(jīng)典
      。很快,和珅就達(dá)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
      。在這方面
      ,他們能夠做到心意相通。

      不少清人筆記中記載著關(guān)于和珅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中的一件事:

      乾隆皇帝當(dāng)滿60年皇帝退位以后
      ,湖北襄陽地區(qū)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起義軍縱橫馳騁于四川
      、湖北
      、河南、陜西
      、甘肅五省
      ,極大地震動了統(tǒng)治者。這也讓已經(jīng)當(dāng)上太上皇的乾隆整日寢食難安
      ,耿耿于懷
      。即使在乾隆彌留之際,也念念不忘


      乾隆禪位之后
      ,忽然有一天,單獨(dú)傳召
      ,命和珅入大內(nèi)進(jìn)見
      。等到和珅進(jìn)入后宮,發(fā)現(xiàn)乾隆面南而坐
      ,而當(dāng)時已登基稱帝的嘉慶
      ,則只坐在乾隆身邊的一個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
      ,過了很久也不見乾隆說話
      ,乾隆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一樣,只是口中念念有詞
      ,好像在說什么
      。嘉慶側(cè)起耳朵,努力想聽清楚
      ,卻終究無濟(jì)無事
      ,不明所以。過了一會
      ,乾隆忽然睜開眼睛大喝到:“那人叫什么名字
      ?”跪在地下的和珅不假思索
      ,立刻回答道:“徐天德,茍文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辉傺哉Z,繼續(xù)閉起眼睛默默念誦著什么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
      ,才打發(fā)和珅出來,其間沒有同和珅說一句話
      。嘉慶大為驚愕
      ,過了幾天,密秘的傳見和珅
      ,問他說:上一次
      ,父皇召你進(jìn)宮,他說的是些什么
      ,而你回答的那六個字又是什么意思
      。和珅應(yīng)該是頗有些得意的說:太上皇背誦的是喇嘛教中的一種秘密咒語,默誦這種咒語
      ,被詛咒的人雖然遠(yuǎn)在幾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會突然死去
      。所以當(dāng)時太上皇問及的時候,我用白蓮教匪首徐天德和茍文明的名字來應(yīng)對
      。這個故事很明顯地說明了和珅與乾隆皇帝在信仰方面的默契程度
      。不過,默契到連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都不如的地步
      ,嘉慶帝又怎么會不忌恨和珅呢

      !幫忙總結(jié)和珅的一生!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

      ,紐祜祿氏
      ,字致齋,原名善保
      ,滿洲正紅旗人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以巨貪而出名
      。他生于乾隆十五年
      ,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tǒng)
      。他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
      ,清初隨清帝入關(guān)
      ,住在北京西直門內(nèi)驢肉胡同。

      生平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
      。少貧好學(xué)
      ,儀表俊雅,精通滿
      、漢
      、蒙古、西藏四種文字
      。三十七年授三等的侍衛(wèi)
      ,四十年升御前侍衛(wèi),并授正藍(lán)旗副都統(tǒng)
      。四十一年三月入軍機(jī)
      。以善伺上意得寵幸,史書:“高宗(指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粲锌韧伲瞳|以溺器進(jìn)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鄙谜?0余年,升遷47次
      ,權(quán)傾朝野
      ,百官爭相諂附。公然勒索納賄
      ,又排斥異己
      ,致使吏治敗壞,官場充斥小人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
      ,太上皇乾隆駕崩,未幾
      ,正月十三
      ,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
      ,貪銀8億兩
      ,當(dāng)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
      ,相等于當(dāng)時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歲入
      。把錢財塞在他家的屋梁上。史稱“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廷議凌遲
      ,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
      ,得免連坐


      貪污

      和珅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2001年
      ,曾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
      。他也是十八世紀(jì)首富.

      雖然貪污是他的最大的過錯,但他的才華還是應(yīng)該得到承認(rèn)
      。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jì)曉嵐并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
      。其實劉墉和紀(jì)曉嵐均未入軍機(jī)處, 所以根本不能稱為宰相或中堂。

      和珅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
      ,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
      ,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xué),接受儒學(xué)經(jīng)典和滿
      、漢
      、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
      ,勤奮努力
      ,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
      ,20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第二年
      ,參加順天府科舉鄉(xiāng)試
      ,沒有考中舉人。不過
      ,沒有功名的和珅
      ,后來卻因頗有才學(xué)主管了許多文化、教育事業(yè)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
      ,23歲的和坤被任命為三等侍衛(wèi)(正五品),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仕途轉(zhuǎn)折

      皇帝的侍衛(wèi)很多
      ,但為什么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

      《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
      ,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或一說“云南急呈奏本
      ,緬甸要犯逃脫” ),乾隆責(zé)問:“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誰之過歟
      ?。這是引用《論語》中的一句話
      ,來責(zé)問“是誰的過錯
      ?”。眾侍衛(wèi)都嚇得不敢出聲
      ,只有和珅應(yīng)聲說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zé)也
      !”意為“執(zhí)掌此事的難辭其咎!”這句答話
      ,正好也是《四書》中對上句話的注解“豈非典守者之過邪
      ?”被作了巧妙的變通,用在這個場合
      ,顯得自然貼切
      。 乾隆大喜馬上將他升了職。

      另一說法是
      ,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
      ,忘了下文,和珅順口背了出來
      ,乾隆很是歡喜
      。總之
      ,年輕的和珅英俊瀟灑,又頗有才學(xué)
      ,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機(jī)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從此時來運(yùn)轉(zhuǎn),飛黃騰達(dá)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
      ,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wèi),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wèi)
      ,并授正藍(lán)旗副都統(tǒng)
      。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
      ,三月授軍機(jī)大臣
      ,四月,授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

      短短半年
      ,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wèi)
      ,進(jìn)入清王朝權(quán)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乾隆十分喜愛和珅
      ,在野史中還有一種記載


      當(dāng)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有一次去到太后宮中
      ,見一女子
      ,裊裊婷婷,有如西施再世
      。寶親王一下子魂兒出竅了
      ,禁不住輕輕地從后面走過去,撫摸那女人溫潤如玉的脖子
      。那女人以為是哪個小太監(jiān)
      ,轉(zhuǎn)身一掌打來,卻被緊緊攥住
      。那女人定睛一看
      ,見是年輕風(fēng)流的寶親王,渾身一軟
      ,寶親王乘勢將她攬在懷中
      。這個女人就是雍正皇帝的愛妃馬佳氏。此后寶親王時常找機(jī)會去后宮與她見面
      。一日
      ,二人正在后宮調(diào)笑,不想被皇后鈕祜祿氏看見
      ,硬說是皇妃馬佳氏調(diào)戲?qū)氂H王
      ,下了一道懿旨,要將馬佳氏在月華門下勒死
      。等寶親王趕到月華門時
      ,馬佳氏已氣息奄奄,一見寶親王趕來
      ,馬佳氏頓時滾下兩行熱淚
      。寶親王心如刀絞,欲哭不能放聲
      ,說道:“是我害了你
      !你我今生無緣,但愿你來生能和我相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闭f罷,咬破中指
      ,把那鮮血往馬佳氏的額上一點
      ,說道:“來生相逢,以此為記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和珅被傳額上也有一如此印記
      ,又和珅像貌俊秀,舉止合度
      ,頗似當(dāng)年的馬佳氏
      。更傳言和珅出生之年,正好是馬佳氏死去之年
      。乾隆更確信“和珅莫不是馬佳氏轉(zhuǎn)世
      ?”這位風(fēng)流皇上,想要把欠馬佳氏的情
      ,一古腦地還到和珅身上
      ,造就了和珅一生的榮華富貴。

      云南查案

      《和珅列傳》中記載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
      ,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wù),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yuǎn)赴云南
      ,查辦大學(xué)士
      、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
      ,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
      ,取得實據(jù),迫使精明干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rèn)罪
      。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wù)
      ,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后只用了兩個多月


      隨后
      ,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亂
      ,許多州縣都出現(xiàn)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
      ,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贊許


      當(dāng)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進(jìn)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云南的鹽務(wù)
      、錢法和邊防事務(wù)的具體意見
      ,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
      ,確實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
      ,所以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

      結(jié)親皇家

      時隔一個月
      ,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
      ,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結(jié)婚


      這門親事
      ,既給和珅帶來經(jīng)濟(jì)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
      。和珅要風(fēng)得風(fēng)
      、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么事
      ,也不會受到處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
      ,和珅受命與大學(xué)士阿桂一起督軍鎮(zhèn)壓
      。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
      ,竟然轉(zhuǎn)勝為敗
      ,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況后
      ,命令和珅馬上回京
      。和珅回京后,不但沒有受到處分
      ,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據(jù)史料記載,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
      ,直至他獲罪前后的29年中
      ,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
      ,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jī)大臣
      。3年后,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于敏中去世
      ,英武殿大學(xué)士阿桂擔(dān)任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
      。當(dāng)年在軍機(jī)處任職的還有大學(xué)士王杰、尚書董誥和福長安
      。阿桂
      、王杰、董誥都討厭和珅
      ,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xiàn)象


      為此
      ,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折,請皇上下令恢復(fù)軍機(jī)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guī)定
      ,這一奏折矛頭指向和珅
      ,乾隆承認(rèn)奏折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
      ,常常讓阿桂在外領(lǐng)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
      ,軍機(jī)處的實權(quán)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多才多藝

      和珅究竟是憑借什么功夫
      ,討得乾隆皇帝如此歡心呢?

      和珅并非后人傳說的那樣不學(xué)無術(shù)
      。相反
      ,他還是很有才干的。據(jù)《和珅列傳》記載
      ,和珅的記憶力驚人
      、聰明決斷、辦事利索
      、多才多藝
      。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特別提到和珅精通滿、漢
      、蒙古
      、西藏四種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
      。乾隆一生喜愛做詩
      、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
      ,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并達(dá)到了較高的水平。

      和珅之死

      乾隆帝在位時間與其祖父康熙一樣長
      ,他本可超過祖父
      ,因為不愿對祖父不恭,便在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決定年底傳位給皇十五子頤琰
      ,也就是后來的嘉慶帝。正式傳位儀式于次年元旦在太和殿隆重舉行
      。乾隆帝當(dāng)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末年吏治腐敗
      ,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寵信的和珅。但和珅持權(quán)拭大
      ,忘記太上皇年事已高
      ,他該為自己預(yù)備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選頤琰繼位時
      ,和珅早早打探到這一消息
      ,在宣布此事的頭一天送給頤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此事勞苦功高
      。乾隆帝退居幕后
      ,和珅專權(quán)更甚,嘉慶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轉(zhuǎn)告父親
      ,嘉慶帝的老師朱硅由兩廣總督升任大學(xué)士
      ,嘉慶皇帝寫詩祝賀,沒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狀
      ,說嘉慶帝在向下屬“市恩”
      ,結(jié)果朱硅降為安徽巡撫,嘉慶帝也因此得罪了父親
      。嘉慶帝隱忍不發(fā)
      ,表面上更重視和珅。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
      ,太上皇乾隆弘歷駕崩
      。次日,嘉慶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
      ,不得擅自出入
      ,實施軟禁。接著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
      ,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后庇護(hù)之人
      。當(dāng)天就有大臣領(lǐng)會到皇帝的意圖,于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
      。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
      ,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獄。

      嘉慶帝本要將和珅凌遲處死
      ,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婦的和孝公主的求情
      ,并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
      ,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
      。為避免政壇風(fēng)波,嘉慶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和珅余黨一律免于追究


      經(jīng)查抄
      ,和珅財產(chǎn)的三分之一
      ,價值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
      、西洋奇器無法勝數(shù)
      ,有些珍品比皇宮甚之。

      民間諺語說:“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
      。”

      和珅那么聰明,最后為何沒有得到善終

      以人為鑒

      ,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
      ,可以知興替
      。和珅作為一個有名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頗具戲劇性
      ,惋惜之余
      ,他的身上有千百年來無視沖破困苦原生家庭的貴子們,無法沖破的人性鬧劇
      ,值得細(xì)品

      困苦的生活往往可以鍛煉出貴子,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但飽經(jīng)磨難的貴子
      ,能不能在飛黃騰達(dá)之后保住本心、常盛不衰
      ,就是一件比“躍出困苦生活”還困難的事情

      和珅,他是乾隆時期有名的大臣

      ,他足智多謀
      ,亦是成功突破困苦的原生家庭、成功鯉魚躍龍門貴子
      ,但是最后卻沒能逃出人性的怪圈
      ,不得善終。究其原因
      ,和珅犯了兩個“寒門貴子”都容易犯的錯:一個是將“自尊變成了自傲”
      ,一個是將“進(jìn)取心變成了貪心”。

      為什么這么說

      ?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1

      、少年和珅:從苦難中重生的勵志人物我們都在規(guī)避生活中的苦難,但是
      ,人在面對避無可避的苦難時,往往可以變得十分強(qiáng)大
      ,于此
      ,痛苦是敵是友,倒是說不清了
      ,而和珅就曾一度成為被苦難鍛造的“勵志人物”

      和珅的出生,其實還是比普通老百姓要好一些的

      ,但是接下來的日子
      ,卻過得不如普通老百姓。

      他出生在福建副都統(tǒng)常保家中

      ,不幸的是
      ,在和珅還是娃娃的時候,他的母親生下弟弟以后難產(chǎn)去世
      ,那個時候和珅才3歲
      。禍不單行,和珅9歲的時候
      ,父親也去世了
      。自此,沒了雙親的庇佑
      ,在那個“大宅子”
      ,孤苦無依的小男孩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大家可以根據(jù)熒幕上的古裝劇腦補(bǔ)一下

      好在和珅和弟弟的運(yùn)氣不算太差

      ,他們在父母死后沒有流落街頭,源于家里的一個老家丁
      ,以及已故父親的一個小妾庇護(hù)
      。雖不至于餓死街頭,但一路走來
      ,自然是辛酸更多

      來到人間不過9年,和珅就經(jīng)歷了許多人要花幾十年時間才能消化的苦難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
      ,他刻苦學(xué)習(xí),希望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yùn)

      雖然他精通多種語言

      ,同時對四書五經(jīng)也有一定心得
      ,但是科舉這條路還是沒能走通,好在他后來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三等輕車都尉
      ,得以獲得在乾隆面前嶄露頭角的機(jī)會

      乾隆三十八年,因為才學(xué)出眾

      ,頭腦靈活
      ,23歲的和珅總算受到乾隆重用,加入了他的儀仗隊
      。自此以后
      ,他平步青云,一路從小小的侍從
      ,做到了侍郎
      ,最后甚至權(quán)力大到可以限制乾隆和嘉慶的人身自由,這些便是后話了

      不論后事如何

      ,反觀和珅的發(fā)跡之路,不得不說
      ,少年的和珅
      ,確實是在苦難中重生的勵志人物。

      2

      、勵志人物從神壇跌落:和珅的傲與貪但是
      ,朝廷,遠(yuǎn)比和珅兒時生長的“小院”要復(fù)雜得多
      ,和珅再聰明
      ,一旦在“傲”和“貪”上越了線,也還是規(guī)避不了自食其果
      、不得善終的結(jié)局

      首先舉例說說和珅的貪婪。乾隆四十五年

      ,和珅受命去云南那邊查辦大學(xué)士兼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的案子
      ,案子本來沒有任何頭緒,但是善于察言觀色的和珅經(jīng)過了解后
      ,認(rèn)為李侍堯是一道難以攻破的墻
      ,但是他們家的管家卻是一個經(jīng)不起皮肉苦的人。于是
      ,和珅抓住了李侍堯的管家
      ,并且嚴(yán)刑逼供,最后得到了李侍堯貪污的證據(jù)。

      然后和珅順藤摸瓜

      ,順勢牽出了李侍堯背后一大批官員
      ,和珅順利結(jié)案,并由此獲得了乾隆的信任和進(jìn)一步重用

      但是

      ,和珅雖是查案人,卻也有點監(jiān)守自盜的意味
      ,他借著查處李侍堯的由頭
      ,私吞了李侍堯一眾人大筆財物,同時因為了結(jié)大案
      、獲得乾隆賞識,一大批官員爭相巴結(jié)他
      ,給他送禮
      、與他結(jié)交。久而久之
      ,和珅開始結(jié)黨營私
      ,形成自己的一股勢力,這是他“貪”的體現(xiàn)

      而和珅的“傲”也在他手握大權(quán)以后

      ,漸漸展現(xiàn)。

      前面我們說到

      ,和珅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全靠他的努力與機(jī)敏,而他也在二十來歲的年紀(jì)
      ,就受到乾隆的重用
      ,并且自此平步青云,這自然讓官場上其他求而不得的人嫉妒

      于此

      ,在和珅發(fā)跡初期,經(jīng)常有官員在和珅面前展現(xiàn)他們的敵意
      ,并且在和珅擔(dān)任要職以后
      ,發(fā)文彈劾。權(quán)力穩(wěn)固以后
      ,和珅開始了他的報復(fù)

      在和珅成為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官后,他開始在文字上大做文章

      ,刻意過度解讀曾與他為敵的官員的文章
      ,給他們戴上“多含反意”等帽子,順勢按上謀反的罪名。于此
      ,和珅在“黑化”的路上越走越遠(yuǎn)

      而這種“報復(fù)”背后,其實更多是和珅的“傲”

      。他討厭那些因嫉妒
      、驕傲、不服而加害自己的人
      ,但是最后
      ,他終是變成了那些污蔑之言里的模樣,也是唏噓

      自從和珅“黑化”之后

      ,他在貪與傲的路上便一去不復(fù)返。仗著乾隆的寵愛
      ,也仗著自己在朝中如日中天的權(quán)勢
      ,他甚至在乾隆晚年時期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乾隆和嘉慶的自由。

      同時

      ,他犯了作為臣子的大忌諱
      。乾隆晚年上朝,和珅與嘉慶一起位列君主旁邊
      ,因為只有和珅懂乾隆的意思
      ,和珅相當(dāng)于是傳話人,從當(dāng)時的時局看來
      ,朝中真正掌權(quán)的
      ,不是嘉慶,而是和珅
      ,這也注定了和珅日后的悲慘結(jié)局

      果然,乾隆去世以后

      ,嘉慶行動相當(dāng)迅速
      ,不僅抄了和珅的家,還列出了和珅20條大罪
      ,和珅本來就是“貪污大戶”
      ,嘉慶找到處理他的理由,并不困難
      ,嘉慶等的
      ,只是時機(jī),沒了乾隆
      ,時機(jī)就到了
      。于此
      ,在乾隆去世后不久,和珅在獄中自盡

      3

      、思考:終其一生,人最大的對手
      ,其實是人們自己和珅一生大起大落
      ,他在孩童時期就喪母喪父,生活十分艱難
      ,但是他并沒有向命運(yùn)低頭
      ,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闖出一片天,甚至一度成為最接近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那個人

      他在最風(fēng)光的時候

      ,贏了所有人,最后
      ,卻敗給了自己

      他首先敗給了自己的“貪”,或許年少的匱乏讓他對財富有了比一般人更強(qiáng)的執(zhí)念

      ,他以查處貪官污吏之名成為貪官污吏,聰明如他
      ,如何會忽視眼前被查處的貪官就是自己日后下場這一可能性
      ?貪婪蒙蔽了他的眼睛!

      而后

      ,財富有了
      ,權(quán)勢有了,他的“傲”又開始作怪
      ,營私結(jié)黨
      、排斥異己,甚至對于嘉慶
      ,他都可以拿出近乎“架空”的高姿態(tài)
      ,這實在不理智。

      千百年來

      ,人性發(fā)展變化總是存在一些規(guī)律的
      ,比如人最缺什么,就會最介意什么

      和珅困難的童年生活

      、少年時光或許在他的心里印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匱乏
      ,所以他執(zhí)著于金錢
      ,因為喪父喪母、不被尊重,所以他報復(fù)所有不尊重他
      、彈劾他的人
      ,甚至拉幫結(jié)派,享受著朝堂之上虛偽的“尊重”

      最后

      ,他被“傲”和“貪”吞食,被嘉慶打破了“美夢”

      如夢初醒之后

      ,不知和珅是否會覺得,他的一生或許遇到許多對手
      ,但真正的敵人
      ,不是他贏過的那些人,而是讓他自食其果“自己”
      ,就像道家老子說的那樣:“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qiáng)”。莽夫之勇在于短暫的勝人
      ,真正的強(qiáng)者才是長遠(yuǎn)的自勝

      注: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chuàng)且獨(dú)家發(fā)布,搬運(yùn)

      、抄襲等任何侵權(quán)行為
      ,發(fā)現(xiàn)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部分素材來自網(wǎng)絡(luò)
      ,侵刪(兩周內(nèi)),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22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秦朝的滅亡
      ,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