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極是怎么脫穎而出登基為帝的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皇太極繼位的文章
。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譯黃臺吉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清初杰出的軍事家
、政治家,后金大汗
、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那么努爾哈赤去世之后
,皇太極為何能脫穎而出呢?

努爾哈赤死后并沒有確定皇位的候選人
天命七年,也就是1622年三月
,他開始規(guī)劃身后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也就是由八旗旗主共同推舉新的大汗。八旗旗主是努爾哈赤之下最具權(quán)勢的人
,所以大汗肯定是從八旗旗主里選出的
。那么來看看為什么皇太極會成功上位?
八旗主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
,三貝勒莽古爾泰
,四貝勒皇太極,鑲紅旗旗主岳托(努爾哈赤孫子)
,鑲白旗旗主豪格(皇太極長子),正黃旗旗主阿濟(jì)格和多爾袞
,鑲黃旗旗主多鐸
。
1. 這些旗主里面兩黃旗、鑲紅旗
、鑲白旗四旗旗主都是小貝勒,相比其他四大貝勒
,他們無論是資歷還是權(quán)勢都不夠
。尤其多爾袞和多鐸當(dāng)時都還沒有成年,沒有足夠的威望去爭奪大汗之位
。而岳托和豪格是努爾哈赤的孫子輩,所以是沒有資格競選的
。
2. 有實力競爭大汗之位的就只有你剩下的四位貝勒了
,但是二貝勒阿敏并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他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兒子
,是汗室的旁支,所以阿敏被推選為大汗的可能性不大
。
3. 那么大汗幾乎就只有從努爾哈赤的其他三個兒子里面選
。可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
,這個人戰(zhàn)功赫赫,當(dāng)時的勢力非常達(dá)
,而且還號稱是忠厚之人
。但是努爾哈赤生前卻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兒子和他的老婆有私情
。所以這時努爾哈赤心里就把代善劃出了繼承人序列
。
4. 還有一個老三
,三貝勒莽古爾泰。這人打仗勇猛時勇猛
,但是不怎么喜歡動腦子,而且性格殘忍
,親手殺了自己的生母
。當(dāng)時不怎么受人待見,不太合眾
,勢力稍弱。
相比之下
,四大貝勒里面就只有皇太極軍功卓著
,名聲還是最好的。因此皇太極其實是努爾哈赤最合適的繼承人
。在努爾哈赤死后,推舉大汗時
,岳托勸告他的父親代善推舉皇太極作為新一任的大汗
,而代善因為自己有前科,名聲不太好
,所以就推舉了皇太極作為大汗
。更重要的是
,皇太極本人的素質(zhì)
、能力以及人際關(guān)系
,推舉他做為大汗
,對于努爾哈赤政權(quán)是非常有益的
。
那么皇太極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皇太極是個極富理想和抱負(fù)的政治家
。 登上汗位之前
,他是努爾哈赤特封的四大貝勒之一,幫助努爾哈赤處理政務(wù)
,深受努爾哈赤賞識。在政治上
,皇太極一直和努爾哈赤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努爾哈赤和大貝勒
、努爾哈赤和哈奇特的汗位斗爭中
。 努爾哈赤死后
,皇太極在代善等三大貝勒的擁戴下登上了汗位。 我們說一個人的成功依賴四個因素和三個條件
,四個因素是遺傳因素
、家庭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個人因素
,三個條件是機(jī)遇
、勤奮和天分,皇太極之所以成功登上皇位
,同他同時具備這四個因素和三個條件是分不開的
。
皇太極登上汗位后,擺在他面前的第一個議題就是必須調(diào)整國內(nèi)政策
。他當(dāng)機(jī)立斷
,修正了努爾哈赤時代錯誤的政策,頒布了有利于后金發(fā)展的三個上諭
,為后金統(tǒng)一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
。 如果說代善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情懷、多爾袞有不可比擬的軍事才能
,那么皇太極的政治謀略和抱負(fù)是他的其他幾個兄弟無法比
。作為一代帝王,超凡的政治才能是必不可少的
。
皇太極除了是政治家外
,還是有名的軍事家。 在登上汗位之前
,他曾參與了五次重大戰(zhàn)役
,這五次戰(zhàn)役分別是:烏拉之戰(zhàn),撫順戰(zhàn)役
,薩爾滸大戰(zhàn)
,征討葉赫,白塔鋪之戰(zhàn)
。在這些戰(zhàn)役中,皇太極的表現(xiàn)并非都是完美的
,但是他懂得在戰(zhàn)斗中吸取教訓(xùn)
,懂得自我反省,這為他后來統(tǒng)一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 登上汗位后
,他也常常親自領(lǐng)兵上陣
,雖然許多戰(zhàn)役他只是觀戰(zhàn)
,但也為后來的勝利做了很大的貢獻(xiàn)
。 雖然皇太極沒有多爾袞那樣的軍功赫赫,但是他的軍績也為他后來統(tǒng)領(lǐng)國家提供了十足的經(jīng)驗
。
結(jié)語:皇太極的勝出不是偶然的,與他個人過硬的軍事才能與心狠手辣也分不開
,自古帝王無情
,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帝王之家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