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戰(zhàn)神李定國,揭秘其傳奇的一生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4 18:13:23
南明戰(zhàn)神李定國,揭秘其傳奇的一生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定國。
李定國幼時家里貧窮
,從很小就失去雙親成了一個孤兒四處流浪
,到9歲時被張獻忠收養(yǎng),認其為義父
。李定國不是張獻忠唯一收養(yǎng)的孩子
,但卻是兄弟四人中最英勇的一個。他自從有了義父后
,就開始了常年隨軍出征的生活
。他成長到17歲時,就被受命帶領(lǐng)2萬兵馬出兵河南及湖北
。多年后
,張獻忠在成都宣布大西政權(quán)確立,他的反明大業(yè)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
神李定國<div id=)
,揭秘其傳奇的一生.png" />
三年后,隨著清兵南下張獻忠還是重新思考自己反明的決定
。他起初反明是漢民族內(nèi)的矛盾
,但是當滿人入關(guān)后,他認為大明才是正統(tǒng)
,因此他為自己反明的行為感到后悔并要求自己的義子在自己死后幫助大明抗清
,維護漢人江山
。
張獻忠死后,李定國在眾兄弟當中是最擁護義父的決定
,他也認為應該支持南明皇帝
,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他力排眾議,確定了輔佐南明皇帝朱由榔的方向
。1648年
,清兵南下二十萬大軍,直逼云南
。此時的李定國剛剛27歲
,他協(xié)助南明軍隊與清兵殊死抵抗。雖然他個人很有能力
,但是架不住南明的兵力和起義軍的隊伍加一起也沒有清兵人多
。
經(jīng)過幾次寡不敵眾的戰(zhàn)役后,李定國改變策略
,準備出奇制勝
。原來在清兵南下前,他曾經(jīng)為了在云南站穩(wěn)腳跟
,與當?shù)匚溲b發(fā)生過激烈的沖突
。過程中他收獲了當?shù)氐脑S多大象,并且用自己的軍隊駕馭象群
。在戰(zhàn)場上大象能起到震懾敵方的作用
,象群一股腦的朝敵方奔跑,所到之處哀嚎一片
,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
。憑借著這股動物奇兵,李定國在西南多個省份連連獲勝
。桂林
、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動
,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顫栗不已
,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
這次面對清兵的大軍
,他在最后也動用了象群
。這些大象比人高出許多,象腿又粗又壯
,清兵的長矛只會激發(fā)它們的獸性卻不能傷它們性命
,而且多數(shù)清兵都是北方人士,從來沒有見過大象
,一次見到數(shù)百只大象士兵們馬上亂了陣腳
,全都慌作一團
。最后清兵終于在幾次嘗試未果后,放棄了與李定國正面沖突
。
不過李定國維護的政權(quán)并沒有持續(xù)太久
,1861年朱由榔被人騙到緬甸,在當?shù)乇痪挼閲蹩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后來清廷和緬甸國協(xié)商
,派吳三桂去要回了這個南明皇帝,在1862年的6月將他處死
。李定國對此悲憤交加
,他苦心維持的漢人政權(quán)最終還是被滿人擊敗,收到朱由榔的死訊沒多久他就病重去世
,去世時只有42歲
。
在當?shù)厝说男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滿人遠在北方根本管轄不到他們的生活
,多民族的人都不愿接受滿清的統(tǒng)治。當清兵南下
,是李定國在云南等地聚集力量率兵狙擊
,他的民族大義讓當?shù)匕傩站磁宀灰选K恍膮f(xié)助朱由榔
,從未貪戀皇權(quán)的野心
。在得知自己的義兄有獨立為王的想法時,還非常氣憤的痛斥他妄自尊大
。李定國帶兵有方又是忠義之人
,因此多年后人們提到他的事跡還是連連稱贊,禁不住稱他為民族英雄
。
李定國將軍事跡?
李定國
,字寧宇
,陜西延安綏德州人,但也有人說他是云南人
,自幼就父母雙亡
,由一個陜西商人帶到陜西延安綏德州。不管李定國是陜西人還是云南人
,反正他的出身是很貧寒的
。
1630年,張獻忠在綏德北面的米脂縣(也是李自成的家鄉(xiāng))起義
,許多的饑民紛紛加入了農(nóng)民軍
,當時只有十歲的李定國也在其中
。張獻忠經(jīng)常教這些兒童練習騎射等殺敵本領(lǐng),李定國表現(xiàn)得很優(yōu)秀
,被張獻忠收為義子
。
李定國從此跟隨張獻忠的農(nóng)民軍轉(zhuǎn)戰(zhàn)在四川、湖北等地
,逐漸地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將領(lǐng)
。在1641年2月21日,李定國率28騎用繳獲的兵符騙開了城門攻破了襄陽
,擒殺了襄陽王朱翊銘
,迫使明朝的東閣大學士楊嗣昌自殺。
1643年5月
,張獻忠占領(lǐng)武昌
,6月自稱為“大西王”,這個時候的李定國開始獨擋一面
,他手下有2萬軍馬
。1644年11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帝
,國號“大西”
。張獻忠冊封了自己最信任的四個義子,孫可望為平東將軍
,李定國為安西將軍
,劉文繡為撫南將軍,艾能奇為定北將軍
。從張獻忠對四個義子的冊封可以看出
,他的想法是效仿劉邦、劉備以四川作為立國之本
,再逐鹿中原
。但是四川的重要性使當時南明政權(quán)也不會輕言放棄。
在清軍還沒有到來以前
,南明和大西軍在殊死地火拼
,這也算是我們漢族政權(quán)的一個悲劇吧。李定國官拜安西將軍
,前軍都督
,在川北、川南等地作戰(zhàn)
。張獻忠部被明朝殺得大敗
,丟失了重慶。1646年
,趁火打劫的清軍進攻四川
。張獻忠被迫放棄了成都
。12月,在西充鳳凰山的作戰(zhàn)
,張獻忠不幸中箭被俘
,慘遭清軍殺死。
大西軍呈現(xiàn)出樹倒猢猻散的態(tài)勢
,只剩下不到5
、6萬人由孫可望、李定國等四人指揮
。被迫向南撤退
,有點“外戰(zhàn)外行,內(nèi)戰(zhàn)內(nèi)行”的味道
,大西軍攻破重慶
,殺死明將曾英(系落水淹死),攻入貴州
,一路所向披靡
,1647年2月又攻入云南。
此時的云南正值少數(shù)民族地方官吏沙定洲叛亂
,攻城陷府
,明朝軍隊承現(xiàn)出土崩瓦解之勢
。大西軍適時地打出了援助明軍平叛的旗號
,得到了明朝地主劣紳的支持,得以補充了兵餉和糧秣
。孫可望等人指揮軍隊順應民心
,吊民伐罪,很快地擊潰了沙定洲的叛軍
,收復了昆明
。1647年4月,李定國獨自領(lǐng)一支人馬從昆明南下
,追擊沙定洲
,將叛匪圍困在臨安。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攻堅戰(zhàn)
,終于生擒了沙定洲
,把他押解到昆明處死。李定國因此而名聲大噪
,成為西南邊陲的最知名的漢族將領(lǐng)
,他的隊伍也迅速地擴充,吸收了大量的彝族白族少數(shù)民族兵員
,發(fā)展到五萬多人
,成為四支大西軍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
。
但在勝利的同時,對于大西軍的領(lǐng)導權(quán)問題日益凸顯地擺在人們的面前
,張獻忠的四個兒子各懷鬼胎
,長子孫可望當仁不讓地以繼承人的身份自居,為了樹立權(quán)威
,對李定國采取殺一儆百的手段
,找碴要當眾杖責李定國,在眾將的勸說下
,李定國為了顧全大局
,忍受了殺威棒的處罰。
1647年4月
,大西軍攻取了云南西部
,生擒了明朝的名士楊知畏,孫可望沒有殺他
,以禮相待
。大西軍與明朝在云南出現(xiàn)了冰釋前嫌,共同抗清的跡象
。第二年
,大西軍事實上已控制了整個云南省。
1649年
,孫可望派楊知畏去廣東肇慶見南明皇帝永歷帝
,希望南明政府冊封他為王。但南明政府的部分權(quán)臣反對冊封孫可望為王
,只冊封孫可望為景國公
,李定國、劉文秀等為侯爵
。楊知畏無法回去交差
,于是篡改詔書,封孫可望為平遼王
。沒想到
,孫可望已經(jīng)等不及了,揚言如果不封王就要進攻南明
,離孫可望大軍最近的明朝慶國公陳邦傳很害怕
,已經(jīng)假傳圣旨冊封孫可望為秦王。結(jié)果雙方作假的內(nèi)幕同時被揭穿
。
1650年8月
,孫可望再次派人去南明政府,要求正式封他為秦王,被拒絕
。9月
,孫可望起兵進攻南明,親率大軍攻入貴州
,奪取遵義和貴陽等重鎮(zhèn)
;劉文秀領(lǐng)兵攻入四川,李定國率部攻陷了貴州的安順
。11月
,清軍趁火打劫,進攻廣東和廣西
,攻占廣州和桂林
。南明永歷帝逃往南寧,這時才答應冊封孫可望為冀王
。孫可望予以拒絕
,一定要被封為秦王才接受。孫可望派部將賀九儀去見永歷帝
,賀九儀一到南寧就大開殺戒
,把那些阻撓封王的南明官員全部殺死,在這種情況下永歷帝才被迫封孫可望為秦王
。大西軍與南明的聯(lián)合抗清聯(lián)盟才算是正式形成
。
面臨覆滅的南明永歷王朝得到大西軍的支持,才又茍延殘喘
。孫可望鎮(zhèn)守貴陽
,李定國奉命移師昆明,鎮(zhèn)守云南
,他的英雄事跡這才是真正地上演
。李定國在云南采取了輕稅薄役,減輕人民負擔
,鼓勵發(fā)展教育等政策,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他同時還日日操練兵馬
,訓練了三萬精兵;從緬甸購入許多大象
,編練了一支特種部隊象兵
,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
1652年
,李定國寫信給孫可望
,要求向清朝進攻。孫可望同意了李定國的建議,以李定國
、馮雙禮為主將組成東路軍大約十余萬人出兵進攻湖南
。劉文秀、王復臣為主將組成北路軍進攻四川
。李定國從貴州鎮(zhèn)遠出征以前就嚴明了紀律
,連戰(zhàn)皆捷。攻占沅州
、靖州
,斬清總兵楊國勛。在澤湖斬清將李四
,攻克全州
。7月1日,李定國在嚴關(guān)大戰(zhàn)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
,明末清初最著名的三藩之一
。雙方冒雨血戰(zhàn),李定國及時把特種部隊象兵投入戰(zhàn)場
,在雷電交加的恐怖氛圍中
,清軍最終大敗潰逃,李定國揮軍掩殺
,直殺到榕江邊
,直殺得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 孔有德退守桂林
。7月2日,李定國馬不停蹄地組織兵力對桂林進行攻城
,晝夜不息
。4日,李定國部攻克了桂林
,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走逃無路
,投火自殺;另一個降清的叛徒陳邦傳被生擒
,押解至貴陽處死
。緊接著李定國又攻占柳州、悟州等地
,將清軍逐出占領(lǐng)了廣西全境
。李定國的大軍繼續(xù)北上,攻克湖南的永州
、衡陽
、長沙,前鋒推進到岳州(今岳陽)。還分兵東進
,一直攻進到江西的吉安
。只半年時間,李定國就攻占了二州十二府
,辟地三千里
,而且大軍所至,秋毫無犯
。 但是北路的劉文秀部則先勝后敗
,被清廷的平西王吳三桂殺敗,還折了副帥王復臣
。李定國的巨大勝利讓清廷大為震驚
。桂林大捷后,南明永歷帝封李定國為西寧王
,劉文秀為南安王
。孫可望非常地妒忌李定國的戰(zhàn)功,私自削減了永歷帝獎給李定國的一半的獎金
,扣壓了李定國的封王的詔書
,并貶謫了英勇戰(zhàn)敗的劉文秀。孫可望的專橫與自私給勝利的大西軍帶來了不祥之兆
。 1652年11月
,清政府派敬謹親王尼堪領(lǐng)十萬精兵向李定國發(fā)起反攻。李定國自知敵軍來勢洶洶
,而本部連續(xù)作戰(zhàn)已疲憊不堪
,恐難以與強敵抗衡。于是退避三舍
,主動放棄了長沙
,退守衡陽。11月19日
,清軍追擊到衡陽城下
,兩軍在衡陽展開激戰(zhàn),李定國原命副手馬進忠
、馮雙禮領(lǐng)一軍前后夾擊尼堪
,孫可望怕李定國成了大功,故意破壞
,阻止馮雙禮等前往助戰(zhàn),于是李定國陷入苦戰(zhàn)中
,雙方血戰(zhàn)四晝夜
,難分伯仲。23日,李定國佯敗
,將清軍引入伏擊圈
,層層包圍。敬謹親王尼堪率軍左沖右突始終無法突圍
,十萬大軍最終全軍覆滅
,敬謹親王尼堪本人亦被擊斃。 桂林
、衡陽兩次大捷殲滅清軍數(shù)十萬
,擊斃清朝兩個王,解放了廣西和湖南的廣大地區(qū)
,是明朝對清作戰(zhàn)從來沒有過的大勝
,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進犯西南的計劃,鼓舞了各地反清組織斗爭的士氣
。李定國會見大將白文選籌備下一步進攻武漢
,攻取南京的作戰(zhàn)計劃。正當抗清形勢一片大好時
,孫可望竟不顧大局密令命令馮雙禮撤退
,馬進忠也撤退了。李定國雖然獲勝
,也沒有辦法也只好放棄衡州撤退到寶慶(今湖南邵陽)
。顧城先生在《南明史》中談到,“探討南明的歷史
,有一個基本論點是可以通過大量事實證明的
,這就是在力量對比上,南明的兵力和潛在力量(包括清統(tǒng)治區(qū)內(nèi)的復明勢力)并不遜于清方
。其所以屢戰(zhàn)屢敗
,喪師失地,根本原因在于各種抗清勢力之間矛盾重重
,互相拆臺
,甚至自相火并,使兵力相當有限的滿洲貴族坐收漁翁之利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菬o不道理的分析。 然后孫可望連續(xù)寫信邀請李定國到沅州商議軍機
,正在李定國準備動身時
,李定國在孫可望身邊的心腹龔彝派人來報訊
,孫可望陰謀在李定國到達沅州后對他下毒手。于是李定國中止了沅州之行,并寫信責問孫可望。為了避免與孫可望正面沖突,李定國留下部分軍隊駐守湖南,被迫自率五萬大軍南下兩廣。孫可望一見李定國離開了湖南
,就率領(lǐng)他的十多萬軍隊來進攻清軍,也想打個大勝仗來提高自己的威望
。1653年3月
,因為驕傲輕敵,孫可望被清將屯齊在寶慶殺敗
。見康熙二十四年《寶慶府志》卷二十一《武備志?兵紀》云:“十年四月(當為三月)
,貝勒率師大敗孫可望于周家鋪,橫尸遍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赏麊悟T走武岡。我?guī)煶藙僦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遂復寶慶府
。”孫可望把李定國占領(lǐng)的許多地方丟掉了
。 李定國也開始連連背運
,離開湖南進入廣西,想奪回廣東
。首先在永州失利
,攻打肇慶失敗,只占領(lǐng)了化州
、吳川
、信宜等小州縣。再攻桂林失利
,退回柳州
。1653年7月,不除掉李定國
,孫可望寢食難安
,他竟然派部將馮雙禮進攻李定國,南明內(nèi)部大規(guī)模的內(nèi)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李定國設計伏擊生擒了馮雙禮
,便予以釋放,馮大受感動
,倒向李定國一邊
。內(nèi)戰(zhàn)也因此被延緩了。 李定國是南明最杰出的軍事家
,他用卓越的戰(zhàn)略眼光分析全局
。與孫可望并力恢復湖廣然后東進的計劃已不可能實現(xiàn)
,他決定聯(lián)絡鄭成功共圖復興大業(yè)
。他的戰(zhàn)略意圖是
,同鄭成功會師,首先收復廣東
,進而奪取福建
、江西、浙江
、江蘇等省
。1654年,經(jīng)過休整的李定國會同聯(lián)絡鄭成功的水軍等其他反清組織
,號稱二十萬大軍圍攻廣東的新會
。當時清廷的主帥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憚于李定國的威名
,贄伏在廣州不敢救援
。但是李定國圍攻小小的新會縣城竟然從6月開始一直打到12月中旬,長達半年之久
,始終無法破城
。戰(zhàn)斗非常地慘烈,因為斷糧
,守城清兵竟然殺人而食
。 12月14日,清廷委派的靖南將軍朱馬喇領(lǐng)兵前來救援新會
,尚可喜等也出兵助戰(zhàn)
。經(jīng)過四天激烈戰(zhàn)斗,到18日
,李定國的象兵遭到清兵的炮擊而回走
,沖亂了自己的隊伍,清軍騎兵從兩翼突擊
,李定國抵敵不住
,全線潰敗,一直敗退到南寧才穩(wěn)住陣腳
,兩廣交界的二十多個州縣全部丟失了
。李定國籌劃的恢復廣東、進取江南戰(zhàn)略完全失敗
,這以后他再也沒有力量和機會進入廣東了
,南明復興的希望也從此化為了泡影。 孫可望則加快了自己篡權(quán)稱帝的步伐
,在貴陽修建宮殿
,派兵扼守南寧西北的田州
,阻止李定國回滇。1656年
,李定國決定平定孫可望的叛亂
,引兵返回云南,守田州的孫可望部不戰(zhàn)而潰
。孫可望企圖要劫持永歷帝
,但他手下大將白文選已經(jīng)倒向李定國一邊,因此陰謀破產(chǎn)
。因為李定國等護駕有功
,1656年3月,永歷帝晉升李定國為晉王
。1657年8月
,孫可望起兵十四萬進攻云南,與李定國部對峙在交水
,孫可望手下的大將馬進忠
、馬寶等等紛紛臨陣反水。孫可望眾叛親離
,最后僅剩下妻子等二十多人
,逃到長沙,向清朝投降
,成為了可恥的叛徒
。 孫可望的叛亂雖然平息,但是永歷政權(quán)的力量被極大地削弱
,尤其是馬吉翔為代表的隱患并沒有被鏟除
。馬吉翔曾與孫可望勾結(jié),為非作歹
,李定國原本要逮捕馬吉翔
,但馬吉翔托人找李定國說好話,并且極力地為李定國歌功頌德
,騙取了李定國的信任
,得以繼續(xù)留在永歷帝身邊。同時李定國在收編孫可望的軍隊時沒有一碗水端 平
,引起了軍內(nèi)的不和
。 1658年2月,清政府趁機以鐸尼為統(tǒng)帥
,兵分三路大舉向貴州
、云南進攻。北路為平西王吳三桂
;南路為都統(tǒng)卓布泰
;中路為洪承疇
、洛托。4月
,南明政權(quán)的重要將領(lǐng)劉文秀病故
。同月,孫可望的舊部王自奇在永昌叛變
,李定國為了平息王自奇的叛亂
,親率大軍征討,在李定國征討王自奇的同時
,清軍已經(jīng)攻陷了貴陽和重慶等地。7月永歷帝任命李定國為都招討大元帥應敵
。李定國分兵三路進行阻擊
,自己居中策應。但是他的黔西防線很快地被清軍突破
,三路清軍攻入云南
,局勢已無可挽回。 李定國返回昆明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
,雖然當時四川西南的宜賓
、樂山、西昌一帶都還在南明控制之下
,劉文秀曾留駐有3萬精兵
;還可以聯(lián)系到以原大順軍為主力的夔東十三家等抗清組織。但是李定國考慮到大順軍與大西軍并不融洽的關(guān)系
,還是決定轉(zhuǎn)移到湖南和廣西交界與清廷繼續(xù)周旋
。因為一旦形勢不利可向東南突進,與廈門的鄭成功部匯合
;萬一失敗還可以出海
,占據(jù)島嶼與清朝繼續(xù)周旋。然而永歷帝畏敵如鼠
,決定采取逃跑策略
,遁入緬甸。10月15日
,永歷帝撤出昆明逃往國外
。1659年,白文選的殿后部隊被清軍擊敗
。李定國毅然收拾殘兵
,挑選了六千人埋伏在怒江以西的磨盤山,設下三道伏兵
,果然
,吳三桂的追兵渾然不知地鉆入了伏擊圈
,不想在這關(guān)鍵的時候,南明官員盧桂生叛變向吳三桂通風報信
,伏擊戰(zhàn)演變成為一場血戰(zhàn)
,李定國部戰(zhàn)死2/3,許多老部下英勇戰(zhàn)死
,當然清軍同樣是傷亡慘重
,有十多名都統(tǒng)以下的軍官和幾千人戰(zhàn)死。吳三桂只得暫時放棄了追擊
。 磨盤山血戰(zhàn)后
,永歷帝及左右僚臣逃入緬甸境內(nèi)與李定國失去了聯(lián)系。李定國不肯入緬
,在云南西部召集潰散的部隊準備和清朝進行最后的戰(zhàn)斗
。李定國和白文選相會于木邦,派人去緬甸尋找永歷帝
,他們派去的使者
,被緬甸人所殺。緬甸以為南明軍隊已經(jīng)是潰兵
,想趁火打劫
,搶劫明軍的軍馬。白文選大怒整頓人馬
,命令進行反擊
,緬軍主力(據(jù)文獻說有“數(shù)十萬”,可能失之夸張)在江對岸列陣
,準備迎戰(zhàn)
。明軍渡河進攻,僅百騎就擊潰緬軍
,明軍順勢掩殺
,據(jù)說斃傷緬軍萬人以上。緬甸官員搬出永歷帝要他勒令白文選退兵
。 明將廣昌侯高文貴
、懷仁侯吳子圣也曾率領(lǐng)一支兵馬入緬迎駕,李定國三十多次上表
,想接回永歷帝
,都被緬甸政府和永歷帝身邊的奸臣馬吉翔阻止。緬甸政府派兵把永歷帝軟禁了起來
,為了救出皇帝
,李定國曾經(jīng)兩次起兵企圖入緬甸,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永歷帝身邊的忠臣沐天波組織的自救行動也被馬吉翔粉碎
。許多的明軍將領(lǐng)和官員俱皆心灰意冷
,紛紛向清朝投降,最后連白文選也投降了
。唯有李定國一個人的意志從未動搖過
。正應了一句話,“疾風知勁草
,烈火識真金”
。 1661年7月,吳三桂領(lǐng)十萬大軍開進緬甸
,12月3日
,緬甸國王向吳三桂交出了永歷帝,南明政權(quán)至此覆滅
。李定國等曾密謀在吳三桂押解永歷帝去北京途中進行攔截
。1662年4月,永歷帝在昆明被吳三桂殺害
。 李定國聽說永歷帝遇害的消息,萬分悲痛
。李定國向東里
、暹羅借兵計劃失敗,同時軍中將士因為水土不服紛紛病倒
,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來
。1662年6月11日,李定國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在百感交集
、無限的郁悶中也病倒了
。6月27日夜,李定國召其子及部將到跟前告誡:“寧死荒外
,勿降也
!”言畢,氣絕而亡
,一代名將悲情英雄李定國于云南的勐臘(另一說是景線)與世長辭了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26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