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從小販到當(dāng)上開國功臣,武士彟的一生經(jīng)歷了什么

      以史為鑒 2023-06-14 20:28:24

      從小販到當(dāng)上開國功臣
      ,武士彟的一生經(jīng)歷了什么

      武士彟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解讀一下~

      此人名叫武士彟(yāo),是并州文水縣人

      ,其家世并不顯赫,世代以經(jīng)商為業(yè)
      。在古代一直是重農(nóng)抑商的,所以商人雖然富有
      ,但地位不高
      。武士彟年輕的時候,一度以賣豆腐為生
      ,后來與同鄉(xiāng)許文寶一起做木材生意,“因致大富”
      。發(fā)達之后的武士彟并沒有滿足只做一個富翁,他很有商業(yè)頭腦
      ,開始在官場進行投機活動

      有一次

      ,唐國公李淵率軍駐扎在汾、晉一帶
      ,就住在了武士彟家里
      ,兩人一見如故
      ,結(jié)為好友
      。后來李淵出任晉陽留守,他想起了武士彟
      ,將其召進自己的幕府,“引為行軍司鎧參軍”
      。在李淵起兵的過程中,武士彟也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他以大將軍府鎧曹參軍的身份“從平京師”,后被任命為光祿大夫
      、義原郡公。

      李淵稱帝后

      ,武士彟被任命為庫部郎中,官職雖然不高
      ,但卻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獲得免死的特權(quán)
      。這十七位功臣是李世民、裴寂
      、劉文靜、長孫順德
      、劉弘基
      、竇琮
      、柴紹、唐儉
      、殷開山、劉世龍
      、劉政會、趙文恪
      、武士彟、張平高
      、李思行、李高遷
      、許世緒。

      武士彟與李淵是故交

      ,兩人的關(guān)系很好,武士彟的妻子死后
      ,李淵甚至親自做媒,讓出身關(guān)中名門的楊氏嫁給了商人出身的武士彟
      。李世民即位后
      ,武士彟依然得到重用
      ,先后出任利州都督
      、荊州都督
      ,后來還做了工部尚書
      ,被加封為應(yīng)國公
      。在地方上
      ,武士彟頗有政績
      ,“寬力役之事
      ,急農(nóng)桑之業(yè)”
      ,多次得到褒獎

      可是到了貞觀九年

      ,太上皇李淵病死,武士彟聞訊后
      ,十分悲痛,也因此患病
      。李世民多次派遣名醫(yī)診治,也沒有任何效果
      ,最終武士彟病死,時年五十九歲
      。因武士彟的子女年幼,李世民命李勣主持喪事
      ,并追封其為禮部尚書,謚曰定
      。既然武士彟都已經(jīng)死了,還怎么做皇帝呢?

      事實上

      ,武士彟做皇帝還真是在他死后
      。武士彟有兩個兒子
      ,名叫武元慶
      、武元爽,但都不成才,此外他還有三個女兒
      ,其中二女兒非常爭氣。后來二女兒入宮
      ,先是做了李世民的才人,后來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她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則天!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
      ,改國號為大周。

      此時武士彟已經(jīng)去世55年了

      ,但他卻成了皇帝!武則天追尊自己的父親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
      ,并將父親的墓升級為帝王陵寢
      。武士彟雖死
      ,但卻被冠上了帝王的尊號,他一生的投機終于得到了回報
      。直到唐玄宗即位后,才將武士彟的帝號撤銷

      武則天的一生是怎么樣的
      ?拜托了各位 謝謝

      武則天(624—705年),名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
      ,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
      ,自己做了皇帝
      ,改國號為“周”
      ,史稱“武周”。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 女皇帝武則天:年譜 1歲,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
      ,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
      。父,武士彟
      ,年48歲
      ,任工部尚書,判六曹尚書事
      。母
      ,楊氏,年46歲
      。異母兄元慶
      、元爽稍長,姐一人尚幼
      。 2歲
      ,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其兄建成
      、弟元吉。初七
      ,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八月初八
      ,高祖李淵傳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
      ,太子李世民即位,為太宗
      。封武士彟為豫州都督。 5歲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
      ,李治(唐高宗)誕生
      。本年,袁天罡為武相面
      ,在當(dāng)?shù)亓粝铝顺礻P(guān)、望云埔等傳說
      。 12歲,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
      ,高祖死于長安大安宮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
      ,享年59歲。十月二十七日
      ,葬高祖于陜西三原獻陵,廟號高祖
      ,與太穆皇后合葬。之后
      ,與母親楊氏回文水(屬山西呂梁市)葬父
      。 14歲
      ,貞觀十一年(637年)
      ,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士彟之女美麗聰明有才華,召入宮中
      ,立為才人,賜號“武媚娘”
      。 16歲
      ,貞觀十三年(639年)
      ,全國有州府358
      ,縣1551
      。高麗
      、新羅
      、西突厥
      、吐火羅、康國
      、安國、波斯
      、疏勒、于闐
      、焉耆、高昌
      、林邑、昆明等酋長相繼遣使朝貢
      。 20歲,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
      ,太宗立李治為太子。 23歲
      ,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
      ,下詔軍國機務(wù)并委太子李治處理。此后
      ,太子隔日聽政
      ,朝罷
      ,入侍藥膳,武與太子開始接觸
      ,兩人同在太宗身邊侍疾。 25歲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
      ,賜太子李治。 26歲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詔長孫無忌
      、褚遂良輔佐太子李治。太宗駕崩
      。按當(dāng)時的法律,皇上死后
      ,沒給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
      。二十八日,武在感業(yè)寺出家為尼
      。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
      ,為高宗
      ,時年22歲
      。八月二十八日
      ,葬太宗于昭陵
      ,與長孫皇后合葬。 27歲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為皇后
      。五月二十六日
      ,太宗忌日
      ,高宗到感業(yè)寺行香
      ,見到武
      。武氏哭泣
      ,高宗傷感落淚。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長發(fā)
      ,并勸皇上接其回宮
      。 28歲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
      ,武入宮
      ,為一般宮女,在王皇后身邊
      。 29歲,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
      ,立李忠(即陳王忠)為太子。十二日
      ,戶部奏:全國有戶380萬。本年冬
      ,武生長子李弘。 31歲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
      ,封武為昭儀
      。三月十四日,唐高宗應(yīng)武之請求
      ,加贈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
      。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寵衰的現(xiàn)實
      ,自請罷官,改封為吏部尚書
      。十二月十七日,高宗離京師謁昭陵
      ,武從行,生次子李賢于途中
      。 32歲,永徽六年(655年)三月
      ,武著《內(nèi)訓(xùn)》一篇
      。六月
      ,王皇后與其母柳氏為“厭勝”事發(fā)
      ,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宮
      ,后舅罷知政事。此時
      ,在皇后廢立問題上朝臣分為兩派:長孫無忌、褚遂良
      、朝瑗
      、來濟等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
      ;許敬宗、李義府
      、崔義玄、袁公瑜等擁護立武則天為后
      。十月十三日,王皇后
      、蕭淑妃廢為庶人。十九日
      ,高宗下詔立武昭儀為皇后。十一月初一
      ,舉行隆重的冊立皇后儀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長朝皇后于肅儀門。初七
      ,追贈武后父武士彟為司空。本月
      ,武后處死王皇后、蕭淑妃
      。 33歲,顯慶元年(656)正月初六
      ,降太子李忠為梁王、梁州刺史
      ,立武后子李弘為太子。二月十七日
      ,追贈武后父武士彟為司徒
      ,賜爵周國公
      。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蠶于北郊
      。四月十四日,高宗與武后在安福門樓觀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
      。自魏晉以來,佛事活動從無如此之盛大
      。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誡》獻于朝
      。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顯于長安
      。 34歲,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
      ,封李顯為周王。 36歲
      ,顯慶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以皇族與后族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
      。七月,殺長孫無忌及柳奭
      。九月,高宗下詔以石
      、米、史、大安
      、小安、曹、拔汗那
      、悒怛、疏勒
      、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127個,全國疆域進一步擴大
      。 37歲,顯慶五年(660年)正月
      ,高宗與武后及太子在東都洛陽過春節(jié)。二十三日
      ,離洛陽到并州。二月初十
      、至并州。十五日,會見隨從官員
      、諸親及并州官屬父老等。三月初五
      ,武后宴請親戚故舊鄰里于朝堂,宴婦人于內(nèi)殿
      。初八,高宗講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閱兵
      。四月初八,高宗
      、武后一行離并回東都。十月九日
      ,改封武后母代國夫人楊氏為榮國夫人
      ,品第一
      。本月
      ,高宗初患風(fēng)眩病,委武后處理部分政務(wù)
      ,從此,武后參與朝政
      ,處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歲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yōu)之戲(古代指演滑稽戲的藝人)
      ,高宗采納并下詔。四月
      ,高宗欲親率大軍進攻高麗,武后抗表進諫以為不可
      ,被采納。 39歲
      ,龍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萊宮含涼殿
      ,于殿內(nèi)作佛事
      ,供玉像
      。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滿月
      ,大赦天下,賜宴三日
      。 41歲,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
      ,西臺侍郎上官儀謀廢皇后失敗下獄。十三日
      ,殺上官儀等,賜廢太子忠死
      。此后,高宗視朝
      ,武后垂簾于后,中外稱之為“二圣”
      。約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 42歲,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
      ,高宗、武后與太子去泰山封禪
      ,從駕文武儀仗數(shù)百里不絕,東自高麗,西盡波斯
      ,各國朝會者隨從。本年,又獲豐收
      。 43歲,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
      ,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
      ,封于泰山之上。初三
      ,禪于社首山
      ,武后為亞獻
      。初五
      ,禮畢,高宗御朝覲壇受朝賀
      ,赦天下,改元乾封
      。六日,宴群臣
      。十九日,離泰山
      。二十四日,至曲阜
      ,贈孔子為太師。二月二十二日
      ,還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廟
      ,尊之為太上玄元皇帝
      。三月十一日
      ,高宗、武后回東都洛陽
      。令刻《登封記號文》,立于泰山
      。 44歲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
      ,令太子弘監(jiān)國
      ,改封殷王李旦為相王。 45歲
      ,總章元年(668年)閏二月
      ,高宗欲建明堂
      。二十五日,分長安
      、萬年二縣置乾封、明堂二縣
      ,以明志。九月十二日
      ,李績攻克平壤,擒高麗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
      ,完全征服高麗。 46歲
      ,總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諸王嫡子皆為郡王
      。十二月初三,李績病死
      。 47歲
      ,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
      ,劉仁軌因年老辭官
      。三月十九日,許敬宗退休養(yǎng)老
      。八月初二,武后母楊氏病死于九成宮
      ,享年92歲。 48歲
      ,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與武后離京師長安到東都
      ,留太子李弘監(jiān)國,令戴至德
      、李敬玄等輔政。 49歲
      ,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積壽為帥
      ,發(fā)兵討叛“蠻”。昆明蠻14姓3萬戶歸順
      ,設(shè)殷、敦
      、總?cè)荨? 50歲,咸亨四年(673年)八月
      ,高宗患瘧疾
      ,病重
      ,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諸司奏事。十一月
      ,高宗監(jiān)制樂章,有《上元》
      、《二儀》、《三才》
      、《四時》、《五行》
      、《六律》、《七政》
      、《八風(fēng)》、《九官》
      、《十洲》、《得一》
      、《慶云》等曲。 51歲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
      ,以高祖為神堯皇帝,太宗為文武圣皇帝
      ,高宗自稱天皇,武后稱天后
      ,改元上元,大赦天下
      。九月初七,高宗下詔復(fù)長孫無忌官爵
      ,陪葬昭陵
      ,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
      。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見十二條
      ,高宗贊同,令施行
      。 52歲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蠶于邙山之南
      。本月,高宗風(fēng)眩病加重
      ,不能聽政,政事皆由武后處理
      。高宗欲遜位于武后,宰相郝處俊諫止
      。武后引文學(xué)之士于宮中著書
      ,參決表奏
      ,被人們稱為“北門學(xué)士”。四月二十五日
      ,太子李弘被殺
      。五月初五,追謚太子李弘為孝敬皇帝
      。六月初五
      ,立雍王李賢為太子,大赦天下
      。八月十九日
      ,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師恭陵,高宗親撰《孝敬皇帝睿德紀(jì)》
      。 53歲
      ,儀風(fēng)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勸高宗封禪中岳嵩山
      。十五日,高宗下詔今冬有事于嵩山
      。閏三月,吐善攻鄯
      、廓、河
      、芳四州,高宗下詔停封禪,遣相王李旦等率軍抵御吐蕃
      。 55歲,儀風(fēng)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長朝武后于光順門
      。 56歲,調(diào)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
      ,高宗令太子李賢監(jiān)國。 57歲
      ,永隆元年(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陽城門樓
      ,宴請諸王諸司三品以上及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編《六合還淳》舞
      。八月二十二日
      ,廢太子李賢為庶人
      。二十三日,立英王李顯為太子,改元永隆
      ,大赦天下。 58歲
      ,開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
      ,宴請百官及命婦于大明官。二十九日
      ,高宗下詔免雍、岐
      、華
      、同四州兩年地稅。河南
      、河北遭水災(zāi)處免稅一年。二月
      ,武后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jié)之罪
      ,乃以上金為沔州刺史
      ,素節(jié)為岳州刺史
      ,仍不許朝集
      。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紹
      。閏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
      ,令太子李顯監(jiān)國。十一月初八,令廢太子賢遷巴州
      。 59歲,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
      ,皇孫重照滿月
      ,改元永淳
      ,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孫重照為皇太孫
      。 60歲,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
      ,武后隨高宗至少林寺,見其母舊營之所未償完功
      ,倍感凄涼,作詩并序
      ,令武三思資金絹等物續(xù)成功德。七月
      ,高宗下詔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為來年正月
      。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
      ,下詔罷來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
      ,改元弘道,大赦天下
      ,高宗欲登則天門樓宣詔,氣逆不能上馬
      ,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詔。當(dāng)夜
      ,高宗崩于洛陽宮貞觀殿,終年56歲
      。遺詔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輔政
      ,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武后進止
      。十一日,太子李顯即位
      ,為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
      。 61歲,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
      ,改元嗣圣
      ,大赦天下
      ,中宗立韋氏為皇后。武太后撰寫《高宗天皇大帝溢議》及《述圣記》
      。二月六日
      ,武太后與裴炎等廢中宗為廬陵王,幽于別所
      。七日
      ,立相王李旦為皇帝,為睿宗
      ,改元文明
      ,政事由武太后處理
      。八日
      ,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韋玄貞于欽州
      。九日,令丘神績往巴州監(jiān)視廢太子李賢
      ,以備外虞。以韋待價為山陵修作使
      ,率兵民營造乾陵。三月初五
      ,廢太子李賢在巴州自殺
      。四月二十二日
      ,遷廬陵王李顯于房州
      ,二十六日遷均州。五月十五日
      ,高宗靈柩運往長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冊文》
      ,留鎮(zhèn)洛陽。八月十一日
      ,葬高宗于乾陵,廟號高宗
      ,刻述圣記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
      ,武太后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
      。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為魯靖公
      ,高祖居常為太尉
      、北平恭肅王
      ,曾祖儉為太尉、金城義康王
      ,祖華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為魏忠孝王
      。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
      ,徐敬業(yè)以匡復(fù)為名在揚州起兵。十月初六
      ,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萬討伐徐敬業(yè)。十八日
      ,斬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
      ,武太后令左鷹揚衛(wèi)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yè)。十八日
      ,徐敬業(yè)敗逃,部將王那相殺徐敬業(yè)后投降
      。李孝逸令追捕余黨,平定揚州
      。 62歲
      ,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業(yè)反叛
      ,改元垂拱,大赦天下
      。二月初七
      ,武太后下詔:“朝堂所置肺石及登聞鼓不預(yù)防守
      。有上朝堂訴冤者
      ,御史受狀以聞
      。”三月二十一日
      ,再遷廬陵王李顯于房州。四月
      ,下《求賢制》,制令自舉
      。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序》
      ,撰《臣規(guī)》兩卷,普賜臣僚
      ,以教為臣之道。 63歲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復(fù)政于睿宗李旦
      ,李旦固讓,請武太后繼續(xù)理政
      。武太后開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
      ,武太后令鑄銅匭
      ,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意見箱
      。十二月
      ,免并州百姓庸
      、調(diào)二稅,終其身
      。 64歲
      ,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
      ,武太后封皇孫成美為恒王
      ,隆基為楚王,隆業(yè)為趙王
      。 65歲,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
      ,武太后在神都洛陽立高祖、太宗
      、高宗三廟,令四時享祀如京師太廟之儀
      。十一日,令毀乾元殿
      ,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懷義督辦
      。四月
      ,武承嗣造瑞石,讓唐同泰獻上
      ,其文曰:“圣母臨人
      ,永昌帝業(y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涮竺麨椤皩殘D”
      。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稱“圣母神皇”
      。七月初一
      ,武太后更名“寶圖”為“天授圣圖”
      ,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寶圖”所出為“圣圖泉”
      ,設(shè)永昌縣于泉側(cè)。封洛水神為“顯圣侯”
      ,嵩山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
      ,改汜水為廣武。八月十七日
      ,瑯邪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績討伐
      ,未至,李沖已為地方軍所敗
      。二十三日李沖被其舊部殺掉。二十五日
      ,越王李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
      。九月初一
      ,武太后令左豹韜衛(wèi)大將軍崇裕為中軍大總管
      ,岑長倩為后軍大總管
      ,討伐李貞,削李貞屬籍
      ,改姓虺氏。十一日
      ,兵臨城下,李貞自殺,平豫州
      。十三日,殺韓王
      、魯王等參與叛亂者。十二月二十七日
      ,明堂建成
      ,號“萬象神宮”
      ,富麗堂皇
      ,準(zhǔn)許民眾入內(nèi)參觀。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
      ,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
      。 66歲,載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
      ,武太后服皇帝袞冕,大饗萬象神官
      ,登則天門,改元永昌
      ,大赦天下。初三
      ,在明堂接受朝賀。初四
      ,布政于明堂,頒九條以訓(xùn)百官
      。初五,在明堂饗群臣
      ,吐蕃等遣使來賀
      。二月十四日
      ,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為周忠孝太皇
      ,其母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為章德陵
      ,咸陽陵為明義陵。置祟先府官
      。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魯靖公(克己)為太原靖王
      ,北平王(居常)為趙肅恭王,金城王(儉)為魏義康王
      ,太原王(華)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
      ,武太后大享萬象神官,改元載初
      ,并始用周正(周歷),即以十一月為正月
      ,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
      。 67歲,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
      ,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
      ,下詔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為己名
      。改詔書為制書
      。二月十四日
      ,武太后策試貢生于洛城殿,數(shù)日方休
      。貢生殿試自此開始。四月十一日
      ,范履冰下獄死。告密之風(fēng)起
      。七月,置制獄于麗景門
      ,專理謀反案以掃除政敵。九月
      ,遠(yuǎn)近百姓、四夷酋長
      、沙門道士6萬余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
      ,賜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請賜姓武氏
      。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稱帝
      ,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為皇嗣
      ,賜姓武氏,改唐為周
      ,改元天授,十二日
      ,群臣上尊號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縣為武興縣
      ,縣令品秩同赤縣(京師長安)
      ,百姓世代免除賦稅
      。 68歲
      ,天授二年(691年)一月二十三日,殺丘神績
      。二十八日,殺史務(wù)滋
      。二月,開始懲治酷吏
      ,殺周興、索元禮
      。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藝下獄死
      。魏王武承嗣授意,鳳閣舍人張嘉福使王慶之率數(shù)百人上表
      ,請立武承嗣為太子,皇帝不許
      ,王慶之即以死泣請
      ,皇帝只得賜其印紙一張為出入憑信
      ,才使他離去
      。后王慶之多次求見專言此事
      ,皇帝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杖
      。李昭德引王慶之出光順門,立即杖殺
      ,余黨散去。之后
      ,李昭德、狄仁杰都勸武則天立親子為太子
      ,無人再敢為武承嗣等求乞。 69歲
      ,長壽元年(692年)一月初一,皇帝召見存撫使所推薦的人
      。全部試用,高者試鳳閣舍人
      、給事中,次者試員外郎
      、侍御史、補闕
      、拾遺、校書郎
      。試官自此開始。二月初三
      ,吐蕃、黨項部落萬余人歸順
      ,分設(shè)十州。三月
      ,五天竺國遣使朝貢。五月
      ,吐蕃酋長曷蘇率部請歸降。六月
      ,別部酋長咎捶率羌蠻8000余人歸降。八月
      ,女皇帝令嚴(yán)善思按問舊獄,平反冤案850余人
      ,羅織之風(fēng)開始平息
      。十月,狄仁杰請放棄安西四鎮(zhèn)
      ,皇帝不納。二十五日
      ,武威軍總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復(fù)龜茲
      、于闐、疏勒
      、碎葉四鎮(zhèn)。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
      ,發(fā)兵戍守。 70歲
      ,長壽二年(693年)一月二十四日
      ,前尚方監(jiān)裴匪躬
      、內(nèi)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見皇嗣李旦,被腰斬于市
      。又有人告李旦欲謀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实勖鼇砜〕紝弳柶潆S從人員,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證明李旦不反
      。皇帝親臨探視
      ,嘆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即令停止審查此事
      。這是圣神皇帝第一次在人前承認(rèn)錯誤。九月初九
      ,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請加尊號曰“金輪圣神皇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墼谌f象神宮舉行慶典接受尊號
      。 71歲,延載元年(694年)一月初十
      ,帝令婁師德為河源
      、積石、懷遠(yuǎn)等軍營田大使
      ,令做好邊境營田
      。二月,王孝杰擊敗吐蕃
      、突厥各3萬余人
      。韓思忠擊敗泥熟俟斤等萬余人。十六日
      ,帝命薛懷義為伐逆道行軍大總管
      ,率18位將軍討伐默啜。八月十七日
      ,蕃胡慕義,捐錢百萬億
      ,請立天樞,以頌女皇帝功業(yè)
      。帝令于端門外鑄天樞。 72歲
      ,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號“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
      ,改元證圣,大赦天下
      。十六日夜
      ,明堂起火
      ,照城中如晝
      。二月初四
      ,殺薛懷義。十六日
      ,皇帝去除“慈氏越古”之號。四月初一
      ,天樞鑄成。天樞由工匠毛婆羅造模
      ,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
      ,女皇親自書寫樞名:“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群臣賦詩稱贊
      。七月,吐蕃犯臨洮
      ,皇帝令肅邊道大總管王孝杰討伐
      。九月初九,皇帝合祭天地于南郊
      ,加號為“天冊金輪大圣皇帝”
      ,賜宴九日,改元天冊萬歲
      ,大赦天下
      。 73歲,天冊萬歲元年(695年)臘月初一(這時已進入696年)
      ,皇帝前往嵩山封禪
      。十一日,封嵩山為“神岳”
      ,改元萬歲登封
      ,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成縣為告成縣
      。免天下百姓當(dāng)年租稅
      。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
      ,規(guī)模小于舊者
      ,名曰通天宮。四月初一
      ,皇帝行親享之禮
      ,改元萬歲通天(辭海等附錄作三月改元),大赦天下
      。五月十二日
      ,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叛
      ,攻陷營州
      。李盡忠自稱可汗,以孫萬榮為先鋒
      ,兵至數(shù)萬
      。二十五日,武則天令左鷹揚衛(wèi)將軍曹仁師
      、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張玄遇
      、左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麻仁節(jié)等二十八將率軍征討。七月
      ,皇帝令武三思為榆關(guān)道安撫大使
      ,防備契丹。八月二十八日戰(zhàn)于峽石谷
      ,唐軍大敗
      。繼而叛軍又設(shè)計伏擊,唐軍全軍覆滅
      。武則天再次發(fā)兵征討
      。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討伐契丹
      ,皇帝封其為遷善可汗
      。十月,默啜破松漠
      ,虜李盡忠妻
      、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实奂臃饽轭R跌利施大單于
      、立功報國可汗。在唐軍與突厥的共同打擊下
      ,不久李盡忠兵敗身亡
      。李盡忠死,孫萬榮代領(lǐng)收拾其眾
      ,軍勢復(fù)振
      ,數(shù)侵?jǐn)_州縣,攻陷冀州
      ,河北震動
      。 74歲,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
      ,九州鼎鑄成
      。十八日,武則天令武懿宗
      、何迦密率軍征討
      。五月初八
      ,又令婁師德
      、沙吒忠義率軍二十萬征討。六月初三
      ,皇帝下《暴(曝)來俊臣罪狀制》
      ,殺來俊臣。三十日,斬殺孫萬榮
      ,討平契丹
      ,余部降于突厥。 75歲
      ,圣歷元年(698年)正月初一
      ,皇帝祭通天宮,改元圣歷
      。本月
      ,皇帝下《條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
      、道教徒相互毀謗
      。三月初九,托病
      ,令徐彥伯召回廬陵王李顯
      。二十八日,廬陵王至神都洛陽
      。八月十一日
      ,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憂憤而死。十三日
      ,皇帝令武重規(guī)
      、張仁稟、李多祚等率兵30萬討突厥
      。九月十五日
      ,李旦固請讓位于李顯,皇帝準(zhǔn)
      ,立李顯為太子
      。十七日,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以討突厥
      。二十一日
      ,以狄仁杰為河北道副元帥,知元帥事
      ,帝親自送行
      。 76歲,圣歷二年(699年)臘月二十五日
      ,賜太子姓武氏
      。大赦天下。二月
      ,登嵩山
      ,過緱山,謁升仙太子廟,親書升仙太子碑文
      ,立碑于緱山升仙太子廟
      。四月,吐蕃贊婆等來降
      。十八日
      ,皇帝為防止身后太子與武姓不相容,令太子
      、相王
      、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宮
      ,銘之鐵券
      ,藏入史館。七月
      ,吐谷渾1400帳歸順
      。本年,改昊陵為攀龍臺
      ,順陵為望鳳臺
      。 77歲,圣歷三年(700年)正月
      ,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羅為平西大總管
      ,鎮(zhèn)守碎葉。三月初六
      ,令東至高麗國
      ,南至真臘國、西至波斯
      、吐蕃及堅昆都督府
      ,北至契丹、突厥
      ,并為入蕃
      ,以外為絕域。四月二十九日
      ,在三陽宮避暑
      ,作成《宴石淙詩及序》。五月初五
      ,服長生藥(
      ?!)病愈
      ,改元久視
      ,大赦天下,去“天冊金輪大圣”之號
      。六月
      ,令契丹降將李楷固擊契丹余黨,全部平定
      。七月
      ,吐蕃將領(lǐng)麴莽布支侵犯涼州,圍昌松
      ,被唐休璟打敗
      。十月初十,下詔復(fù)以正月為十一月
      ,臘月為十二月
      ,一月為正月。 78歲
      ,大足元年(701年)正月初三
      ,成州言佛跡現(xiàn),故改元大足
      。八月
      ,蘇安恒上表請圣神皇帝還政,抑武興唐
      。十月
      ,皇帝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等從洛陽回到長安
      ,改元長安
      ,大赦天下。十一月
      ,武則天以郭元振為涼州都督
      、隴右諸軍大使。郭元振到任后
      ,以南境硤口設(shè)和仁城
      ,北境磧口設(shè)白亭軍,控其要沖
      ,拓寬州境一千五百里
      ,突厥不敢侵?jǐn)_。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
      ,五年中夷夏畏慕
      ,令行禁止,牛羊遍野
      ,路不拾遺
      ,積軍糧可支數(shù)十年
      。十二月,武則天為其父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稱攀龍臺碑)于文水吳陵
      。碑高5丈
      ,寬9尺,厚3尺
      ,碑文6700余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墓碑
      。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嶠撰寫
      ,記載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經(jīng)歷,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獻
      。 79歲
      ,長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首設(shè)武舉選將才
      。六月,為其母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陽順陵
      ,也是一塊巨大的墓碑
      。碑文由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寫,記載了其母楊氏的一生經(jīng)歷
      。十一月一日
      ,封相王李旦為司徒。命蘇(特殊字) 審查酷吏舊獄
      ,昭雪者眾多。十二月
      ,設(shè)北庭都護府于庭州
      ,使安定北境。 80歲
      ,長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
      ,令武三思、李嶠
      、朱敬則等修《唐史》。四月初九
      ,吐蕃遣使獻馬千匹
      、金二千兩求婚。六月初一
      ,突厥默啜又遣使請以女嫁太子之子
      。 81歲,長安四年(704年)八月
      ,病臥長生殿
      。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張柬之為同平章事
      。十一月初五
      ,封天官侍郎韋承慶為行鳳閣侍郎
      、同平章事,封張柬之為守鳳閣侍郎
      。 82歲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龍
      。病重
      。下詔:“自文明以來得罪者非揚、豫
      、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皆赦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倍眨瑥埣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崔玄暐等迎太子李顯
      ,殺張宗昌
      、張易之
      ,進至皇帝寢宮,逼迫讓位
      。二十三日
      ,皇帝令太子李顯監(jiān)國。二十四日
      ,傳位于太子李顯。二十五日
      ,太子李顯即帝位
      ,是為中宗。封相王李旦為太尉
      ,同三品
      。太平公主加號鎮(zhèn)國
      。令免今歲稅賦
      ,放宮女3000人
      。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沒者
      ,子孫皆復(fù)屬籍
      ,量敘官爵。二十六日
      ,圣神帝移居上陽宮
      。二十七日
      ,中宗李顯率百官謁帝
      ,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
      ,中宗李顯封崔玄暐為守內(nèi)史
      ,敬暉、桓彥范為納言
      ,張柬之為天官尚書,袁恕己為鳳閣侍郎
      ,并同三品
      。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詣上陽官問則天大圣皇帝起居
      ,此后每十日一往
      。初四,中宗復(fù)國號為唐
      ,郊廟、社稷
      、陵寢
      、百官、旗幟
      、服色
      、文字均恢復(fù)永淳前原狀。復(fù)改神都為東都
      ,北都為并州。五月初四
      ,中宗遷周七廟神主于西京崇尊廟
      。下詔:“武氏三代諱
      ,奏事者皆不得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绷⑻铺珡R社稷于東都,封張柬之等五人為王
      ,降武氏諸王為公
      。十一月二十六日,則天大圣皇帝崩于上陽宮仙居殿
      ,遺詔去帝號
      ,與高宗合陵。 神龍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
      ,葬則天大圣皇帝于乾陵
      。謚曰:“則天大圣皇后”
      。 景云元年(710年)七月七日,改稱“天后”
      。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十八日
      ,改稱“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十七日
      ,改稱“則天后”。 天寶八年(749年)六月十五日
      ,追尊為“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在位多少年

      武則天在位15年。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

      ,并州文水人
      ,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與高宗并稱“二圣”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
      ,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
      ,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
      ,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人)

      其被選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690年
      ,武則天自立為帝,建立武周
      。705年
      ,武則天在上陽宮崩逝,中宗遵其遺命
      ,改稱“則天大圣皇后”
      ,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后累謚為“則天順圣皇后”

      歷史記載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guān)中百姓九百余人來到神都

      ,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準(zhǔn)許
      。百官及帝室宗戚、遠(yuǎn)近百姓
      、四夷酋長
      、沙門道士共計六萬余人,俱上表請愿
      ,睿宗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后,志得意滿

      ,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于享樂
      ,大修宮殿
      、佛寺,又修建歌功頌德的“天樞”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
      ,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武則天

      武士彠追隨李源
      ,對唐朝有哪些影響

      武士彟輔佐李淵建立了唐朝,跟隨李世民打下了長安,對于唐朝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

      ,在地方上鼓勵農(nóng)民開墾田地
      ,促進了農(nóng)業(yè)的愛戴,在當(dāng)時深受人民的愛戴
      武士彟家早期只不過是個中等的貧農(nóng),家境并不富裕
      ,家里依靠著幾畝薄田勉強維持生活和武士彟的讀書費用

      武士彟隨后便在各村莊間叫賣賣豆腐,雖然比較有頭腦

      ,但是在當(dāng)時即便再怎么賣豆腐
      ,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直到隋唐年間
      ,社會動蕩不安,武士彟利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家致富
      ,從而成為了一名家財萬貫的富商
      隋朝年間,因為大量的農(nóng)民起義
      ,當(dāng)時的李淵帶著農(nóng)民起義兵來到武士彟的家鄉(xiāng)
      ,武士彟為了搭上權(quán)貴
      ,從而通過大量的錢財來籠絡(luò)人心
      ,從而在機緣巧合下認(rèn)識了李淵。
      和李淵相識后
      ,武士彟便成為李淵的財政支柱,而武士彟通過錢財擁有了一些權(quán)利
      ,也算是當(dāng)時的紅頂商人

      李淵在太原做太守之時,武士彟便在李淵的手下做事

      ,專門負(fù)責(zé)軍隊的軍事裝備
      等到大業(yè)十三年,當(dāng)時的隋朝已經(jīng)大勢已去
      ,李淵便知道時機已經(jīng)來臨,隨即便舉兵起義
      ,而這時候的武士彟便力勸李淵稱帝
      ,為建立唐朝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晉陽起兵后,李淵便封武士彟大將軍府鎧曹參軍

      ,隨后跟隨大軍一路直攻長安
      等到長安被攻破,隋朝滅亡后
      ,李淵便稱帝,而這時候的武士彟便成了開國功臣
      ,從一個小小的富商成為了開國將領(lǐng)

      在李淵建立了唐朝后,便封武士彟為義原郡開國公

      ,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謀功臣?之一
      ,最后還能免去一死。
      直到李淵去世后
      ,武士彟因為過于悲痛,便因病去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29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
      、撫遠(yuǎn)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