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歡迎閱讀哦~
他們八人經(jīng)歷,個個飽經(jīng)滄桑,幾度沉浮,但不羈歸不羈,狂放歸狂放
,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們各自都活出了真實(shí)的自己
。
1韓愈:讀書
,寫字,是為了保持節(jié)操
!.png" />
韓愈(768—826)
,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
、哲學(xué)家
、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
,世稱韓昌黎。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
,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
,破駢為散,擴(kuò)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
。古之君子
,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重以周
,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瓪А芬粋€真正的君子,他必定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
,要求自己嚴(yán)格而全面
,對待他人寬容而簡約。對自己嚴(yán)格全面
,就不會發(fā)生懈怠
。對別人寬容簡約
,別人都樂意做好事善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xì)в陔S
。——《進(jìn)學(xué)解》學(xué)業(yè)由于勤奮而專精
,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dú)立思考而有所成就
,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記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鉤其玄
。——《進(jìn)學(xué)解》讀一部書
,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內(nèi)在邏輯
,從而提出綱要,鉤出精義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
,術(shù)業(yè)有專攻
,如是而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n愈《師說》因此學(xué)生不一定不如老師
,老師不一定比學(xué)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
,學(xué)問技藝各有專長
,如此罷了。士窮乃見節(jié)義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读雍衲怪俱憽纷x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jié)操來。大丈夫成家容易
,仕君子立志不難
。退一步自然瀟灑,讓三分何等清閑
。忍幾句無憂自在
,耐一時快樂神仙。吃菜根淡中有味
,守王法夢中無驚。有人問我塵世事
,搖首擺頭說不知
。寧可采深山之茶
,莫去飲花街之酒。須就近有道之士
,早謝退無情之友
。貧莫愁兮富莫夸,哪見貧長富久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n愈治家格言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我們能看到他作的很多散文
,從碑帖中能看見他的書法:
(▲ 韓愈 《揪樹帖》)
(▲ 韓愈《盆池詩帖》)
(▲ 韓愈《余杭北關(guān)鬴》)2柳宗元:通達(dá)世務(wù)
,剛正不阿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yùn)動,并稱韓柳
。一生留詩文作品達(dá)600余篇
,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
,散文論說性強(qiáng)
,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游記寫景狀物
,多所寄托,有《河?xùn)|先生集》
,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漁翁》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恶R退山茅亭記》美是在人對事物的領(lǐng)悟之上得以體現(xiàn)
,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人的領(lǐng)悟
,也就無所謂美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秷笤愋悴疟軒熋麜肺氖恳缘滦袨樾摒B(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凡人之言
,皆曰盈虛倚狀,去來之不可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顿R進(jìn)士王參元失火書》凡人們的話都是這樣說的:盛衰禍福都是互相依存
、來去不定的。
(▲ 柳宗元《龍城石刻》)一直以來學(xué)界對柳宗元的研究大多側(cè)重在文學(xué)和思想體系方面
,對于其書法的研究幾乎空缺
。柳宗元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遮蔽了其書法上的貢獻(xiàn)。僅存的《龍城石刻》又一直存在爭議
。不能看到全貌實(shí)屬一大遺憾!3蘇軾:用一生把別人的茍且活成瀟灑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
,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
,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
、書法家、畫家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
,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見辱
,拔劍而起,挺身而斗
,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读艉钫摗饭艜r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jié)操
,(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
,挺身上前搏斗
,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氣概的人
,遇到突發(fā)的情形毫不驚慌
,當(dāng)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
,也不憤怒
。這是因?yàn)樗麄冃貞褬O大的抱負(fù)
,志向非常高遠(yuǎn)。勇也有很多種
,就這就是做人的境界
,真正能做到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能有幾人呢?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jiān)忍不拔之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K軾《晁錯論》自古以來能夠成就偉大功績的人
,不僅僅要有超凡出眾的才能,還一定要有敢于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堅(jiān)忍不拔的意志
。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K軾《上梅直講書》人不能通過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酶毁F,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貧賤的處境
。寄蜉蝣于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K軾《前赤壁賦》像蜉蝣一樣將短暫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間,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粟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巍ぬK軾《策別第十》要有所獲取,就一定要有所舍棄;要有所禁止
,就一定要有所寬容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
,在于責(zé)實(shí)
。——宋·蘇軾《議學(xué)校貢舉狀》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方法
,在于了解人
,了解人的方法,在于責(zé)求事實(shí)
。這幾句用于說明得人在于知人
,知人在于考核事實(shí)
。
(▲ 蘇軾《寒食帖》局部)
(▲ 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世人說:"門下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
,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
,勝過蘇洵和蘇轍。"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
(▲ 蘇軾《邂逅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
,可算是整個宋朝寫字最厲害的一個人,可是
,他的字沒有王羲之的隨意
,顏真卿的工整,張旭的灑脫
。乍一看
,他寫的字怎這么"丑"呢?蘇軾就說了,我這個字很特殊啊
,顏真卿那個叫顏體
,柳公權(quán)的叫柳體,我這個字呢
,叫石壓蛤蟆體!蘇軾是善于調(diào)侃嘲弄自己的
,人人都在炫耀自己書法俊美的時候,他確說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蛤蟆體"
,是被石頭壓死的癩蛤蟆的風(fēng)格
。其實(shí),這正是他人生的真實(shí)寫照
,精彩正在于此
。
(▲ 蘇軾《致季常尺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渡海帖局部)4蘇洵:為將之道
,當(dāng)先治心
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
,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應(yīng)試不舉
,經(jīng)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
。長于散文
,尤擅政論,議論明暢
,筆勢雄健
。有《嘉佑集》
。工于書法
,氣韻有余。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觸焉而得,故其言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撋稀方?jīng)過探入思考而有所體會,所說的話就深刻;有了親身感受而有所體會
,所說的話就貼切;有了實(shí)際接觸而有所體會
,所說的話就平易。說話或發(fā)表議論
,不可憑空玄想
,胡說妄道;必須經(jīng)過思考,經(jīng)過感受
,經(jīng)過實(shí)際接觸
,才能一語中的,易于為人們接受
,否則必然不切實(shí)際
,甚或謬之千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捎糜谡f明發(fā)言必須謹(jǐn)慎
,必須深思熟慮,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
,信口開河
,必將貽笑大方。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靜可以制百動
。——《心術(shù)》忍一忍就可以抵御急躁和魯莽;沉著冷靜
,就可以控制沖動
。為將之道,當(dāng)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缎男g(shù)》作大將要明白這個道理
,先制伏自己的內(nèi)心。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臉不變色
,即使麋鹿在旁邊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
。然后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
。用心于正
,一振而群綱舉;用心于詐,百補(bǔ)而千穴敗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队瞄g》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猶如綱舉日張一樣
,響應(yīng)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詐上
,作事好像是補(bǔ)了一百處漏洞,而又出現(xiàn)上千處漏洞一樣
,防不勝肪
。君子慎始而無后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渡衔呢┫鄷酚械赖碌娜艘婚_始就小心謹(jǐn)慎
,因而以后就不會有什么憂慮。
(▲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道中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洵 《 陳元實(shí)夜來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5蘇轍:凡事看淡
,寸心必安
蘇轍(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號穎濱遺老
。與父蘇洵
、兄蘇軾并稱"三蘇"。"轍"者
,低調(diào)
、務(wù)實(shí)、甘于負(fù)重
,成人之美
,正合厚德載物之意。蘇洵以此字為沉靜厚重的次子名之
,是寄望于他不慕榮利
、精誠守拙,步步為實(shí)、不蹈虛空
,用扎扎實(shí)實(shí)的腳印說話
。觀蘇轍一生,勞苦不避
,功成不居
,自然禍亦不及,實(shí)不負(fù)其父之雅望
,亦不負(fù)"轍"之美名與深意
,實(shí)可曰:"大矣哉,淡定蘇轍!"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
,不自近而能遠(yuǎn)者
。——《上皇帝書》世界上沒有不從下開始而一下登得很高
,沒有不從近開始而一下能到遠(yuǎn)處的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xué)而能
,氣可以養(yǎng)而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K轍《上樞密韓太尉書》認(rèn)為文章是氣形成的
,然而文章不可能學(xué)習(xí)就掌握,氣則可以通過涵養(yǎng)而得到
。這是從孟子的"養(yǎng)氣"說發(fā)展而來的
。蘇轍直接說,文章就是作者氣的有形體現(xiàn)
,所以把氣養(yǎng)好了
,文章自然就成了。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
,則天地可動
,金石可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度摲謩e邪正札子》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
,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jiān)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
。
6歐陽修:凡事沉住氣
歐陽修(1007-1073)
,字永叔,號醉翁
,又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
,世稱歐陽文忠公
,北宋卓越的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
,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
,而猶不害為玉也
。人之性,因物則遷
,不學(xué)
,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選自歐陽修《誨學(xué)說》歐陽修勸戒子孫要努力學(xué)習(xí)
,提升自身修養(yǎng)
。告誡后代:人都要經(jīng)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人的習(xí)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質(zhì)環(huán)境影響的
,若不能時刻磨煉自己
,提升學(xué)識修養(yǎng)與品德內(nèi)涵,就會舍君子而為小人了
。任人之道
,要在不疑。寧可艱于擇人
,不可輕任而不信
。——?dú)W陽修《論任人之體不可疑札子》任用人的道理
,關(guān)鍵在于不去懷疑(他)
,寧肯在選擇人的時候花些艱難的功夫,也不可以輕易地任用(某人)卻不去信任他
。大凡君子與君子
,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為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
,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財(cái)貨也
。當(dāng)其同利之時
,暫相黨引以為朋者
,偽也;——《朋黨論》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
,是以理想目標(biāo)相同結(jié)成朋黨;小人與小人
,以暫時利益一致結(jié)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
。然而臣又認(rèn)為小人沒有朋黨
,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么緣故呢?(因?yàn)?小人所喜的是利祿
,所貪的是貨財(cái)
。當(dāng)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jié)而為朋黨
,這種朋黨是虛偽的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读婀賯餍颉啡俗鍪鲁3R?yàn)椴蛔⒁饧?xì)節(jié)而失敗,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愛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夫養(yǎng)不必豐
,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稙{岡阡表》奉養(yǎng)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
,重在仁愛之心。我們再看看"一代文宗"的書法水平怎么樣?
(▲ 歐陽修 《集古錄》)歐陽修酷愛書藝
,自幼至老學(xué)字不輟
。四歲時,母親就教他劃沙學(xué)字
。平時一有馀暇
、一見紙筆就練字,自稱"余每見筆輒書"
。他臨習(xí)的前代書家有歐陽詢
、顏真卿、李邕
、懷素等
。學(xué)過真書,也學(xué)過草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秾W(xué)真草書》說:"自此以后
,只日學(xué)草書,雙日學(xué)真書
。真書兼行
,草書兼楷,十年不倦
,當(dāng)?shù)闷涿?
(▲ 歐陽修 《自書詩文稿卷》)
(▲ 歐陽修《致端明侍讀留臺執(zhí)事》)歐陽修善寫楷書
。蘇東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書法特色:"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fā)
,膏潤無窮
,后人觀之,如見其清眸豐頰
,進(jìn)趨曄如也"
。這段話不但明白地指出歐陽修的書法面貌,也同時贊譽(yù)了他的儀表風(fēng)范
,真是所謂的"書如其人"
。7王安石: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
王安石在文學(xué)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diǎn)鮮明
、邏輯嚴(yán)密
,有很強(qiáng)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shí)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
、短小精悍
,名列"唐宋八大家"。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
,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瑰怪
,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
,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醢彩队伟U山記》道路平坦距離又近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道路艱險而又偏遠(yuǎn)的地方
,前來游覽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
、非同尋常的景觀
,常常在那險阻、僻遠(yuǎn)
、少有人至的地方
,所以,沒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dá)的
。有了志氣
,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
,也不能到達(dá)
。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
、有所懈怠
,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輔助
,也不能到達(dá)
。關(guān)于王安石,人們往往更加關(guān)注他作為政治家
、文學(xué)家的一面
,忽略他作為書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書法雖然不能與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jiān)
、米芾、蔡襄齊名
,但在當(dāng)時有很高的評價。蘇東坡稱王安石書法乃是無法之法
,不可學(xué)
。
(▲ 王安石《過從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8曾鞏:做正經(jīng)人,干正經(jīng)事
曾鞏(1019—1083)
,字子固
,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進(jìn)士
,官至中書舍人
。曾鞏能出名
,正是因?yàn)樗奈恼拢刑扑伟舜蠹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jù)說他寫的文章一出來
,就被人拿去傳抄,不到一個月就流傳天下
,讀書人手抄口誦
,唯恐落到別人后面。曾鞏的文章到底怎么樣呢?說起來
,它們最突出的一個特點(diǎn)是嚴(yán)肅認(rèn)真
,韓愈會寫《毛穎傳》之類的玩笑文字,蘇東坡會寫《后赤壁賦》那樣的酒后幻覺
,但是曾鞏絕對不會
。他總是板著面孔的,說起話來毫不客氣
,很講究
,很正經(jīng):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
,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枴赌赜洝吠豸酥臅ǖ搅送砟瓴盘貏e好,那么他所擅長的
,也是憑借自己勤奮練習(xí)得到的
,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沒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
,莫非是他們所下的學(xué)習(xí)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曾鞏在參觀王羲之留下的墨池后,總結(jié)出"干任何事情都要勤奮努力
,寫字是這樣
,其他事情也是這樣"的道理;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
。天下之學(xué)者
,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公樂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豈公樂哉?——曾鞏《醒心亭記》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
,不用刑罰
,我們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沒有怨恨
,天下的求學(xué)的人都賢德有才能
,邊遠(yuǎn)夷族鳥獸草木生長都適當(dāng)合宜,這才是歐陽修的快樂
。而一座山的角落
、一池泉水的旁邊,難道是歐陽公的快樂嗎?曾鞏提醒讀者歐陽修不是因?yàn)樯剿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他指出:山水有什么值得快樂?只有君正臣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