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也先為蒙古變強大做出了哪些功績蒙古貴族為什么要殺他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5 03:35:55

    也先為蒙古變強大做出了哪些功績蒙古貴族為什么要殺他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也先對蒙古變強大有哪些功績?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1368年閏七月,徐達

    、常遇春率領明朝二十五萬大軍攻入元朝京師大都(今北京),元惠宗倉皇北逃
    。至此,由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走到了歷史的終點

    元朝滅亡后,其殘余勢力都退至蒙古草原,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明朝皇帝對此也不敢掉以輕心,多次派出軍隊深入草原追擊蒙元余部
    ,同時又以外交手段拉攏一些蒙古部族。在明朝恩威并施的手段下
    ,昔日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國很快就變得四分五裂,內斗不斷
    ,明朝北部邊患問題大為緩解。

    明成祖朱棣上臺后

    ,曾五次親征漠北,欲將蒙古各部一網打盡
    。然而朱棣的五次征討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效果卻并不顯著
    。每次打擊完一個蒙古勢力后,另一個蒙古勢力又開始崛起
    。朱棣謀求分而治之的外交策略,但自己又經常破壞這些策略
    。比如他聯(lián)合西蒙古共同出兵討伐東蒙古,可是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后
    ,他又無視盟友的利益,結果導致雙方反目成仇

    朱棣死后,明朝的北方戰(zhàn)略由進攻改為防守

    。日漸強大的西蒙古瓦剌部在沒有外部干預的情況下趁機吞并了此前已被明朝打得奄奄一息的東蒙古。自此
    ,在明朝北方邊境線上重新出現(xiàn)了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蒙古集團——瓦剌

    明朝正統(tǒng)四年(1439年)

    ,瓦剌首領綽羅斯·脫歡去世
    ,他的兒子綽羅斯·也先承襲父位
    ,成為瓦剌新首領
    。脫歡是一位非常卓越的領導人
    ,他的去世對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可是明朝人卻怎么也想不到
    ,他的兒子也先比他父親更加優(yōu)秀。在也先的帶領下
    ,瓦剌愈發(fā)強大,內部凝聚力也不斷提高
    。明朝北部國境線上面臨空前的軍事壓力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

    ,也先率大軍侵入明境。時年23歲的明英宗正處于血氣方剛的年齡
    ,在太監(jiān)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毅然決定御駕親征迎戰(zhàn)也先
    。按理說,明朝天子親征又帶著舉國精銳
    ,打敗也先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蛇@一戰(zhàn)的結果卻是明軍損失慘重,明英宗本人也成了也先的俘虜
    ,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后,瓦剌進入鼎盛階段

    ,也先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威望也達到了頂點。然而凡事總是盛極而衰
    ,這個道理很快就在也先身上應驗了。

    也先俘虜明英宗后如獲至寶

    。他認為可以利用這位大明天子迫使北京開城投降,再不濟至少也能從明朝手中勒索一大批銀子
    。可是也先的這兩個幻想很快就被現(xiàn)實無情打臉了
    。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在明英宗成為俘虜后被擁立為帝
    。作為新任的大明天子,他自然不希望老皇帝回來與他爭位
    。因此,朱祁鈺態(tài)度堅決地拒絕了也先的所有要求
    ,擺出一副對明英宗要殺要剮都悉聽尊便的態(tài)度。也先原本以為明英宗是個大寶貝
    ,結果卻成了燙手山芋,既不敢殺
    ,又不能放。此事也引起了不少蒙古貴族對也先的不滿
    ,認為他在外交政策上過于軟弱無能。

    另一個導致也先衰落的重要原因就是發(fā)生在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也先在八月中旬獲得“土木堡之變”的大勝,但他卻沒有直接攻打北京
    ,而是等到十月中旬才兵臨北京城下
    ,這兩個月的時間給明朝這邊組織防御騰出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結果背城一戰(zhàn)的明軍打退了瓦剌軍隊的圍攻,大明王朝轉危為安
    ,而也先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威望則直線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也先雖然是當時瓦剌的實際首領

    ,但名義上的蒙古可汗是一個叫脫脫不花的“黃金家族”后裔
    。也先威望下降后
    ,不少蒙古首領都蠢蠢欲動想從他手中奪權
    ,脫脫不花也想趁機擺正自己蒙古大汗的地位
    。于是一場瓦剌內部的權力斗爭就這樣爆發(fā)了。經過一場激烈角逐
    ,也先實力更勝一籌,打敗了所有挑戰(zhàn)者
    。然而此時的也先卻犯下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他宣布自己為可汗
    ,這就讓大批守舊的蒙古人對他的僭越之舉感到極為不滿,因為在蒙古人心目中
    ,只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后裔才有資格成為可汗。于是
    ,在也先稱汗后,蒙古集團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

    1455年,也先身邊一個叫阿剌知院的重要將領發(fā)動叛變

    ,并在亂軍中將也先殺死。蒙古草原上的一只“雄鷹”就這樣黯然謝幕了

    蒙古滅金發(fā)生在哪一年
    ? 南宋為什么助蒙滅金

    蒙金之戰(zhàn)簡介

    蒙金之戰(zhàn)是13世紀我國北方金朝女真族與蒙古貴族之間進行的一場戰(zhàn)爭
    ,這場戰(zhàn)爭從公元1211年蒙古成吉思汗侵金開始
    ,到公元1234年窩闊臺滅金結束
    ,前后用了23年時間
    。蒙金戰(zhàn)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公元1211年至1217年為成吉思汗侵金階段
    ,公元1217年至1223年為木華黎侵金階段,公元1229年至1234年為窩闊臺侵金階段
    ,以金朝滅亡而告結束

    蒙古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

    ,長期過著游牧生活,受中原王朝唐以及北方強盛的遼金政權管轄
    。到13世紀初期,蒙古民族共同體形成
    ,已處于國家產生的前夜。蒙古部孛兒只斤家族的鐵木真用了10余年的時間
    ,先后征服了蔑兒乞、韃靼
    、克烈、乃蠻等部
    ,統(tǒng)一了整個漠北地區(qū)
    。公元1206年
    ,鐵木真稱成吉思汗,在斡難河建立了蒙古汗國
    ,成為北方草原地區(qū)新興的強大勢力。蒙古汗國也和北方其他民族一樣
    ,受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朝統(tǒng)治
    ,金朝統(tǒng)治者對蒙古部族經常勒索各種貢物
    ,激起了蒙古民眾的不滿和反抗
    。隨著蒙古汗國奴隸制的確立
    ,奴隸主貴族掠奪財富的欲望不斷膨脹
    ,成吉思汗建國以后
    ,開始發(fā)動了南侵金朝的戰(zhàn)爭,腐朽的金朝對蒙古貴族的進攻難以抵擋
    ,金朝的統(tǒng)治迅速衰落。

    公元1211年2月

    ,成吉思汗聚眾誓師,自克魯倫河丨南下
    ,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南侵金朝的戰(zhàn)爭,蒙古軍以者別為先鋒
    ,領兵突襲金軍要隘,金軍守將獨吉思忠倉皇撤兵
    ,成吉思汗大軍進軍順利,占領撫州(今內蒙古集寧市東)
    。金朝任命完顏承裕主持軍事,進行抵抗
    ,但金軍士氣低落,行動遲緩
    。成吉思汗把蒙古軍隊分作兩翼,以少擊眾
    ,大敗金兵,追至宣平縣(今河北懷來縣)
    。承裕怯敵不敢出戰(zhàn)
    ,乘夜南逃。蒙古軍隊追襲
    ,雙方展開決戰(zhàn),經過3天鏖戰(zhàn)
    ,金軍損失慘重,成吉思汗派3000驍勇的蒙古騎兵直插金軍陣中
    ,成吉思汗親自率大軍發(fā)起總攻,消滅了這支金軍主力
    ,承裕敗逃宣德州。十月
    ,蒙古軍兵過紫荊關、居庸關
    ,前鋒者別軍直逼中都(今北丨京市)
    。十二月
    ,蒙古軍攻打中京,金朝守將完顏天驥在城內設下埋伏
    ,誘蒙古騎兵進城,殺死無數(shù)蒙古兵
    ,蒙軍被迫撤退。金軍又夜襲蒙古營寨
    ,蒙古軍隊只好在1212年春撤兵

    公元1212年秋

    ,成吉思汗再次大舉南侵,攻擊目標是金朝西京府(今山西大同市)
    ,蒙古軍隊與金朝援兵元帥左都監(jiān)奧屯襄部激戰(zhàn),金軍全軍覆沒
    ,奧屯襄僅以身免
    。蒙軍圍攻西京
    ,金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抹_盡忠率軍堅守,成吉思汗一時無法攻下
    。后來
    ,成吉思汗在作戰(zhàn)中身中流矢,蒙古軍撤回陰山
    。1213年秋
    ,成吉思汗又從陰山南下侵掠,蒙古軍隊一直打到懷來
    ,與金尚書左丞完顏綱10萬軍隊展開激戰(zhàn)
    ,金軍大敗
    。懷來之戰(zhàn)
    ,金兵精銳全部潰散
    ,損失極其嚴重
    。成吉思汗乘勝親率大軍進攻金中都以南地區(qū)
    ,相繼攻下河北、河東廣大地區(qū)
    ,直抵黃河北岸,經東攻占山東諸地
    ,直到海濱,對中都形成包圍之勢
    。蒙古成吉思汗侵金并不是以消滅金朝為目的,主要是掠奪財物和奴隸
    ,因此接受金朝議和要求,接納金入獻童男童女各500人
    ,繡衣3000件,御馬3000匹以及大批金銀珠寶
    ,然后攜帶從各地掠奪來的人口和財富得勝而歸。

    公元1214年5月

    ,金宣宗迫于蒙古軍隊的侵擾
    ,遷都南京(今河丨南開封市)
    。成吉思汗得知消息后
    ,立即派兵南下

    次年,金中都守將抹_盡忠逃之夭夭

    ,蒙古軍隊進占中都。與此同時
    ,蒙古木華黎部攻打遼西和遼東地區(qū)
    ,攻占金東京(今遼寧遼陽市)和北丨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
    ,金朝實力進一步削弱。

    公元1217年8月

    ,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
    ,把侵掠金朝的戰(zhàn)爭完全交給木華黎指揮,自己率蒙古軍主力西征
    。木華黎率兵攻打金中都以南的 *** 地區(qū)
    ,主要目標指向陜西
    、河東。1218年9月
    ,木華黎率兵數(shù)萬人圍攻河東重鎮(zhèn)太原,殺金軍元帥左監(jiān)軍烏古論德升
    ,攻克太原
    。木華黎率兵繼續(xù)南下
    ,連克汾州(今山西汾陽縣)、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潞州(今山西長治市)
    ,向平陽(今山西臨汾市)進軍。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

    ,包圍平陽。金兵只有6000人守城
    ,援兵不到,被蒙軍戰(zhàn)敗
    ,平

    陽失陷。太原

    、平陽等河東重鎮(zhèn)相繼失陷,使金朝統(tǒng)治集團所在地河丨南失去了藩籬
    ,加速了金朝的滅亡

    公元1221年,木華黎侵金兵鋒指向陜西

    。這年11月,蒙古軍隊進攻延安
    ,金延安知

    府完顏合達出兵拒戰(zhàn),誤中蒙古軍隊埋伏

    ,損失慘重,完顏合達退入城中
    ,固守城池。

    1222年8月

    ,木華黎轉攻被金朝收復的太原府
    ,太原再次失守
    。10月
    ,蒙古軍圍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濟縣)
    ,金朝河中府判官侯小叔率眾堅守,蒙將石天應久攻不下
    ,撤圍離去。但石天應乘侯小叔出城和金朝樞密院都監(jiān)完顏訛論議事之機
    ,出兵攻占了河中府。

    然而第二年春

    ,侯小叔趁河中城內空虛,合集10萬金兵反攻
    ,殺死石天應,蒙古軍潰散
    ,金朝收復河中府

    時隔不久

    ,蒙古軍隊的10萬騎兵再次包圍河中府
    ,侯小叔戰(zhàn)死
    ,河中府終于被攻破。

    1223年春

    ,木華黎親自帶兵10萬攻打鳳翔府(今陜西鳳翔縣),準備先打下鳳翔
    ,再取京兆(今陜西西安市)
    。金朝左監(jiān)軍赤盞合喜堅守府城
    ,完顏仲元出城力戰(zhàn),給蒙古軍以沉重打擊
    。木華黎攻勢受挫,哀嘆自己命數(shù)將盡
    ,只好在2月撤兵。3月
    ,木華黎在聞喜縣病死

    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軍中病死

    。1129年8月,蒙古在克魯倫河舉行庫里爾臺大會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繼承了汗位。窩闊臺繼位后
    ,大舉侵金,蒙金戰(zhàn)爭進入實質性階段
    。1229年冬到1231年夏
    ,蒙金經過慶陽之戰(zhàn)
    、衛(wèi)州之戰(zhàn)、潼關鳳翔之戰(zhàn)
    ,雙方互有勝負。1231年5月
    ,窩闊臺召集眾將商議滅金戰(zhàn)略,計劃分兵三路合圍汴京(今河丨南開封市)
    ,消滅金朝

    蒙古軍隊三路齊發(fā)

    ,中路窩闊臺率兵攻陷河中府,左路斡陳那顏進兵濟南
    ,右路拖雷出鳳翔
    ,攻破寶雞,直指汴京

    強大的不可一世,蒙古是怎么滅亡的?

    從孛兒只斤·鐵穆耳開始

    ,政治就日漸十分混亂
    。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
    ,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紅巾軍起義。

    1368年

    ,朱元璋驅逐了大元
    ,建立明朝,大蒙古對中國的統(tǒng)治結束
    ,回到老家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大蒙古國也沿用對漢人的大元國號
    ,漢人史官史稱北元,至1388年去元國號
    ,或1402年去元國號
    ,而結束后衍生為韃靼和瓦剌

    諸汗國中,窩闊臺汗國的領地在1309年被蒙古察合臺汗國和元帝瓜分

    。蒙古察合臺汗國在1369年分裂
    ,而蒙古伊兒汗國在1357年滅亡
    ,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帝國征服。

    蒙古術赤汗國到1480年或1502年之后就滅亡

    ,裂解為的克里米亞汗國存在到1783年,至于阿斯特拉罕汗國
    ,喀山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均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俄羅斯沙皇國全部占領
    。?

    帖木兒是西察合臺汗國的中亞河中地區(qū)的渴石地區(qū)的突厥貴族巴魯剌思氏的后裔,埃米爾

    ,由于后來他迎娶了察合臺汗國的公主
    ,是鐵木真的直系七世孫,于是他也宣稱自己是蒙古黃金家族后裔

    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發(fā)動七次征伐東察合臺汗國的戰(zhàn)爭后

    ,迫使察合臺汗國臣服,和在1381年—1387年征服在1357年滅亡后的蒙古伊兒汗國的衍生的幾個小汗國(卡爾提德王朝
    、丘拜尼王朝、莫扎法爾王朝
    、黑羊王朝、白羊王朝
    、札剌亦兒王朝)

    1391年和1394—1395年征伐術赤汗國脫脫迷失

    ,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攻陷德里
    、西面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安卡拉戰(zhàn)役)和埃及馬木留克王朝

    帖木兒帝國的疆土

    ,鼎盛時東起印度德里和費爾干納盆地,西至小亞細亞
    ,北自咸海和錫爾河河谷
    ,南達波斯灣
    。1404年帖木兒率領20萬軍隊進攻中國明朝,結果在1405年進軍途中病死
    。帖木兒死后,其帝國分裂
    ,1506年亡于烏茲別克人昔班尼

    帖木兒帝國不是大蒙古國的一部分

    ,但是屬于后蒙古勢力
    ,疆土大多在原大蒙古國的地方。1506年帖木兒帝國被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滅亡
    ,后帖木兒的后裔巴布爾于1526年征伐印度德里蘇丹國,建立莫臥兒王朝
    ,自稱印度斯坦王
    ,名義上存在到1857年

    擴展資料 蒙古的歷史:

    蒙古族的發(fā)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原始社會時期

    、民族的統(tǒng)一與對外征伐
    、元朝滅亡后的蒙古諸部和蒙古國的獨立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建立

    1、原始社會時期

    根據(jù)《史記》記載

    ,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
    ,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后只剩下兩男兩女
    ,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
    ,由于人口的不斷增長
    ,不得不向外遷徙
    ,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

    公元前5至前3世紀

    ,東胡各部還處于原始氏族社會發(fā)展階段
    ,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

    ,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
    ,自號“契丹”
    。居于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qū))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

    6世紀以后,室韋人分為南室韋

    、北室韋、缽室韋
    、深末恒室韋、大室韋等5部
    ,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后來
    ,達怛又成為蒙古諸部的總稱

    12世紀時

    ,這部分人子孫繁衍
    ,氏族支出
    ,漸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魯倫河
    、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
    ,組成部落集團
    。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
    、泰赤烏
    、弘吉剌
    、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2

    、民族的統(tǒng)一與對外征伐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臺(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

    ,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
    ,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
    ,中國北方地區(qū)第一次出現(xiàn)了統(tǒng)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
    、穩(wěn)定和不斷發(fā)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這個國家統(tǒng)轄的漠南、漠北地區(qū)

    ,概稱為蒙古地區(qū),此地區(qū)各個部落的居民
    ,統(tǒng)稱為蒙古人
    。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tǒng)治的民族成為統(tǒng)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

    ,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
    ,先后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
    、伊兒汗國四大汗國
    。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
    。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余年征戰(zhàn)
    ,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滅亡

    ,殘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3

    、元朝滅亡后的蒙古諸部

    元朝滅亡后

    ,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
    、甘肅北部和哈密一帶先后設置了蒙古衛(wèi)所20多處,各衛(wèi)所長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領主擔任
    。15世紀初
    ,漠西蒙古瓦剌部和東部蒙古的韃靼部先后向明朝稱臣納貢
    ,建立了臣屬關系

    15世紀

    ,蒙古南北被達延汗重新統(tǒng)一
    ,分東部蒙古為喀爾喀
    、兀良哈
    、鄂爾多斯
    、土默特
    、察哈爾
    、喀剌沁(永謝布)六部

    明末清初

    。蒙古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
    ,以大漠為界
    ,分為漠南蒙古
    、漠北(喀爾喀)蒙古
    、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
    。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與明朝修好
    ,發(fā)展貿易關系

    明末

    ,女真建立后金政權
    。1636年后金改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
    ,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滅亡后
    ,清軍入關統(tǒng)一中國,直到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統(tǒng)治之下。清朝為了加強對蒙古族的統(tǒng)治

    ,在重新調整蒙古原來的大小封建領主的基礎上
    ,參照滿族的八旗制度
    ,在蒙古族地區(qū)建立了盟旗制度。

    4

    、蒙古國的獨立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建立

    沙俄在18世紀就對蒙古懷有領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開聲稱

    ,俄羅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國遠東和東南部的天然邊界
    。不過,當時沙俄的侵略重點在于鯨吞整個滿洲(中國東北)
    ,對外蒙古的入侵還放在次要位置。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

    ,特別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聯(lián)軍打敗,沙俄強迫清廷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從中國割占去大片的領土,并在蒙古地區(qū)攫取了許多特權

    1904—1905年

    ,在遼東半島爆發(fā)了日俄戰(zhàn)爭
    。結果沙俄在同日本爭奪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中失敗,遂與日本簽訂了劃分南北滿洲勢力范圍的密約,把南滿讓給日本
    ,換取日本承認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繼蘇聯(lián)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率先與新中國建交之后
    ,蒙古人民共和國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8]?

    20世紀90年代前后

    ,受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影響
    ,蒙古人民共和國廢除馬克思列寧主義
    ,改稱蒙古國。政治上開始實行多黨制
    ,經濟上實行市場經濟
    ,開始擺脫蘇聯(lián)70年的控制
    ,人們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復民族文化的浪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2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相當于現(xiàn)在中國的2倍多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