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繼位后
一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時期最寵愛的王妃
,在她生下的三個兒子中,其中一個就包含多爾袞。多爾袞于明萬歷四十年出生,即一六一二年。多爾袞生性聰明,從小善武,精騎射。都說,子憑母貴,由于阿巴亥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所以多爾袞從小到大都被父汗捧在手心里天聰二年,即一六二八年
二、代善
代善乃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佟佳氏之次子
。后金這個江山能夠打下來,少不了佟佳氏的功勞。所以佟佳氏也會因此而受到朝中許多同努爾哈赤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的重視和擁戴。在努爾哈赤在位期間,代善因顯赫戰(zhàn)功和聲望而被立為太子,但這個太子之位卻被代善親手毀掉了。代善愛財,在生活方面比較講究,竟然可以不顧努爾哈赤的地位而公然地與努爾哈赤爭奪府邸。對于此事,努爾哈赤雖沒有公然與代善計較,但是他卻將這件事情記在了心里。此外,后宮中竟還有傳聞稱阿巴亥與代善有染,這種傳聞雖然沒有根據(jù),但是努爾哈赤心里始終有個疑影,而后,代善因為聽信愛妾的話,要?dú)⒌糇约呵捌薜膬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努爾哈赤蹦天之后
,朝中大臣就在議論誰會成為下一個皇帝,此時,一向和皇太極走得近的代善極力推舉皇太極登上皇位,稱:“國不可一日無君,應(yīng)該盡早選拔出君主,以吾之見,四貝勒才貌雙全,具品有德,頗得先帝的喜愛,應(yīng)速讓皇太極繼大位。”代善雖然被廢了太子之位,但是在朝中的人緣依然很好,有了代善的擁護(hù),皇太極登上皇位就順利一些。此后,代善因?qū)侍珮O唯命是從且其本身就有軍功而被封為和碩禮親王。史書中記載
,代善是一個聰慧過人的人,在皇太極欲廢舊制以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之時,朝中有一半的人反對立新制,偏偏代善站了出來,這對皇太極皇權(quán)的鞏固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委曲求全三、阿敏
阿敏乃舒爾哈齊的次子
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前期不得不遵循舊的制度
,讓以代善為首的、包含阿敏在列的三大貝勒命列皇太極左右,不管何地何背景,均令與皇太極列坐,不得坐于汗王之下。但是,“并坐”就代表著諸位貝勒爺與皇太極的地位是同等的,這讓皇太極覺得非常不安,于是皇太極便擴(kuò)大了八旗八大臣的權(quán)力來限制三大貝勒的政治權(quán)力,而且還讓小貝勒來分憂三大貝勒的政治事務(wù),而這些小貝勒最終都必須要聽從于皇太極的命令,這樣就削弱了阿敏等三大貝勒的權(quán)力一六二九年十月,為了逼近京城
四、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的生母是努爾哈赤的第二位妻子富察氏
在這件事后
在皇太極在位時期
原因是有多個方面組成的
殉葬之時
并且努爾哈赤去世后
另外,努爾哈赤在世時
多爾袞兄弟后期發(fā)展成為出色的將領(lǐng) 皇太極之后的皇位順序 由于康熙繼位時
由于幾個兄弟都非常安分
康熙皇帝的童年并不是十分順利
幸運(yùn)的是
康熙不負(fù)孝莊所望,功課出奇的好
順治皇帝因為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壓迫下
當(dāng)問到康熙的時候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4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皇太極之后的皇位順序
清朝從第一代到最后一代皇帝的順序是什么1、努爾哈赤(后金天命汗);
2、皇太極(后金天聰汗,改元為清后年號崇德);
3、福臨(順治);
4、玄燁(康熙);
5、胤禛(雍正);
6、弘歷(乾隆);
7、永琰,后改顒琰(嘉慶);
8、綿寧,后改旻寧(道光);
9、奕詝(咸豐);
10
11、載湉(光緒)
12
擴(kuò)展資料:
1616年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成就。
鴉片戰(zhàn)爭后多遭列強(qiáng)入侵,中國人民進(jìn)行了洋務(wù)運(yùn)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jié)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皇帝排列順序清朝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關(guān)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guān)后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共12帝。
一,努爾哈赤(太祖),年號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極(太宗),年號天聰,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
四,玄燁(圣祖),年號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五,胤禎(世宗),年號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六,弘歷(高宗),年號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號嘉慶,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八,綿寧(宣宗),年號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九,奕寧(文宗),年號咸豐,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
十一,載恬(德宗)
十二
擴(kuò)展資料:
最后的王朝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滿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后金"
世祖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于同年五月攻占北京,四個月后清朝將都城遷至北京,開始了它在關(guān)內(nèi)的統(tǒng)治。
世祖順治皇帝在位的十幾年里,清朝的統(tǒng)治者一直忙于消滅李自成的部隊及一些明朝的殘余力量。到順治十八年
公元1662年,順治帝薨,其子玄曄在輔政大臣敖拜
康熙之后,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明主
嘉慶皇帝不如康熙帝與乾隆帝一樣有作為;他在位二十五年
其后中國的大門便被洞開
隨著清政府統(tǒng)治的日益衰落,一些愛國的進(jìn)步人士在各地組織反清團(tuán)體
1911年,武昌發(fā)生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wǎng)-最后的王朝清朝簡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wǎng)-清朝皇帝世系
從清朝開國皇帝開始排序
2
3、清世祖:福臨即順治帝
4
5
6、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1736年~1796年(在位60年,實際執(zhí)政63年)
7、清仁宗:永琰即嘉慶帝,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8、清宣宗:旻寧即道光帝
9
10
11
12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清朝君主
皇太極是怎么繼承皇位
國號之所以選擇清
皇太極即位之后進(jìn)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在戰(zhàn)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zhàn)略方針。
擴(kuò)展資料:
皇太極在國內(nèi)大力實行改革時,并沒有放棄父汗努爾哈赤對外擴(kuò)張的政策。他命令軍隊建造具殺傷威力的武器紅衣大炮,并且將單一的騎兵兵種,改建成一支騎兵、炮兵與步兵多兵種的軍隊。
皇太極十分重視漢族地主知識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將的作用,對他們采取招降收買政策。不僅通過考試儒生,網(wǎng)羅了兩百余名漢族文人,而且此后又多次舉行考試,分別優(yōu)劣,量才錄用。對大批降將賜以莊田、奴仆、馬匹,并委以官職。
對明朝,皇太極全力以赴發(fā)動戰(zhàn)爭。1635年(崇德元年),他命阿濟(jì)格統(tǒng)兵南侵,掠奪人畜十八萬。1638年(崇德三年),又命多爾袞
為了從正面打開山海關(guān),自崇德五年三月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朝十二位皇帝的排列順序清朝十二個皇帝分別是:
1、努爾哈赤(天命);2、皇太極(天聰);3、福臨(順治);4、玄燁(康熙);5、胤禛(雍正);6、弘歷(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tǒng)治的君主。
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碩睿親王
擴(kuò)展資料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lǐng)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占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guān)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lǐng)清軍入關(guān),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tǒng)治者。軍事上在隨后的二十余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quán)。后又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清朝滅亡后復(fù)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fù)辟和偽滿洲國,二戰(zhàn)末期蘇聯(lián)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參考資料:清朝-百度百科
太極(166)有誰(38)康熙皇帝成功繼位后,他的兄弟們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