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年前的今天
,1991年12月27日,“3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廖沫沙同志去世。1991年12月27日
,3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廖沫沙同志去世了。廖沫沙是湖南長沙人,早年參加革命,1930年入黨。從1966年5
、6月份起,他連續(xù)遭受批斗,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獄中整整被關(guān)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1個林場勞動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得以平反。廖沫沙不但是一位老革命家,而且還是著名的雜文作家。他一生與書打交道,廖老曾說書是老師,是朋友。1個刻苦奮進(jìn)、頑強求知的年輕人,如果與書結(jié)成血肉般的聯(lián)系,就會變得聰明、博學(xué)、有道德、有修養(yǎng)。隨著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越學(xué)越想學(xué),各方面的知識便相互補充,不可窮盡這確是廖老積一生實踐的經(jīng)驗之談。他從小酷愛讀書
讀了魯迅先生的雜文后
,廖老萌發(fā)了對雜文的興趣,以后便開始在《自由談》上發(fā)表雜文。由于雜文之雜,要求作者有廣泛的知識面,他的讀書從此突破了文學(xué)的界限,進(jìn)入到天文、地理、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個領(lǐng)域,廖老自1932年起前后在《云中日報》、《抗戰(zhàn)日報》、《救亡報》、《新華日報》等新聞機構(gòu)做編輯,工作要求于他的不但是敏捷的才思廖老曾深有感觸地說:學(xué)習(xí)要勤奮
延伸瀏覽:為何在文革酷境中廖沫沙能夠挺得住?
延伸瀏覽:為何在文革酷境中廖沫沙能夠挺得住?
1根毒藤3個瓜,鄧拓吳晗廖沫沙
早就聽說摩沫沙在文革中的幽默。
1980年12月12日
1967年的1天
這一則幽默如《世說新語》,足以說明為何在文革酷境中廖沫沙能夠挺得住
我在上世紀(jì)80年代初結(jié)識廖沫沙先生
1984年12月
就我自己的經(jīng)驗提供給政協(xié)報
那時我為約稿之事,曾屢次到廖老寓中晤談
。有時向他約稿,我把他逼的很急,他的夫人陳海云常常代他謝絕。但稿子拿得手,發(fā)表后,廖老總是風(fēng)趣地對我說:真得感謝你!讓你1催,我這稿子不就寫出來了?看來還是有點壓力的好!我們相視而笑。后來
,成立了北京市雜文學(xué)會,他是名譽會長,我任理事,見面的機會更多了。1987年全國政協(xié)大會期間,我去京豐賓館看望他
,他10分熱忱健談,身體狀態(tài)也不錯。我建議由我為他拍1張照片廖老曾為我書寫過1個條幅
1988年元月廖老81歲壽辰時
,向我介紹了他的養(yǎng)生之道。他首先從當(dāng)時批評3家村那場劫難講起
。他說:我的養(yǎng)生之道的第1點就是凡事不著急,遇事想得開,有點阿Q精神。在那些有理難申、有口莫辯的日子里,廖老常以自嘲解悶。他饒有風(fēng)趣地回想說:我本是1個小人物,林彪、四人幫那末1弄,使我舉世聞名了。當(dāng)時全國上下都批3家村,到處抓小鄧拓,小吳晗,小廖沫沙。我們3個大頭目就在劫難逃了,幾近每天都要接受革命大眾的批斗。老實說,我其實不懼怕,批就批吧,看你拿我怎樣樣。我曾將自己購藏的《燕山夜話》請他簽名題款
,現(xiàn)在都成了永久的記念。劫后余生,他在自己的文友鄧拓的著作上題字時,會是一種甚么心情,不得而知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59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一日一句 日積月累 | 習(xí)慣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