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給唐太宗送青菜反被罷官只因這個青菜太珍貴!
以史為鑒
2023-06-15 07:12:57
官員給唐太宗送青菜反被罷官只因這個青菜太珍貴!
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砉賳T給唐太宗送青菜反被罷官的故事
,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
公元645年
,唐大宗貞觀十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唐太宗領(lǐng)兵征高麗回軍途中,經(jīng)過易州(就是今天的河北易縣),易州司馬陳元躊向唐大宗提供了一些新鮮蔬菜
,供唐太宗食用
。寒冬天氣,在北方能吃到新鮮蔬菜
,這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確實是很奢侈的。這些新鮮蔬菜是陳元躊驅(qū)使民眾在地下用火燒增溫來種植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笆姑裼诘厥倚罨鸱N蔬”,看來是用燒火炕的辦法,在遮風避寒的屋棚里種植蔬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想象,可能就是搭個溫室
,地下修些火道
,上面作為火炕,在火炕上種菜
。當時沒有塑料布
,若有塑料布,就同今天的塑料溫室大棚種菜差不多
。

!.png" />
從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上來說,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在中國的北方
,就有了冬季溫室種菜,是很不簡單的
。如果這是陳元躊發(fā)明的
,應當是中國溫室種菜的開山鼻祖。但唐大宗對陳元躊這一做法很反感
,不但不獎賞鼓勵
,而且認為他是在討好謅媚,反而免掉了陳元躊的官職
。
今天來看這件事情
,好像唐太宗有點不大近情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塾H自領(lǐng)兵出征,回師返京
,路過地方
,地方官提供點新鮮蔬菜,這是多大點事
,不表揚也就算了
,還把人官給免了
,這不是好心成了驢肝肺了嗎?但如果看看唐太宗這次出征的所作所為,就可知道免掉陳元躊這個官是十分正確的
,陳元躊為官是不符合唐太宗的要求的
。
公元645年2月,唐大宗從洛陽出發(fā)率兵東征
。三月初八
,到達定州(今河北定縣),唐太宗對隨行的大臣說:“朕從洛陽出發(fā)以來
,只吃肉食
,即使早春蔬菜也不吃,這是擔心煩擾百姓的緣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就說明,冬春季節(jié)
,蔬菜奇缺
,即使中原早春,已經(jīng)有了一些蔬菜
,唐太宗也不吃
,害怕擾民。在行軍途中
,唐大宗看到生病的士兵
,親自撫恤慰問,讓當?shù)刂菘h給予治療
,士兵們沒有不感動的
。有些人沒有列入東征的名冊中,他們就自愿用私人裝備從軍
,常常數(shù)以千計
,都說不求封爵賞賜,只愿為國家效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娒裥南虮场5拼笞谝桓挪辉试S
,目的還是為了人民能安于生產(chǎn)
,安居樂業(yè)。
在遼東城下
,唐大宗看到將士們背土填溝
,就把分量最重的放到自己所帶的幾百名騎兵的馬背上馱著,同將士們一道運土,他隨從的官員也都爭著往城下背土
。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在進軍白巖城時中箭
,唐大宗親自給他吮血,將士們沒有不感動的
。大將契宓何力在圍攻遼東城時受了重傷
,唐太宗親自給他敷藥。江夏王李道宗在進攻安市城時傷了腳
,唐太宗親自給他包扎
。在回軍途中,遼澤一帶道路泥濘
,車馬難以通行
,唐太宗同士兵們一道割草填道,親自將鋪路的木材拴在馬鞍后邊幫助鋪路
。
這次東征
,唐兵死亡近兩干人,唐大宗在營州
,詔令將陣亡士卒的尸骨全部集中到柳城東南
,專門設置牛、羊
、豬祭祀
。唐太宗親自寫詩文祭奠亡靈,親到靈堂吊唁慟哭
,極盡悲哀
。死者的父母聽到后說:“我兒死了,皇上親自哭靈
,雖死無憾
。”唐太宗率兵東征近一年時間
,穿了一件褐色戰(zhàn)袍
,經(jīng)歷了春夏秋冬四季,從未換過
。戰(zhàn)袍已經(jīng)穿爛了
,左右的人請求換下它,唐大宗說:“戰(zhàn)士們的衣服大多破爛了
,唯獨我穿上新衣服
,可以嗎?”堅持不換。
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
,唐太宗有愛民
、愛兵
、節(jié)儉和與士卒同甘共苦的偉人風格。陳元躊煩勞民眾
,反季節(jié)種菜,違反了做官不能累民
、擾民的宗旨
。大冬天里,士兵們都沒有菜吃
,你專給皇上進獻蔬菜
,讓領(lǐng)導搞特殊化,脫離群眾
,也違反了唐太宗的為政之道
。事情雖然不大,性質(zhì)卻極其嚴重
。史書記載
, “上惡其詣”,就是唐太宗十分厭惡陳元躊的這個做法
,認為這是為政的歪風邪氣
,為制止這種風氣,以防蔓延
,就毫不客氣地把陳元躊的官給免了
。陳元躊這個官免得不冤。
正是因為唐太宗自身的品性和英明
,才鑄就了大唐的貞觀之治
,給盛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唐朝達到了我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的頂峰
。謝謝您關(guān)注小編“日月晨云”
,您的關(guān)注點贊評論是對我的最大支持,謝謝
。
如何評價唐太宗,,,唐玄宗以及秦王贏政...
唐玄宗李隆基
少年英豪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
,姓李,名隆基
,因為謚號突出一個“明”字
,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他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從他開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
,即從安史之亂開始
,唐朝逐漸衰落下去
。
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所以他小時候就經(jīng)歷了錯綜復雜的宮廷變故
,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
。他小時候就很有大志,在宮里自詡為"阿瞞"
,雖然不被掌權(quán)的武氏族人看重
,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在他七歲那年
,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
,當時的金吾將軍(掌管京城守衛(wèi)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wèi),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
,喝道:"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
,干你何事?
!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wèi)
!"弄得武懿宗看著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后
,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
,反而對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
,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
處處果斷得帝位
在奶奶武則天死后,中宗懦弱無能
,結(jié)果朝政大權(quán)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
,原來發(fā)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qū)逐
,太子李崇俊被殺
。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quán)
,對于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
,大加縱容。在公元710年
,中宗終于死于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
,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后
,韋皇后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
,做第二個女皇。
沒有等韋皇后動手
,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搶先發(fā)動了兵變
,率領(lǐng)御林軍萬余人攻占了皇宮
,把韋皇后一派全部消滅。然后
,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
,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但父親李旦也和中宗一樣是個軟弱的皇帝
,不愿和太平公主發(fā)生正面沖突
,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
,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quán)
。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
,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
。
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
,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里,覺得他還年輕
,但后來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后
,就開始防范他。她制造輿論說
,李隆基不是長子
,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
。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
,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
,睿宗厭煩了做皇帝的生活
,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quán):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quán)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quán)
。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
。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
,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了手,親自率領(lǐng)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幾十人
,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
。唐玄宗終于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quán)力。當年
,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
,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
,再創(chuàng)唐朝偉業(yè)的決心。
開元盛世流芳百世
善用宰相
唐玄宗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
,徹底鞏固了皇權(quán)
,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
、腐敗亟待治理
。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
,提拔賢能人做宰相
。在這方面唐玄宗還是有伯樂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
、宋璟
、張九齡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
姚崇辦事果斷
,他因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條建議而被器重,做了宰相
。十條建議包括了勿貪邊功
、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
、勿使皇族專權(quán)
、勿使宦官專權(quán)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zhí)行了
。
對于皇親國戚
,姚崇也不進行照顧。當時薛王李業(yè)的舅舅王仙童欺壓百姓
,為非作歹
,姚崇奏請玄宗批準后,懲辦了王仙童
。
姚崇還主持了開元初年的對蝗災的治理工作
。當時在黃河的南北地區(qū)都發(fā)生了嚴重蝗災,蝗蟲飛起來遮天蔽日
,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
。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時消滅蝗蟲,不僅會導致經(jīng)濟的重大損失和百姓的災難
,而且對于國家穩(wěn)定也至關(guān)重要
。他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要全力以赴消滅蝗蟲
,有功的進行獎勵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
,蝗災沒有再繼續(xù)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
姚崇之后是宋璟
,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quán)
,但他決不徇私枉法
,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
。一次
,他的遠房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關(guān)系
,希望能予以照顧
,弄個好官兒做做。結(jié)果被宋璟得知后
,不但沒有給他說情,反而特地關(guān)照吏部不給他官做
。
張九齡是廣東人
,當時的廣東被稱為嶺南,還不是發(fā)達地區(qū)
,犯罪的人也經(jīng)常被流放到那里
,以示懲罰。所以在人們眼里
,那里是荒涼
、艱苦的地方。出身于廣東的人由于歷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
,所以那里出來的人很難在朝中做到宰相這么高的官
。但是張九齡卻憑借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相中。
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后
,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
,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
,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
,量才使用。同時
,對于玄宗的過錯
,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
,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
。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僅慧眼識賢相
,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gòu)的辦事效率
。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第一,精簡機構(gòu)
,裁減多余官員
,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
,也節(jié)省了政府支出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
,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
。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
,糾舉違法官吏
,嚴懲不怠。第三
,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
。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
,監(jiān)督朝政
。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
,有的事不敢再公開
,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第四
,重視縣令的任免
。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
,代表了國家形象
。所以,玄宗經(jīng)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
,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
。如果考試優(yōu)秀,可以馬上提拔
,如果名不副實
,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賞罰分明
,辦事干練果斷
,這是他能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也顯赫
唐玄宗不僅對內(nèi)政進行有效的治理
,對于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
,將原來丟失的領(lǐng)地重新奪了回來。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
,北方邊境已是危機四伏
。在武則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萬歲通天元年)
,契丹的李盡忠利用當時的民族矛盾
,煽動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營州
。武則天派兵反擊
,結(jié)果失敗。此后
,在公元703年
,安西地區(qū)的碎葉鎮(zhèn)也被突厥攻占,致使絲綢之路最后斷絕
,嚴重影響了唐朝的聲譽和外貿(mào)經(jīng)濟
。
北方的領(lǐng)土在唐朝初年曾經(jīng)統(tǒng)一,而且設置了單于
、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nèi)外到貝加爾湖的廣闊地區(qū)
。到了武則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時期
,突厥人經(jīng)常騷擾邊境,還攻占了蔚州(現(xiàn)在河北的蔚縣)和定州(現(xiàn)在河北定縣)
,迫使唐朝將安北都護府南遷
。
兵制改革
為了重新統(tǒng)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
,為收復北方領(lǐng)土做準備
。這主要是對于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壞
,致使農(nóng)民逃亡
,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
,對于軍事不太重視
,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xiàn)象極為嚴重,軍隊戰(zhàn)斗力也很低
,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
,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
,建立雇傭兵。從關(guān)內(nèi)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
,充當衛(wèi)士
,這就是"長從宿衛(wèi)",也叫做"長征健兒"
,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雇傭兵制的轉(zhuǎn)變
。此后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
。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wèi)的做法取消
,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wèi)之苦。同時
,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
、提高戰(zhàn)斗力提供了保證。
恢復北
、西疆域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
,唐玄宗還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
,命令西北的軍鎮(zhèn)擴充軍隊
,加強訓練。同時
,任命太仆卿王毛仲為內(nèi)外閑廄使
,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
,提高了戰(zhàn)斗力
。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
,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范圍
,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qū)大力發(fā)展屯田,增加糧食產(chǎn)量
。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后
,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jù)的稱號
,重新歸附唐朝
。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quán)。
西域地區(qū)政權(quán)的恢復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zhèn)
,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
檢田括戶繁榮經(jīng)濟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
,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
,唐玄宗發(fā)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
。當時的豪強霸占了農(nóng)民的土地之后,稱為"籍外之田"
,他們還將逃亡的農(nóng)戶變成自己的"私屬"
,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
,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
。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nóng)使,下設十道勸農(nóng)使和勸農(nóng)判官
,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nóng)戶
。然后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
。對于隱瞞的農(nóng)戶也進行登記
。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
,唐玄宗使唐朝的經(jīng)濟又步入正規(guī),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擔
,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促進了國家經(jīng)濟的繁榮。
為經(jīng)濟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
,但發(fā)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
,使得佛教的發(fā)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
。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
,武則天對佛教采取了縱容態(tài)度
,這使得佛教發(fā)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
。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并土地
,還極力逃避國家稅收。和尚數(shù)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稅和徭役的人數(shù)減少
,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
在開元二年
,唐玄宗下令削減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shù)量,最后使全國還俗的僧尼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
。然后,玄宗又下令
,禁止再造新的寺廟
,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jīng)
。對于官員和僧尼的交往也進行禁止
,這使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都得到新的發(fā)展,超過了他的先祖唐太宗
,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強盛繁榮
、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
滿足或的倒退
開創(chuàng)了盛世之后
,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
,沉溺于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
,也沒有改革時的節(jié)儉之風了
。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后被罷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李林甫病死后
,又是楊國忠掌權(quán),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
口蜜腹劍李林甫
這個李林甫最善于揣測唐玄宗的意思
,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從洛陽回長安
,但宰相張九齡等人說秋收還沒有結(jié)束
,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chǎn)
。李林甫在張九齡走后卻對唐玄宗說
,長安和洛陽是陛下的東宮和西宮,陛下愿意什么時候來往就什么時候來往
,不必再等以后
,至于妨礙了農(nóng)民秋收
,免了他們的稅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興
,照計而行
。后來,李林甫就找機會誣陷張九齡等人
,終于使唐玄宗將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罷官
,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權(quán)之后
,凡是不聽從他
、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設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賢能之人
,嘴里說的話很好聽
,但心里卻陰險毒辣。所以
,人們背地里說他是"口有蜜
,腹有劍"。
奪兒媳寵貴妃
公元736年
,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病死
,玄宗日夜寢食不安。聽人說他和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美貌絕倫
,艷麗無雙
,于是不顧什么禮節(jié),就將他招進宮里
,楊妃懂音律
,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
,很得玄宗歡心
。
為了掩蓋自己奪兒媳的丑惡行徑,唐玄宗讓楊妃自己請求進宮做女官
,住進南宮
,又賜號太真。為了安慰兒子壽王
,唐玄宗又給他娶了個妃子作為補償
。
這個時期的封建倫理觀念還沒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學出來之后那么嚴格,男女觀念雖然是不平等
,但對于女性的貞操觀念和改嫁等方面還是比較寬容的,封建社會對于婦女的壓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
。武則天之所以能做女皇
,和這時的這種寬容的社會心理有關(guān)
,所以,到了清朝末年
,同樣掌握國家政權(quán)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稱女皇了
,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后來
,唐玄宗封楊妃為貴妃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楊貴妃。貴妃的地位僅次于皇后
,但這時候沒有皇后
,所以楊貴妃實際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對她恩寵備至
,還稱贊她是自己的"解語之花"
。愛屋及烏,有了楊貴妃的關(guān)系
,楊氏一族開始飛黃騰達
。所以,當時民間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
,將來入宮做妃子榮耀家族的觀念
。
為了討貴妃的歡心,唐玄宗可謂費勁心機
。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
,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
,玄宗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里貢道
,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后五天內(nèi)會變味兒
。而楊貴妃生在南方
,喜歡吃這種東西。
有了楊貴妃
,唐玄宗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
,大臣、貴族
、宗室為了巴結(jié)皇帝
,投貴妃所好,結(jié)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
,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jié)逢迎
,爭獻美味佳肴、珍異珠寶
。
楊國忠專權(quán)亂國
在妹妹的關(guān)系影響下
,哥哥楊國忠也平步青云
,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
。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
,二姐封為虢國夫人,三姐封為秦國夫人
。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
,做了朝中的高官。楊國忠的權(quán)勢無人能比
,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后的悲慘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
。
在楊國忠的專權(quán)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
,可以說
,唐朝的轉(zhuǎn)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過失,但楊氏兄妹特別是楊國忠這個哥哥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
,他的為非作歹
,也沒有給妹妹帶來好運,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歸路
。美麗并不是罪過
,但美麗卻是一個起因。
在楊國忠的一手遮天之下
,首先是朝政混亂
。在暴雨造成災害時,玄宗詢問災情
,楊國忠卻拿著大個的粟穗子給玄宗看
,說雨大但沒有影響收成。下邊有的官員報告災情
,請求救助
,他大發(fā)雷霆,命令司法機關(guān)進行嚴懲
。楊國忠能力不高
,但喜歡胡亂處理朝政,正事做不好
,壞事卻很在行
,接受賄賂、拉幫結(jié)派等等應用自如
。
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jīng)濟
。均田制在這個時期瓦解,稅收急劇減少
,但朝廷的花費卻因為玄宗和楊貴妃的奢侈而逐漸增多
,國庫入不敷出
。政治的腐敗還影響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因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無賴之徒
。這些人在后來玄宗發(fā)動的戰(zhàn)爭中不但沒有奪得勝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
玄宗好戰(zhàn)邊疆再亂
玄宗對于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
,反而向外發(fā)動了一系列的戰(zhàn)爭。政治腐敗與黑暗
,影響了將領(lǐng)的貪功求官的欲望
。為了挑起戰(zhàn)爭,并在戰(zhàn)爭中立功受賞
,加官進爵
,邊鎮(zhèn)的很多將領(lǐng)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zhàn)亂不斷
,玄宗的好戰(zhàn)對此又是火上加油
。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唐朝大傷元氣
。
一是西邊和吐蕃的關(guān)系惡化,開戰(zhàn)后互有傷亡
,損害了歷來的和睦有好關(guān)系
。二是西南的南詔國。由于邊境將領(lǐng)的驕橫跋扈
,致使本該平息的沖突日益升級
,結(jié)果唐朝征兵和南詔開戰(zhàn)。先后戰(zhàn)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