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字”
你注意到了嗎
?▼
- 1-
我們都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新中國建立至今
,我國總共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單位為“元”“角”“分”,主幣單位是“元”,輔幣單位是“角”和“分”。這五套人民幣所有輔幣上印的字都是統(tǒng)一的“角”或“分”,而主幣單位是“圓”。那把“元”印成“圓”,這是錯字嗎?
國家發(fā)行的貨幣
,是非常嚴謹規(guī)范的,怎么會有錯別字呢?因此,這“圓”并不是錯字,而是特意這樣印的。它有著特殊的含義在里面,背后也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2-
人民幣屬于貨幣,而貨幣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要弄懂“圓”和“元”,就必須從我國悠久的歷史說起。“圓”的繁體字是“圓”
,有時也寫作“圜”。《說文解字》這樣寫道:“圓,全也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廢除了戰(zhàn)國時各國不同形制的舊幣
,將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這種外圓內(nèi)方的銅制貨幣形態(tài)從此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清朝,都是歷代王朝的法定貨幣(銅錢)形態(tài),也被人們稱之為“錢”。▼秦方孔半兩錢
15世紀開始
,歐洲采用機器制作圓形銀幣,這種銀幣大小相同、重量相等、成色統(tǒng)一、形制整齊,并以枚計算。到了明朝時,歐洲這種便于攜帶的圓形銀幣開始流入到中國,被稱為“洋銀”“番餅”“鷹洋”或“銀圓”。▼墨西哥鷹洋
由于銀子是世界上的天然貨幣
,所以在當時不存在各國匯率換算問題。中國人拿到這些銀圓以后,只要看一下成色,稱一下重量就可以直接作為貨幣來使用了。到了后面直接變成采用枚來計價,因為洋銀是圓形的,因此一枚稱為“一圓”。由于凡是圓形的銅錢和銀幣,一直到清末都被稱之為“圓”
新中國成立后
- 3-
再說“元”
元朝時
到了清朝光緒年間,清廷鑄造的銀元及銅錢
▼光緒元寶
也就是說
,在貨幣上既可以印“元”,也可以印“圓”- 4-
除了“圓”“元”
這是因為當洋銀流入中國后
以至后來以銀元為本位貨幣發(fā)行的紙幣也稱為“塊”
但因?qū)Α皦K”的長久使用習慣
對于中國人來說
人民幣上竟然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文化
來源:濰坊文化產(chǎn)權(quán)交易中心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79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越美簽定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協(xié)定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