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中的四位“太傅”,他們最后結(jié)局如何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砣龂墓适拢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
太傅
,古代官職
。始于西周
,最初由周公旦擔(dān)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
,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
。在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shè)有太傅。秦朝時期
,太傅被廢除
,以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為三公
。西漢曾兩度短暫復(fù)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shè)立
。以后各朝代都有設(shè)置,但多為虛銜
。

,他們最后結(jié)局如何.png" />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古官
,高后元年初置
,金印紫綬......位在三公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逗鬂h書·百官志一》:“太傅
,上公一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痹跐h末三國時期
,太傅和大將軍、大司馬并稱為“上公”
,成為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
。在此基礎(chǔ)上
,太傅一職的獲得者
,不僅需要立下大功,還應(yīng)當(dāng)?shù)赂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資歷深厚
。彼時,魏蜀吳三國只有四人被冊封為太傅一職
。
太傅: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dá),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任丞相后,強(qiáng)行辟司馬懿為文學(xué)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
,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公元220年
,曹操去世后
,司馬懿繼續(xù)獲得魏文帝曹丕的重用,并成為曹丕的托孤大臣
。魏明帝曹叡在位時
,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
、太尉等重職
。
曹芳這位皇帝在位時,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quán)的太傅
。對于司馬懿來說
,太傅更偏向于一個榮譽(yù)官職,也即沒有什么實權(quán)
。為此
,在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起了高平陵之變
,從而篡奪了曹魏大權(quán)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
,享年七十三歲
。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
,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廟號高祖。
太傅:鐘繇
鐘繇(151年-230年 )
,字元常
。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
、大臣
。東漢末年,鐘繇相貌不凡
,聰慧過人
。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
,因為幫助漢獻(xiàn)帝東歸有功
,封東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
,為司隸校尉
,鎮(zhèn)守關(guān)中,功勛卓著
。以功累遷前軍師
。曹操建立魏國之后,鐘繇大理
,又升為相國
。曹魏建立后,歷任廷尉
、太尉
、太傅等職
,累封定陵侯。黃初七年(226年)
,魏明帝曹叡即位
,鐘繇被升遷為太傅。
因此
,在筆者看來
,從時間上來看,鐘繇是曹魏第一任太傅
。太和四年(230年)
,鐘繇去世,享年八十歲
。魏明帝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
,謚號“成”。 正始四年(243年)
,鐘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廟
。此外,就鐘繇的兒子鐘會
,曾受到司馬昭的信任和重用
,指揮了魏滅蜀之戰(zhàn)。不過
,在消滅蜀漢后
,鐘會聯(lián)合姜維起兵
,結(jié)果失敗被殺
。
太傅:司馬孚
司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達(dá)
。河內(nèi)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
。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
,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
,晉宣帝司馬懿之弟。和司馬懿一樣
,司馬孚也早在東漢末年就開始跟隨曹操了
。因此,在資歷上
,司馬孚自然也是曹魏老臣了
。雖然司馬孚對曹魏懷有特殊的感情,但是
,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時
,司馬孚協(xié)助司馬懿控制京師
,誅殺曹爽等人。
在高平陵之變后
,司馬孚又督軍成功防御吳
、蜀的進(jìn)攻,為司馬氏篡奪曹魏大權(quán)立下了功勞
。正元二年(255年)
,司馬懿去世之后
,司馬孚被晉升為太傅,這也是曹魏歷史上最后一位太傅。西晉代魏后
,司馬孚進(jìn)拜太宰,封安平王
。值得注意的是
,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司馬孚并不以此為榮
,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
太傅:諸葛恪
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
,瑯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吳國權(quán)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當(dāng)然
,對于諸葛恪來說,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
。孫權(quán)在位時
,諸葛恪輔佐太子孫登,任左輔都尉
,歷任丹陽太守
、威北將軍,平定山越之亂
。公元245年
,東吳丞相陸遜病逝后,諸葛恪遷大將軍
,領(lǐng)荊州事
。公元252年,孫權(quán)臨終之際
,選擇諸葛恪等人作為托孤大臣
,以此輔佐孫亮這位皇帝。在此基礎(chǔ)上
,諸葛恪被加封為太傅
,成為東吳百官之首
,并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但是
,建興二年(253年)
,諸葛恪為皇帝孫亮聯(lián)合托孤大臣孫峻所害,時年五十一歲
。孫休即位后
,諸葛恪得以平反昭雪。
最后
,在三國時期
,除了以上四位太傅,蜀漢還有一位漢中王傅
,可以類比為太傅
,此人就是許靖。許靖(?—222年)
,字文休
。汝南郡平輿縣(今河南省平輿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蜀漢時期重臣
、名士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稱漢中王
,任命許靖為漢中王傅
。當(dāng)然,相對于以上幾位太傅
,許靖的漢中王傅
,可謂有名無實,也即其對于蜀漢的建立幾乎沒有實質(zhì)的作用
,并且也沒有在蜀漢掌握什么實
,只是因為許靖在漢末三國時期擁有一定的名氣,才讓劉備不得不加以籠絡(luò)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
,任命許靖為司徒
,位列三公。章武二年(222年)
,司徒許靖去世
。
三國結(jié)局是什么?
小說《三國演義》最后大結(jié)局是什么?
?
?
?
魏蜀都敗啦 最后讓司馬家奪了天下 而劉姓 曹 孫姓的后代則有的被殺 有的得到朝廷用吧 你看像劉禪 被司馬昭問道想不想蜀國啊 結(jié)果劉禪說他都快樂得不想回去了 這就是樂不思蜀啊 最后還被封為安樂公啊 所以劉姓孫與曹姓后人沒被殺了 何況 一般奪了天下的人 第一件事就是安撫人民 因為孫家 劉家 曹家都在人民心中有一定的分量 朝廷是不能一下子將他們都?xì)⒘?再者 通常情況下 朝廷是會大赦天下 所以工殺的可能也就更小啦
三國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10分
三國歸晉
也就是司馬昭之子 司馬炎稱帝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
,字安世
,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祖父
,河內(nèi)溫(今河南溫縣)人
。晉朝的開國君主,265-290年在位
。265年襲父爵晉王
,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
,建都洛陽
。279年他又命杜預(yù)、王濬等人分兵伐吳
,于次年滅吳
,統(tǒng)一全國。
三國演義的結(jié)局
三國歸晉
,天下統(tǒng)一
在魏
、蜀、吳三國中
,魏國地廣人多
,經(jīng)濟(jì)發(fā)展快,實力最強(qiáng)
,但大權(quán)逐漸落入司馬氏家族手里
。
曹丕建立魏國時,得到大將司馬懿的支持
。曹丕死后
,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quán)時
,篡位野心日益顯露
,魏帝曹髦曾氣憤地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不能坐等他來奪走皇位
。”不久
,曹髦策劃除掉司馬昭
,結(jié)果事情敗露,反被司馬昭殺死
。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從此
,在曹魏政權(quán)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司馬氏的統(tǒng)治啊了
。
263年
,魏國滅蜀。265年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
,自稱皇帝,國號晉
,定都洛陽
,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280年
,西晉大舉進(jìn)攻吳國,吳國投降
。西晉統(tǒng)一南北
,結(jié)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三國最后結(jié)局是什么
?
三國中姜維的結(jié)局
諸葛亮病逝后
,姜維總領(lǐng)請軍協(xié)助大將軍蔣琬、費神共理朝政
。延熙十九年(256年)
,進(jìn)位大將軍,獨力支撐岌岌可危的蜀國
。為實現(xiàn)諸葛亮興復(fù)漢室的愿望
,統(tǒng)軍而后,九次北伐
,七出隴右
,連年轉(zhuǎn)戰(zhàn)于隴蜀之間,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才能
。其征戰(zhàn)的武城山
、落門、段谷
、上圭今天水市境內(nèi)
,武山縣民間至今有姜維大戰(zhàn)鐵籠山的傳說。景耀六年(263年)
,魏廠舉伐蜀,姜維據(jù)守劍閣阻擊鐘會
,使之寸步難行
,而后主劉禪率先投降鄧艾
,蜀國亡。姜維迫于形勢
,偽降鐘會
。次年,慫恿鐘會叛亂
,試圖借機(jī)恢復(fù)蜀漢
,泄密被殺。
三國演義劉備最后怎么了
你好
!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給義弟“關(guān)羽”
、“張飛”報仇而征討東吳孫權(quán),劉備對東吳的大戰(zhàn)失敗后
,在白帝城的永安宮染病不起
。劉備病危之時,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
,將兒子也就是后主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劉備將兒子劉禪托孤于諸葛亮后隨即駕崩白帝城,享年六十三歲
。
下面為你附上兩張圖
,以供欣賞:
第一張為著名連環(huán)畫《三國演義》“火燒連營”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頁面
第二張:
新三國大結(jié)局是什么?
12年后,司馬家族滅掉了劉禪的蜀漢政權(quán)
;再2年后
,司馬家族篡奪了曹魏政權(quán),建立了“晉”王朝
;到公元280年
,司馬家族掃平了江東孫吳政權(quán)。至此
,中國重新歸于一統(tǒng)——“三國”這個英雄輩出
、波瀾壯闊的大傳奇時代終于結(jié)束了。然而其中的英雄人物和動人故事
,其中的高超智慧與浩然正氣——仍被一代代的中國人傳頌至今
,并感動著一個又一個的亞洲人與西方人!
三國最后的結(jié)果
呂布有一女 下落不明
劉禪是長子 廢長立幼 取亂之道
結(jié)局么牛人死翹翹 天下歸司馬
那么再詳細(xì)點 司馬昭讓鄧艾
、鐘會攻蜀 鐘會在劍閣絆住姜維 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關(guān)殺了諸葛瞻和諸葛尚 攻下成都滅了蜀 然后姜維復(fù)辟失敗 鄧艾 姜維 鐘會全部死于兵亂 所以說牛人死翹翹 然后司馬昭老死 司馬炎篡位 魏亡 然后杜預(yù)伐吳 吳滅 故曰天下歸司馬
還要更詳細(xì)一點不
?
以下為引用內(nèi)容:
公元234年,諸葛亮伐魏
,病死于軍中
。諸葛亮死后,三國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蜀國
,開始走下坡路
。
諸葛亮一死,魏延因與揚(yáng)儀不合
,竟起兵造反
,揚(yáng)儀派王平、馬岱擊殺魏延
,并滅其三族
。待回成都以后,揚(yáng)儀又因爭功
,被后主下獄
,揚(yáng)儀自殺。于是
,蔣琬當(dāng)了大將軍
,費袆、董允相繼為尚書令
,他們墨守諸葛亮的成規(guī)
,對魏國采取守勢,蜀國也得到幾年的安定
。
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
,是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
,開始叛魏投吳
,后來又反吳,自稱燕王
,屢次攻打魏國
。魏國幽州剌史毋丘儉戰(zhàn)敗,上表請派大軍討伐
。公元238年
,太尉司馬懿率領(lǐng)大軍攻打公孫淵。公孫淵戰(zhàn)敗
,固守襄平
。司馬懿攻下襄平,擒斬公孫淵父子
,并將公孫淵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誅殺
,平定了遼東。
公元239年
,司馬懿平定遼東
,班師回朝
,剛好魏明帝曹睿因荒淫過度而病死。魏明帝沒有兒子
,臨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為皇太子
,并遺詔司馬懿和曹爽輔政
。魏明帝死后
,曹芳繼位,尊郭皇后為皇太后
,拜曹爽為大將軍
,司馬懿為太傅。魏主曹芳當(dāng)時才八歲
,政事全掌握在曹爽
、司馬懿手中。
曹爽是個昏庸的人
,以何晏
、鄧飏、丁謐等為親信
,讓兄弟曹羲
、曹訓(xùn)、曹彥執(zhí)掌兵權(quán)
,自以為可以抑制司馬懿
。司馬懿表面上不和他爭權(quán),常稱病不理朝政
,但暗中在窺測方向
。
公元241年,東吳分三路入侵魏國
,曹爽未經(jīng)大敵
,不敢出師,司馬懿則稱病
,不能領(lǐng)兵
,等到吳兵深入,京師震動時
,司馬懿才領(lǐng)兵出征
,結(jié)果打敗了吳軍,得勝回朝
。司馬懿名聲日盛
,而曹爽則相形見絀。
公元244年
,蜀國蔣琬
、姜維領(lǐng)兵出漢中
,曹爽得此消息,便親率大軍攻打蜀國
,結(jié)果在興勢山被蜀兵阻擋
,相持了一個多月,糧食將盡
,正在進(jìn)退兩難之時
,蜀國任費袆為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大軍來援
,曹爽大敗而逃
,十萬兵馬喪亡過半。蜀國打了這次勝仗以后
,蔣琬
、董允相繼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費袆
。后主劉禪開始親政
,侍中陳祗、中常侍黃皓成了他的親信
,而這兩個小人使得后主更加昏庸腐敗
。
曹爽伐蜀,大敗而歸
,但沒有人敢責(zé)難他
,曹爽亦依舊尋歡作樂,為所欲為
。郭太后對他稍有異議
,被他遷至永寧宮幽禁起來。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
、司馬昭密謀殺曹爽
。司馬懿故意裝出老態(tài)龍鐘、病重糊涂的樣子
,使曹爽完全不加防范
。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
,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
、曹訓(xùn)、曹彥也一起去了
。司馬懿父子抓住時機(jī)
,占據(jù)了京城,大臣桓范等逃出京城
,報告曹爽
,曹爽兄弟大驚失色
。桓范勸曹爽偕同魏主到許昌
,再號召各路兵馬討伐司馬懿父子
,曹爽猶豫不決。不久
,司馬懿派人來傳話
,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
。曹爽一夜苦思
,至五更天,曹爽投刀于地
,說:“我回到京城,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
!”桓范哭著說:“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個能人
,生你們兄弟,都是些豬兒
,我想不到今天被你們連累滅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辈芩值茏o(hù)送魏主回京
,當(dāng)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
、鄧飏、丁謐
、桓范等全被逮捕入獄
,陸續(xù)被斬首,并被滅三族
。曹爽被殺后
,朝中大權(quán)全落在司馬懿手中,魏主徒有虛名
。
夏侯淵之子夏侯霸
,是曹爽外弟,怕受株邊
,逃離魏國投降蜀國
。蜀國衛(wèi)將軍姜維上表趁魏國內(nèi)亂出兵討伐。姜維早想繼承諸......
三國演義中大喬和小喬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
陳壽的《三國志》在《吳書周瑜傳》只有這樣一句:
從攻皖
,拔之。時得橋公兩女
,皆國色也
。(孫)策自納大喬
,(周)瑜納小喬。
裴松之注此傳時引用了《江表傳》
,也只有一句:
(孫)策從容戲(周)瑜日:“橋公二女雖流離(按:流離
,光彩煥發(fā)貌),得吾二人作婿
,亦足為歡
。”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第一
,二喬的姓本作“橋”
,至于她倆的芳名,史書失載
,只好以“大喬”
、“小喬”來區(qū)別。現(xiàn)代人對此會覺得奇怪
,但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里
,這種現(xiàn)象卻是見慣不驚的。歷史上許多皇后都沒有留下名字
,就是孫權(quán)的母親吳夫人
、妹妹孫夫人,不也同樣不知其名嗎
?
第二
,二喬的籍貫是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
第三
,二喬長得很美
,有傾國之色,顧盼生姿
,明艷照人
,堪稱絕代佳麗。
第四
,孫策
、周瑜得到二喬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取皖縣之后,當(dāng)時
,孫
、周二人都是25歲(周瑜僅比孫策小一個月),因此
,估計二喬的年齡不過20上下
。
第五,孫策
、周瑜對能娶二喬為妻感到非常滿意
。
從二喬方面來說
,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杰
,一個是雄略過人
、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fēng)流倜儻
、文武雙全的“周郎”
,按照傳統(tǒng)觀點,堪稱郎才女貌
,姻緣美滿了
。
然而,二喬是否真的鄲幸福呢
?史書上沒有說
。不過,從有關(guān)資料分析
,至少可以肯定
,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她嫁給孫策之后
,孫策忙于開基創(chuàng)業(yè),東征西討
,席不暇暖
,夫妻相聚之時甚少。僅僅過了一年
,孫策就因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客刺成重傷而死(《三國演義》第29回寫到此事)
,年僅26歲。當(dāng)時
,大喬充其量20出頭
,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
,真是何其凄惶
!從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
,夜夜孤衾
,含辛茹苦,撫育遺孤
。歲月悠悠
,紅顏暗消,一代佳人
,竟不知何時凋零
!
小喬的處境比姐姐好一些
,她與周瑜琴瑟相諧,恩愛相處了11年
。
在這11年中
,周瑜作為東吳的統(tǒng)兵大將,江夏擊黃祖
,赤壁破曹操
,南郡敗曹仁,功勛赫赫
,名揚(yáng)天下
;可惜年壽不永,建安十五年(210年)在準(zhǔn)備攻取益州時病死于巴丘
,年僅36歲
。這時,小喬也不過30歲左右
,乍失佳偶
,其悲苦可以想見。周瑜留下二子一女
,是否皆為小喬所生
,史無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
,她終歸是這二子一女的嫡母
。由于周瑜的特殊功勛,孫權(quán)待其后人也特別優(yōu)厚:其女(又是一個不知名字的
!)嫁給孫權(quán)的太子孫登
,若不是孫登死得早了一點(赤烏四年病卒,年僅33歲)
,當(dāng)皇后是沒有問題的
;長子周循,“尚公主
,拜騎都尉”
,頗有周瑜弘雅瀟灑的遺風(fēng),可惜“早殤”
;次子周胤
,亦娶宗室之女,后封都鄉(xiāng)侯
,但因“酗淫自恣”
,屢次得罪,廢爵遷徙,不過最終仍被孫權(quán)赦免
。盡管如此
,小喬本人卻是琴瑟已斷,歡娛難再
,只好和姐姐一樣
,在無邊寂寞、無窮追憶之中消磨余生了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
,“自古紅顏多薄命”,死于非命者何止萬千
;相對而言
,二喬算不得太不幸,但她們同樣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
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
,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素材。現(xiàn)存最早而且最著名的作品當(dāng)推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赤壁》詩:
折戟沉沙鐵未消
,
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嚴(yán)格地說
,杜牧這首詩并非詠二喬,詩人只是即景抒情
,因赤壁而想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zhàn)
,并進(jìn)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果周瑜不是借助東風(fēng)發(fā)動火攻而打敗了曹操,東吳很有可能戰(zhàn)敗
,那樣的話,江東二喬也會被擄到銅雀臺充當(dāng)曹操的玩偶了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
,在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者把被征服者的妻室姐妹女兒掠為已有
,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
。曹操滅袁紹之后,便......
歷史上三國鼎力的結(jié)局是什么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
,主要有曹魏
、蜀漢、東吳三個政權(quán)
。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被孫劉聯(lián)軍擊敗
,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
,曹丕篡漢稱帝
,國號“魏”
,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xù)漢朝
,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
,孫權(quán)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quán)重新聯(lián)盟
、恢復(fù)國內(nèi)生產(chǎn)
。229年孫權(quán)稱帝,國號“吳”
,史稱東吳
,至此三國正式鼎立。此后的數(shù)十年內(nèi)
,蜀漢諸葛亮
、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nèi)愣α⒌母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曹魏后期的實?quán)漸漸被司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