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7期文化產(chǎn)業(yè)評論
幾乎無人不識日本浮世繪,它作為日本最著名、最具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不僅在日本美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許多經(jīng)典圖案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
作者|講解員小秦
來源|Canva設(shè)計(ID:canvadesign)
正文共計3493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提起日本藝術(shù),你會想起哪張畫?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會想到這幅《神奈川沖浪里》
這幅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左上:日本護照;
左下:新日元
,錢上帶海浪,日本經(jīng)濟跟著浪右側(cè):奧運會宣傳片JOJO版《神奈川沖浪里》
再放眼世界范圍,對這張畫的魔改可以用“無數(shù)”來形容
。從咖啡豆到牛奶、生菜,甚至是神奇寶貝和川普的頭發(fā)都能化身《神奈川沖浪里》。這幅畫以及背后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到底有什么樣的淵源和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浮世中的“浮世繪”
實際上
《富岳三十六景》這批畫當年足足印了有至少8000張
畫家葛飾北齋創(chuàng)作這批畫,也純粹是為了賺錢謀生
△《富岳三十六景》
△葛飾北齋《東都淺草本愿寺》
以《神奈川沖浪里》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
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 這些浮世繪都是通過木刻版畫技法批量生產(chǎn),所以 △葛飾北齋《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図》 浮世繪的出現(xiàn)其實是江戶時代一個縮影。 17世紀 隨后 △吉原地區(qū)是浮世繪歷史中的核心 到了1657年,一場大火將江戶夷為平地 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大量資金 東邊的演員 △葛飾北齋《江戸日本橋》 △浮世繪的大致流程 這樣 通常是先由出版機構(gòu),也就是“版元”向畫家約稿 然后由畫家出黑白的初版 △歌川國芳《山海めでたいずえ はやくきめたい》 木版畫 隨后 到了江戶時代末期,幕府下達禁令導致浮世繪開始轉(zhuǎn)型 鑒于當時的交通條件和法律 △歌川廣重《箱根湖水圖》 △歌川廣重《蒲原夜之雪》 △葛飾北齋《布谷鳥和杜鵑花》 我們所熟知的浮世繪三杰 △喜多川歌麿《藝妓系列》 高島大久用兩面鏡子觀察 △喜多川歌麿《暗戀》 浮世繪的奇幻漂流 浮世繪是如何席卷全球的呢?實際上最開始 早在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沒辦法從中國買到最受歡迎的瓷器 這樣,極為廉價的 △1869年全神貫注參觀日本文物商店的歐洲人 到了19世紀后半葉,歐洲人在先后完成對中國趣味 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 △1867年世博會 日本館 日本人呢 因此,買賣雙方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凡高《花魁》 那些當時還沒打出名堂的印象派 △歌川廣重《大橋暴雨》(左) 梵高《雨中大橋》(右) △莫奈以妻子為模特的作品 當然 浮世繪因為受限于機器和材料 △德加《賽馬會上》1877—1880年 再比如狂熱的浮世繪愛好者梵高,拿油畫顏料臨摹了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屋》 △梵高《開花的梅樹》 右上日文為“龜戶梅屋” 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方人只是從純粹視覺的角度 △1888年5月至1891年4月 巴黎專門出版的雜志《日本的藝術(shù)》 浮世繪本質(zhì)上是一種貧民百姓在眾生皆苦的掙扎中誕生的藝術(shù) 因此,浮世繪的火爆反而被作家永井荷風稱為“東洋的悲哀” △喜多川歌麿《婦人的十二手藝之理發(fā)》 △歌川廣重 《三美人》 △小原古邨《貓と鼠》 浮世繪終結(jié)了嗎 浮世繪影響了西方藝術(shù),反過來 △《佐佐寺的雪》—川瀬巴水 明治維新后,大量西洋畫涌入日本 但它的奇妙旅程還在繼續(xù) △版畫作品《梅門》 △川瀬巴水作品 而在設(shè)計領(lǐng)域 以兩位日本設(shè)計大師田中一光和橫尾忠則為例 △田中一光的性冷淡浮世繪 △橫尾忠則的拼貼浮世繪設(shè)計 △橫尾忠則的設(shè)計 結(jié)語 縱觀這段貫穿東西和古今的奇幻漂流史 明艷的色彩 從這個角度說,消失的是只屬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 留言話題互動 你對浮世繪怎么看 歡迎在留言區(qū)發(fā)表您的看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1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