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祖壇經(jīng)》中
,六祖大師與韋刺史有這樣一段對話:韋刺史問道:弟子常見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
,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和尚解說,這樣的修行是否能往生極樂世界?六祖大師答曰:佛在舍衛(wèi)城時
,宣說西方接引化度的經(jīng)文,很清楚地指出西方凈土去此不遠(yuǎn)。若依相上說,距離我們十萬八千里,這十萬八千里指的是眾生的十惡八邪。眾生因?yàn)槭異喊诵暗恼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說西方凈土遙遠(yuǎn)
說西方凈土很近,是為根性銳利的上智人隨性而說
人的根性雖分利鈍,但佛法并沒兩種
執(zhí)迷的人
所以佛說:隨著自心清凈
即:隨其心 凈
,則佛土凈。隨所住處恒安樂。眾人聽了六祖開示,洞然明白
,照見自性。于是又問:在家人要如何修行
?大師為眾人說了一首無相頌: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鉆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聽說依此修行 因種種障礙 心平何勞持戒 恩則孝養(yǎng)父母 讓則尊卑和睦 - 01 - 心平何勞持戒 等視一切眾生,便是德 真正修德的人 如果心中經(jīng)常輕慢他人,我執(zhí)就不會斷除 最有名的公案 蘇東坡本人對于佛法有很深的造詣 一天 稽首天中天 八風(fēng)吹不動 這詩的大致意思就是 世間的或贊或譏,或順或苦 蘇軾自己反復(fù)吟誦 然后就差人把詩好友佛印看看。 佛印看后 蘇東坡滿心期待地打開自己的大作 于是乘船過江 “八風(fēng)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蘇軾看見此句,才恍然大悟 正所謂“外離相為禪 我們之所以要等視一切眾生 當(dāng)心地平等,沒有高低 唯有心平 但要注意的是 - 02 - 行直何用修禪 念念不斷就是功 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 功德必須由內(nèi)而外來修 “行”的范疇非常廣 “直” 直心正念方為真禪者 就如永嘉禪師說的那樣 一個人若是行為公平正直 - 03 - 恩則孝養(yǎng)父母 內(nèi)心懂得感恩 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十分孝順 早年間家中非常窮 父母死后 “即使我想吃野菜 孔子贊揚(yáng)說:“由也事親 父母生養(yǎng)我們 我們能做的,就是趁好好地生活,才能少讓父母牽掛,千萬不要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 04 - 義則上下相憐 懂得仁義,必定上下相互愛憐 “義”不管是在佛家還是在中國儒家,都是必不可缺的德行之一 孔子曰“義者,宜也 其實(shí)一般人很難有機(jī)會去立驚天之功,所以 佛法認(rèn)為 - 05 - 讓則尊卑和睦 這里的“讓” 正如林肯所說 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diǎn) 與其跟狗一路走 “ 禮讓不費(fèi)什么,而得到一切。” 我們謙讓 反之 - 06 - 忍則眾惡無喧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若是能忍會忍 《佛遺教經(jīng)》說,“忍之為德 我們只有用忍耐的水澆滅惱怒的火,才能讓災(zāi)禍在理智面前熄滅 如果我們?yōu)榱艘恍╇u毛蒜皮的事鬧得雞飛狗跳,為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弄得兩敗俱傷,實(shí)在得不償失。 “忍”不但可以制怒,將禍患消滅在無形之中 “忍”不是畏首畏尾 如果世人都以佛祖為楷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494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工農(nóng)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圍剿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