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昪為什么要賜毒酒殺徐知詢結(jié)果徐知詢沒死死的是誰

      眾妙之門 2023-06-15 11:13:49

      李昪為什么要賜毒酒殺徐知詢結(jié)果徐知詢沒死死的是誰

      李昪為什么要賜毒酒殺徐知詢?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李昪是南唐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早年戰(zhàn)死沙場,李昪是由養(yǎng)父徐溫帶大

      。徐溫死后
      ,李昪建立齊國
      ,國號(hào)為大齊
      ,當(dāng)時(shí)李昪是叫徐知誥
      。等他掌握朝中政權(quán)以后
      ,李昪決定恢復(fù)本姓
      ,然后改國號(hào)為唐。不過當(dāng)時(shí)徐溫的次子徐知詢此前一直是李昪的威脅
      ,等李昪稱帝后他依然是對(duì)徐知詢不放心
      ,準(zhǔn)備用毒酒加害于他,但萬萬沒想到李昪卻被反將一計(jì)
      ,那最后這杯毒酒是誰喝下了呢?

      鴆酒

      ,是古代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存在。傳言鴆酒奇毒無比
      ,飲之使人“潰爛而死”
      ,長期以來,它簡直卻成了君王的一種權(quán)杖
      ,指哪打哪
      ,無往不利。封建社會(hu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般來說
      ,被賜鴆酒的都是犯了君王大忌、被削奪權(quán)力的人
      ,比如當(dāng)年的秦相呂不韋

      君王忌憚臣下謀逆是古代王朝常見定律,引用宋太祖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

      。如果君王因?yàn)檫@個(gè)原因要賜臣子喝鴆酒
      ,肯定是這個(gè)臣子有謀反的心,或者有謀反的能力
      ,就算他什么都沒有
      ,有個(gè)身份也行,比如他是君王的弟弟

      今天要說的就是古代一個(gè)君王弟弟巧妙躲過喝鴆酒命運(yùn)的故事

      。根據(jù)《資治通鑒》記載
      ,宋朝以前的五代十國時(shí)期,有個(gè)王朝叫南唐
      ,南唐末帝就是鼎鼎有名的“詞帝”李煜
      。李煜的皇位來得十分偶然,因?yàn)樗南茸胬顣c“本微賤
      ,父榮
      ,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
      ,昪少孤”。

      也就是說

      ,李昪生于唐朝末年
      ,身份沒什么出奇,只是普通平民而已
      。他是怎么一步步奮斗成開國皇帝的呢?原來
      ,李昪長了一副好相貌,公元895年
      ,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偶然從亂民中一眼看到了他
      ,覺得此子將來不同凡響,便想要收養(yǎng)他

      誰知這事引起了楊行密其他兒子的強(qiáng)烈反對(duì)

      。迫于無奈,楊行密只好把李昪交給自己的心腹徐溫?fù)狃B(yǎng)
      ,從此李昪改名為徐知誥
      。楊行密建立南吳,徐溫成為攝政
      ,獨(dú)攬大權(quán)
      。為了讓徐家的功業(yè)像三國時(shí)期的司馬家族一樣傳下去,徐溫一邊鞏固權(quán)位
      ,一邊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們

      不料他的親生大兒子早逝,親生二兒子徐知詢就成了徐溫重點(diǎn)提拔的對(duì)象

      。在此期間
      ,徐知誥掌握了可以跟義父對(duì)抗的權(quán)勢,雙方明爭暗斗數(shù)年
      ,徐溫先沒熬住一命嗚呼了
      ,那時(shí)徐知詢還沒有拿到可以跟這個(gè)義哥哥對(duì)抗的勢力,結(jié)果很快被徐知誥誘騙進(jìn)京
      ,剝奪了所有軍權(quán)

      徐知誥恢復(fù)了自己的本姓本名

      ,以李昪的名字建立南唐,登基為帝
      ,取代南吳
      。徐知詢已經(jīng)成了空架子,但李昪還是不放心
      ,某天
      ,他假裝很熱情地叫徐知詢進(jìn)宮飲宴,在席上親自倒?jié)M一杯酒送給徐知詢
      ,說:“愿弟壽千歲!”徐知詢大驚
      ,冷汗涔涔。

      他當(dāng)然知道哥哥忌憚自己

      ,可這么直白地賜酒
      ,該怎么拒絕呢?要是推拒不喝,李昪正好可以用抗旨的名義殺自己
      ,要是喝了
      ,小命就交代了。徐知詢急中生智
      ,拿起旁邊另一個(gè)杯子來
      ,將那杯酒倒了一半進(jìn)去,舉到李昪面前:“做弟弟的不敢壽至千歲
      ,愿與兄長分享壽數(shù)
      。”

      他這話也說得很不容拒絕

      ,很官方
      ,李昪聽完臉都抽搐了。算人反被算
      ,騎虎難下的變成了自己
      ,這該怎么辦?這時(shí),伶人申漸高搶過兩杯酒喝下
      ,又拿著酒杯離開
      。李昪暗中命人送解藥給申漸高,但為時(shí)已晚

      唐朝,后唐
      ,南唐
      。他們有什么聯(lián)系嗎

      唐朝、后唐和南唐在當(dāng)時(shí)都是以“唐”為國號(hào)的

      ,唐朝是隋末唐國公李淵于晉陽起兵
      ,次年于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后世為了區(qū)分
      ,就把五代十國時(shí)期李存勖建立的中原王朝“唐”稱為后唐
      ,而將李昪建立的南方割據(jù)政權(quán)“唐”稱為南唐。他們的建立者沒有血緣關(guān)系
      ,后唐和南唐都是沿用唐的國號(hào)
      ,以求名正言順。

      李克用是后唐的締造者

      ,其先祖可追溯到貞觀時(shí)期的隴右金城(現(xiàn)甘肅蘭州)人朱耶拔野
      ,也算是大唐的一名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在征高句麗和平薛延陀時(shí)都建立了戰(zhàn)功
      ,朱耶拔野是第一代沙陀督府的都督,之后就是世襲制
      ,一直到李克用的曾祖朱耶盡忠在和吐蕃交戰(zhàn)中戰(zhàn)死
      。李克用的祖父朱耶執(zhí)宜在德宗時(shí)期成為陰山府都督。

      李克用的父親朱耶赤心為唐州刺史

      ,而李克用原名朱耶翼圣
      ,生于神武川新城,排行第三
      。話說李克用的死對(duì)頭朱溫也是排行老三
      ,這兩個(gè)人可不是一般的有緣。869年
      ,龐勛起義
      ,朱耶赤心和朱耶翼圣父子倆立下了大功,被唐懿宗賜姓李
      ,從此
      ,父子倆就成了李國昌和李克用。所以
      ,李克用和李唐王室并不是一個(gè)姓
      ,只是被賜了姓而已。

      李克用在龐勛起義和黃巢起義匯總立下大功并成為一名強(qiáng)悍的節(jié)度使

      。后來朱溫將唐昭宗遷到洛陽
      ,改了年號(hào),李克用固執(zhí)的繼續(xù)用原來的年號(hào)
      ,而當(dāng)朱溫最終滅掉大唐建立后梁之后
      ,李克用同樣是拒絕承認(rèn)后梁的合法性
      ,仍舊堅(jiān)持用大唐的年號(hào),并在去世后繼續(xù)讓兒子李存勖攻打后梁
      ,終于在923年滅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權(quán)
      ,李存勖下令繼續(xù)用年號(hào)“唐”,以此證明自己的政權(quán)是合法的
      ,但無論如何
      ,它已經(jīng)不再是原來的大唐。而且
      ,后唐也并沒有存在多久
      ,在936年就滅亡了。

      在后唐滅國的第二年

      ,徐知誥篡南吳而立南齊
      ,再兩年后,李昪和他的南唐應(yīng)運(yùn)而生
      。徐知誥原名就是李昪
      ,李昪生于889年,其父李榮在他六歲的時(shí)候就死在了戰(zhàn)亂中
      ,不久母親有去世
      ,李昪一直在安徽一帶流浪,后來被攻打濠州的楊行密收為養(yǎng)子
      ,楊行密轉(zhuǎn)手又將李昪送給了部將徐溫收養(yǎng)
      ,從這時(shí)起,李昪就有了一個(gè)新的名字徐知誥

      徐溫父子在跟隨楊行密建立南吳的過程中立功頗多

      ,而在楊行密去世后,徐溫父子逐漸把持朝政
      ,成為南吳的實(shí)際掌權(quán)者
      。徐知誥在與徐溫親生子的爭權(quán)中,徐知誥最終勝出
      ,并在徐溫去世后成為南吳的執(zhí)政者

      徐知誥最終在937年逼楊溥退位,建立了南齊政權(quán)

      ,并在939年改回原名李昪
      ,將國號(hào)改為“唐”。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
      。歷史上稱“南唐”

      擴(kuò)展資料:

      李昪即位后,繼續(xù)保境安民

      ,在相對(duì)安定的條件下
      ,社會(huì)生產(chǎn)有所發(fā)展
      。與同時(shí)割據(jù)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qiáng)
      ;由于興科舉
      、建學(xué)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
      。保大三年(945年)
      ,南唐乘閩內(nèi)亂,出兵滅閩
      ,俘王延政
      。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內(nèi)亂
      ,派兵滅楚
      ,馬希崇降。但不久
      ,楚國故地為周行逢所據(jù)
      ,南唐未能鞏固所占之楚地。中興元年(958年)李璟去皇帝尊號(hào)
      ,稱江南國主
      ,并向后周稱臣; 宋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占金陵(今江蘇南京)
      ,后主李煜出降
      ,南唐覆滅
      。?

      南唐雖偏安于淮河以南

      ,卻是五代十國時(shí)期經(jīng)濟(jì)文化繁榮、科技進(jìn)步
      、對(duì)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
      ,對(duì)后世宋朝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打下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南唐最盛時(shí)幅員三十五個(gè)州
      ,大約地跨今江西
      、安徽、江蘇
      、福建
      、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
      ,為中國南方的經(jīng)濟(jì)開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xià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后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唐

      《(南)唐烈祖李昪》歷史評(píng)價(jià)與正史事跡,《(南)唐烈祖李昪》人物故事小傳

      《(南)唐烈祖李昪》歷史評(píng)價(jià)與正史事跡,《(南)唐烈祖李昪》人物故事小傳

      南唐烈祖李昪,字正倫

      ,小字彭奴
      ,江蘇徐州人(一說今江蘇連云港西的海州)
      。唐光啟四年(公元888年)生,南唐升元七年(公元943年)卒
      ,終年56歲


      李昪出身貧寒,其父在唐末戰(zhàn)亂中不知下落
      。楊行密攻濠州時(shí)
      ,收李昪為養(yǎng)子,為楊氏家族不容
      ,又為徐溫收養(yǎng)
      ,改名徐知誥。楊行密建立吳國后
      ,徐溫手握重權(quán)
      ,李昪也得以參政。楊演隆即位后
      ,徐溫殺掉政敵張顥
      ,實(shí)際掌握大權(quán),并封李昪為齊王
      。吳天祚三年(公元937年)
      ,李昪廢吳帝楊溥而稱帝,國號(hào)大齊
      ,改元升元
      ,定都金陵。兩年后
      ,他恢復(fù)李姓
      ,改國號(hào)唐,史稱南唐


      李昪具有在吳國參政的經(jīng)驗(yàn)
      ,即位后注意保境安民,發(fā)展經(jīng)濟(jì)
      ,刪定《升元條》三十卷
      ,使社會(huì)生產(chǎn)與生活秩序有了法律依據(jù),使當(dāng)時(shí)的南唐比起其它割據(jù)政權(quán)更為穩(wěn)定強(qiáng)大
      。李昪死后葬永陵
      ,謚曰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正史]



      李昪字正倫
      ,徐州人也
      。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
      ,不知其所終
      。昪少孤,流寓濠
      、泗間
      ,楊行密攻濠州,得之
      ,奇其狀貌
      ,養(yǎng)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
      ,行密以乞徐溫
      ,乃冒姓徐氏,名知誥
      。及壯
      ,身長七尺,廣顙隆準(zhǔn)
      。為人溫厚有謀
      。為吳樓船軍使,以舟兵屯金陵
      。柴再用攻宣州
      ,用其兵殺李遇,昪以功拜升州刺史
      。時(shí)江淮初定
      ,州、縣吏多武夫
      ,務(wù)賦斂為戰(zhàn)守
      ,昪獨(dú)好學(xué),接禮儒者
      ,能自勵(lì)為勤儉
      ,以寬仁為政
      ,民稍譽(yù)之
      。徐溫鎮(zhèn)潤州,以昪
      、池等六州為屬
      ,溫聞昪理升州有善政,往視之
      ,見其府庫充實(shí)
      ,城壁修整,乃徒治之,而遷昪潤州刺史
      。昪初不欲往
      ,屢求宣州,溫不與
      。既而徐知訓(xùn)為朱瑾所殺
      ,溫居金陵,未及聞
      。昪居潤州
      ,近廣陵,得先聞
      ,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亂
      ,遂得政。

      昪事徐溫甚孝謹(jǐn)
      ,溫嘗罵其諸子不如昪
      ,諸子頗不能容,而知訓(xùn)尤甚
      ,嘗召昪飲酒
      ,伏①劍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彥能覺之
      ,酒至?xí)c
      ,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
      ,乃免
      。后昪自潤州入覲,知訓(xùn)與飲于山光寺
      ,又欲害之
      ,徐知諫以其謀告昪,昪起遁去
      。知訓(xùn)以劍授刁彥能
      ,使追殺之,及于中途而還
      ,紿以不及②
      ,由是得免。后昪貴
      ,以彥能為撫州節(jié)度使
      。及昪秉政,欲收人心
      ,乃寬刑法
      、推恩信,起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齊丘
      、駱知祥
      、王令謀等為謀客,士有羈旅于吳者
      ,皆齒用③之
      。嘗陰使人察視民間有婚喪匱乏者,往往赒給之
      。盛暑未嘗張蓋④
      、操扇,左右進(jìn)蓋
      ,必卻之
      ,曰:“士眾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溫雖遙秉大政
      ,而吳人頗已歸昪
      。(略)五年,昪封齊王
      。已而閩
      、越諸國皆遣使勸進(jìn),昪謂人望已歸
      。天祚三年
      ,(略)十月,溥遣攝太尉楊璘傳位于昪
      ,國號(hào)齊
      ,改元升元。(略)追尊徐溫為忠武皇帝
      ,(略)徐氏諸子請昪復(fù)姓
      ,昪謙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
      ,百官皆請
      ,然后復(fù)姓李氏,改名曰昪
      。自言唐憲宗子建王恪生超
      ,超生志,為徐州判司;志生榮
      。乃自以為建王四世孫
      ,改國號(hào)曰唐
      。立唐高祖
      、太宗廟,追尊四代祖恪為孝靜皇帝,廟號(hào)定宗;曾祖超為孝平皇帝
      ,廟號(hào)成宗;祖志孝安皇帝
      ,廟號(hào)惠宗;考榮孝德皇帝,廟號(hào)慶宗
      。奉徐溫為義父
      ,徐氏子孫皆封王、公
      ,女封郡
      、縣主。以門下侍郎張居詠
      、中書侍郎李建勛
      、右仆射張延翰同平章事。十一月
      ,以步騎八萬講武⑤于銅橋


      楊溥卒于丹陽宮。溥子璉為吳太子時(shí)
      ,昪以女妻之
      ,及昪篡國,封其女永興公主
      。女聞人呼公主
      ,則嗚咽流涕而辭,宮中皆憐之
      。溥卒
      ,以璉為康化軍節(jié)度使,已而以疾卒


      三年四月
      ,昪郊祀昊天上帝于圓丘,禮畢
      ,群臣請上尊號(hào)
      。昪曰:“尊號(hào),非古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辈辉S。州
      、縣言民孝悌五代同居者七家
      ,皆表門閭,復(fù)其繇役;其尤盛者江州陳氏
      ,宗族七百口
      ,每食設(shè)廣席
      ,長幼以次坐而共食,有畜犬百余
      ,共一牢食
      ,一犬不至,諸犬為之不食


      六年
      ,吳越國火,焚其宮室
      、府庫
      ,甲兵皆盡,群臣請乘其弊攻之
      ,昪不許
      ,遣使吊問,厚赒⑥其乏
      。錢氏自吳時(shí)素為敵國
      ,昪見天下亂久,常厭用兵
      ,及將篡國
      ,先與錢氏約和,歸其所執(zhí)⑦將士
      ,錢氏亦歸吳敗將
      ,遂通好不絕。昪客馮延已好論兵
      、大言
      ,嘗誚昪曰:“田舍翁安能成大事!”而昪志在守吳舊地而已,無復(fù)經(jīng)營之略也
      ,然吳人亦賴以休息


      七年,昪卒
      ,年五十六
      ,謚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hào)烈祖
      ,陵曰永陵
      。子景立。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注釋]



      ①伏:埋伏

      。②紿以不及:假稱沒有追上
      。③齒用:按照年齡長幼給以任命。④張蓋:打開傘蓋遮太陽
      。⑤講武:操練演習(xí)軍隊(duì)
      。⑥厚赒:豐厚的賞賜
      。⑦所執(zhí):抓獲的俘虜。



      [相關(guān)史料]



      乾寧二年
      ,吳太祖攻濠州
      ,得之
      ,奇其貌
      ,養(yǎng)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齒為兄弟
      ,吳太祖乃以與大將徐溫
      ,曰:“是兒狀貌非常,吾度①渥等終不能容
      ,故以乞汝
      。”遂冒姓徐氏
      ,名知誥
      。(略)溫常夢水中黃龍十?dāng)?shù),已獲一龍而寤
      ,翼日得知誥
      ,甚喜。(略)知誥天資穎悟
      ,奉溫盡子道
      ,溫妻李氏又以同姓故,鞠養(yǎng)②備至
      。常從溫出
      ,不如意,輒杖而逐之;及歸
      ,拜迎于門
      ,溫驚曰:“爾在此耶?”知誥曰:“為人子,舍父母奚適?父怒而歸母
      ,子之常也
      。”溫由是愛之
      。逮壯
      ,身長七尺,方顙隆準(zhǔn)
      ,(略)語聲如鐘
      。每緩步,而從者疾行莫能及
      。相工云:“此龍行虎步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睖赜屑玻c其婦晨夜侍旁不去
      ,溫益以親子待之
      ,令主家務(wù)。吳太祖亦謂溫曰:“知誥雋杰
      ,諸將子皆不及也
      。”(略)帝瀕殂③
      ,謂齊王璟曰:“德昌宮儲(chǔ)戎器金帛七百余萬
      ,汝守成業(yè),宜善交鄰國
      ,以保社稷
      。吾服金石④,欲求延年
      ,反以速死
      ,汝宜視以為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謬R王指
      ,至血出,屬之曰:“他日北方當(dāng)有事
      ,勿忘吾言
      。”(略)帝生長兵間
      ,知民厭亂
      ,諸臣多言:“陛下中興,宜出兵恢拓舊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蹏@息曰:“兵為民害深矣,誠不忍復(fù)言
      。使彼民安
      ,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墒窃谖黄吣辏煌齽?dòng)
      ,(略)性節(jié)儉
      ,常躡蒲履⑤,用鐵盆盎
      ,暑月寢殿施青葛帷
      ,左右宮婢裁老丑數(shù)人
      ,服飾樸陋。建國始即金陵治所為宮
      ,惟加鴟尾
      、設(shè)諫檻而已,終不改作
      。(略)又天資明察
      ,不受欺妄。常遣宦官祭廬山
      ,比還
      ,宦者自言臣奉詔即疏食至今
      ,帝曰:“卿某處市魚為羹
      ,某日市肉為酺,何為疏食?”宦者慚服
      。倉吏歲終獻(xiàn)羨余⑥萬石
      ,帝曰:“出納有數(shù),茍非掊民刻軍⑦
      ,安得羨余邪?”著令外戚不以輔政
      ,中官不得預(yù)事,死國事者給祿三年
      ,皆他國所弗及
      ,有古賢主風(fēng)云。

      論曰:“烈祖煢煢一身
      ,不階尺土
      ,托名徐氏,遂霸江南
      。挾莒人滅鄫之謀
      ,創(chuàng)化家為國之事,凡其巧于曲成者
      ,皆天也
      。然息兵以養(yǎng)民,得賢以辟土
      ,蓋實(shí)有君德焉
      。東海鯉魚,兆雖有自
      ,要豈得謂竟非人力也邪?

      《十國春秋·南唐烈祖本紀(jì)》



      徐知誥以功遷升州刺史

      。知誥事溫甚謹(jǐn),安于勞辱
      ,或通夕不解帶
      ,溫以是特愛之
      。每謂諸子曰:“汝輩事我能如知誥乎?”時(shí)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wù)
      ,不恤⑧民事
      。知誥在升州,獨(dú)選用廉吏
      ,修明政教
      ,招延四方士大夫,傾家貲⑨無所愛
      。(略)知訓(xùn)及弟知詢皆不禮于徐知誥
      ,獨(dú)季弟知諫以兄事禮之。知訓(xùn)嘗召兄弟飲
      ,知誥不至
      ,知訓(xùn)怒曰:“乞子不欲酒,欲劍乎!”又嘗與知誥飲
      ,伏甲欲殺之
      ,知諫躡知誥足⑩,知誥陽起如廁
      ,遁去
      。知訓(xùn)以劍授左右刁彥能使追殺之。彥能馳騎及于中途
      ,舉劍示知誥而還
      ,以不及告。(略)平盧節(jié)度使
      、同平章事
      、諸道副都統(tǒng)朱瑾遣家妓通候問于知訓(xùn),知訓(xùn)強(qiáng)欲私之
      ,瑾已不平
      。知訓(xùn)惡瑾位加己上,置靜淮軍于泗州
      ,出瑾為靜淮節(jié)度使
      ,瑾益恨之,然外事知訓(xùn)愈謹(jǐn)
      。瑾有所愛馬
      ,(略)寵妓有絕色。知訓(xùn)過別瑾
      ,瑾置酒自捧觴
      ,出寵妓使歌,以所愛馬為壽,知訓(xùn)大喜
      。瑾因延之中堂
      ,伏壯士于戶內(nèi),出妻陶氏拜之
      。知訓(xùn)答拜
      ,瑾以笏自后擊之踣地(11),呼壯士出斬之
      。(略)瑾提知訓(xùn)首出
      ,知訓(xùn)從者數(shù)百人皆散走。瑾馳入府
      ,以首示吳王曰:“仆已為大王除害
      。”王懼
      ,以衣障面
      ,走入內(nèi),曰:“舅自為之
      ,我不敢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辫唬骸版咀硬蛔闩c成大事!”以知訓(xùn)首擊柱
      ,挺劍將出,子城使翟虔等已闔府門
      ,勒兵討之
      ,乃自后逾城,墜而折足
      ,顧追者曰:“吾為萬人除害
      ,以一身任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熳詣q
      。(略)時(shí)徐溫諸子皆弱,溫乃以知誥代知訓(xùn)執(zhí)吳政
      ,(略)戊戌
      ,以知誥為淮南節(jié)度行軍副使、內(nèi)外馬步都軍副使
      、通判府事
      ,兼江州團(tuán)練使。(略)溫還鎮(zhèn)金陵
      ,總吳朝大綱
      ,自余庶政皆決于知誥。(略)初,溫子行軍司馬
      、忠義節(jié)度使
      、同平章事知詢以其兄知誥非徐氏子,數(shù)請代之執(zhí)吳政
      ,溫曰:“汝曹(12)皆不如也
      。”嚴(yán)可求及行軍副使徐玠屢勸溫以知詢代知誥
      ,溫以知誥孝謹(jǐn)
      ,不忍也。陳夫人曰:“知誥自我家貧賤時(shí)養(yǎng)之
      ,奈何富貴而棄之!”可求等言之不已
      。溫欲帥諸藩鎮(zhèn)入朝,勸吳王稱帝
      ,將行
      ,有疾,乃遣知詢奉表勸進(jìn)
      ,因留代知誥執(zhí)政
      。知誥草表欲求洪州節(jié)度使,俟旦上之
      ,是夕
      ,溫兇問(13)至,乃止
      。知詢亟歸金陵
      。(略)冬十月,吳諸道副都統(tǒng)
      、鎮(zhèn)海寧國節(jié)度使兼侍中徐知詢
      ,自以握兵據(jù)上流,意輕徐知誥
      ,數(shù)與知誥爭權(quán)
      ,內(nèi)相猜忌,知誥患之
      。內(nèi)樞密使王令謀曰:“公輔政日久
      ,挾天子以令境內(nèi),誰敢不從?知詢年少
      ,恩信未洽于人(14)
      ,無能為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敝兇T弟薄
      ,諸弟皆怨之
      。徐玠知知詢不可輔,反持其短以附知誥
      。吳越王镠遺知詢金玉鞍勒
      、器皿,皆飾以龍鳳
      。知詢不以為嫌
      ,乘用之。知詢典客周廷望說知詢曰:“公誠能捐寶貨以結(jié)朝中勛舊
      ,使皆歸心于公
      ,則彼誰與處?”知詢從之,使廷望如江都諭意
      。廷望與知誥親吏周宗善
      ,密輸款于知誥,亦以知誥陰謀告知詢
      。知詢召知誥詣金陵除父溫喪
      ,知誥稱吳主之命不許。周宗謂廷望曰:“人言侍中有不臣七事
      ,宜亟入謝
      。”廷望還
      ,以告知詢
      。十一月,知詢?nèi)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知誥留知詢?yōu)榻y(tǒng)軍
      ,領(lǐng)鎮(zhèn)海節(jié)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揮使柯厚征金陵兵還江都
      ,知誥自是始專吳政。知詢責(zé)知誥曰:“先王違世
      ,兄為人子
      ,初不臨喪,可乎?”知誥曰:“爾挺劍待我
      ,我何敢往!爾為人臣
      ,畜乘輿物,亦可乎?”知詢又以廷望所言誥知誥
      ,知誥曰:“以爾所為告我者
      ,亦廷望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鞌赝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略)知誥召知詢飲,以金鐘酌酒賜之,曰:“愿弟壽千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円捎卸荆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跽獻(xiàn)知誥曰:“愿與兄各享五百歲
      。”知誥變色
      ,左右顧
      ,不肯受,知詢捧酒不退
      。左右莫知所為
      ,伶人(15)申漸高徑前為詼諧語,掠二酒合飲之
      ,懷金鐘趨出
      ,知誥密遣人以良藥解之,已腦潰而卒
      。(略)十一月
      ,吳中書令徐知誥表稱“輔政歲久,請歸老金陵”
      。乃以知誥為鎮(zhèn)海寧國節(jié)度使
      ,鎮(zhèn)金陵,余官如故
      ,總錄朝政如徐溫故事
      。以其子兵部尚書參政事景通為司徒,同平章事
      、知中外左右諸軍事
      ,留江都輔政。(略)知誥久有傳禪(16)之志
      ,以吳主無失德
      ,恐眾心不悅,欲待嗣君;(略)一日
      ,知誥臨鏡鑷白髭
      ,嘆曰:“國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周宗知其意
      ,請如江都
      ,微以傳禪諷吳主,且告齊丘
      。齊丘以宗先己
      ,心疾之
      ,遣使馳詣金陵,手書切諫
      ,以為天時(shí)
      、人事未可。知誥愕然
      。后數(shù)日
      ,齊丘至,請斬宗以謝吳主
      ,乃黜宗為池州副使
      。(略)夏六月,吳徐知誥將受禪
      ,忌昭武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臨川王蒙
      ,遣人告蒙藏匿亡命,擅造兵器
      ,丙子
      ,降封歷陽公,幽于和州


      《通鑒紀(jì)事本末·徐氏篡吳》



      [注釋]



      ①度:估計(jì)

      。②鞠養(yǎng):供養(yǎng)。③瀕殂:將要去世
      。④金石:道家煉制的丹藥
      。⑤躡蒲履:穿草鞋。⑥羨余:節(jié)余
      。⑦掊民刻軍:剝削人民和軍隊(duì)
      。⑧不恤:不能體恤愛護(hù)。⑨家貲:家里財(cái)產(chǎn)
      。⑩躡知誥足:偷偷踩李知誥的腳
      。(11)踣地:撲倒在地。(12)汝曹:你們這些人
      。(13)兇問:死訊
      。(14)未洽于人:未在眾人中樹立威望。(15)伶人:歌舞演戲之人
      。(16)傳禪:傳位,讓位

      李昪—一個(gè)從乞丐到皇帝的傳奇人物

      李昪(昪音biàn)是南唐開國皇帝

      。李昪很小的時(shí)候其父就在戰(zhàn)亂中失蹤,后由伯父李球帶到濠州
      。不久母親劉氏卒
      ,浪跡濠州開元寺


      895年(乾寧二年),吳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
      ,將其收為養(yǎng)子
      。但是,楊行密的兒子們卻不能容納李昪
      。楊行密只得將李昪交給部將徐溫?fù)狃B(yǎng)
      ,后就改名徐知誥。

      909年(后梁開平三年)
      ,徐溫遙領(lǐng)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
      ,任命徐知誥為升州防遏使兼樓船副使,在升州治理戰(zhàn)艦
      。 910年(后梁開平四年)
      ,任升州副使,知州事


      912年(乾化二年)
      ,徐知誥隨柴再用攻打宣州(今安徽宣城)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
      。當(dāng)時(shí)
      ,江淮地區(qū)剛剛平定,地方長官多是武夫出身
      ,只知搜刮民財(cái)來供養(yǎng)軍隊(duì)
      ,而徐知誥則與眾不同。他勤儉好學(xué)
      ,重視儒生
      ,寬仁為政,因而得到民眾贊譽(yù)


      914年(乾化四年)
      ,加檢校司徒。915年(貞明元年)
      ,時(shí)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的徐溫被任命為兩浙都招討使
      ,出鎮(zhèn)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統(tǒng)轄升州
      、潤州
      、常州、宣州
      、歙州
      、池州(今安徽貴池),其子徐知訓(xùn)留在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輔理朝政


      917年(貞明三年)
      ,徐溫見升州富庶
      ,便將鎮(zhèn)海軍治所遷到升州,改封徐知誥為檢校太保
      、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團(tuán)練使
      。徐知誥要求到宣州為官,被徐溫拒絕
      ,心中很不高興
      ,后來在宋齊丘的勸說下方才到潤州赴任。

      918年(貞明四年)
      ,徐溫的兒子徐知訓(xùn)被大將朱瑾所殺
      ,徐知誥在潤州得到消息,搶先趕到廣陵平亂
      ,任淮南節(jié)度行軍副使
      、內(nèi)外馬步都軍副使,從而控制了南吳朝政


      徐知誥執(zhí)政后
      ,為了收攬民心,寬緩刑法
      ,推廣恩信
      ,還建造延賓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齊丘
      、駱知祥
      、王令謀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謀士,其他凡有流落在其境內(nèi)的士人他都加以任用
      ,還經(jīng)常派人到民間了解疾苦
      ,遇有婚喪匱乏的,便設(shè)法予以周濟(jì)
      ,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好感
      。盡管徐溫身居金陵遙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歸向徐知誥


      919年(南吳武義元年)
      ,楊隆演稱吳國王,任命徐溫為大丞相
      ,徐知誥為左仆射
      、參知政事兼知內(nèi)外諸軍事。

      921年(順義元年)
      ,徐知誥被吳王楊溥任命為同平章事
      ,遙領(lǐng)江州(今江西九江)觀察使。不久
      ,南吳升江州為奉化軍
      ,任命徐知誥為奉化軍節(jié)度使。

      927年(順義七年)
      ,徐溫在行軍司馬徐玠的勸說下
      ,派次子徐知詢到廣陵,準(zhǔn)備讓他代替徐知誥執(zhí)掌朝政
      。徐知誥聽到消息
      ,十分害怕,上表乞求出鎮(zhèn)江西
      。不久
      ,徐溫病死,徐知詢接任金陵節(jié)度使
      、諸道副都統(tǒng)
      ,數(shù)次與徐知誥爭權(quán)。徐知誥誘騙徐知詢?nèi)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留任左統(tǒng)軍
      ,褫奪了他的兵權(quán)。 同年十一月
      ,吳王楊溥僭號(hào)稱帝
      ,改元乾貞,任命徐知誥為太尉
      、中書令
      、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潯陽公
      ,又改封豫章公


      932年(大和三年),徐知誥擔(dān)任鎮(zhèn)海
      、寧國節(jié)度使
      ,出鎮(zhèn)金陵,并沿用當(dāng)年徐溫的做法
      ,任命兒子徐景通(李璟)為司徒
      、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
      ,將他留在廣陵輔理朝政


      933年(大和四年),徐知誥被封為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935年(天祚元年),南吳加封徐知誥為尚父
      、太師
      、大丞相
      、大元帥、齊王
      ,并將升州
      、潤州等十州之地劃為齊國。徐知誥推掉尚父
      、丞相之職
      ,并在次年開設(shè)大元帥府,設(shè)置官員
      。這時(shí)
      ,閩國、南漢等國都遣使者前來
      ,勸徐知誥稱帝


      937年(天祚三年),徐知誥建立齊國
      ,并任命宋齊丘
      、徐玠為左右丞相。同年十月
      ,徐知誥受禪稱帝
      ,國號(hào)大齊,改元升元
      ,并尊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
      ,追尊徐溫為太祖、謚曰忠武皇帝
      。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西都
      ,以廣陵為東都。

      939年(升元三年)
      ,徐知誥恢復(fù)李姓
      ,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
      ,又改國號(hào)為唐
      ,史稱南唐
      。他為唐高祖
      、唐太宗立廟,追尊父祖四代為皇帝
      ,改奉徐溫為義祖
      ,并對(duì)徐氏子弟大加封賞


      李昪稱帝后,志在固守吳國舊地,無意開拓
      ,被大臣馮延巳譏為"田舍翁"
      。942年(升元六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zāi)害
      ,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jī)出兵攻滅吳越
      。李昪卻堅(jiān)決拒絕,認(rèn)為國內(nèi)百姓需要休養(yǎng)生息
      ,不應(yīng)開戰(zhàn),并派使者去慰問吳越
      ,送去許多禮物


      李昪晚年崇尚道術(shù),因服用丹藥中毒
      ,個(gè)性變得暴躁易怒
      。943年(升元七年)二月,李昪背上生瘡
      ,不久病情惡化
      ,于當(dāng)月二十二日在升元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遺命齊王李璟監(jiān)國
      。同年三月,李璟繼位
      ,是為南唐元宗
      。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
      ,上謚號(hào)為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廟號(hào)烈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2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kuò)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shí)達(dá)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píng)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gè)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dòng)畫電影
      。對(duì)這個(gè)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shí)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gè)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gè)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gè)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huì)被人誤會(huì)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huì)被人誤會(huì)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