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為政第二》中,有一段孔子的自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鬃釉谑鍤q的時候,就立志做學問;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學有所成,有些根底了;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事事明了,沒有疑惑了;到了五十歲,就已經(jīng)了知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了;到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耳順了;到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會違反規(guī)矩了。孔子用這六句話
,簡單總結(jié)了自己的一生學習、成就的過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孔子人生的這六個階段
,其他的都比較容易理解,就第五句“六十而耳順”,有點讓人費解,下面我們就簡單分享下這句話的含義。什么是“耳順”呢
?鄭康成在他的注解里說:“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他聽到對方的言語,就能了知對方說話的意思,乃至于對方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他都能夠清楚明了。有的人很執(zhí)著
,脾氣很倔,特別有主意,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和看法,別人給他提什么意見,他都聽不進去,就直接給人否定了。其實呢,他根本就不了解別人的意思,根本就沒聽不進去,這就是耳不順。我們的耳朵是用來聽人言語的,了解別人內(nèi)心想法的,這是耳朵的基本功能,但是人一旦執(zhí)著起來,這個功能就被障礙住了,他就聽不進話去了,也無法了解別人的內(nèi)心想法了。
我們普通人還有一個毛病,就是聽話還有分別
,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壞話。在別人夸獎他、贊嘆他的時候,他聽得很認真,一句都不落,全能記在心上;要是別人批評他、教導他,他一句也聽不進去,都當耳旁風了,在這種情況下,耳朵的功能也是被障礙住了,就不能了解別人的意思,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阻礙自己進步了。我們凡夫
,正是因為有嚴重的執(zhí)著、分別習氣,所以這個耳朵的功能,并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只能選擇性地發(fā)揮出部分的功能,很有局限性。
而孔子呢
,他不是凡夫,他是圣人,所以在他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耳順”了。就是什么話都能聽進去了,不管好話、壞話,喜歡聽的、不喜歡聽的,他都能沒有任何障礙,都順著耳朵聽進去了,并且能夠完全了知別人言語的意思,以及內(nèi)心的想法。再深一點講
,就是孔子已經(jīng)沒有執(zhí)著和分別了,不但沒有成見、執(zhí)見,并且沒有好話、壞話、喜歡、不喜歡的概念了。他耳朵的功能,已經(jīng)得到了完全的發(fā)揮,已經(jīng)了無障礙,暢通無阻了,這在佛經(jīng)上來講,就是耳根圓通,回歸自性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38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上一篇: 【國學名言】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
下一篇: 甲殼蟲樂隊獲得帝國勛章
相關文章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現(xiàn)在中國的2倍多,其中一半是長子軍打下來的。那么,窩闊臺為啥2023-07-20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拓跋紹性情很殘暴,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