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中文發(fā)明后浪這詞
占了時代紅利的中年商人
最忌中年商人把不同世代的對立
一邊屏蔽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可能
一邊是單方面對后浪尷尬的想象和定義
來看看真正的浪吧
浪就是浪,根本沒有什么前浪后浪好分
《神奈川沖·浪里》作于1831年,葛飾北齋70多歲
葛飾北齋老爺子親自跑到東京灣給富士山寫生。畫里富士山的輪廓
北齋有沒有親自見過這滔天巨浪呢?有人說是想象的結(jié)果
神奈川沖的確能出現(xiàn)這樣的巨浪
巨浪伸出巨舌
▲渺小的船夫
遠處的富士山顯得特別幽遠
巨浪形成一倒三角
歐洲人看見它特別震驚,將這當(dāng)成東方的駭人恐怖片來看:還是東方人的哲學(xué)厲害
▲北齋漫畫七編之波浪的研究,葛飾北齋
,木版畫,1817年可日本人未必如此解讀它
有人說主角不是浪
葛飾北齋本來早該退休了
▲葛飾北齋自畫像(1839年)
在葛飾北齋的年代
但到晚年
而這不能算藝術(shù)的藝術(shù),給19世紀的歐洲人帶來了新的靈感
。既有日本傳統(tǒng)風(fēng)景、民俗畫的影子,又吸取了來自歐洲的透視法、幾何構(gòu)圖。歐洲藝術(shù)家們重新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藝術(shù)。▲梵高星空和神奈川沖浪里的合體
《富岳三十六景》最受歡迎的其中一幅《凱風(fēng)快晴》,原本平淡無奇的富士山占據(jù)了大半的篇幅
,但偏偏北齋懂得把富士山也畫出了生動的精神、人性和世界觀。初升的旭陽將死火山富士描成紅色
。頂上有不化的白雪。山頂嵌入云端。一片蔥郁正從山底往上攀爬……▲凱風(fēng)快晴
哪怕北齋的孫子沒有那么鬧騰
,他也依然會不停地創(chuàng)作吧。除了人人皆知的海浪和富士山,北齋一路都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日本美術(shù)史》里記載葛飾北齋說過的話:
六歲時起
,我非常狂熱地勾描事物的輪廓,到了五十歲左右,我畫出了一些設(shè)計;但是在七十歲之前沒有畫出任何真正不朽的作品
;到了七十三歲那年,我終于真正領(lǐng)悟到自然界的鳥、蟲因此
到了一百歲
▲《柳橋遇雨》表現(xiàn)了橋上行人突遇驟雨的情形。
▲《總州銚子》為《千繪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百物語》
也有人將他比作東方的畢加索
。他倆都是穿插各種流派,最后自為一體的大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當(dāng)然浪不止一種
。有些浪是北齋壯闊波瀾的浪。是一波一波撞上去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上圖:作于1803年
,畫家44歲時▲上圖:作于1805年
,畫家46歲時但不是所有浪
,都是飄到十米高的浪。你沒法給浪寫個成功標準和to do list.有些浪就是小浪
。是舒緩的浪。是平靜又懶散的浪。是隨便浪。對著隨便浪喊:你再努努力!再努努力就可以給大海作貢獻了!再加把勁就可以給電廠發(fā)電了!天吶,過分油膩。你可以18歲浪
,可以81歲浪。18歲的浪不會跟81歲的浪說,老哥南宋的馬遠畫的《十二水圖》的浪
多種姿態(tài)
借用紀錄片里一普通民眾對《神奈川沖浪里》的點評:如果你在巨浪下邊
,你當(dāng)然要感到恐懼。但如果你是沖浪客,開心都來不及。如果真的想浪
,沒有什么前浪和后浪。害
,年輕人,想怎么浪就怎么浪。原文首發(fā)于《新周刊》旗下公眾號“F小姐MissF”
[About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靈感
我是F小姐
,專欄作家在這兒
,跟你分享好物、藝術(shù)和生活之美業(yè)余觀察繁華世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0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